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姻法解释三中浅析不动产若干问题_第1页
从婚姻法解释三中浅析不动产若干问题_第2页
从婚姻法解释三中浅析不动产若干问题_第3页
从婚姻法解释三中浅析不动产若干问题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婚姻法解释三中浅析不动产若干问题【摘要】婚姻法解释(三)的颁布在社会中立刻引起广泛关注,其内容涉及夫妻房产、生育权、第三者等社会热点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房屋这一重要的不动产问题,触及了社会公众的敏感神经,本文从婚姻法解释(三)的条文进行了理论探讨,并以此为切入点,分析不动产中的若干问题。【关键词】婚姻法解释三;不动产;登记我国的婚姻法颁布于1980年,期间最高人民法院陆续颁布了婚姻法的三部司法解释,2011年8月13日,婚姻法解释(三)一经出台,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残酷的现实环境,使得婚姻中男方遭受巨大压力,婚房也成为了许多人步入婚姻殿堂的绊脚石。由于法律的滞后性,从某种程度上说影响了我国婚姻家庭的和谐发展。婚姻法解释(三)的出台,对许多问题进行了规范,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国婚姻法确定的法定夫妻财产制是夫妻共同财产制和夫妻特有财产制相结合的夫妻财产制度。婚姻法第17条、第18条对个人特有财产和婚后所得的共同财产内容分别进行了列举,可见婚前夫妻双方的个人财产是受到保护的,这填补了我国在夫妻个人特有财产立法上的空白.适应经济发展,有利于保护个人的利益。2001年12月24日最高院颁布的婚姻法解释(一)第19条就特别强调规定婚前财产或者夫妻一方受赠的财产不因婚姻关系转化为夫妻共同财产。也就是说,婚前个人买房不属于夫妻共有,是早已确定的法律规则。婚姻法解释(三)是新解释.但延续的其实是旧规则,换句话说,婚前个人财产是一直以来都受到法律的保护的。另外,从伦理道德方面讲,父母为子女买房往往是倾注了一生的积蓄,是对其子女爱的一种表达方式,是对子女的一种赠与(除非明确声明赠与其子女的配偶),理所当然是属于其子女的个人财产,应当受到法律的保护。离婚案件中,按揭房屋的分割是焦点问题之一。婚姻法解释(三)第1O条规定:“夫妻一方婚前签订不动产买卖合同,以个人财产支付首付款并在银行贷款,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还贷,不动产登记于首付款支付方名下的,离婚时该不动产由双方协议处理。依前款规定不能达成协议的,人民法院可以判决该不动产归产权登记一方,尚未归还的贷款为产权登记一方的个人债务。双方婚后共同还贷支付的款项及其相对应财产增值部分,离婚时应根据婚姻法第三十九条第一款规定的原则,由产权登记一方对另一方进行补偿。”对此,有观点认为该条并没有平等的保护男女双方的权利,即没有从社会性别角度在中国普遍的“男婚女嫁”的前提下保护在婚姻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妇女。我认为此观点并没有系统的理解婚姻法解释(三)的制订理念。首先,我国婚姻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了“男女平等”的法律原则,婚姻关系是一种人身关系,不应该有强势、弱势的区分。如果通过强势和弱势来指婚姻双方经济地位上的差异,那么这种说法也有失婚姻法的立法目。这个目的有别于经济领域的立法,婚姻关系在存续期间固然有理财、使家庭财产增值的需求,但不应该本末倒置。当前社会家庭的财产数量增加、家庭结构多元复杂,婚姻法解释(三)以纠纷解决为宗旨,第十条更注重保护夫妻双方婚前财产,并不追求某种逻辑体系或价值上的圆满,更并非是忽略对女性的保护。实际上,在部分南方沿海发达城市,此条规定早已用进审判实践中,即在案件中对于婚前婚后财产的判断以签订购房合同的时间为标准而并非以房产证取得的时间为标准。对于婚前已付首付,婚后共同还贷的,明确产权归登记人一方,须对另一方进行补偿。至于补偿,很多人认为女性在家庭生活中,难以对自己协助还贷进行举证,从而不利于对女性权益的保护,其实这是基于错误的认识。不少人误以为如果用丈夫的工资进行还贷,妻了的工资用于家庭日常开支就不属于共同还贷。实则婚姻法l7条已经明确规定,夫妻任何一方的工资,奖金,炒股赚的钱,开公司的分红,写作赚的稿费版税等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因此,即使是以丈夫的收入还贷都属于夫妻共同还贷,而且婚姻法39条规定了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必须以“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为分割财产的原则。曾经强盛一时的罗马帝国中的先进的罗马法中家庭法部分就对婚姻关系中的重要一部分财产“嫁资”有很明确的规定。嫁资同传统中国习俗“嫁妆”一样,在罗马时期妇女出嫁时也要带一笔财产或者新的资产,是丈夫合法地取得妻子,妻子为维持婚姻生活而转交给他的财产。妇女的财产一旦给付都是不可索回的,而且当离婚变得频繁且不再像早期那样被习惯所承认的原因加以正当化时,遭休弃的妻子所蒙受的损失和丈夫的得利似乎也成了正当的。“嫁资”这一习俗所引发出的问题,引导着人们去设法解决这一类问题。笔者认为,婚姻法解释(三)中的规定与罗马精神是一致吻合的。如“婚后由一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出资人子女名下的。可视为对自己子女一方的赠与,应认定该不动产为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由双方父母出资购买的不动产.产权登记在一方名下的.可以认定该不动产为按照双方父母的出资份额按份共有,但有证据证明赠与一方的除外”。在罗马帝国所处的那样个时代,对于婚姻中的个人财产的划分就已经相当明确,而并不是因为存在夫妻关系就将嫁资认为是夫家财产,婚姻关系的结束也代表着妇女嫁资返还。在当代中国,面对传统观念的转变,人们越来越理性生活的情况下,法律应该去保护婚姻关系中个人财产权,使当事人在婚姻中没有丧失其财产的后顾之忧。对于婚姻法解释(三)中第5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部分学者指出其与解释(二)“以个人财产投资所得的收益为夫妻共同财产”的规定产生冲突。但根据最高院负责人的解释,解释(二)中只规定了“投资收益”,而解释(三)规定的则是“孳息和自然增值”,二者并不相同。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对于此条提出了质疑。笔者认为,从物权法的法理角度来说,孳息随原物,孳息所有权自然属于原物的所有权人。而“自然增值”本就是原物所附之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第5条之规定并无问题。而反对者提出的“应把婚姻家庭法领域的财产关系与其他民事领域的财产关系加以区别,更充分地体现婚姻家庭中身份关系的特殊性,不能一味套用财产法的原理”的观点显然也是有其道理的。因此,笔者认为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区分“投资”、“孳息”以及“自然增值”,特别是诸如房屋的租金(特别是夫妻只有一套住房时)、个人财物变现、实物入股等“灰色地带”。婚姻法的目的正如它第二条所言:实行婚姻自由、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保护妇女、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它应该是法律体系中最具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一部。婚姻法解释(三)为我们灌输了个人财产优先的理念,全面保护了婚姻双方婚前利益及其父母的合法权益,着重将现代婚姻、财产以及法治观念紧密联系起来,这无疑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超越,对审判实践也具有较强的操作性,为将来我国婚姻法完善夫妻财产制度,积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