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_生物的演化_经典题_第1页
2010_生物的演化_经典题_第2页
2010_生物的演化_经典题_第3页
2010_生物的演化_经典题_第4页
2010_生物的演化_经典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_生物的演化_经典题一、选择:(每个答案1分,共55分)1. ( )大雄想要坐时光机去寻找最早哺乳类出现的年代,请问他应该要去哪一个年代?(A)始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答案C详解:哺乳类最早在中生代末期出现,至新生代发展。2. ( )根据达尔文的天择说来推论,下列哪一种情形不属于天择的结果?(A)绿草丛中,绿色昆虫特别多(B)马的四肢变为单趾,更适合奔跑(C)人的手臂因常打网球,变得较为粗壮(D)长颈鹿的长脖子,适合吃高处的树叶。答案C详解:天择是大自然对物种中不同适应能力的个体进行选择,造成物种性状的改变,这种性状的改变会透过遗传传给下一代。人的手臂因常打网球,变得较粗壮,这种性状并不会透过遗传传给下一代,也不会造成下一代性状的改变。3. ( )在某地(该地区未经过地层变动)由地表往下开采,采集到许多生物化石,包括:甲.恐龙;乙.青蛙;丙.腔棘鱼;丁.原始人,试问其出土顺序应为下列何者?(A)甲乙丙丁(B)丙乙甲丁(C)丁甲乙丙(D)乙甲丁丙。答案C4. ( )有关化石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动物活动所遗留下的痕迹无法形成化石(B)鹦鹉螺因寿命很长故称为活化石(C)今日所燃烧的煤炭是古代植物形成的化石(D)由化石证据可知蓝绿藻为最早出现的生物。答案C详解:煤炭多为古生代蕨类植物所形成的化石。5. ( )展览会场展示珍贵的化石标本,但是眼尖的柯南马上就发现其中一项并不是化石,请问是哪一项呢?(A)蓝绿藻沉积形成的岩层(B)晚餐吃剩的田螺壳(C)古代哺乳类留下的足迹(D)恐龙的石化粪便。答案B详解:田螺壳未经石化,不是化石。6. ( )地球的历史已有几十亿年,地球演化的过程俨然是一部生物的兴衰史。请问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人类的始祖约出现在多少年以前?(A)200万年前(B)50万年前(C)300万年前(D)500万年前。答案A详解:人类的始祖约出现在200万年前,新生代时期。7. ( )大雄乘坐时光机时,不小心时空错乱跑到了新生代,请问他在这个年代中的陆地上,会看到许多的什么动物?(A)两生类(B)爬虫类(C)哺乳类与鸟类(D)鱼类。答案C详解:新生代主要代表是鸟类和哺乳类。8. ( )如果在河的左、右两岸分别种植深色的松树和浅色的桦树,并各放生200只黑色蝴蝶、200只白色蝴蝶和30只麻雀。请问五年后其结果较可能是下列何者?(A)左岸有黑色蝴蝶35000只,白色蝴蝶500只(B)左岸有黑色蝴蝶500只,白色蝴蝶35000只(C)右岸有黑色蝴蝶35000只,白色蝴蝶30000只(D)右岸有黑色蝴蝶35000只,白色蝴蝶500只。答案A详解:(A)左岸为深色树林,故利于黑色蝴蝶,黑色蝶数量增多,白色蝶少;右岸则相反。9. ( )已知有甲、乙、丙、丁四个地层,甲地层挖出的化石有三叶虫、细菌、霉菌;乙地层挖出的化石有恐龙与蕨类;丙地层挖出的化石有腔棘鱼、珊瑚等;丁地层挖出的化石有犀牛、大象、斑马等。若依年代远近排列,下列哪项是最正确的?(A)甲丙乙丁(B)乙丙丁甲(C)甲丙丁乙(D)乙甲丁丙。答案A详解:依年代远近,应为甲丙乙丁(原生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10. ( )人类最早出现是200万年前的巧人,如果以目前地球的年龄46亿年当作一日(24小时)来看,人类的历史大约是多久的时间?(A)大约近40秒(B)大约半小时(C)大约一分钟(D)大约10分钟。答案A详解:46亿年约200万年的2300倍,而一日有86400秒,故约占40秒的时间。11. ( )假设长颈鹿的族群中,长颈者、短颈者个体所占百分比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长颈者的个体百分比增加,是由于天择的结果(B)长颈者以无性生殖的方式保留了优良的性状(C)颈的长短是一种无法遗传的性状(D)长颈者因体内所有的基因均为显性,所以不会被淘汰。答案A详解:此乃天择之模型,长颈鹿以长颈为适者而能生存。12. ( )请依演化观点排列以下生物的演化顺序。甲.壁虎;乙.蟾蜍;丙.绿绣眼。(A)甲乙丙(B)丙乙甲(C)丙甲乙(D)乙甲丙。答案D详解:乙.蟾蜍(两生类)甲.壁虎(爬虫类)丙.绿绣眼(鸟类)。13. ( )甲.鱼类;乙.两生类;丙.爬虫类;丁.鸟类,上列有关脊椎动物的演化顺序,何者正确?(A)甲丁乙丙(B)甲乙丙丁(C)甲丙乙丁(D)乙甲丙丁。答案B详解:鱼类两生类爬虫类鸟类,故(B)之排列正确。14. ( )蟑螂是世界生存最久的生物品种之一,那么根据达尔文的天择说,蟑螂具备下列哪一种生存特性?(A)体格最强壮(B)最能适应环境(C)跑得最快(D)体型最大型。答案B详解:依天择说,最能适应环境的物种能生存下来。15. ( )图中为马的前肢及牙齿演化图,请你依演化先后排出正确的顺序? (A)乙丙甲丁戊(B)甲乙丙丁戊(C)乙丙甲戊丁(D)丙乙丁戊甲。答案C详解:(C)马的演化趋向为体型越来越大,前肢的脚趾数越来越少。16. (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发现的化石生物,具有以下哪种特性?(A)越近似人类(B)构造越复杂(C)种类越多(D)生物层级越低等,构造越简单。答案D详解:生物越低等,构造越简单,也是演化上的原始生物。17. ( )达尔文所提出的演化观念在下列叙述中何者有误?(A)同种生物的个体间构造和功能会存在某些差异(B)每个同种生物在环境的适应能力上都差不多(C)族群个体数量增加过多时,造成生存资源不足而产生竞争(D)在竞争中适应力强者有较大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答案B18. ( )若真的建立一个均是中生代侏罗纪生物的侏罗纪公园,则公园中不会出现下列哪一种景象?(A)生长着高大的蕨类与裸子植物(B)天空中有翼龙飞翔(C)部分小型哺乳类在森林底层活动(D)暴龙捕杀长毛象。答案D详解:恐龙年代无长毛象,长毛象生于新生代。19. ( )以演化的观点来看,下列哪一项趋势是不合理的?(A)由单细胞生物演化为多细胞生物(B)由少数物种演变到多数物种(C)由构造简单的生物演化为构造复杂的生物(D)由体型小的生物演化为体型大的生物。答案D详解:体型大的生物也可能演化为体型小的生物,例如:中生代大型的爬虫类(恐龙),因无法适应环境巨变而减绝,现今生存的爬虫类体型就小多了。20. ( )附图为某地层剖面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为三个沉积地层。甲地层中有马的骨骼化石,乙地层中有恐龙的骨骼化石,丙地层中有三叶虫的化石,丁为安山岩岩脉,戊为断层。有关此地层的叙述,下列何者正确?(A)断层发生于中生代(B)此地区从来没有存在海洋环境(C)丁、戊都是在新生代才形成的(D)若岩脉形成于100万年前,则断层发生可能在600万年前答案C详解:由化石可知甲地层属新生代,乙地层属中生代,丙地层属古生代。(A)图中断层形成在甲之后,可知发生在新生代;(B)三叶虫是海洋中的生物;(C)丁、戊都形成在甲后;(D)图中断层切过岩脉,可知断层发生在岩脉之后。21. ( )根据天择的理论,具备哪一种特性的生物,最可能被自然环境所淘汰?(A)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B)同一物种的个体数量较小,且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小(C)同一物种的个体数量较大,且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D)同一物种的个体数量较小,但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大。答案B详解: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性状差异较小,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小,故易被淘汰。22. ( )下列有关演化的叙述何者正确?(A)过程缓慢而持续(B)演化是由环境推动,与基因无关(C)是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所做的改变(D)演化的方向由简单趋向复杂。答案A详解:演化的过程是漫长的,非突然间的巨变造成,其构造、功能上的改变是受到环境的选择,并非生物决定要如何改变,而演化不一定是由简单到复杂。23. ( )用功的小杉可以利用透过对化石的观察,了解下列哪些议题?甲.古生物当时所生活的环境;乙.各个时代古生物所出现的种类;丙.古生物生存的确切年分;丁.古生物所在岩层的先后次序;戊.古生物生存的相对年代。(A)甲乙丙丁(B)乙丙丁戊(C)乙丁戊(D)甲乙丁戊。答案D详解:甲.浅海、深海、沼泽等不同环境的地层特征不同,因此由化石的沉积地层就可判断古生物当时是在何种环境生活。乙.古生代地层只沉积古生代的生物,因此不同年代地层只留下该时代的生物化石,比较不同地层后,就可了解各时代所出现的生物种类。丙.古生物生存的确切年分须作放射性元素定年才可得知。丁.在地球历史上,生物生存有一定的时间分布,因此利用化石就可推论岩层先后关系。戊.地层若无颠倒,必是老在下、年轻在上,因此确定岩层的相对关系后,就可推测岩层中化石的演化过程,也可推论古生物的相对年代。故除丙之外,余均符合。24. ( )目前古生物学家发现最古老的化石为蓝绿菌,但蓝绿菌却不是地球上出现最早的生物,你认为这句话(A)对的,因最原始的生物完全不会形成化石(B)对的,因最古老的生物应于45亿年前就出现(C)错的,因蓝绿菌才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物(D)错的,因蓝绿菌无坚硬部分可形成化石。答案A详解:蓝绿菌之前的生物未曾挖掘到化石的原因可能有二,一为生物体中缺乏坚硬的结构来形成化石,就算形成化石也有可能被古老地球上的火山活动摧毁。25. ( )为什么YA教授所发掘的恐龙化石的岩层中,却找不到人类的化石呢?(A)人类全被恐龙猎杀了(B)人类尚未演化出来(C)人类尚未由太空移民而来(D)因为人类的身体结构不可能形成化石。答案B26. ( )诚旭及孝添在野外各抓到一群蝗虫,其中诚旭在草地上抓到的蝗虫的体色大多为绿色,而孝添在黄泥地上抓到的蝗虫则多为土黄色,形成这种情况的最大可能是什么?(A)变异后再经人择(B)变异后再经天择(C)天择后再经变异(D)人择后再经变异。答案B详解:同一物种,不同的个体,性状常有差异,变异是造成蝗虫颜色不同的原因。在草地上活动的蝗虫,绿色为保护色,因此绿色蝗虫较多;而黄泥地上的蝗虫,土黄色较不易被发现,因此土黄色蝗虫较多,是天择的结果。27. ( )沐蓝在外双溪找到一棵树,树干是深褐色的,树上住着一种同种却有两种体色的蛾:黑色蛾与白色蛾。已知黑色体色的基因对白色为显性遗传;又有一种鸟喜欢捕食此种蛾。沐蓝经过6年的连续采样及统计,发现白色蛾的数目递减中。请问环境中此种蛾黑色基因的总数与白色基因的总数比,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图,哪一个正确? 答案A详解:黑色体色的基因对白色体色的基因成正比地增加,故为A图。28. ( )耐干旱的仙人掌类植物,叶成针状,茎多肉肥厚,这种演化与下列何者有关?(甲)天择;(乙)人工培育;(丙)环境适应;(丁)人择(A)甲乙(B)乙丁(C)甲丙(D)乙丙。答案C29. ( )俗称曼波鱼的翻车鱼,每次可以产下两亿多颗卵,若这些卵全部受精孵化、长大,则和达尔文演化论的哪一项较为接近?(A)个体差异(B)过度繁殖(C)生存竞争(D)适者生存。答案B30. ( )阿威在阿里山上游玩时,无意中发现数量可观的贝壳化石,经老师确定为三百万年前的化石后,阿威做了以下判断,请问哪一叙述错误?(A)阿里山以前可能在海底(B)阿里山可能曾经经历地壳变动(C)阿里山的地层年代非常久远(D)过去的贝类生物是生活在陆地上。答案D详解:贝类化石可证明本地层曾经位于水中,曾有贝类生存。31. ( )某地同种的黑色蛾与白色蛾在不同年代所占百分比如图,下列推论何者最合理?(A)白色蛾因被黑色蛾捕食而减少(B)增加的黑色蛾是由白色蛾变来的(C)环境中不利于白色蛾的因子增加(D)白色蛾的减少是因控制白色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答案C32. ( )根据达尔文的天择说,生物演化的发生顺序应为何?甲.生存竞争;乙.过度繁殖;丙.适者生存;丁.个体差异。(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丁乙甲丙(D)丁甲乙丙。答案C33. ( )目前已被发现的生物化石中,较少发现超过6亿年以上的,其主要的原因可能是什么?(A)6亿年前还没有生物(B)6亿年前的生物会互相分解残骸,不容易遗留下来(C)6亿年前的生物身体缺乏坚硬部分,很难形成化石(D)6亿年前的生物生活在海底,因此无法形成化石。答案C详解:6亿年前生物身体较软,不易成化石保存下来。34. ( )阿威在某地的岩层发现了如图的化石,下列相关叙述何者正确?(A)由这种生物化石可得知当时环境一定是在陆地上(B)此岩层可能追溯到古生代(C)此岩层中一定也能发现恐龙化石(D)此化石亦可在新生代中的地层发现到。答案B详解:三叶虫为古生代之生物,在古生代末期便已灭绝。35. ( )下列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中,何者最晚出现在地球上?(A)藻类(B)蕨类(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答案D详解:开花的被子植物是最晚出现的光合植物。36. ( )根据地层中挖出的化石,我们无法作出下列何项判断?(A)可帮助推测当时的气候(B)将化石复原可窥见生物身上的斑纹和保护色(C)由分布的岩层可推测生物的生存年代(D)可由身体结构推测生物的食性。答案B详解:外表颜色不易或无法自化石推测。37. ( )阿男想要区分地球岩层的地质年代,请问他可以依据下列哪一项原则来区分?(A)间隔相同的时间作区分(B)依人类历史上的记载来区分(C)观察岩层沉积的厚薄来作区分(D)各岩层出现的化石种类。答案D38. ( )下列哪一项叙述最能支持最初的生命起源于海洋的理论?(A)人类所发现最早期生物化石,均为海生原始的无脊椎动物(B)现代动物细胞内,均含有70%以上的水(C)现代的动、植物,均住在水中、水边或靠近水源的陆地(D)高度演化的生物,均栖息在海洋中。答案A详解:(A)人类所发现最早期生物化石,均为海生原始的无脊椎动物。39. ( )翡翠树蛙是台湾特有的两生类,绿色的体色和栖地颜色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借着以逃避天敌的捕食。请问保护色形成的演化机制为何?(A)性状改变后,经天择的结果(B)性状改变后,经人择的结果(C)天择后,经性状改变的结果(D)人择后,经性状改变的结果。答案A详解:翡翠树蛙保护色的形成是先发生突变,产生个体变异后,再经天择的结果。40. ( )关于中生代时期,地球上生物分布的叙述,何者错误?(A)中生代的陆地上,已生长着许多高大的蕨类和裸子植物(B)动物都是大型爬虫类,例如:恐龙,而哺乳类尚未出现(C)中生代末期,地球环境发生巨变,使恐龙灭绝(D)中生代时期,海洋中生存着许多鱼类。答案B详解:恐龙时期已出现小型哺乳动物,故(B)有误。41. ( )翡翠树蛙是台湾特有的两生类,绿色的体色和栖地颜色非常相似,称为保护色。借着保护色,翡翠树蛙能逃避天敌的捕食,请问形成保护色的演化机制是什么呢?(A)性状有差异,经天择的结果(B)性状有差异,经人择的结果(C)天择后,经性状改变的结果(D)人择后,经性状改变的结果。答案A详解:此依据达尔文天择说,翡翠树蛙族群具性状差异后,因适应环境而绿色体色为天择的生存者。42. ( )请问哪些生物可能出现在古生代?甲.鱼类;乙.鸟类;丙.昆虫类;丁.爬虫类;戊.珊瑚。(A)甲乙丙丁戊(B)乙丙丁戊(C)甲丙丁戊(D)甲乙丁戊。答案C详解:鸟类在中生代才出现。43. ( )下列有关天择和人择的比较,何者不正确?答案A详解:无论天择或人择,个体差异均源自有性生殖或突变,但人择可利用无性生殖进行保种。44. ( )若法赫想了解古生物的肌肉与骨骼,则他应该以下列何种化石为研究题材?(A)中生代的鱼类化石(B)古生代的三叶虫化石(C)新生代的虾子化石(D)新生代的西伯利亚冰层长毛象化石。答案D详解:一般的化石很难保留肌肉组织,但是西伯利亚冰层中的长毛象化石由于被冰层包覆,故可以保留肌肉及其他的软组织。45. ( )鸟类可能由爬虫类演化而来,下列哪一个叙述最能支持这项推论?(A)找到会飞的爬虫类(B)找到同时具有爬虫类和鸟类特征的生物化石(C)在同一地层中发现爬虫类和鸟类的化石(D)爬虫类和鸟类具有相同的生殖方式。答案B详解:(B)找到同时具有爬虫类和鸟类特征的生物化石。46. ( )下列何者不属于天择之结果?(A)富丽米又大又香甜(B)大象的鼻子那么长(C)羚羊跑得飞快(D)长颈鹿有长脖子。答案A详解:富丽米为人为筛选栽植结果,为人择。47. ( )大雄在极区的冰层中发现长毛象的遗骸,由此可以推论出什么事情?(A)长毛象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地方(B)长毛象应生活在热带,被带至极区后,因不适应而死亡(C)冰层不易保存化石(D)此长毛象因不是在土壤中掩埋的,所以不算化石。答案A详解:长毛象在冰层发现,可知其远古时生于此。48. ( )天择说中认为生物的演化有以下四个步骤:甲.适应环境者生存,不适应环境者淘汰;乙.同种个体过度的繁殖;丙.同种个体有各别差异;丁.同种个体间发生生存竞争。请排列出演化进行的正确顺序?(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丁甲(D)丁甲乙丙。答案C49. ( )附图为1910年至1950年间,某火山岛内同种的红鼠和灰鼠的数量变化,则下列何项叙述正确?(A)由于灰鼠的数量减少,故红鼠的数量会越来越多(B)灰鼠的数量减少应是被红鼠捕食的结果(C)由图中可知,红鼠与灰鼠各有不同的天敌(D)由图中仅能推测1930年后,该环境越来越不适合灰鼠生存。答案D详解:(A)红鼠数量并没有增加;(B)若红鼠会捕时灰鼠,则灰鼠数量渐少时红鼠数量也会减少。50. ( )从一块骨骼化石,往往可以重建该动物的模型,例如:以大腿骨上端的型态可推论其是否直立或可支持的生物体重;而从完整的动物骨骼化石中,可以推论的不包括下列哪一项?(A)大致外貌(B)生活环境(C)摄食习性(D)皮肤的肤色。答案D51. ( )在地质年代的纪录中,显示中生代时具有何种特性?(A)只有爬虫类动物,其他生物已灭绝(B)天空由鸟类主宰(C)除爬虫类外,哺乳类动物亦很兴旺(D)陆地上的植物主要为蕨类和裸子植物。答案D详解:中生代的陆海空都以大型爬虫类为主,但其他生物还是存在的,哺乳类与鸟类已出现但未发达;被子植物已出现,但以蕨类和裸子植物为主。52. ( )植物开始登陆的年代,不久,动物也开始上岸。请问这是叙述多少年前的演化故事?(A)八亿(B)六亿(C)四亿(D)两亿。答案C详解:约四亿年前,植物开始登陆,不久,动物也开始上岸。此为古生代晚期。53. ( )一般对活化石的诠释,是指地球上现存的生物种中仍然保有极为原始的型态,试判断下列何者为活化石?(A)恐龙(B)水杉(C)三叶虫(D)鲸鱼。答案B54. ( )附图为某地区地层剖面图,若该地层未经翻转且也无火山作用,已知始祖鸟化石出现在第4层,则第3层不可能出现下列何者?(A)三叶虫(B)蓝绿菌(C)始祖马(D)菊石。答案C详解:始祖马出现于新生代,比始祖鸟晚。55. ( )演化是生物随环境变化而不断改变的过程,下列何者不属于演化?(A)从古代马到现代马,脚趾数越来越少(B)长颈鹿的脖子一代比一代长(C)鱼类演变成两生类(D)毛毛虫变成蝴蝶。答案D详解:演化是指生物不断随时间和环境发生改变的过程,而毛毛虫变成蝴蝶只是昆虫的一种变态。二、题组:(每个答案1分,共45分)1. 在地球的长久历史中,生物的体型和构造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公元1831年,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搭乘军舰小猎犬号环球航行,进行历时五年的物种、地质和人文的观察。其中位在太平洋的加拉巴哥群岛上物种分布的情形,给达尔文很大的启发。请回答下列问题。()(1)达尔文发现,如果岛上的食物以种子占大多数,而鸟喙厚短的鷽鸟比鸟喙细长的鷽鸟容易吃到食物,长时间下来,哪种鷽鸟的数目会比较多?(A)鸟喙细长的(B)鸟喙厚短的(C)一样多(D)无法判断。()(2)承上题,这说明了何种作用?(A)突变(B)育种(C)天择(D)人择。答案(1)B(2)C详解:天择的结果,以鸟喙厚短的适者生存。2. 在垦丁国家公园内的社顶自然公园,发现许多含有贝类化石的珊瑚礁岩。请根据此现象,回答下列问题。()(1)请问这些贝类化石是如何产生的?(A)民众来此游玩,遗留下来的(B)因海浪拍打,从海底冲上来的(C)因地层变动,从海底上升所带上来的(D)这些贝类已能离水生活,自己爬行上来的。()(2)根据含有贝类化石的珊瑚礁岩来推论,社顶自然公园的早先环境,可能具有什么特点?(A)和现在一样,没有任何变化(B)以前是一块平地(C)以前是一个寒冷的深海海域(D)以前是一个温暖且清澈的浅海海域。答案(1)C(2)D详解:(2)珊瑚喜生活在温暖清澈的浅海,故可推知。3. 阿紫从小就喜欢挖东西,大家都笑说大概是做工程的,没想到,她喜欢的是古老的东西。某日,她率领她的Find紫考古团队,来到一片山壁,难得的呈现了马的各时期化石,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Find紫团队发现的化石证据,马的前肢脚趾演化顺序应为何?(A)甲乙丙丁(B)丁丙乙甲(C)丁乙丙甲(D)丙丁乙甲。()(2)上述现象的生成,最合理的成因应为何?(A)突变出新种(B)人择(C)灭绝 (D)天择。()(3)阿紫推断,造成马的前肢脚趾演变的过程如下:环境渐渐由树林变为草原;个体间出现不同脚趾数;跑得快的逃过捕猎留下后代;栖地遮蔽物减少;若以达尔文的概念来解释,其排列的先后顺序为何?(A)(B)(C)(D)。答案(1)B(2)D(3)C详解:(3)必须先有个体差异,环境的选择才有意义,而由于脚趾数目决定奔跑速度,与食物关系较弱,但与捕食者密切,故捕食者为天择的因素。4. 在太平洋的某群岛上,住着一种鸟类,科学家发现这种鸟类的鸟喙有细长和厚短之分,细长的鸟喙方便取食昆虫,厚短的鸟喙方便取食种子。科学家连续五年,在甲、乙、丙三个小岛上作调查,并记录细长和厚短鸟喙的鸟儿数目,记录如下,试回答下列各题:()(1)甲、乙、丙三岛中,环境条件对于鸟喙厚短的性状较有利的是哪一岛?(A)甲(B)乙(C)丙(D)以上皆是。()(2)甲、乙、丙三岛,发生鸟喙性状演化最明显的是哪些岛?(A)甲乙丙(B)甲乙(C)甲丙(D)乙丙。()(3)甲、乙、丙三岛,生存下来的鸟儿符合非逢机选择的是哪些岛?(A)甲乙丙(B)甲乙(C)甲丙(D)乙丙。答案(1)B(2)D(3)D详解:(1)由表显示,乙岛上鸟喙厚短者逐年增加。(2)乙、丙鸟数异动,有演化的现象。(3)乙、丙两鸟符合非逢机选择。5. 在某一河的南、北两岸,有甲、乙两个城镇,自1940年代开始,河流北岸的乙城镇开始致力发展工业,大小工厂林立,不断排出难闻的黑烟。多年下来,乙城镇内的树木都被浓烟给熏黑了。在甲、乙两城镇内生活着一种蛾,这种蛾的体色有白、黑两种表现型。牠们平时栖息在树干上,鸟类是牠们主要的天敌。下表是河流南、北两岸在1940、1970和2000年所调查的白黑两种体色蛾的数量比例,根据资料回答问题。()(1)从19402000年,下列有关甲、乙两城镇,蛾体色变化的叙述,何者正确?(A)甲、乙两城镇的白蛾所占的比例都增加了(B)甲、乙两城镇的黑蛾所占的比例都增加了(C)甲城镇白蛾所占的比例增加,而乙城镇则是黑蛾所占的比例增加(D)甲城镇白、黑蛾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乙城镇黑蛾所占的比例增加。()(2)下列有关乙城镇白、黑蛾比例改变的叙述,何者正确?(A)排出的黑烟将白蛾给熏黑了(B)排出的黑烟将白蛾给熏死了(C)熏黑的树干保护黑蛾,使牠们不易被鸟发现(D)因黑烟的保护,使黑蛾不易被鸟发现。答案(1)D(2)C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看出19402000年,甲城镇白、黑蛾所占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乙城镇中黑蛾所占的比例增加。(2)在乙城镇中黑蛾比例的增加,是因被黑烟熏黑的树干对黑蛾造成保护,使黑蛾不易被天敌(鸟类)发现。6. 如图的直线代表地球形成到现在的地质年代尺,图中数字的单位为亿年,请依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开始登上陆地生活,是在上图中的哪一个时期?(A)甲(B)乙(C)丙(D)丁。()(2)下列哪一种生物在丙丁时期尚未出现?(A)三叶虫(B)藻类(C)鱼类(D)哺乳类。()(3)有关戊时期的叙述,下列哪一个选项是不正确的?(A)爬虫类是这时期的优势动物(B)被子植物是这时期的优势植物(C)人类运用发达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改变大自然的面貌(D)演化仍然持续进行中。答案(1)D(2)D(3)A详解:(1)生物于丁时期登陆。(2)哺乳类在丙、丁时期尚未出现,要在新生代才有。(3)爬虫类应属丁时期的优势动物。7. 沐蓝在山路边发现一地层(如图),试回答下列问题。()(1)丙地层所露出的珊瑚,显示出什么讯息?(A)当时为浅海环境(B)珊瑚与三叶虫是同时代的(C)当时海里有珊瑚,陆地上有蕨类生物(D)当时气候寒冷。()(2)阿威在相离一公里外的美好村地层找到贝壳化石,再与沐蓝比较后,美好村地层可能与图中哪一地层是同时沉积?(A)甲(B)乙(C)丙(D)丁。()(3)根据沐蓝发现的地层,下列叙述何者正确?(A)甲地层是古生代(B)甲乙丙丁代表同时间、不同海底深度活动的生物(C)丁地层离现代最久远(D)此地层全部都是在海洋中沉积而成。()(4)丁地层的植物化石距今约1亿年,则下列何者正确?(A)比对现今蕨类,可推论蕨类的演化过程(B)丙层的珊瑚沉积短于1亿年(C)三叶虫生活的年代也是1亿年左右(D)植物化石难以保存,因此不可能有1亿年的时间。答案(1)A(2)B(3)A(4)A详解:(1)丙层有珊瑚,属浅海。(2)美好村与乙地层为同时沉积。(3)甲地层因有三叶虫,故为古生代。(4)丁地层之类蕨化石,可与当今蕨类作比较,推论其演化过程。(5)我们无法在没学理及证据的情况就推论甲地层是陆地沉积。8. 在太平洋的某群岛上,住着一种鸟类,科学家发现这种鸟类的鸟喙有细长和厚短之分,细长的鸟喙方便取食昆虫,厚短的鸟喙方便取食种子。科学家连续五年,在甲、乙、丙三个小岛上作调查,并记录细长和厚短鸟喙的鸟儿数目,记录如表,试回答下列各题:()(1)哪一个岛上的鸟儿,其生存与否视机会而定,和鸟喙形状无关?(A)甲(B)乙(C)丙(D)乙丙。()(2)请根据表中生存鸟儿的数目判断,哪个岛上的昆虫食物有逐年减少的趋势?(A)甲(B)乙(C)丙(D)乙丙。()(3)根据表中生存鸟儿的数目判断,哪一个岛上的环境最不适合喜欢吃种子的鸟儿生存?(A)甲(B)乙(C)丙(D)甲丙。()(4)根据表中数据,哪一个岛上鸟儿鸟喙细长和鸟喙厚短的比例,在五年中并没有明显的变化?(A)甲(B)乙(C)丙(D)乙丙。答案(1)A(2)B(3)C(4)A详解:(1)甲表中鸟喙细长与厚短的比例约2:1,五年间几乎没有改变,故知与鸟喙形状无关。(2)乙表显示两种鸟有消长情况,吃虫的鸟喙细长者因虫减少而逐年减少。(3)丙表显示岛上吃种子的鸟逐年减少。(4)甲表显示五年间比例没明显变化。9. 在某一河流的南、北两岸,有甲、乙两个城镇,自公元1940年代开始,河流北岸的乙城镇开始致力发展工业,大小工厂林立,不断排出难闻的黑烟。多年下来,乙城镇内的树木都被浓烟给熏黑了。在甲、乙两城镇内有一种蛾,这种蛾的体色有白、黑两种表现型。牠们平时栖息在树干上,鸟类是牠们主要的天敌。下表是河流南、北两岸在公元1940、1970和2000年所调查白、黑两种体色蛾的数量比例,请根据资料回答下列题目。()(1)从公元19402000年,有关甲、乙两城镇,白、黑蛾比例变化的叙述,何者正确?(A)甲、乙两城镇的白蛾比例均大幅增加(B)甲、乙两城镇的黑蛾比例均增加(C)甲城镇白蛾的比例增加,而乙城镇则是黑蛾的比例增加(D)甲城镇白、黑蛾的比例变化不大,而乙城镇黑蛾的比例增加。()(2)下列有关乙城镇白、黑蛾比例改变的叙述,何者正确?(A)排出的黑烟将白蛾给熏黑了(B)排出的黑烟将白蛾给熏死了(C)熏黑的树干保护黑蛾,使牠不易被鸟发现(D)因黑烟的保护,使黑蛾不易被鸟发现。()(3)若乙城镇从今开始致力于环境改善,工厂产生的黑烟都先经过处理后才排出,未来乙城镇的蛾体色会有何改变?(A)全部都变为白蛾(B)全部都变为黑蛾(C)白蛾的比例会较黑蛾高(D)会和甲城镇中白、黑蛾的比例相近。()(4)在此案例中,谁扮演天择的角色?(A)工厂(B)鸟(C)白蛾(D)黑蛾。答案(1) D(2) C(3)D(4)B详解:(1)(D)由表中数据可看出19402000年,甲城镇白、黑蛾的比例变化不大;而在乙城镇中黑蛾的比例增加。(2)(C)乙城镇中因被黑烟熏黑的树干使黑蛾不易被天敌(鸟类)发现,因此黑蛾比例增加。(3)当环境改善后,则黑蛾便不再受到环境中熏黑树干的保护,使得白、黑蛾被鸟捕食的机会为随机选择,和甲城镇相同。(4)鸟类是蛾的天敌,扮演天择的角色。10. 小白在溪床上挖出了一个雕刻精细的木盒,看来年代久远,没想太多就带回家去,原来是个游戏,叫做野蛮游戏,于是呼朋引伴,一起来玩,没想到,在游戏过程发生了许多怪事。你能还原事实真相吗?()(1)小白走五步,被藻类缠住,三叶虫蜂涌而上,请问小白掷到的是何者?(A)中生代,海域(B)新生代,陆域(C)古生代,陆域(D)古生代,海域。()(2)轮到阿紫投掷,8点,阿紫身体突然出现改变,由鱼类两生类爬虫类。请问她掷到的应是下列何者?(A)古生代,脊椎生物演变(B)中生代,脊椎生物演变 (C)新生代,脊椎生物演变(D)中生代,无脊椎生物演变。()(3)小鱼掷出3点,突然一把石斧从盒中射出,并有人一把将她拉入,请问小鱼到了异世界,不可能吃什么维生?(A)恐龙肉(B)驼鸟蛋(C)胡桃(D)蕨类。答案(1)D(2)A(3)A详解:(3)有使用石斧的人,为新生代,所以不可能有恐龙。11. 在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中,运用了精湛的计算机动画制作技巧,将生活在过去的恐龙,以及其各种生活型态,栩栩如生的搬上电影屏幕。恐龙在过去曾经是地球上最风光的动物,无论是空中、陆地或水中,都有他们的踪迹;但约在6千5百万年前,牠们却突然的在短时间内大量灭绝,现今科学家还在研究牠们灭亡的主因。请依据上文回答下列问题。()(1)电影中恐龙的外形是依据什么,复原制造出来的?(A)电影制片人员的想象(B)根据恐龙化石推测的结果(C)根据和恐龙较接近的动物去模拟的结果(D)根据和恐龙同一时期生活的动物,以牠们的外状去模拟的。()(2)恐龙是地球历史中哪一时期的指标性生物?(A)始生代(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3)下列哪一种生物的化石不会出现在和恐龙同一岩层中?(A)蕨类(B)裸子植物(C)原始鸟类(D)原始人类。()(4)恐龙可能由下列哪一种动物演化而来的?(A)鱼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