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交行培训第一天交行新人培训01网络基础_第1页
2012交行培训第一天交行新人培训01网络基础_第2页
2012交行培训第一天交行新人培训01网络基础_第3页
2012交行培训第一天交行新人培训01网络基础_第4页
2012交行培训第一天交行新人培训01网络基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BEIJINGSINO-BRIDGETECHNOLOGYLTD.,北京神州新桥科技有限公司,交通银行河南省分行网络培训,网络基础知识架构,网络基础,路由技术,交换技术,安全技术,高可用性,网络基础,网络设计的层次模型,DistributionLayer分布层,CoreLayer核心层,AccessLayer接入层,注意:这只是一个概念性的逻辑模型,而不是实际的物理连接模型。,OSI模型概述,面向端到端的数据流DataFlowLayers,TransportLayer,DataLink,NetworkLayer,Physical,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Transport,DataLink,Physical,Network,Presentation,Application,Session,Segment段,Packet包,Bits位,Frame帧,PDU协议数据单元,封装与解封装,同一台计算机中相邻层之间的通信:发送数据时,从高层到低层接收数据时,从低层到高层,Transport,DataLink,Physical,Network,UpperLayerData,UpperLayerData,TCPHeader,Data,IPHeader,Data,LLCHeader,0101110101001000010,Data,MACHeader,Presentation,Application,Session,Segment,Packet,Bits,Frame,Userdata,封装数据,封装:把每一层的数据放置在包头和包尾之间,然后发送给下一层。,UpperLayerData,LLCHdr+IP+TCP+UpperLayerData,MACHeader,IP+TCP+UpperLayerData,LLCHeader,TCP+UpperLayerData,IPHeader,UpperLayerData,TCPHeader,0101110101001000010,Transport段,DataLink帧,Physical位,Network包,Presentation,Application,Session,解封装数据,解包:是封装的反向过程,把去掉本层头部和尾部的数据发往其上一层。,数据传输的过程,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应用层,RTA,RTB,RTC,RTD,RTE,RTA,RTB,RTC,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应用层,HostA,HostB,HostA,HostB,A,B,C,D,Physical,所有设备在相同的冲突域所有设备在相同的广播域设备共享相同的带宽,Hubs在物理层操作,MAC地址表,MAC地址表在初始化的时候为空.,地址学习,站点A发送帧到站点C.交换机通过学习数据帧的源MAC地址,记录下主机A的MAC地址对应端口E0.该数据帧以泛洪的方式转发到除端口E0以外的其它所有端口(不清楚目标主机的单点传送用泛洪方式).,帧转发,主机A发送数据帧给主机C.在地址表中有目标主机,数据帧不会泛洪而直接转发.,帧转发(续.),如图所示,对于有Hub存在的共享网络,站点A发送一个数据帧到站点B,该帧也同样发送到了交换机的E0口,尽管地址0260.8c01.4444关联到了E0口,但该接口为数据帧的进口,数据帧不会从进口返回同样被过滤.同一接口可以关联多个地址.,本章重点,了解OSI每层的作用及含义掌握数据包传输中封装与解封装的过程了解交换机的工作原理,TCP/IP,TCP/IP协议栈,7,6,4,3,2,5,4,3,2,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1,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1,应用层概述,*Usedbytherouter,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FileTransfer-TFTP*-FTP*-NFSE-Mail-SMTPRemoteLogin-Telnet*-rlogin*NetworkManagement-SNMP*NameManagement-DNS*,传输层概述,TransmissionControlProtocol(TCP)UserDatagramProtocol(UDP),应用层,传输层,互联网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面向连接的非面向连接的,端口号,TCP,端口号,FTP,传输层,TELNET,DNS,SNMP,TFTP,SMTP,UDP,应用层,21,23,25,53,69,161,RIP,520,TCP端口号,SourcePort,Dest.Port,HostA,1028,23,SP,DP,HostZ,TelnetZ,Dest.port=23.发送包到我的Telnet应用.,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Application,Transport,Internet,DataLink,Physical,DestinationUnreachableEcho(Ping)Other,ICMP,1,InternetControlMessageProtocol,1、目的不可达ICMP报文(目的网络、目的主机、目的协议、目的端口不可达)2、超时ICMP报文(TTL每经过一次路由器就减1,减到0时,数据包被丢弃。Trace充分利用了ICMP超时报文)3、重定向ICMP报文(向源主机通知更好的路由)4、ICMP回应请求与回应应答(ping发送和接收icmpecho/icmpechoreply报文),Ping命令的结论,Ping的主要功能是确定一个给定的IP地址是否可以到达。如果ping执行成功,则暗示:1)从源到目的节点存在一条可以工作的路径;2)目标IP地址对应的机器在正常工作;3)从目标节点到源节点存在一条可以工作的路径。但是,从源到目标的路径与从目标回源节点的路径可能不一致。即不对称路由。,Traceroute命令的原理,Traceroute命令描述了从源到目的地址的详细路径,即整个路径上的所有路由器。其原理如下:1)最开始,源向目的地址发送3个TTL1的数据包,第1个路由器收到该包后将其TTL改为0,并向源发送一个ICMP超时消息,源在接到这个消息后便知道了到达目的地址要经过的第1个路由器的地址。2)接下来,源向目的地址发送3个TTL2的数据包,于是,第一个路由器收到该包后改其TTL1并转发给第2个路由器,第2个路由器改其TTL0,并向源发一个ICMP超时消息,源就知道了应经过的第2个路由器的地址。3)最后,向目的地址发送3个TTLn且目的节点不认识的包,目的节点就向源发回一个目的地址不可达的ICMP消息,于是,源就知道自己已到达了最终目标。4)依据上述原理,源就知道了到达目的地址应经过的各个路由器的地址。,本章重点,了解TCP/IP模型与OSI模型的区别了解常用的一些协议及其端口号掌握数据包传输中源地址、目的地址、端口等信息的变化了解并掌握PING、TRACEROUNT的使用方法,IP地址,唯一的编址方式允许端到端的通信路径的选择是基于IP编址的,介绍TCP/IP地址,,,,,,,SA,DA,HDR,DATA,,,,,IP编址,255,255,255,255,点分十进制,最大值,Network,Host,128643216842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101100,00010000,01111010,11001100,二进制,32bits,172,16,122,204,十进制范例,二进制范例,1,8,9,16,17,24,25,32,1286432168421,1286432168421,1286432168421,ClassA:ClassB:ClassC:ClassD:组播ClassE:研究保留,IP地址分类,8bits,8bits,8bits,8bits,IP地址分类,1,ClassA:,Bits:,0NNNNNNN,Host,Host,Host,8,9,16,17,24,25,32,范围(1-126),1,ClassB:,Bits:,10NNNNNN,Network,Host,Host,8,9,16,17,24,25,32,范围(128-191),1,ClassC:,Bits:,110NNNNN,Network,Network,Host,8,9,16,17,24,25,32,范围(192-223),1,ClassD:,Bits:,1110MMMM,MulticastGroup,MulticastGroup,MulticastGroup,8,9,16,17,24,25,32,范围(224-239),IP地址分类,少数网络被保留用做私有地址,这些地址不能出现在互联网上.包括以下地址:A10.x.x.xB172.16.x.xthrough172.31.x.xC192.168.x.x169.254.x.xmicrosoftreserved127.x.x.xforloopback,一些特殊的IP地址,1、IP地址:本地回环(loopback)测试地址2、广播地址:553、IP地址:代表任何网络4、网络号全为1:代表所有的网络5、节点号全为0:代表某个网段的任何主机地址6、节点号全为1:代表该网段的所有主机,主机地址,,0,2,,1,18,E1,172.16,12,12,Network,Host,.,.,Network,Interface,,E0E1,RoutingTable,,,E0,11111111,定义合法的主机地址,1721600,10101100,00010000,00000000,00000000,161514131211109,87654321,Network,Host,00000000,0000000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11,1111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