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白居易的三首诗看唐代筝乐艺术【摘要】白居易是盛唐时期著名的大诗人,他在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创作了上千首影响深远的诗歌。在这个伟大的诗人笔下,书写了许多与筝相关的诗歌。并且每一首都是用他自己的人生阅历与心情去谱写的。这与他本身的音乐爱好和对筝的深入了解与研究密切相关。下面笔者通过剖析他的三首经典筝诗,来解读筝乐艺术在唐朝大繁荣时代的发展和辉煌。【关键词】筝;诗歌;白居易诗歌与筝乐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秦朝,古筝已经发展为诗歌伴奏的重要乐器。当时很受老百姓喜爱,秦筝也广为流传。后来发展到魏晋时期,诗歌与筝乐也大力发展,不仅文人们吟之弹之,连曹丕也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而边弹筝边唱长歌行。可见古筝成为诗词伴奏的乐器,地位更加重要。其后,唐朝的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学与音乐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在这个繁荣盛世,注定诗歌与筝乐会出现空前的完美结合。一、创作的背景白居易是唐代的著名诗人、音乐评论家与筝乐研究者。他创作了两千八百多首诗歌,与音乐有关的诗就有约三百三十首,其中筝诗就占了近二十首。白居易与筝的关系不仅仅是一笔带过,而是对古筝有深厚的热爱与深刻的了解。从他的个人经历来看,人生每个时间段都曾创作过有关古筝的诗歌。白居易是一个现实派的作家,他生活在唐代由盛入衰的时期,同时自己又有着贬官的经历,在这些变迁中,他体会到了常人难以体验的世态炎凉与人情冷暖。也正是这样,他喜爱上了古筝这样略带伤感音质的乐器。在经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唐代,文化艺术也得到迅速发展,古筝也不例外。白居易的废琴中曾说到“奔车看牡丹,走马听秦筝”,古筝成为当时常见乐器的程度可见一斑,不仅老少皆宜、雅俗共赏,而且在材质、技法以及社会功用等各个方面都日趋成熟。这样的历史氛围与环境背景熏陶与感染下,白居易这位伟大的诗人创作出不少与筝有关的佳作。二、白居易三首诗的研究与探讨下面本人从三首唐诗中来看看古代筝乐艺术以及本人对其的思考。每首诗都是有其特点的,读完白居易的筝诗后,本人觉得可以从三个角度来说明。(一)从古筝艺术的发展水平首先来分析一下白居易的筝:云髻飘萧绿,花颜旖旎红。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楚艳为门阀,秦声是女工。甲明银得勒,柱触玉玲珑。猿苦啼嫌月,莺娇语泥风。移愁来手底,送恨入弦中。赵瑟清相似,胡琴闹不同。慢弹回断雁,急奏转飞蓬。霜佩锵还委,冰泉咽复通。珠联千拍碎,刀截一声终。倚丽精神定,矜能意态融。歇时情不断,休去思无穷。灯下青春夜,樽前白首翁。且听应得在,老耳未多聋。诗的前三句通过描写弹奏古筝的女人的外貌美,引申出这个弹筝人是乐技的身份。接下来三句描写弹筝人优美的动作与美妙的筝声,低时犹如猿啼,高时宛若莺叫,情感与筝声完美融合。把弹筝的明朗、轻快表达得生动鲜活。后来紧接着把筝与瑟、胡琴作比较。琴声清淡不显闹腾。通过比喻的手法来写出慢快节奏的不同感觉。后面两句都是描写筝声的感觉。筝声清脆时犹如玉佩相碰,清澈的犹如泉水叮咚的声音,有时又犹如千颗珍珠拍碎的声音,在乐曲结束时一声而止。最后三句是写弹奏结束的余味,弹筝人弹完之后并没有马上离开,仍有意犹未尽余音绕梁之意,让作者婉转悱恻不免动情,联想到自己的悠悠哀愁。从筝乐的发展角度来看,这首诗说明古筝在当时的弹奏技术已经比较高超。虽然都运用比喻的文学手法来表现音乐的美感,但这足以证明筝乐已经能把感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已经接近如今我们弹奏的声音效果。所以,现在古筝之所以能发展成家喻户晓的喜爱乐器,并非一日之功,而是从古代时期就慢慢发展而来的。在唐代古筝的技巧与音色能被诗人刻画得如此惟妙惟肖,与当时筝艺术的发展水平和诗人的文学音乐造诣是分不开的。可见在唐代,文学与筝乐艺术已经很自然的融合到一起。筝不愧是古代咏筝诗的代表之作。(二)从古筝表达的情感与意境白居易的夜筝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筝艺术的感情之深,可谓白居易的经典之作,丝毫不亚于琵琶亭。一个明,一个暗的写出琴声深刻的美的内涵。“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紫袖是乐技的穿着,红弦形容筝的优美别致的样子,明月中是为夜晚的一种美好的景色渲染氛围。次句描写弹筝人似旁若无人,专注凝神弹筝。“暗低容”虽然不像琵琶亭里的琵琶女有很多的外貌的描写。但是三个简单的字引发人们的猜想臆测,极富意境。最有名的莫过于最后两句,“弦凝”指弹奏的一种状态,“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的一种变化。声停不意味着一种沉寂的感觉,而是有一种深情的感觉在里面。虽然夜筝与琵琶亭都是表达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深刻含义。但两首的写作方法不一样,后者在声音上着重描写,而夜筝只是附带略过,虽然写的是一刻的感觉,但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意味深长,可与琵琶亭相媲美。在当时,筝与琵琶一样,都是雅俗共赏的乐器。这与筝的演奏风格和所表达情绪相联系,表达了一种委婉、哀愁、表述秋思的情感。文人通过吟诗来抒发对筝的喜爱,用筝来抒发自己的满腔情怀。白居易再一次把文学与筝乐艺术联系在一起。(三)筝人合一白居易在他八十六岁写了最后一篇筝诗,夜筝中筝中弹潇湘送神曲感旧:缥缈巫山女,归来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弦。苦调吟还出,深情咽不传。万重云水思,今夜月明前。这首诗描述了夜晚与弹筝者寄寓的哀愁思绪,互相衬托、相得益彰。古筝发展到那时,形成十三弦的形制,筝有独奏、伴奏、弹唱等形式。但是白居易在晚年诗中表现出对独奏的喜爱之情。白居易本身就是一个善筝的大诗人,甚至对筝的情感已经达到近乎痴迷的程度。三、艺术价值与审美意义从诗的发展角度上看,这三首诗都是大诗人白居易的经典之作,从文笔和写作手法上,不管是五言还七言,一字一句运用得形象生动,恰到好处。特别是在筝声的描写上,惟妙惟肖。从古筝的发展角度上看,这三首也代表着唐朝一个古筝发展的新高度。筝在唐代谓之秦筝,发展到十三弦制,产生了金筝、银筝等雕刻工艺,还有带甲弹奏等多种指法。弹奏场合也愈发广泛,例如宫廷、市集和家中。表演形成多种多样,有伴奏、独奏、弹唱等。弹筝人,不仅是乐技,还有寻常百姓。弹筝技巧也到达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快慢高低都能演奏好,由此可见弹筝艺术成熟程度。再到演奏的风格,由此多在夜晚弹奏,尽表思念哀愁之情,深刻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了解这么多,给我们广大的习筝者有何启示呢?第一,让我们了解了古筝的发展历史,对把握古筝整体构造下,有一个更加深刻的认识。第二,对古筝学习的乐曲,不仅在技巧表达上更加娴熟,在情感表达上也更加深刻,毕竟了解乐曲的内涵才能更好的表达乐曲。第三,通过赏析这些诗句,使我们欣赏乐曲时准确地把握情感体验,重视情和社会生活在音乐中的影响。这需要我们身临其境,换位思考,提高多方面音乐艺术素养,才能更好欣赏音乐和演奏音乐。【参考文献】1褚宾杰.白居易诗歌赏析集M.巴蜀书社,1986.2全唐诗M.中华出版社,1960.3袁静芳.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多模态识别技术在智慧养老院人员管理中的落地难点
- 2025-2030多光谱指纹成像技术临床应用前景
- 2025-2030复合型辣椒调味料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培育路径研究
- 2025-2030固态锂电池量产化瓶颈与供应链优化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固态电池量产工艺瓶颈突破与头部企业技术路线对比报告
- 2025-2030固态电池电解质界面稳定性解决方案与中试线建设进度跟踪
- 2025-2030固态电池生产设备用防爆电机安全标准国际化对标研究
- 2025-2030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评估与供应链优化策略报告
- 2025-2030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中的关键技术瓶颈突破策略研究
- 2025-2030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与供应链重构研究报告
- 新疆交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所属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
- 广东省高州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一期)可行性研究报告
- 工程合同转让三方协议范文6篇
- 昆明市城中村改造48号地块(上峰片区)回迁房项目可行性商业策划书
- 混凝土试件养护协议书
- 安全文化课件
- 企业运营管理学习课件
- 蓝藻治理打捞管理制度
- 2025年合肥兴泰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23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苏州市建设工程档案立卷程序与标准
- 脑血管造影术围手术期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