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1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2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3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4页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七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生物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春天来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体现的生物的特征是 ( )A生物能进行呼吸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D生物能遗传和变异2 . 下列词语中,不含有生物名称的是A大雁南飞B鱼跃龙门C麦浪滚滚D冬去春来3 . 涡河是毫州一道美丽的风景。下列各项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涡河B涡河中的水C涡河中的植物D涡河中的全部生物4 . 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蚯蚓改良土壤B森林净化空气C滥砍树木,水土流失D企鹅生活在南极5 . 喜洋洋和灰太狼中喜洋洋所在的羊群家族时代生活在青青草原上。以下能影响青青草原上羊群生活的非生物因素有( )草 阳光 空气 狼族 兔子 土壤ABCD6 . 如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能量流动示意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是甲B戊代表的生物成分是分解者C该生态系统中能量损失较少的食物链是甲丁D该生态系统中共有4条食物链,最长的一条是甲乙丙戊7 . 生物圈养育着万物生灵,人和各种生物共同生活在这个大家庭里,它们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下面承担分解者角色的是( )淡水中的衣藻高山上的油松土壤中的细菌朽木上的蘑菇树上的麻雀河边的青蛙土壤中的蚯蚓树叶上的毛毛虫池塘里的蠕虫鲜艳的大丽花。ABCD8 .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种生命现象说明生物体具有哪项特征( )A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B能生长和繁殖C排除体内的废物D能进行呼吸9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几种生物的关系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唯一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B和是捕食和竞争的关系C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D该生态系统中只有一条食物链10 . 当调查范围很大时,不可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A材料B方案C样本D范围11 . 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如何保证实验结果的不同只是由光照这一条件不同引起的( )A一组鼠妇放置干燥环境中,一组鼠妇放置潮湿环境中B一组鼠妇放置低温环境中,一组鼠妇放置高温环境中C一组鼠妇放置无光环境中,一组鼠妇给予充足光照D一组鼠妇定期给予适当营养,一组鼠妇饥饿饲养12 . 海洋生态系统中数量最多的植物是( )A大型海藻,如海带、裙带菜等B单细胞藻类C浮游植物,如硅藻等D多细胞藻类13 . 下列哪种生命现象揭示的生物特征不同于其他三种( )A一粒油菜籽长成油菜植物B蝌蚪长成青蛙C蘑菇长大D种瓜得瓜14 . 下列哪一类动物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哺乳?( )A猪、牛、羊、金丝猴B鸡、鸭、鹅、喜鹊、C壁虎、龟、蛇、扬子鳄D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鲨鱼15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知识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B土壤里、池水中的腐生的细菌和真菌都属于分解者C一片树林中所有的生物可以组成一个生态系统D地球上的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16 . 在载玻片的左右两侧各滴一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把两滴培养液连通起来当在左侧培养液中放少许食盐时,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现象是( )A大多数草履虫停止运动B大多数草履虫向左侧运动C大多数草履虫向右侧运动D大多数草履虫原地快速运动17 . 下列关于生物圈、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云台山的所有植物可看作一个生态系统B雄安新区的“白洋淀”是一个生态系统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D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18 . 农田管理中需要经常除草,可以A加剧生物与环境间的斗争B促进种内互助C减轻种间竞争D加剧种间竞争19 . 在调查校园生物的活动中,以下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A小军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下来,带回家研究B小勇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出来,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小勇将其记录下来C小伟调查记录中有蜈蚣,其他同学都没有,小伟决定把它删掉D小明发现一只老鼠,觉得太恶心了,没有记录20 . 如图显示,在一池塘内四种绿藻(W、X、Y、Z)在不同水深的分布状况。哪一种绿藻最能适应弱光的环境?AWBXCYDZ21 . 森林附近地区往往降水较多,其原因是( )森林能增加附近地区的湿度森林能提高附近地区大气的温度森林能降低附近地区大气的温度森林能增加附近地区大气中氧的含量森林能增加附近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森林可以减少附近地区大气的湿度ABCD22 . 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气占地球每年产生氧气总量的70%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B城市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D海洋生态系统23 . 能正确反映“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虾虾吃浮游植物”的食物链是A大鱼小鱼虾虾B浮游植物虾虾小鱼大鱼C浮游植物虾虾小鱼大鱼D大鱼小鱼虾虾浮游植物24 . 探究光对鼠妇的影响的实验中的变量是( )A土壤B光照C温度D湿度二、多选题25 . 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的环境仅仅是指生物生存的地点B骆驼刺根系非常发达是对干早环境的适应C同种生物个体之间只有竞争关系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三、判断题26 . 判断题(1)动物能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植物却不能。(_)(2)竹节虫静止于树上时像一段树枝,这是竹节虫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_)(3)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_)(4)生物体越大,构成该生物体的细胞就越大。(_)四、综合题27 . 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成分间的相互关系,A、B、C代表生态系统的生物部分,回答:(1)若A、B、C包括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则该图所示的生态系统称为_(2)图中A、B、C中代表分解者的是_,这些分解者能够对生系统的_起着重要的作用(3)依照图示,写出图中食物链:_28 . 下图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示意图,请仔细观察阁中内容,回答以下问题:(1)牛、树和草死亡后,遗体会逐渐消失,这是因为图中的_把他们分解为_、_和_(2)在光照下,和又被植物利用进行_作用制造_,再进一步被动物利用。(3)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_,能够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_作用。(4)从图中可以看出,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有重要作用,它们作为_参与物_质循环;在自然界中,它还能够与动植物建立共生关系,例如地衣是_和_的共生。29 . 黄河口大米由于光照充足、生长期长、加上使用黄河水灌溉,形成了独特的品质晶莹透亮、粘度适中、甘醇清香、营养丰富,被世认定为“无公害食品”请分析回答:(1)东营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生长期长、黄河水中的泥沙含有多种化学元素,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可见,影响水稻生长的非生物因素有_(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请据此写出稻田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_(3)作为餐桌上的主食,大米的营养主要储存在水稻种子的_中;完整的大米籽粒在结构层次上属于_(4)有人喜欢用淘米水浇花,他们认为淘米水中含有促进植物生长的营养物质淘米水真的能促进植物生长吗?你是怎样认为的,请你做出假设你做出的假设是_30 . 下图为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请回答:(1)该食物网中有条食物链,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是。(2)从生态系统的组成分析,草属于,其它动物是。(3)在食物链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数量最少的生物是和。31 . 根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梅花鹿为了繁殖而争夺配偶说明了同种生物之间存在_。(2)“沙漠变绿洲”这种现象可说明_。(3)“南橘北枳”这种现象可说明_。(4)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_。(5)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其厚度约为_千米。五、实验探究题32 . 生态系统中的非生物部分对生物的生活与分布有影响有同学想了解水分对蚯蚓的生活和分布有无影响,进行了下面的探究活动提出问题:水分会影响蚯蚓的分布吗?作出假设:_方法步骤:I制作如图所示装置;II将20条蚯蚓放在隔离带上,然后盖上鞋盒;III一段时间后,打开鞋盒盖子,数出两边土壤中的蚯蚓数目,并记录;IV重复步骤 II和步骤 III几次;V根据几次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求处两种土壤中蚯蚓数目的_实验结果与结论:预期结果有三种情况,湿土中蚯蚓数目明显少于、基本等于或明显多于干土中的蚯蚓数目。若该同学的实验结果为湿土中蚯蚓数目_干土中蚯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