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寓言教学谨防“坏心术”影响的对策_第1页
小学寓言教学谨防“坏心术”影响的对策_第2页
小学寓言教学谨防“坏心术”影响的对策_第3页
小学寓言教学谨防“坏心术”影响的对策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寓言教学谨防“坏心术”影响的对策【关键词】寓言教学坏心术【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8A-0004-02一、寓言教学中的困惑寓言,顾名思义就是有所寄托之义,其以寓意明确、比喻形象、故事短小等特点,比较适合少年儿童阅读。现行人教版、苏教版小语教科书都收录了多篇寓言作为课文,许多家长甚至把寓言当作教育孩子的启蒙读物。但长期以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孩子们在学习寓言之后的表现却偏离了我们的初衷。如部分学生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之后,他们不会同情乌鸦,反而在日常生活中模仿狐狸去骗取他人的东西;他们一方面嘲笑乌鸦,而另一方面又非常喜欢狐狸。有人称这真是“良好的初衷带来的不良后果”。早在十八世纪,法国大教育家卢梭就在爱弥儿一文中警示了这一怪现象,他反对教孩子学寓言,认为寓言会把淳朴的孩子教得复杂了,有“坏心术”。钱钟书也在写在人生边上读伊索寓言中以“蝙蝠的故事”等多则伊索寓言为例,加以分析,反对孩子学寓言,“因为它把纯朴的孩子教得愈简单了,愈幼稚了长大了就处处碰壁上当”。二、原因分析归结起来,寓言给孩子们带来“坏心术”的影响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少年儿童的年龄特征孩子们年龄小,他们“心之未有所主”,可塑性很强,他们各方面都不成熟,缺乏足够的价值判断能力;他们喜爱模仿,正面教育能接受,反面影响对他们的作用往往也很大,容易受故事中表面情节的影响。如他们在学习或听了一些寓言之后,发现狼在寓言中虽然是个不光彩的角色,但常常能取得胜利,于是他们在生活中就想学狼的本领,在欺负弱小者的同时还要把人骂一顿。而当他们发现狮子在寓言中通常是一个最重要的角色时,就开始想做狮子了,当别人分东西给他们的时候,就会学狮子千方百计地把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灵就受到了毒害。(二)教师对价值观引导的偏向这方面突出的表现是,只进行“一半的教育”。所谓“一半”,就是说不是全体,“一半的教育”即不是全面的教育。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道德启发的偏向,寓言教学中,往往在道理(寓意)的揭示上不周全。以狐狸和乌鸦为例,原本寓言要揭示的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道理,但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引导学生不要像乌鸦那样受人骗,而不教导孩子不学狐狸的狡猾。二是放任学生认知上的偏向,学生由于年龄小,对寓言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字面上,有时甚至是因为故事的有趣而被吸引,他们很难做到联系实际生活作深层的思考。“一半的教育”会使孩子养成不良的品德和习惯,教育方向上的“偏之毫厘”,将会造成孩子生活中“差以千里”的后果。(三)社会环境对儿童价值观的冲击在科学高度发达、信息大爆炸的今天,生活在现代社会的儿童被淹没在光怪陆离的各色文化里。富裕的家庭生活,使孩子拥有的东西越来越多,爱惜东西的意识越来越淡薄,有的家长还以金钱作为孩子学习、劳动的“等价交换筹码”。这样一来,孩子不但无法得到只有在学习、劳动中才能增长的智慧和才干,反而形成了懒惰、霸道的恶习。另外,灰色的不健康信息泛滥,信息爆炸的今天,以网络、电视、报纸、杂志为中心的宣传媒介制造的信息冲击着孩子的心灵,的文化让孩子深受毒害。三、实践和思考(一)把握寓言故事,领悟寓言含义寓言从结构上看,大多分为故事和寓意两部分,而学生对寓意的领悟,既是难点,也是关键。在寓言教学中,教师不能直接把寓意告诉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首先把寓言当作故事来读,通过分析故事,分析人物形象去体会、归纳。如狐狸和乌鸦这则寓言,讲了狐狸为了得到乌鸦嘴里的那块肉,一次次地向乌鸦献媚讨好,最后骗得乌鸦口中的肉,消失得无影无踪。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教师不要事先告诉学生,要引导学生一步步去领悟:狐狸说了几次好话?每次是怎么说的?目的是什么?乌鸦又有什么表现?读了之后你觉得狐狸是怎样的一种动物?乌鸦又是怎样的一种动物?学习之后,你有什么启发?这样一步步地设问置疑,循循善诱,学生就不难理解寓意了。另外,学习寓言故事,在寓意的理解上,教师要敢于说“不”。不管学生的理解是否正确,教师都一味叫好,这并不是尊重学生个性的表现。比如学生在学习了狐狸和乌鸦之后,有一种比较明显的思想倾向,就是很多学生反倒认为是狐狸比较聪明,显然,这样的理解是违背道德标准的。我们教师在类似的问题上,评价要明确,不能含糊或肯定学生扭曲了的道德观。我们必须认识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远的”。(二)兼顾认知水平,探索创新之路任何形式的学习和训练都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征。寓言教学中,对“道”的归纳揭示,更要密切联系不同年级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还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潜移默化中受到“道”的熏陶。1.借助课文悬念教学。借助课文悬念展开教学活动,可以发挥儿童创造性的思维,把儿童认知引向正确的方向,从而强化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狼和小羊为例,课文最后没有明确说出小羊是否被吃掉,教师可提出“小羊的命运如何”的问题,让孩子们想象不同的故事结局。如有的孩子会说当老狼要吃小羊时,猎人拿枪打死了狼,小羊得救了;有的说小羊找了个借口把狼引到沙地上,用后蹄踢起沙石把狼的眼睛弄得看不清了,自己也脱离了危险。这些创造性的结尾,表现出孩子们对真善美的肯定和追求。2.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学生发自内心的对自己思想行为反思和调整,对他们自身的影响也是最深远的。如笔者在引导学生阅读盲人打灯这则寓言后,曾让学生各自对这位“盲人”评价一番,有一位学生讲得最精彩:“盲人点灯虽然没给自己带来光明,但他却帮助了其他人,与人方便,自己方便嘛!”这远比出自教师之口有效多了。3.让寓言带上童话的色彩。虽然寓言故事也生动形象,但与童话相比,还是抽象概括了许多。在教学中不妨试着让寓言带上童话的魅力。把神奇的幻想和真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