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氧乙酸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_第1页
过氧乙酸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_第2页
过氧乙酸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过氧乙酸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杨惠森, 卢? 樱, 孟庆华, 张? 栓, 张光辉 ( 陕西中医学院药学系, 陕西 咸阳? 712083) 摘要: 通过改变乙酸和过氧化氢的配比, 用低浓度的过氧化氢合成了过氧乙酸, 其产物含量在 16% 20%。含量测定实验结果, 确定反应物最佳配比为 1?1, 反应温度为 5 30 , 反应时间 为4 6 h, 催化剂用量为 3% 5%, 产品 30 d 内基本无分解。 关键词: 过氧乙酸; 合成; 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 O623. 42+4? ?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6- 8996( 2004) 01- 0068- 03 过氧乙酸是一种弱酸性氧化剂, 分子式为 C2H4O3, 分子量为 76?0518, 结构式为 CH3COOOH, 溶于水 和有机溶剂。过氧乙酸是过氧化氢的酰基取代衍生物, 具有非常广泛的氧化用途, 普遍用作纺织品、 纸 张、 油脂、 石蜡和淀粉等的漂白剂。有机合成中的氧化剂, 多用于药物合成中的氮氧化1、 硫氧化1、 烯 烃环氧化 2及羰基氧化3等; 还被用作杀虫剂, 杀菌消毒剂, 聚合促进剂等。由于过氧乙酸具有很强的 氧化性, 作为一种快速、 高效的消毒灭菌剂广泛应用于各类场所的消毒灭菌4。据文献5,6报道过氧乙 酸合成需较高浓度的过氧化氢( 含量 30% ) , 否则其生成量很少。通常过氧乙酸的制备方法有乙酸和 过氧化氢反应, 5 , 乙醛氧化氢7, 乙酸酐和过氧化氢反应 8等, 但都各有优缺点。我们使用冰醋酸与低 浓度的过氧化氢( ! 27% ) 进行了过氧乙酸的合成实验, 并通过含量测定对其反应物的配比、 反应物浓 度、 催化剂、 稳定性等因素进行了实验研究。 1 ? 过氧乙酸的生成机理 CH3COOH + H+ CH3C+ OH OH+ H2O2 CH3C OH HOOH OH CH3COOOH+ H+ 从反应机理可以看出, 该反应为酸催化的离子反应, 据文献3报道其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小, 一般K 值为 2 3, 所以转化率较低。 2 ? 实验室合成 2. 1 ? 仪器及药品 仪器: 电动搅拌器, 相关玻璃仪器。 药品: 30% 过氧化氢(A. R) , 27%过氧化氢( 工业品) , 冰醋酸( 工业品) , 高锰酸钾(A. R) , 碘化钾( A. R) , 硫代硫酸钠( A. R) , 钼酸铵( A. R) , 硫酸锰(A. R) , 硫酸( A. R) , 可溶性淀粉。 2. 2 ? 合成 试验用冰醋酸与过氧化氢( 浓度 ! 27% ) 的体积比分别为 2?1, 1?1, 1?1?5, 1?2, 均加入反应物总体积 3% 5% 的浓硫酸作为催化剂, 将各反应物按比例混合后, 在室温下搅拌 30 min, 静置 4 6 h, 逐日测定 过氧乙酸的浓度, 选择反应物浓度最佳配比。 2. 3 ? 过氧乙酸含量测定9, 10 收稿日期: 2003- 09- 01 作者简介: 杨惠森( 1962# ) , 男, 陕西西安人, 副教授。 第 22卷 ? 第 1 期 2004 年 2 月 ? ? ? ? ? 青海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Qinghai University ? ? ? ? ? ? Vol. 22 No. 1 Feb. 2004 2. 3. 1? 含量测定? 取1?00 mL 过氧乙酸样液, 定容于 100 mL 容量瓶中, 备用。向 100 mL 碘量瓶中加 2 mol/L H2SO45 mL, 10% MnSO43 滴, 取稀释好的过氧乙酸试样 5?00 mL, 用 0?01 mol/ L KMnO4溶液滴定 至溶液出现粉红色( 可计算剩余 H2O2含量) , 随即加入 10% KI 溶液 10 mL 与 3% 钼酸铵 3 滴, 摇匀并用 0?05 mol/L Na2S2O3标准液滴定至淡黄色, 加入 0?5%淀粉溶液 3 滴( 溶液呈蓝色) , 继续用 Na2S2O3滴定 至蓝色消失, 记录Na2S2O3标准液的总用量。 2. 3. 2? 计算公式 过氧乙酸浓度( %) = M V 0?03803 W 100% 其中,M,V 为Na2S2O3标准溶液的浓度( mol/ L) 与体积( mL) ;W为碘量瓶中所含过氧乙酸样液体积(mL) 。 2. 3. 3? 测定原理? 测定过氧乙酸的含量, 必须排除过氧化氢的干扰。而酸性介质中过氧化氢的还原性 很弱, 只有遇到强氧化剂才能将其氧化 10。 ? 0MnO- 4/ Mn2+= 1?49IV ? 0O2/H2O2= 0?68V 2KMnO4+ 5H2O2+ 3H2SO4= 2MnSO4+ K2SO4+ 8H2O+ 5O2? 预先加入生成的重金属离子, 可使H2O2分解加快。 2H2O22H2O+ O2? 作为过氧乙酸的酰基取代衍生物, 乙酰基的引入使过氧乙酸的稳定性增大且在有机酸中它是最高 氧化态, 故 KMnO4不与 CH3COOOH 作用。随后 CH3COOOH 与 KI 作用生成 I2, 用Na2S2O3滴定 I2, 指示剂 为淀粉溶液, 即可测定溶液中过氧乙酸的含量。 3 ? 结果与影响因素 3. 1 ? 不同反应物配比和反应时间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 ? 按不同反应物的配比进行反应, 测定生成的 过氧乙酸的含量, 结果见表 1。 表1 ? 不同反应物比对生成过氧乙酸的影响( %) 反应物比例 反应时间( h) 0?51357911 CH3COOH/ H2O2 2?17?388?469?4211?2613?4813?9213 ?86 1?110?5612?9213 ?5420?7220?7020?7020 ?68 1?1?56?267?128?0210?3612?4612 ?38 1?26?147?107?9610?3812?3612?4012 ?38 图1? 浓硫酸用量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 ? ? 由表 1 可以看出, 当反应物的配比为 1?1 时, 生成的过氧乙 酸速度较快, 且含量明显高于其他比例的含量。反应时间在静 置4 6 h 后, 含量基本保持稳定, 可以认为反应已达到平衡。 3. 2 ? 硫酸用量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 ? 由图 1 可见, 当硫酸用 量在 3%以下时, 过氧乙酸的生成量比较低, 随着 H2SO4用量的 增加, 生成物的含量明显升高, 当H2SO4的用量大于 5%时, 生成 物的量已无明显变化, 所以实验中选择H2SO4的用量为反应物 总体积的 3% 5%。 3. 3 ? 过氧化氢浓度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 ? 文献报道5, 6,11, 通常过氧化氢浓度不能低于 30% , ( 见表2) 。从表2 可以看出,H2O2的浓度对反应物的生成有较大的影 响, 因该反应的速度较快, 但平衡常数较小( K= 2 3) , 因而转化率一般较低。但本实验中选用较低浓 度的H2O2( 含量为 27% ) , 通过改变反应配比, 使生成的过氧乙酸含量明显提高, 结果见表 2。 69第 1 期? ? ? ? ? ?杨惠森等: 过氧乙酸的制备及其含量测定 ? ? ? ? ? ? ? 表 2? 过氧化氢含量与生成过氧乙酸的量关系 反应物含量( % ) H2O2 35?136 ?038?249?052?157 ?270?0 CH3COOOH 17?617 ?920?324?926?328 ?438?3 3. 4 ? 温度对生成物含量的影响? 在一定温度范围内, 化学平衡基本上不受反应温度的影响。当温度在 5 30 之间, 反应达到平衡时, 过氧乙酸的含量无明显变化, 结果见表 3。 表 3? 温度对生成物浓度的影响 温度( )511152733 CH3COOOH(% )19?8720?220?1320?1520?1 ? ? CH3COOOH?H2O2= 1?1 H2O2为 27%, H2SO4为反应物总体积 3%。 从动力学观点看, 温度对反应速度有一定影响, 升高温度, 反应速度可加快, 但随着温度的升高, 过 氧乙酸的分解速度也在加快, 同时H2O2的分解速度也相应加快, 不利于反应向正方向进行, 因此反应温 度不宜过高, 一般以室温为宜。 3. 5? 影响过氧乙酸稳定性的其它因素 ? 过氧乙酸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 可自然分解, 不稳定, 遇到热、 金属离子、 碱性物质和有机物可加速分解, 同时不宜长时间保存, 其自然分解和热分解及水溶液中分解 等按下式进行: CH3COOOH ? CH3COOH+ 1/ 2O2? CH3COOOH CH3%+ CO2? + OH- CH3COOOH H2O CH3COOH+ H2O2H2O+ 1/ 2O2? 3. 6 ? 存放时间对过氧乙酸含量的影响 表4? 存放时间与过氧乙酸浓度的关系 时间( d)510152030 浓度( % )18 ?317?918?018 ?217?6 ? ? 由表 4 看出该产品在 30d 内可稳定保存。 4 ? 结论 通过含量测定选择合适的反应物比( CH3COOOH?H2O2= 1?1) , 使低浓度的 H2O2能够生成含量在 16% 20%的过氧乙酸产品( 国标要求含量) , 通过实验确定了反应温度为5 30 , 反应时间为 4 6 h ( 前 30 min搅拌) , 催化剂的用量为反应物总体积的 3% 5%, 并测定其含量在30d 内无明显变化。 参考文献: 1 闻? 韧. 药物合成反应M . 北京: 化学出版社, 1988. 390, 394. 2 Solomans T W G.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M .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1995. 449. 3 Solomans T W G.Organic Chemistry( 6th. ed) M .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1995. 740. 4 张文福. 医学消毒学M . 北京: 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02. 102- 119. 5 Phillips B,Basil T W. Prepuration of peroxide J . J. Org. Chem,1958, ( 23) : 18- 23. 6 上海桃浦化工厂. 过氧乙酸的生成和应用 M .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1975. 7 Phillips B,Edward D G, Raphael B J. Synthetic peroxide J . Am. chem. soc, 1957, ( 79) : 59- 82. 8 Findley T W, John D S, Scanlan T. Epoxidation of Unsaturated Falty Materialswith Peracetic Acid in Glacial Acetic Acid Solution J . J. Am. Chem. , 1945, ( 6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