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史论文 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的几点体会_第1页
物理学史论文 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的几点体会_第2页
物理学史论文 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的几点体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的几点体会08物理1班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史,重大物理理论的突破,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往往起到里程碑的作用。但是我们在以往的学习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对习题学习比较重视,而对物理学史重视不够,学习中花时较少,大家了解得比较肤浅,更缺乏系统性。对于物理学史的认识大都只停留在阿基米德“王冠的故事”、伽利略“比萨斜塔实验”以及牛顿对“苹果为什么落地”的思考等等点滴之中,很难形成系统的认识。因此,学习物理学史选修课,既是对物理课堂学习的深化和补充,又是对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条非常有效的渠道。利用大量的科学史实,让科学家的人格魅力感染我们、让科学家的思想方法深入我们心田,下面谈几点体会。1. 了解物理学史能使我们融会贯通知识的来龙去脉物理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又是一门发展十分迅速的学科,知识面广量大,体系严密,公式繁多。对物理公式我们经常忽视适用条件,张冠李戴。其中根本原因是没有搞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割断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不能用一条清晰的线索将知识贯穿起来,靠对物理定理,物理公式的肤浅理解,甚至死记硬背去分析解决许多物理问题。这样必然会使我们学习物理带来许多困难。而实际上,在看似庞杂的物理知识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也有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果对物理学史缺乏应有的重视,学习的重点放在定律、定理、公式的掌握、应用上,搞题海战术,则对我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其结果是使我们对定律的认识只停留在其表面上。开设物理学史选修课,就可以弥补我们这方面的不足。力与运动的关系,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有力作用物体就运动,没有力作用物体就不运动。即:“力是使物体运动的原因”,或者说“力产生速度的原因”。日常生活中人们能见到这种现象:马拉车,车就运动,不用力拉,车就停下来;用力推桌面上的木块,木块就运动,不用力推它就停下来;等等。亚里士多德正以对这些常见现象的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大量的观察,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得出的结论,这似乎符合人们的认知,所以在长达数千年时间里(时至今日也不乏其人)。亚里士多德的这种观点一直占统治地位。伽利略以于常人不同的洞察力,透过现象看本质,通过斜面实验能看到:沿斜面滚下的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要停下来;水平面越光滑,小球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就越长;伽利略运用科学推理,如果水平面绝对光滑(即无摩擦),小球要在水平面上以恒定的速度持续运动下去,不会停下来,由此提出了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外力来维持,从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伽利略的观点可以概况为:有速度未必有力的作用。物理学史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了物理史实,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了解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的方法“理想实验”,要使物体在水平面上以恒定的速度运动不停下来是无法实现的,但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再加上科学的推理是合理的,所以伽利略是开创科学物理研究方法的先驱。牛顿在总结他们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一正确结论,也可概括为:“力产生加速度”。“我之所以看得更远,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正是这段物理学史的真实写照。2. 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物理学科是一门对思维能力要求较高的学科,物理学家在分析、研究问题时独特敏锐的思维,能强烈的震撼学生的心灵。基于此,在物理学史选修课上可对科学家的思维方法与同学们进行相应的探讨: 以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为例,自由落体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运动?古代学者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由物体本身的重量决定,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巧妙地揭露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内部包含的矛盾,伽利略指出: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设单独下落时,较重的物体A速度大,较轻的物体B速度小,如果A与B之间用一根线连起来,由于A物速度比B物大,A物将拉着B物下落,使A物的速度比原来小,B物的速度比原来大;如果将A和B看作一个整体,则A和B整体比重的物体A更重,则整体的速度要比重的物体A的速度更大。伽利略用简单明了的科学推理否定了“重的物体下落的快,轻的物体下落的慢”的观点。一次用在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中,伽利略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物体越重,下落越快”的观点,这位物理学发展中开辟道路的先驱者,他的思想方法对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犹如绵绵春雨,润物细无声。3. 物理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培养我们正确的科学观和献身精神科学家能够在科学研究中取得成绩与他们正确的科学观是分不开的,培养我们正确的科学观是学习过程中重中之重的任务,物理学史学习便是培养学生科学观的绝好途径之一。譬如说:科学家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质疑”。我们应该具有“质疑”精神。长期的应试教育使我们都习惯满足于利用老师讲解的方法解决所给的问题,而不擅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书本上的观点很少去怀疑它,面对权威缺乏挑战精神,简言之,我们缺乏“质疑”精神,这体现了在我们缺少“创新”能力。通过在物理学史选修课中“原子结构”这段内容的学习,我们们深深感悟了科学家的“质疑”精神,物理学史告诉我们,任何重大科研成果的取得,都是科学家百折不挠的毅力和艰苦卓绝的付出的结果。通过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培养我们不畏艰险,勇于攀登,追求真理,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而现在的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畏难、怕吃苦是通病。在学习中表现是:看到难题就头痛,碰到计算过程复杂就嫌烦,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4物理学史的学习能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激发报国热忱通过物理学史的系统学习,伽利略、牛顿、瓦特、焦耳、帕斯卡、欧姆、安培、法拉弟、居里夫妇、爱因斯坦闪光耀眼的名字,激动人心的理论无不震撼着同学们年轻的心灵。然而,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能引以为荣的四大发明,但在近代物理学发展史上却难觅一席之地,象征着一个国家国力不强,正因为如此,近代史上国家倍受列强欺凌、国土惨遭践踏和瓜分、国民被侮为“东亚病夫”。我们正肩负着科技强国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的形成和知识积累的关键阶段,我们要学习西方现有的先进科学文化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类似于物理学史知识的学习,掌握科学研究和探索的方法,要有所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