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血),2。血液功能:运输缓冲调节体温防御和保护。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在心血管系统中循环,并在物质运输中发挥作用。3,4,5,血细胞比容):男性:40-50%女性:37-48%,血液中血细胞体积百分比,6,2,血容量,成人血容量7-8% (70-80 ml/kg)循环血容量:心血管系统快速血流:血液滞留在肝、脾、肺和腹部静脉中,失血 30%危及生命。7,3,血液的理化特性,1。全血的比重为1.0501.060,取决于红细胞的数量;血浆为1.0251.030,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3.酸碱度:pH7.357.45,2。2.粘度:液体中分子或粒子之间的摩擦。形成血流阻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血液相对粘度45(红细胞数),血浆相对粘度1.62.4(血浆蛋白含量),8,渗透压:溶液吸引和保留水分子的能力。渗透压与溶质粒子的数量成正比。血浆渗透总渗透压约为300毫摩尔/千克。H2O770kPa或5790mmHg。4.血浆渗透压,晶体渗透压:298.7毫摩尔/千克。H2O,5765毫微克胶体渗透压:1.3微克/千克。H2O,25毫微克,9,由血浆中的晶体物质形成,其中80%来自钠和氯-,意思是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等渗溶液(渗透压等于血浆渗透压),1。晶体渗透压,10,等渗溶液,0.85%的氯化钠,5%的葡萄糖,1.9%的尿素,等渗溶液等渗溶液:等渗溶液,可以保持正常形态和大小的红细胞漂浮在其中。非等渗液体,11,由血浆蛋白形成,75%80%来自白蛋白,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含义: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和正常的血浆容量,12。(4)血浆酸碱度,正常人血浆:7.357.45,血浆缓冲对:碳酸氢钠/碳酸氢钠蛋白钠盐/磷酸氢钠蛋白,红细胞中有缓冲对,13,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第二血细胞,1,红细胞生理学,(1)红细胞正常值,形态和功能:男性:4.0-5.51012/L,女性:3.6-4.61012/L,贫血:数,14,形状:无核,双凹圆盘式。功能:转运:主要转运O2和CO2(血红蛋白),男性血红蛋白:120-160克/升,女性血红蛋白:110-150克/升,缓冲:由血红蛋白钾盐完成。(2)红细胞的特性、红细胞的塑性变形能力、悬浮稳定性和渗透脆性。影响塑性变形能力的因素:红细胞形态;红细胞粘度的变化(与Hb相关);红细胞膜的弹性降低,16,2。悬浮稳定性:红细胞悬浮在血浆中相对稳定,在红细胞沉降的第一个小时结束时,血柱上的血浆层高度为:男性:0-15 mm/h,女性:0-20 mm/h,17,等渗液:红细胞形态正常,低渗液:0.42%,红细胞肿胀开始破裂0.35%,所有红细胞发生溶血,3。渗透脆性:红细胞在低渗透性溶液中膨胀和破裂的特性。渗透脆性大=易破裂和溶血=低阻力,渗透脆性小=难破裂和溶血=高阻力。18.(3)红细胞的功能。1.运输O2和CO2的红细胞通过血红蛋白携带和运输O2和CO2。红细胞必须保持其结构完整,才能运输氧气。一旦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就会逃逸到血浆中,并失去其氧运输能力。2.缓冲效应:主要取决于血红蛋白。19,(4)红细胞生成和调节,1。发生部位:胚胎期肝、脾、骨髓,出生后红骨髓,2。原料:蛋白质和铁,缺铁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3。缺乏成熟因子叶酸和维生素B12会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促红细胞生成素调节EPO:肾皮质的产生并促进红细胞增殖。5.红细胞的破坏(红细胞的寿命为120天)。血管外途径:肝脏和脾脏巨嗜酸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是主要的破坏途径。血管内途径:外周血受到血流和血管壁碰撞的冲击和破裂。,20,过程:造血干细胞-红系祖细胞-红系祖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红细胞-晚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成熟红细胞,21,2。生产调节:早期红系祖细胞-红系前体细胞,22,淋巴细胞20-40%,单核细胞3-8%,第二,白细胞生理学,正常值:中性粒细胞50-70%,嗜酸性粒细胞0.5-4%,嗜碱性粒细胞0-1%,4.0-10.0109/L,功能:吞噬和免疫,23,24,第三,血小板生理学(I)形态学和数量:形态学:椭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无籽,无色量:100-30011附着力,2。释放:ADP、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血管破裂,暴露胶原蛋白。聚合:5。吸附,4。收缩,并在其表面吸附凝血因子。血小板血栓形成,26,27,(3)生理功能参与止血,参与凝血,维持血管内皮细胞的完整性,并影响纤溶(包括纤溶酶原)。28.第三节生理止血。1.生理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血管,几分钟后出血自动停止。正常值:1 3分钟意味着:测量止血功能是否正常。出血时间:生理性止血的基本过程:29、生理性止血、血管破裂、生理性抗凝活性纤溶、ADP、吸附、30、2、凝血: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到不流动的胶状凝块的过程。血清和血浆的区别。凝血因子及特征,共14种,31种,32种,除外,其余均为蛋白质;、是丝氨酸蛋白酶,能以有限的方式水解特定的肽链。维特。肝脏合成需要钾:、,除外,其余存在于血管中;它们大多数以酶原的形式存在并需要被激活,例如:x xa,与遗传性疾病相关的因子:viii缺乏-血友病a缺乏-血友病b缺乏-血友病c,特征:33,外源性途径(组织因子,iii),ix,ixa,viiia,ca2pl,x,ca2pl,xa,Ca2,XIA,Xi,hk,xiia,XII,Pk,k,s,va,ca2pl,ii,iia,内源性途径(外源性血凝过程,34,3。凝血过程可分为三个基本阶段(1)凝血酶原激活剂形成阶段(XXa)(2)凝血酶原被激活形成凝血酶(IIIIa)(3)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IIa),35,36,4。内外源凝血的特点是内源性的:因子被激活,所有因子都在血浆中,涉及的因子多,时间长。外源性:因子三被激活。在血浆和组织中,因子参与因子较少,作用时间较短,激活凝血。缺乏凝血因子会导致凝血障碍柠檬酸钠和草酸钾能减少钙离子。血友病甲和乙型肝炎病毒缺乏症可导致二、七、九和十型合成障碍。将血液分别放入两个装有棉絮和石蜡油的试管中。哪个试管的凝血速度更快?为什么?它们是内部凝结还是外部凝结?抗凝血系统1。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抗凝血酶(anthrombin III)肝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合成39。(1)精氨酸残基丝氨酸残基的作用,阻断IIaIXaXaXIaXIIa活性中心,不可逆阻断其作用(2)单独缓慢作用,40,2。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合成和分泌肝素酸粘多糖:抗凝血酶与凝血酶的亲和力提高100倍;41,纤溶酶原,纤溶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3)纤溶,内皮细胞(组织),tPA,激肽释放酶,tPA: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表示激活;-表示抑制、纤溶酶抑制剂、42、纤溶酶原激活剂、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血管内皮合成、局部溶栓和血流通畅。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产生肾小管和集合管,在组织修复和伤口愈合过程中促进血管外的纤维蛋白溶解。纤溶酶原激活:43,3,凝血控制,2。血液稀释,纤维蛋白吸收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1。血管内皮的抗凝血作用。生理抗凝剂,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蛋白C系统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TFPI)肝素,4。纤维蛋白溶解,44。(1)概念:1。血型2血细胞上的特异性抗原类型。第3节血型和输血原则1,血型和红细胞凝集,45,3。红细胞凝集现象红细胞凝集簇4。红细胞膜5上具有抗原特征的特异性糖蛋白。凝集能与凝集反应的特异性抗体,46。凝集:红细胞膜抗原和血清抗体之间的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导致红细胞聚集,47,(2) ABO血型系统1。分型是基于红细胞膜上有无凝集物A和B,48,49,50,ABO血型抗体是天然抗体,属于不能通过胎盘的IgM(完全抗体,大分子量),51,2。ABO血型系统的遗传规律:基因A和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法医学只能作出否定判断,不能根据血型作出肯定判断来判断亲子关系。血型鉴定方法:原理:用已知的标准血清检测A抗原、抗A抗体、B抗原、抗B抗体。亚型标准血清应进一步用于检测53、甲类血、乙类血、乙类血、乙类血。方法:54,3。血型鉴定的重要性确保输血安全。亲子关系可以从血型的遗传特征推断,55,(2) Rh血型系统(简称Rh-Rhus猴),1。型,Rh阴性:红细胞上无Rh(D)抗原,少,Rh阳性:红细胞上有Rh(D)抗原,多,56,2。特征(1)人血清中无天然Rh抗体,只有Rh阴性者在接受Rh阳性血液后通过体液免疫产生抗Rh抗体。(2)抗体可通过胎盘,57,3。临床意义(1)Rh阴性患者在接受Rh阳性输血后,Rh阴性患者可在受体血浆中产生Rh抗体,第二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发生凝集反应,必须接受Rh阴性血液。(2)Rh阴性妊娠,58,59,1。交叉配型试验的定义配型试验分别对供者的红细胞和受者的血清以及供者的红细胞和受者的血液进行。2.交叉配血试验的意义(1)检查血型鉴定是否有误(2)检查红细胞和血清中是否有其他凝集物或凝集素,60。交叉匹配测试。(二次侧)、一次和二次血不凝集,配型血与一次侧凝集结合,配型血不与一次侧不凝集结合,二次侧凝集,只有少量缓慢输血才能在应激条件下进行。61,3。输血原理受血者和献血者的血型相同。对于育龄妇女和需要反复输血的患者,交叉配血试验也必须考虑Rh血型是否相同。62.血液成分疗法是将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如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分别制成高纯度或高浓度的产品,然后输送给患者。严重贫血:输入浓缩红细胞悬液大面积烧伤:输入血浆或其替代物出血性疾病:输入浓缩血小板悬液或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鲜血浆,63,摘要1。血液成分,血细胞比容的概念。2.血浆渗透压的分类、形成和生理效应。3.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产和生产调节所需的物质。4.生理止血的基本过程。5.凝血的概念和基本过程。6.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64,1。红细胞体积是指红细胞甲与血浆体积的比率、红细胞乙与血管体积的比率、红细胞丙与血细胞体积的比率、红细胞丁与血细胞体积的比率、红细胞戊与血细胞体积的比率以及血液中戊的重量百分比。2.影响红细胞内外水分正常分布的主要因素是血浆胶体渗透压B晶体渗透压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D组织液静水压力E毛细血管压力3。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会导致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溶血性贫血4。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铁的吸收、B蛋白的吸收、C维生素B12的吸收、D骨髓造血的吸收和红细胞成熟E雄激素的释放。65,5。肝硬化患者易发生凝血功能障碍,主要是由于甲血小板减少症、乙维生素K缺乏症、丙某些凝血因子缺乏症、丁维生素B12缺乏症6。在实验条件下,将红细胞置于0.4%的氯化钠溶液中,会引起红细胞生成现象、红细胞收缩、红细胞凝集、红细胞沉降和溶血。7.抗凝血酶的抗凝作用主要是甲抑制血小板粘附和凝集,乙抑制凝血酶原激活剂的形成,丙防止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D,使凝血酶失活,以及戊激活纤维蛋白溶解系统。8.红细胞生成的描述。错误在于红血球的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制造血红蛋白的主要原料是叶酸和维生素B c。只有亚铁离子能被肠上皮细胞吸收。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肾脏中合成。e-雄激素能增加红细胞数量,66。9.a白蛋白,B球蛋白,C球蛋白,D血红蛋白,E纤维蛋白原,这是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10。血液中去除血细胞的液体部分是体液、细胞外液、细胞内液、血浆、血清。众所周知,献血者的血型是A型,主要的一面凝集,次要的一面不凝集,受血者的血型是AA BB CAB DO型多项选择题1正常情况下,血液在血管中不凝集的原因是血管内皮光滑完整,B血浆含有抗凝血物质,C血液保持流动,D血浆含有纤溶系统, E血液中含有激肽系统,2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甲粘附、乙释放、丙吸附、丁聚集、戊收缩,67例:新生儿、二胎,出生后24小时出现黄疸,血红蛋白下降。 检查ABO血型为A型,Rh血型为Rh型,其母ABO血型为O型,Rh血型为Rh型。诊断为新生儿溶血。问题1。为什么孩子有溶血?2.如果母亲的血型是Rh-,发病机理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8,1。刺激神经肌肉标本神经,肌肉不收缩,可能是什么原因?如何识别?2.当对球形细胞进行兴奋时,为什么它不沿着细胞膜在细胞上重复循环?3.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的内因和外因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证券投资顾问述职报告
- 2026届广东省梅州市梅江实验中学化学九上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6届山东省牡丹区胡集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2026届云南省文山县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物业工程维修培训
- 小米配件产品培训
- 房产中介个人年终总结
- 幼儿教育政策法规解读
- 广东省广州市黄埔区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挂号收费年度工作总结
- 模具部的组建和管理
- 高中生纪律教育主题班会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大纲
- 康复专转本试题及答案
- 2025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公路应用技术研究报告
- 【艾青诗选】22《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思维导图+批注
- 精神科护理学见习
- 版高空作业培训内容
- 《销售技巧实战培训》课件
- 2024年秋季学期新苏科版七年级上册数学课件 2.4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2.4.1 有理数的加法
- 《坚持的主题班会》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