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1页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2页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3页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4页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藤野先生选自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 ,主要写了作者的经历和思想,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格。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也出自朝花夕拾。B美丽的颜色节选自居里夫人传,体裁是传记。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它的主要特点是真实,奥地利作家茨威格写的传记列夫托尔斯泰正体现了这一特点。C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描写了三峡的景物,寄情山水,表达了作者对山水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D中国文人常常留恋于山光水影之间,或纯粹观景,透露审美情趣,如钱塘湖春行;或融情于景,表达厌弃名利、渴归山林之愿,如与朱元思书。2 .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贬词褒用,有充满自信之意)B白求恩同志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远赴万里)C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合计,盘算)D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春天的花朵)3 . 下列对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僧师徒四人行至五庄观,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各自偷吃了一个人参果,猪八戒囫囵吞咽下肚,不知是啥滋味,于是央求悟空再去给他摘。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此诗出自冰心的繁星,歌颂的是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C保尔在身体残疾、双目失明的情况下,以文学作为继续战斗的武器,靠顽强的毅力创作暴风雨所诞生的。D林冲武艺高强,是京城禁军教头,他误入白虎堂,被陷害充军,后来在鲁智深的引荐下,雪夜上梁山,成为梁山第一等好汉。4 . 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坦荡如砥抑扬顿挫恹恹欲睡匿名B因地治宜络绎不绝惟妙惟肖嶙峋C磨肩接踵名符其实粗制滥造凛冽D锲而不舍无动于衷巧妙绝轮古朴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题。猴年说猴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有些人一生都未必见过真正的猴,但对猴似乎并不陌生。在中国,猴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中国人对猴的喜爱由来已久。位于北京平谷距今六七千年前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中,曾出土了一件小石猴雕塑,它头部如猴形,下身似蝉状,被考证为人类早期的辟邪饰物。据史料记载,在殷商后期王室中就有了养猴、戏猴的习俗。同时,猴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也有一席之地,排名第九,称为“申猴”。猴为什么会受到人们如此的喜爱呢?一是猴有“封侯”之兆。“猴”与“侯”音同,拜相封侯是古代中国人的传统期盼。在民间吉祥图案上,这样的“期盼”随处可见:一只猴攀在挂有一枚封印的枫树上,表达“封侯挂印”的寄托;两只猴坐在一棵松树上,或一只大猴背着一只小猴,就有了“辈辈封侯”的寓意。二是猴能觉察、预防马疾,是马的守护神。猴被称为“避马瘟”即由此而来。妇孺皆知的西游记里,孙悟空就曾经当过“弼马温”。直到今天,中国云贵高原上,当马帮长途贩运时,也常携带一只猴同行。古往今来,中国人用多种多样的艺术方式表达对猴的喜爱。文学中有猴,影视中有猴,民间杂耍中有猴,工艺作品中也有猴,一个个鲜活生动的猴的形象满足了人们对猴的喜爱心理。吴承恩笔下的美猴王孙悟空,成了正义美好的化身。西游记被拍成电视剧猴,成了重播率最高的影视作品。民间盛行的猴戏,作为汉族古老的表演艺术之一,其中的猴翻筋斗、猴担水、猴走索、猴爬竿、猴开箱戴面具等节目,深得男女老少的喜爱。在各类工艺品中,艺人们利用猴的天然属性,结合人们对猴的认识,创造了许许多多极具个性的猴的形象:西北的“护娃猴”、南阳的“猴加官”、北京的“毛猴”由此可见,在民众的意识里,猴从来就不是一只普通的动物,而是一只文化猴。猴的形象已经根植于中国文化特别是中国的民间文化之中了。(选文略有删改)5 . 围绕“中国人对猴的喜爱”,文章介绍了哪三个方面的内容?6 . 第段划线句子列举了许多例子,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7 . 文章题目是“猴年说猴”,却没有介绍有关猴的种类、猴的生活习性等内容,如果要在本文增加这部分内容,是否恰当?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阅读朱自清的春(节选),回答问题。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8 . “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一句写的精妙,请赏析该句表达效果。9 .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句中“闹”用得好,请问好在哪里?10 . 这段文字按什么顺序写的?11 . 这段文字运用哪些表现手法,选取一例分析。三、句子默写12 . 请根据提示填写相应的古诗文。(1)谐之言曰:“_,水击三千里”(北冥有鱼)(2)_,教然后知困。(虽有佳肴)(3)唇焦口燥呼不得,_。(茅屋为秋风所破歌)(4)曲径通幽处,_。(5)_,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6)_,只有香如故。(卜算子咏梅)(7)_,骈死于槽枥之间。(8)自经丧乱少睡眠,_。(9)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_,_”与“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10)送友人借马鸣来表达悠悠的别离之情的诗句是: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涎垂,步亦步,尾行数里。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空。狼乃止。屠即径归。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逡巡近之,则死狼也。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缘木求鱼,狼则罹之,亦可笑也!(节选自聊斋志异狼三则)注释欻(x):忽然,突然。蚤:通“早”。 昧爽:拂晓,黎明。逡(qn)巡:有顾虑而徘徊不前。罹(l)遭遇祸患。13 . 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默 念 狼 所 欲 者 肉14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1)其一犬坐于前_(2)狼亦黠矣_(3)有屠人货肉归_(4)遂钩肉_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2)屠无计,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16 . 甲、乙两文中的狼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17 . 这两篇短文都采用了_描写,刻画了狼和屠户,使狼和屠户的形象生动鲜明。文章结尾段,都采用了_的表达方式,揭示出寓意。18 . 甲、乙两文中的两个屠户,你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润州二首(其一)杜牧向吴亭东千里秋, 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无马迹, 绿水桥边多酒楼。大抵南朝皆旷达, 可怜东晋最风流。月明更想桓伊在, 一笛闻吹出塞愁。【注释】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向吴亭:在润州丹阳县南。桓伊:东晋将领、名士、著名音乐家,善吹笛。19 . 首句中“千里秋”三字用语奇绝,请赏析其妙处。20 . 请描绘诗歌颔联所表现的画面。21 . 全诗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作文2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确实不乏各式各样的报答:既有子女对父母的,学生对老师的,受益者对恩人的;也有游子对故乡的,赤子对祖国的;当然,我们也不应忽视,还有人类与大自然之间彼此的报答请你联系生活和自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