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的“微侵权”探析_第1页
“微时代”的“微侵权”探析_第2页
“微时代”的“微侵权”探析_第3页
“微时代”的“微侵权”探析_第4页
“微时代”的“微侵权”探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时代”的“微侵权”探析“作品是著作权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基础。作品与著作权的关系,可以通过一个成语来表达,即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作品就是皮,著作权就是毛,没有作品,就没有著作权,因为著作权是通过自己创作行为的完成获得的,而创作行为完成的惟一标志就是作品的出现。”实际上并非每一条微博内容都可以成为受著作权法保护的对象,所以,我们首先要明确什么样的微博能构成法律意义上的作品,然后才能谈及版权保护问题。“微作品”的构成条件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规定:“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无论作者以何种形式表达自己的智力成果,亦无论该成果是否公诸于众,从上述的法律定义,笔者得出结论:只有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才可以构成“微作品”。第一,成果性。“这里的成果性系指成果的外在形式特性,即任何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以一定的成果形式体现。”微博作为新兴的网络媒体,是通过数字化形式展现其成果性,以超媒体方式传输,流动于计算机之间和网络世界中。其成果的外在形式特征就是数字化。第二,独创性。“独创性是指一件作品的完成应当是作者自己的选择、取舍、安排、设计、综合、描述的结果,既不是依已有的形式复制出来,也不是依既定的程式或者程序(又称手法)推演而来。”新浪微博中国首届微小说中有这么一段文字:“我因车祸而失明,所以我从不知女友长什么样。那年,她得了胃癌,临终前她将眼角膜移植给了我。我恢复光明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她的照片,然而我只找到她留给我的一封信,信里有一张空白照片,照片上写有一句话:别再想我长什么样,下一个你爱上的人,就是我的模样。”这段文字凝聚了作者精妙的构思和遣词造句的文学功底,字里行间传达了作者独创性的思想感情,这足以构成著作权法对于独创性的要求。第三,可复制性。可复制性的实质在于作品能以一定的形式表现固定,而微博作品是直接在网络上通过数字化形式进行创作和传播,并借助网络进行存储和向不特定对象反复传播。微博的转发功能实际上就是实现了微博内容的共享、反复传播,而传统纸媒下载微博内容,也足以证明微博是可复制的。在上述三个构成要件中,笔者认为“独创性”是最核心、最重要的一个要件。“独创性”是作品的灵魂,是作品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微作品”与普通微博的主要区别。因为普通微博也具有“成果性”和“可复制性”,所以,当微博同时具有上述三个要件时,才构成“微作品”。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媒体报道的单纯时事新闻,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及其官方正式译文,违背法律、法规和传播不道德的内容等都不能构成“微作品”。关于“微侵权”的形式微博著作权的侵犯主要是指在未经著作权的主体原创作者许可的情况下,擅自引用该作者的“微作品”,且以盈利为目的的行为。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微抄袭”,而“微抄袭”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个人与个人之间的抄袭转载盗用行为。这种行为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将他人微博作品复制、粘贴,直接转载到自己微博上的侵权行为。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种“转载”行为不同于微博的“转发”功能,它属于直接的“盗用”,而“转发”是微博用户转播别人的微作品,而不是以个人名义发布微博。转载盗用行为缺乏对著作权人的足够尊重,不符合微博世界的基本原则,道德上理应受到谴责,法律上构成对著作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犯。例如2010年3月,著名体育评论员黄健翔所发的一条微博被张发财指为抄袭其前一天所发的微博,引发论战,宁财神、慕容雪村、陆川等名人卷入其中,黄建翔的微博一度关闭。2011年8月,“童话大王”郑渊洁在新浪微博上说,“我写围脖一年多,脖文几乎一字不改被带V的人拿走署上自己的名字发出,这是头一次。拜托您百忙中哪怕改一个标点符号啊。”对于郑渊洁事件,国家版权局版权管理司副司长许超认为:“转发者在不知道原作品来自郑渊洁微博的情况下转发,仍然是侵权,侵害的是作者的署名权,就是说作者的身份被掩盖掉了。”平台与平台之间的抄袭整体克隆行为。四大门户网站拥有各自的微博平台,由于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各平台为了争先提升各自在网民中的影响力,会从竞争对手的微博上搜集好的微作品据为己有,导致大量微作品著作权侵权行为。“这种行为是未经著作权人许可擅自模仿、复制或克隆他人微博的侵权行为。该行为将他人网站的数据库内容复制至自己网站供人阅读、搜索或使用,往往造成微博真假难辨的混乱局面,严重侵害了原微博用户的著作权。”例如2010年爆发过数十位新浪微博名人集体维权事件,声讨其他门户网站的微博复制。同年9月27日,作家罗志渊发表微博声明:“我发现搜狐等微博运营商复制了我的新浪微博,包括名字、头像、微博内容及图片。我在此声明:我只玩一个新浪微博,其他微博上以我名义发布的言论一概与我无关!”这些微博的整体克隆行为,是微博运营商之间恶性竞争的结果,不利于微博的良性发展。新旧媒体之间的抄袭上传下载行为。这种抄袭主要包括新媒体用户将旧媒体作品数字化后上传到网络和传统媒体原封不动下载新媒体作品到纸质载体上的两种侵权行为,其前提条件都是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擅自进行上传和下载的行为。对于这种行为,如果网民仅仅出于个人学习、研究目的,而并非为了盈利,并且在引用时注明作者姓名、作品名称,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的规定,不构成侵权行为。由于近几年“微博热”的现象,报纸、杂志、图书出版商等传统媒体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迎合受众口味,纷纷开辟“微专栏”,原封不动地复制、粘贴具有独创性、思想性、代表性的微语录,将新媒体的内容下载到纸媒载体上进行信息传播的行为比比皆是。例如2010年2月,知名微博“游记”17条微博内容在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某出版社出版,追索稿酬未果。2011年6月,作家六六谴责读者杂志未经其许可擅自引用其微博言论。又如学生杨迪的“北京地铁瀑布照”在微博上发布后,被粉丝广泛转载的同时,又被大量传统媒体作为头版头条刊登,除了中国日报等两家媒体主动和他联系要求授权外,其他媒体都是在未经他同意的情况下擅自使用的。海量“僵尸粉”的存在怪异僵尸行为。“僵尸粉,即注册以后很少发表内容的微博,通常抄袭他人的微博,以此伪装成他人的账号。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别的用户关注自己的内容,并通过大量的假信息掩盖原微博的真实发布者,从而达到以假乱真的目的。僵尸粉也涉及不同平台之间,通过抓取另一个平台的微博内容,在本平台创造一个假的微博引人关注。”例如2011年7月,奥运会冠军刘翔在腾讯微博发布庆生微博,歌手莫文蔚在腾讯微博上传在意大利吃冰淇淋的自拍照,之后新浪微博中几百名用户一字不差地“原创”了这些微博,网友笑称:“在被新浪僵尸粉抄袭的那一刻,刘翔不是一个人在过生日,莫文蔚也不是一个人在意大利吃冰淇淋。”这些怪异僵尸行为的海量出现究其原因是其背后巨大商业利益的驱动。关于“微保护”的探析微博著作权保护的范围指哪些方面?一是微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微博版面、样式、皮肤等受到保护。因为其版式设计、皮肤设计是机构内部人员共同智慧的结晶,彰显该机构的意识形态偏向。任何其他网络平台或服务商在未经著作权人许可的情况下,不得擅自使用。二是微博的网络内容提供者的微作品受到保护,其包括内容、回复、点评等。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杨东认为,词条和点评的内容如果是作者构思的产物,表达了作者具有独创性的思想、感情,就可以构成作品,享有版权的保护。这符合我国相关著作权益保护法律法规规定,也符合国际上知识产权保护的通行法则。对于微博版权频遭侵犯下的“微保护”策略,需要政府、平台、受众三方来共同执行。首先,政府要完善与著作权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侵权者的惩罚力度。目前,我国与“微侵权”相关的法律有著作权法侵权责任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但是微博作为新兴媒体,版权保护方面在法律上还存在许多空白。所以,政府应积极采取措施,在我国著作权法进行第三次修订时,补充有关“微保护”的法条,弥补法律的盲点和空白点。其次,要强化平台的环境监视和把关责任,净化微博信息传播的网络环境。这里的平台是指微博的网络服务提供者微博运营商。微博运营商应承担起相应的监管责任,在对网络环境进行审查的过程中,发现违法或不道德的信息时,应该立即采用技术措施进行屏蔽;发现严重“微侵权”行为时,应该保存证据并及时向司法机关举报。平台要演绎好“把关人”的角色,发挥好在信息选择、舆论引导、版权监控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