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B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年(春秋版)中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社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呐喊,我们还学过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阿长与山海经,这两篇课文选自朝花夕拾。B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C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辛弃疾、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D水浒传塑造了大批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如足智多谋的吴用、谦逊深沉的宋江、粗鲁豪放的李逵、粗中有细的鲁达。2 . 下列句子中语病修改错误的一项是( )(4分)A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上了顶峰。(把“不管”改为“尽管”)B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关键”一词太绝对,要把“关键”改为“重要因素之一”)C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阅读”一词与 “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D因特网的诱惑无法令现代人拒绝,但贵昂的网上消费又使人们难以接受。(事实上,不是“诱惑”“无法”,而是“现代人”“无法”,将“无法”一词移至“现代人”之后。)3 .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B一般人常常以为,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C我们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D经验交流会上,外聘专家歇斯底里的讲话,透彻心扉,那温馨的话语,像涓涓细流渗入我渴求新知润泽的心田。二、基础知识综合4 . 学校举行“感受春节文化”主题活动。请根据要求,完成下列小题。(1)阅读学校网站上的一段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但“春节”只是上个世纪初才兴起的说法。古代传统中,这个节日被称为元旦、新正、新元、元日等。民国时期,引进公历,“春节”这一概念逐渐被提起。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将公历1月1日称为“元旦”,夏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多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开始,直至正月十五或正月十九结束。春节,述说着中国人对“回家”的执着。沉甸甸的行囊满载着游子对亲人的思念和回家的甜蜜。团圆饭摆上餐桌,全家人围坐桌边,三代或四代同堂,笑谈着过往、来年,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在丰富味蕾的同时,享受的是浓浓的情。春节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诗词的吟咏,“李逵元夜闹东京”是古典小说的描绘。而贴春联、守岁、拜年送福等带有强烈仪式感的习俗,更寄y( )着人们共同的祈愿,涵养着中国人的精神生活。“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的作者王安石是代文学家,“元夜闹东京”出自(作者)著的水浒传。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笔顺和括号处填入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祈(q) “引”的第二笔是“一”喻 B.祈(q) “引”的第二笔是“”喻C.祈(q) “引”的第二笔是“一”寓 D.祈(q) “引”的第二笔是“”寓在第二段横线处补写一个句子,作为对这一段的总结。(2)“民俗组”的同学对灯谜很感兴趣。请你阅读他们提供的知识,选出对图片中灯谜设计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先看:灯谜设计小知识。会意法:按谜面文字所表明的意义设计。例如:“跨赤兔,走千里。(打一元杂剧家)”谜底是“马致远”。“鼓掌。(打一字)”谜底是“拿”,扣“合手”之意。离合法。按汉字笔划结构的分解、组合来设计。例如:“一半甜,一半辣。(打一字)”谜底是“辞”。“甜”字的一半取“舌”,“辣”字的一半取“辛”,合为“辞”。 注:四条灯谜的谜底分别为缸 观 二郎神 层A.为会意 为离合 B.为会意 为离合C.为会意 为离合 D.为会意 为离合(3)下面是“中国年走向世界”小组发在微信群的文段节选,其中修辞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丰富多元的年俗展览、造型各异的中国彩灯、壮观璀璨的焰火表演欢欢喜喜的“中国红”将来自东方的祝福带给世界。春节,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节日。(排比)B.赏花灯舞瑞狮鼓声阵阵,写春联贴福字喜气洋洋。如果不看一张张金发碧眼的西方面孔,你或许会以为自己正在逛中国的某一处庙会。(对偶)C.在纽约,糖画展示让林肯中心的大厅里排起了长队。蝴蝶在炫耀舞姿,蟋蟀正准备战斗,飞龙将要凌空而去,凤凰则在那儿孤芳自赏一件件作品晶莹剔透,栩栩如生。(拟人、排比)D.在新加坡,炫目的焰火表演照亮了整个滨海湾。花朵状的,飞龙状的,流星状的五彩斑斓,千姿百态,把夜空装点得犹如一幅清雅绝尘的年画。(比喻)(4)“博物馆里过大年”小组为大家推荐了两幅书法作品。下面介绍有误的一项是( )宣示表选帖伯远帖A.钟繇的宣示表是小楷作品,结体宽博,主笔横画通常写的较长,纵有行横无列,古雅质朴。B.宣示表是初期的楷书,改变了隶书蚕头雁尾的笔画特征,但字形略呈扁方,尚存隶意。C.与宣示表相比,伯远帖笔画相对简省,增加了牵丝映带。可见,行书由楷书演化而来,行书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形成了草书。D.王珣的伯远帖是行书作品,行笔自然流畅,疏密得当,顾盼照应,秀丽俊雅,灵气十足。三、现代文阅读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成大事者必自律胡运生有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一群小孩子放在同一个房间里,并放上糖果,告诉他们等工作人员回来再吃,然后用隐藏的摄像头观察他们,发现只有少部分孩子克服了糖果的诱惑。通过长期的跟踪调查,工作人员发现,没吃糖的孩子长大成人后在事业上大都比较成功,而吃了糖的那些孩子少有成就,且失业率偏高。可见,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所谓自律,就是针对自身的情况,以一定的标准和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严格要求和约束自己。现实中,自律像一个导航仪,具有定位、引导、纠正人生航向的功能。一般来说,自律者皆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而且,自律会衍生强大的自我管控能力,让一个人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从而不断地战胜自我、成就自我。自律是成大事者的必备能力。晚清名臣曾国藩既无显赫家世,也无过人天赋,曾考了7次才中秀才,后来之所以能在9年间连升10级,并担任封疆大吏,一条重要秘诀就是自律。他修身有十三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写日记、日之所亡、月无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对普通人来说,这些事情要做到非常困难,但曾国藩做到了。难怪有人说,你想活出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自己对人生的掌控能力。一个懂得自律的人,才能形成自由行走世间的底气,成就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律是一个人的重要品质,保持自律则需要坚定的毅力。一旦作出一个决定,就要义无反顾、心无旁骛地朝着目标前进。村上春树在成为职业小说家后,给自己设定了雷打不动的写稿模式:写长篇小说时,每天凌晨4点钟起床,写作5小时,即使提不起劲,每天也要写满10页,每页400字;即使文思泉涌,也要在10页左右打住。村上春树说:“要让时间成为自己的朋友,就必须在一定程度上运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时间。”一个人若想通过自律来实现目标,既要有“逼一逼”自己的狠劲,更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笃定坚持。没有强大的意志力,自律就是一句空话。一个人不自律,不仅难以成就事业,更可能毁了自己。在克雷洛夫寓言中,有一个关于马和骑师的故事。骑师驯了一匹好马,他认为给这样的马加上缰绳是多余的。有一天,他骑马出去时,就把马缰绳解除掉了。马在原野上飞跑,当它知道什么缚也没有的时候,就越来越大胆了,路狂奔,不仅把骑师摔下来,还冲下了深谷,粉身碎骨。现实中,自律犹如給人生套上缰绳,能防止误入歧途、身败名裂。自律的人虽不一定成功,但肯定会比别人走得更远,或者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可以说,一个人自律的水平,往往决定着人生的高度。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生命之花必定会绽放得更加绚烂精彩。(选自江西日报,有删改)5 . 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6 . 选文第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7 . 选文第段与第段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8 . 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经受住糖果诱惑的孩子大都比较成功,这个实验告诉我们:自律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础。B任何时候自律者都会懂得自爱、勇于自省、善于自控,并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C曾国藩之所以能在9年间连升10级,并担任封疆大吏,是因为他比普通人更懂得自律。D虽然自律的人不一定成功,但养成自律的好习惯肯定会比别人走得更远,让自己更强大。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新年怀旧丰子恺童年新年的欢乐,始于新年的前夕。大年夜的夜饭,我故意不吃饱,好享受夜间游乐中的小食。从黄昏至黎明,街上携着灯笼收账的人络续不绝。收账的人,最初来在黄昏时,第二次来在半夜,第三次来在后半夜。收不上时就放弃不收,说道“带点老亲”,很客气地告别。平日天一黑就关门,这一天通夜开放,灯火满街。我常常跟了我们店里的收账员,向各店收账。访问各店,在我是一种趣味。他们有的请年菩萨,有的准备过新年。还有的在那里掷骰子。认识我的,还拿本店产的食物送给我吃。我吃饱了东西回到家里,里面别是一番热闹:灶间里拥着大批人看放谷花。放的人一手把糯米谷撒进镬子里去,一手拿着一把稻草不绝地在镬子底下撩动。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这些梅花在欢呼声中出了镬子,就被拿到厅上的桌子上去挑选。八仙桌中央堆了一大堆谷花,张开笑口的男女老幼你一堆,我一堆,竞相拣出纯白的谷花来,放在一只竹篮里,预备新年里泡糖茶请客人吃。我也参加,但任务不是拣而是吃。那白而肥的谷花又香又燥,比炒米松,比蛋片脆,是难得尝到的异味。元旦的下午,大街小巷,鼓乐之声遥遥相应。现在回想,这种鼓乐最宜用为太平盛世的点缀。丝竹管弦固然幽雅,但最富有大众性的乐器,莫如打击乐器。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打击乐器是对大众最有号召力的乐器。除大锣鼓外,还有小锣、班鼓、檀板、大铙钹、小铙钹等,都不能演奏旋律,只是同样节奏的反复,在轻重缓急中加以变化。像我,十来岁的孩子,略略受指导也能参加新年演奏。其音节浩荡,是华丽盛大的。在近处听时,心会忙着和它共鸣,无暇顾到他事。从远处听时,似觉远方举行着热闹的盛会,不由心生向往。试想:我们一个数百户的小镇同时响出好几处的浩荡的鼓乐来,云中的仙人听到了,也会羡慕盛世黎民的欢乐呢。新年的晚上,我们又可从花炮享受眼福。最好看的是放万花筒。大人们一到新年,似乎袋里都是闲钱。斥两百文购大万花筒三个,摆在河岸一齐放起来。河水反照着,映成六株开满银花的火树,这般光景真像美丽的梦境。东岸上放万花筒,西岸上的少年岂肯袖手旁观呢,势必在对岸上也放起一套来。或者高高地放几十个流星到天空中,更引起远处的响应;或者放无数雪炮,隔河作战。闪光满目,欢呼之声盈耳,火药的香气弥漫在夜天的空气中。当这时候,全镇男女老幼似乎都以游戏为职业。新年里孩子们每天总要访问爆竹店一次,而我格外热心。我曾把鞭炮拆散来,改制成无数的小万花筒,其法将底下的泥挖出,将头上的引火线拔下来插入泥孔中,倒置在水槽边上燃放起来,宛如新年夜河岸上的光景。虽然简陋,但神游其中,想象得比河岸上的光景更加壮丽。这种游戏只限于新年内,平日是不被许可的。到现在,偶尔闻到火药气时,我便立刻联想到新年及儿时的欢乐。二十多年来,我或为负笈,或为糊口,频频离开故乡。上述种种,在这二十多年间渐渐消灭。但希望每年有个像“新年”的新年,以调剂一年来工作的辛苦。我想这像“新年”的新年一定存在着,将来总有一天会来到的。(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编,2001年版,有删节)9 . 用动宾短语依次概括文中“我”的新年趣事。_听鼓乐声_10 . 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1)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自选一个角度赏析该句)(2)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俗语含义的理解)11 . 综合全文来看,下面的描述与尾段作者认为“像新年”的新年记忆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收账时双方一团和气,宛如主客,收账者不咄咄逼人,反而能与人为善。B即使是乡间小镇也能有数台热闹的鼓乐表演,参与者众多,酬谢仙人赐福。C大人比平时舍得花钱,竞相用花炮欢庆新年,常常引得全镇人围观欢呼。D儿童比平时自由快乐,能吃到各处美食,各处玩耍,受到大人们的优待。12 . 下面链接材料与本文的语言风格有相近之处,试结合本文举例分析。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汪曾祺端午的鸭蛋四、文言文阅读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13 . 解释下列语句中划线字的意思。(1)安居而天下熄(_)(2)父命之(_)(3)往之女家(_) (4)以顺为正者(_)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2)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15 . 请简要分析景春心目中的大丈夫形象。16 . 孟子认为,大丈夫怎样才能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试用自己的话作答。17 . 中华民族流淌了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出了无数的“大丈夫”形象,请你列举一位并说说他(她)的相关事迹。五、句子默写18 .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_,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2)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3)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山河破碎风飘絮,_。(文天祥过零丁洋)(5)天街小雨润如酥,_。(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6)斯是陌室,_。(刘禹锡陋室铭)(7 )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收束全诗的句子是_, _。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