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阿凡达》看数字电影时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制作_第1页
从《阿凡达》看数字电影时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制作_第2页
从《阿凡达》看数字电影时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制作_第3页
从《阿凡达》看数字电影时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制作_第4页
从《阿凡达》看数字电影时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制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阿凡达看数字电影时代好莱坞的科幻片制作摘要好莱坞在一百多年光影流连之间创造出了类型片的神话,科幻片是其中具有旺盛生命力的片种。在数字电影席卷全球银幕之时,电影的语言发生颠覆性的革命,好莱坞的电影制作方式也随之发生重大的变革。本文以数字大片时代的代表之作阿凡达为例,分析其利用实景3D摄影系统、虚拟摄影系统、协同工作摄影系统、动作捕捉技术和表情捕捉技术等数字技术的革新引领电影技术的革命,同时也遭受人们对于影片叙事内容的质疑。关键词阿凡达;数字电影;好莱坞;科幻片20世纪的30年代,好莱坞在美国掀起了席卷世界的风潮,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类型片种。这些类型片包括西部片、歌舞片、喜剧片、片、科幻片、灾难片、战争片、体育片、警匪片等。在好莱坞百余年的发展历史中,类型片的制作策略虽然历经沉浮,多次调整,却仍旧是今天好莱坞电影创作的主要手段。类型电影实质上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它一般有三个基本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二是定型化的人物,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在诸多的类型片种,科幻片着力探索人们的想象世界,是备受观众喜爱的一种类型片种。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科幻片被插上了高科技的翅膀,将人类的想象力进行无限延伸。3D和CG技术已经不再是局部地出现在电影制作的后期流程中,而是贯穿了电影制作的全过程,其中里程碑式的作品就是卡梅隆十年磨一剑的3D大制作阿凡达。从2009年12月18日阿凡达全球公映以来,刷新了多项票房纪录。截至目前,阿凡达全球票房是27.82亿美元(具体是2782275172美元),其中北美7.60亿美元,占27.3%,海外20.21亿美元,占72.7%。这部影片在电影史上为“全球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北美电影票房历史排名第一”“影史海外票房第一”“中国内地票房最高的影片(14亿人民币票房,超越第二名10亿元人民币左右)”。一切来自商业上的巨大回馈和观众的好评让卡梅隆的十年坚持终于获得了回报。这之后3D技术、CG技术和IMAX技术大展风头的一年。米高梅的正式破产宣告了数字技术对电影行业的巨大冲击。2010年11月,好莱坞历史上的重要角色米高梅电影公司宣告破产。在电影行业不断刷新票房纪录,创造惊人的利润的同时,也有一些像米高梅这样的老牌电影帝国淘汰出局,将最好的时光和回忆留在了20世纪好莱坞百年的光影记录中。在当年8大电影公司投靠实体企业将利润作为创作的风向标之时,米高梅则没有顺应形势完成这个经济化的转换。有人分析:米高梅公司在21世纪后佳作欠奉,没有一丝一毫的现代氛围,或者说紧凑的都市情结。它身后的电影总是带着粗粝的胶片感和古朴的戏剧性,没有被3D染指,没有极端的技术倾向,它冷淡而优雅地兜售着梦想,左右着当时的电影潮流,而这些坚定的个性令其在日新月异和疯狂盛大的3D或者CG技术面前,像一个留恋过往的宅人一样反应迟钝,焦灼地停留在那个男人永远抽烟和绅士,女人一直在红唇和淑女的时代不肯向前,充满了与时间死磕的窘迫与天真。阿凡达的数字摄影技术为数字电影时代的制作提供了很多可供利用的手段。1.实景3D摄影系统实景3D摄影系统是著名导演卡梅隆与他的重要搭档文斯佩斯自主研发的一套使用3D方式的实景拍摄的系统,主要用于对电影场景中人类角色的相关场景。这套系统最早被卡梅隆用于自己的电影深渊幽灵的拍摄,之后又用于其他一些影片的实验,最终在阿凡达影片的制作中达到了成熟和完美的使用境界。这套系统由一个稍微大于普通摄影机的长方形机身配备两个高清的数字摄影镜头共同组成。两个镜头都可以通过手动灵活地进行间距和角度等的调节,这种机器的工作原理和人类眼镜的视觉原理非常相似。摄影机在这种情况下不但能和摇臂、轨道、斯坦尼康等辅助设备协同使用,而且这块机器还能够深入到非常狭小的空间进行微距离的拍摄,所获得的影像效果比传统的方法更加真实和连贯。2.虚拟摄影系统虚拟摄影系统的核心是虚拟摄影机,由卡梅隆等参与研发,主要使用于虚拟场景的拍摄,在著名影片阿凡达中,纳美人为主的场景就是通过这套系统拍摄的。虚拟摄影系统最早使用在影片黑客帝国的拍摄过程中,不过当时主要将之使用于可视化预览,也就是帮助导演通过一些程式化的虚拟镜头来测算最为合适的拍摄角度,当时的技术还未能将这套系统用在拍摄的具体环节中。卡梅隆对这套系统发生了兴趣,并在技术人员的帮助下,实现了很好的改进。卡梅隆的努力和坚持让虚拟摄影机真正出现,并被用之于虚拟场景的直接拍摄,这也为影片的工作人员监测虚拟场景拍摄提供了更好的条件。3.协同工作摄影系统协同工作摄影系统是实景3D摄影系统和虚拟摄影系统协同完成摄影的工作系统,可以用于拍摄同时包含实景演出和虚拟角色演出的画面。协同工作摄影系统采用实时合成传输的技术进行场景的补充,让实景拍摄中的蓝幕和绿幕被即时抽离,虚拟场景同步填充,这样导演在监视器里看到的不再是空旷的蓝幕或绿幕中演员的演出,而是真实的外太空里人物的即时表演。还有一种情况是虚拟的角色填充到实景演出的场景中,虚拟角色制作完成后能够同步出现在实景人物和环境的演出当中。这样的协同结果让导演能够即时监控虚拟角色和真实角色之间的互动,也可以让演员了解虚拟角色的动作,以便更好地实现配合。4.动作捕捉技术动作捕捉技术(PerformanceCapture)就是从实景演出中提取演员身上真实的动作数据,将之传输给电脑填充给虚拟角色,让生成的虚拟角色达到真实演出的效果。在动作捕捉技术(PerformanceCapture)进行时,通常需要演员穿着有无数的数据捕捉点的特制服装,在工作室内进行表演。服装上有若干个由LED灯制成的跟踪点,这些跟踪点多数都是放置在人体骨骼结构的关键位置。在人物进行相关动作时,骨骼位置的跟踪器,LED灯会向外发射红外线的光谱。而有无数台的摄影机被放置在工作室的顶棚位置,这些摄影机能够捕捉LED灯所发射出来的近红外线谱的反射来捕获对应的跟踪点的运动数据,这些被捕获的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后台,在通过MotionBuilder的计算得出跟踪点在三维空间内的坐标和运动路径。5.表情捕捉技术另外,为了获得更加自然细腻的人类表情,同时将捕捉过程从后期制作时去除,卡梅隆协同维塔工作室开发除了全新的表情捕捉系统(FacialPerformanceCapturer)。这套系统主要设备是面部捕捉头戴设备,这种设备是一款无边的安装了微缩高清摄像头的帽子,这个帽子与演员头部的接触面覆盖了除开面部以外的所有区域,这样可以保证在头部的运动过程中摄影机的摇晃程度最小,以此达到捕捉数据的精确性。摄像头配有广角镜头并通过一个轻型的设备架设在距离演员面部前方几英尺的距离处。在演员开始进行面部表演前,工作人员在演员的面部特定位置涂抹绿色的跟踪点,这些捕捉点与CG角色面部的相应位置进行了精确的绑定。在演员的表演过程中,这些跟踪点会根据演员变化的面部表情和眼球的变化等记录下来并传输给后台的制作。对于阿凡达影片来说,技术的成功已经获得充分的肯定,而对其的质疑主要来自内容的单薄和叙事的简单。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我们在腾云驾雾般的打斗中睁大了眼睛,却并未启开心灵。科幻影片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就是探寻人类最终的归宿和命运,有忧虑的末日情结,也有乐观的救世理论。生命中我们从何处来,去往何处,是科幻影片不断追问的命题。一种可能就是灵魂脱离肉体的存在,变成精神的纯粹力量而存在,在2001太空漫游和阿瑟克拉克童年的终结等科幻影片中,人类最终变为能量的所在,摆脱了肉体的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个体的灵魂最终融入一个整体。一个个具体的人,成为一个统一的意识体,或者是所有的有机物和无机物都融为一个意识体,如基地续集中的体现。阿凡达最受到人们诟病的就是它叙事的陈旧性。在技术先行的前提之下,一切都是观众固有的观影习惯能够猜测的情节发展。制作者将贪婪的人类和外星球之间的战争放在故事的主线,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是副线。故事本身似乎并没有什么激动人心的东西,而且这两条主线都缺少细节的支撑。其中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叙事的漏洞,如Jake被纳威人接受的过程有些缺少细节,而倒戈的小壮妞也缺少前期的铺垫。对于阿凡达叙事的套路化,有人认为即便将阿凡达的故事背景完全抽离,它的银幕魅力几乎没有损耗。也就是说,如果将一个完全另外的故事放置在这个架空的完美世界当中,仍然会吸引如此众多观众的目光。由于叙事以外的东西如此出色,几近完美,以至于故事与背景之间的关系被重新定义。在阿凡达的影片中,还是依稀可见作者对于人类命运的普世思考。首先,作者将故事置外太空,将人类的贪婪和对资源的无尽掠夺设置成为人类摧毁自我环境的重要推手,外太空人类的纯真与善良是人类对本真自我的追求。人类命运的走向成为影片给观众的提问。而在这部影片中,也有对于肉体和灵魂关系的思考。人类总是惧怕肉体的灰飞烟灭,所以期望灵魂的永生。但是灵魂的不灭轮回让人类又惧怕永恒的孤寂之苦,所以只能寻求人类意识体的融合。阿凡达的主题设置也契合这种想象。在潘多拉星球上生活的纳威人死后灵魂都会回到“爱娃”那里融合,并获得一定程度的永生。Grace死后回到爱娃的怀抱就体现了人类的终极关怀。数字大片在中国横扫票房榜,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强有力的对手。在“电子游戏文化”成长起来的中国年轻观众,对于充满了科技魅力和人类想象力的大制作顶礼膜拜。阿凡达的出现让中国的观众雀跃,也让有着巨大潜力的中国电影市场和创作者们陷入沉思。注释: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09页。http:/,权威的电影票房专业统计网站,可分类查询影片的各地票房以及更新至当日的票房统计信息,本次数据采用2012年12月5日网站的最新统计数据。http://s/blog_4b526c860100niro.html,新浪博客。参考文献1王宜文.世界电影艺术发展史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209.2邵牧君.西方电影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4.3美克莉丝汀汤姆森,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陈旭光,何一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