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网拉出值的简介_第1页
接触网拉出值的简介_第2页
接触网拉出值的简介_第3页
接触网拉出值的简介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测量一、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测量的工程意义: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作为接触网的基本参数,工程上有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1、承力索架设后的测量:核实悬挂点处承力索的实际高度与相对于线路中心线的偏移值,检查支柱装配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为接触线架设创造条件。2、接触线架设后的测量:核实悬挂点处承力索的实际高度与相对于线路中心线的偏移值,检查支柱装配的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为悬挂调整提供基础参数,尤其是为整体吊弦的预制与安装提供计算依据。3、悬挂调整后的测量:核实悬挂点处承力索的实际高度与相对于线路中心线的偏移值,检查悬挂调整结果是否符合要求。二、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测量方法:1、直接测量法:较为简单,实训时采用;2、间接测量法:工程检测时采用,具体有两种方法:TR-2型测距器配专用计算器三角形测量法与接触网参数激光测量法。三、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测量工程方法原理:如图1所示,在现场采集悬挂点处承力索到2条钢轨内缘的距离A、B及2个相邻支柱间的跨距L并将测量数据记录下来。 (1)根据式(1)计算承力索对线路中心的水平偏移距离a,单位 mm: a= (B2-A2)/(21435)。 (1) (2)根据式(2)计算承力索对轨面的垂直距离H1,单位 mm: H1=A2-14352-(B2-A2)2/(414352)1/2 。 (2) (3)根据公式(3)计算该悬挂点处承力索的结构高度: h = (H1- H )2+(a- a )2 1/2, (3) 式中,H为设计导线高度,单位 mm;a为 设计拉出值,单位 mm。 说明:1、以上计算过程,是先计算的挂点处承力索的高度H1,如将其定义为接触线高度H1,测量原理相同,仅需将A、B值的测量起点改为到接触线处即可。2、计算公式(1)所得结果,在直链型悬挂中即为拉出值(或称之字值)。四、TR型测距器配专用计算器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测量法TR型测距器是唯一的把三角法测量原理和电子计算器结合在一起的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线几何参数地面测量的计测工具。由郑州铁路局西安科研所独家研制、生产、经销和服务。获郑州铁路局科技成果奖、科技成果推广奖并被陕西省标准标准情报研究所编入近10年来全国范围内的计量测试技术成果选编。郑州、成都、兰州、北京、广州、上海等铁路局、电化工程局、铁道部第二、三、十二等工程局和煤矿部门60多个单位已使用近两千套,深受运营、施工现场的欢迎。郑州铁路局西安科研所竭诚为电气化铁路各单位提供优质的产品和优良的服务。使用方法及步骤:1、将绝缘测杆依次联接牢固后,悬挂在接触线扬测点上。2、松动端头,拉出刻尺,使端头密贴钢轨内侧面,读取刻度值(注意要读到毫米级),此值为接触线至钢轨内侧面的距离。3、再将测杆移至另一钢轨,与第二步相同,读取另一刻度值。4、将专用电子计算器电源开关打至ON/C5、按comp键,此时显示器的右边显示1。将所测的一个刻度值输入给计算器(按下相应的数字键)。6、按comp键,显示器的右边显示2。将所测的另一个刻度值输入给计算器。7、按comp键,显示器的右边显示3,将1440输入给计算器。轨距对计算影响较小,为操作上方便,用1440代替轨距平均值14358、按comp键,显示之字值(拉出值)。9、按comp键,3秒钟后显示接触线高度值。注意事项:1、绝缘测杆系绝缘工具,使用和保管均应按绝缘工具的有关要求进行.2、在测量时,钢轨上的两点应使棒连线尽可能垂直钢轨,为了减少测量误差,手扶测杆即可,不要用力下拉。3、测量的计算程序已被严密保护在程序存储器中,只要按上面操作步骤,任何时间都能重新取出使用。4、严禁连续按2ndF、comp键,否则程序将失去。万一程序丢失,可按以下步骤输入。依次按下述各键:当程序输入后,可按操作步骤依次输入9,7,8显示2和7,则程序正确。*2ndF键为面板左上方的红色键。五、接触网导高与拉出值实训测量方法:1.测量工具:道尺线坠测杆钢卷尺记录本2. 测量方法:将道尺防止于钢轨上,注意道尺与钢轨垂直。将测杆拉开挂与承力索钩头鞍子上,线坠绑在测杆上,用钢卷尺垂直测量钢轨连线到测杆的距离。3. 安全事项:测杆必须干燥测量前需测试导线是否带电测量规程中需注意来往车辆。测量后及时记录测量中禁止登杆六、导线调整方法1调整工具:道线线夹梯车接触网工具木锤线路图2调整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