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教版必修一)_第4页
历史: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课件3(人教版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3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建国初期的外交形势,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战后世界形势图,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面临着什么样的国际环境?,有利形势不利形势特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削弱社会主义形成世界体系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美国对新中国封锁、包围、孤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共同纲领材料二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毛泽东的声明,新中国始终坚持维护国家独立、自由、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世界和平的原则。这种原则,我们称之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建国初期这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哪些政策?这些政策的实行又有什么意义?,思考:通过上述两则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外交遵循的原则是什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先消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坚定不移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在国际交往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三、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同苏联等17国建立友好关系,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目的:,内容,核心:相互尊重领土主权,保证: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条件:平等互利,出发点和结果:和平共处,意义,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发展睦邻友好关系,3、参加日内瓦会议,1)、日内瓦会议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召开的?中国代表团发挥了什么作用呢?,2)、中国代表团发挥了重要作用,请同学们回忆1919年中国参加了什么国际会议?在这两次国际会议上,中国外交表现有何不同?为什么?,4、参加亚非会议,(1)万隆会议的特点是什么?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定要参加万隆会议?,(2)针对会上一些国家或者出于对新中国不了解或者在帝国主义国家的唆使下攻击中国代表团的情况,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含义是什么?起到了什么作用?,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干扰和破坏,大会产生矛盾和分歧,背离了反对殖民主义谋求共同发展的主题。求同存异“同”共同的遭遇(都遭受过殖民主义的侵略);共同的愿望和要求(都面临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任务;都有维护和平的愿望)“异”: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意义:挫败了帝国主义国家对会议的破坏;弥合了会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