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南昌市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南昌市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南昌市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南昌市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昌市2019版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或文化常识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学习说明文要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掌握适当的说明方法,还要了解说明文语言的严谨、准确的特点。B使至塞上作者是唐代诗人王勃,这首五言律诗是他出使河西途中的所见所感。C沙僧也叫沙悟净,原为天宫中的卷帘大将,被贬下界,在流沙河为妖,后保唐僧取经,得成正果,为金身罗汉。D祥子是老舍的长篇代表作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物形象。这部作品描写来自农村的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三次买车又三次失去,并终于堕落到生活的谷底的故事。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濡养/儒家蓓蕾/自吹自擂江郎才尽/豁然开朗B恫吓/吓唬咀嚼/味同嚼蜡挑拨离间/挑三拣四C恣睢/关雎倾听/一碧万顷持才傲物/桀骜不驯D叨念/叨扰给予/予取予求富商巨贾/余勇可贾3 . 依次填入下面橫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从落日里 生命的仓促与宝贵,从桃心花木里自我成长的坚定与自强,从野百合花里把握生命的让我们活得安稳 ,不负这岁月静好。A领悟感受自尊和平B体悟感受尊严和平C体悟感知尊严和谐D领悟感知自尊和谐4 . (2016年中考黑龙江哈尔滨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骇人听闻妇孺皆知引颈受戳B无与伦比通霄达旦玲珑剔透C顾名思义人迹罕至根深蒂固D正襟威坐无可置疑变幻多姿5 .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刘备求贤若渴、三顾茅庐的故事,众所周知。俗话说,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不甘平庸、追求卓越,需要砥砺“再坚持一下”的意志。又如“光盘行动”,唯有驰而不息地倡导、一以贯之地践行,才能显其价值与意义。始终不渝、持之以恒,为心中的一团火不断添柴,才能蓄积韧劲,用实际行动深挖一眼泉,播撒青春的光和热。试想,倘若他当初连续被拒两次就打道回府,可能就没有后来诸葛亮匡扶蜀汉的历史传奇了。ABCD6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像你这样走马观花、不求甚解,怎么可能读出文字的曼妙呢?B王心达同学已经把论语第六则翻来覆去地背了好几遍了,总是不尽如人意。C这一天,重庆图书馆门前人声鼎沸,挤满了许多前来参加签售会的读者。D晚上十点的校园,没有了白日里的读书声与欢笑声,成了人迹罕至之所。7 . 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经过老师的辅导,终于使王小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B生态中方,依山傍水,是安家的好地方。C“没有路就走出路来,”他看着老师坚定地表情和掷地有声的话,更有信心了。D这次参加市运动会的有中兴学校的团员、学生会干部和体育尖子生。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多读点“不易懂”的书方敬杰喜欢读书的人,经常会碰到这样的现象:捧一本新书,细翻几页,感觉有点看不懂,有时会选择坚持下去,读后欣然有悟;有时则随手放在一边,不再翻动。什么情况读什么书,自然各人有各人的阅读标准和阅读习惯。读书的目的也五花八门,为谋生,为修身,为休闲,或兼而有之,但无论什么人什么时候,也无论什么目的,只要读书,就难免“看不懂”。读书如交友,有的一见如故,相见恨晚;有的则不打不相识,日久见人心。这说明,遇到“不易懂”的书,能坚持,就能有所收获。经历能决定一个人的认知,但这样的认知常受时空之限。而阅读恰好能超越这个局限,帮助人们轻松获取前人的经历和经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一个人阅读半径的大小,就决定了他认知圆圈的大小。倘若只选择对口味看得懂的书读,知识水准只有量的积累,而少有质的飞跃。如同运动的时针,虽一刻不停,但所划的圆圈大小并未改变。要想跳出原有知识的圈囿,就应当坚持读一点“看不懂”的书。由“不懂”到“懂”,从“无知”到“有知”,就是认知的过程,就是读书和学习的使命。据说前几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在网上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排行榜”,红楼梦竟然高居榜首。是经典,却“死活读不下去”,似乎很矛盾、很尴尬,但这恰好印证了马克吐温说过的: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都希望自己已经读过,却没有人愿意去读的东西。如此说来,要想读懂经典,就得下一番苦功夫。正如消化能力不强的人,无法消受高热量的食物一样,低能量的人也不会一下子就能看懂高能量的书。增强思考和感悟的能力,提升阅读和鉴赏的水平,就应当坚持读一点“不易懂”的书,关于阅读方面,有人提倡读经典、读原著、读源头,也许就是在引导读者提升阅读质量,直接阅读含金量高的书。有志于读书的人,就要下苦读之功,像占领和坚守思想阵地一样,突破“不懂”的防线,才能不断获取思想和精神的精华。其实,“懂”与“不懂”只是相对而言。有时初读不懂,随着阅读的持久和深入,整本书读完了,前后贯通就懂了;有时不懂是由于人生的经验和阅历不够,要等到有足够丰富的人生积淀,才能水到渠成,开物成务;有时今天读是这种感受,明天读却是另一番感受。读书与人生相伴,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环境和经历,都会有不同的思考和收获。即使是同一本书,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环境都能读出不同的感受来。苏轼的观潮诗云:“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仔细琢磨,诗人的感受道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没有见过的事物,想方设法都要亲历一番,见到之后却不过如此,虽无憾却乏味。这种“原来如此”的省悟,有老僧参禅时“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的感受,也有桥画竹的“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差别。外物本来不变,因为心境不同,所以感受各异。今天看似不懂,没准过一阵子就懂了;今天认为懂了的东西,没准今后理解起来又是另一番滋味。板桥说“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读书,是否亦可作如是观?书本中的思想之弦最容易被人生的经历拨动。我们读书常有这样的经验:读着读着,书中所言道出了自己想说而说不出的话,而有时自己的经历正好印证了书中的道理。这种思想的碰撞,经历的沟通,心灵的共鸣,也许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就是“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就是“六经注我”或“我注六经”。总之,“读不懂”不是读书的绊脚石,而是拓展阅读空间、增强理解力和感悟力的铺路石。读点“不易懂”的书,要在虚心问计上下功夫。清文学家张潮说:“对渊博友,如读异书;对风雅友,如读名人诗文;读谨饬友,如读圣贤经传,对滑稽友,如阅传奇小说。”许多人书本知识可能不甚丰富,但观察问题往往有真知约见;哲学词汇可能知之不多,但很多时候却能够运用朴素的辩证法解决问题。读书亦如探索,碰到“不易懂”的时候,与其“绕”过去,不如坚持下去,不求甚解,假以时日,定然迎刃而解,受益良多。(王文炎选自湖南工人报8 . 结合全文,谈谈读点“不易懂”的书有什么好处?9 . 作者引用苏轼观潮诗,有何作用?10 . “读不懂”不是读书的绊脚石,而是拓展阅读空间、增强理解力和感悟力的铺路石,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试分析其妙处。11 . 作者认为要坚持读“不易懂”的书,你是否赞同,为什么?阅读散文那条河流,完成下列小题。我怀念那条河。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荫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的。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淋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象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这时候,我才痛彻心扉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12 . 联系全文,说说标题“那条河流”的含义。13 . 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请根据提示,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我”的感情的变化过程。认为理所当然_ 明白_ 怀念(反思)14 . 请分析短文在文中的作用。15 . 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给第段划线句写一段批注语。三、句子默写16 . 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1). _,斜晖脉脉水悠悠。(2). 了却君王天下事,_。(3).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_。(4).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_。(5). 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勇挑重担,可用“_ ,_”来形容此中豪气。(用出师表中的有的原句回答)(6). 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进行比较,强调战争中“人和”的重要性,并由“人和”推演出“ _,_”的观点,这个观点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四、课内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7 . 下面划分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B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C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D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18 . 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1)蹴尔而与之(2)此之谓失其本心19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20 . 孟子在这段选文中的主张是什么?五、诗歌鉴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