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单元复习训练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单元复习训练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单元复习训练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单元复习训练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单元复习训练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生物 第二单元 第三章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单元复习训练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曲霉B木耳C乳酸菌D酵母菌2 . 下列环境中,细菌、真菌分布较多的是( )A富含有机物的土壤B干燥洁净的地面C夏季树林中湿润的空气D放置食物的冰箱3 . 下列应用实例与采用的生物技术,搭配不正确的是( )应用实例生物技术A巴氏消毒法保存牛奶食品保鲜B制作米酒发酵技术C利用大肠杆菌生产胰岛素转基因技术D“试管婴儿”的诞生克隆技术AABBCCDD4 . 下列关于四种微生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属于原核生物B是一种单细胞真菌C没有成形的细胞核D依靠孢子进行繁殖5 . 下列关于微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微生物都是极其微小的,肉眼无法看到B微生物都是对人类有害的C微生物都是对人类有益的D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分布广泛6 . 图是发酵现象的实验:在瓶内的温开水中加入糖和酵母,搅拌后瓶中的液体会冒出气泡,套在瓶口的原本瘪的气球会胀大。气球中的气体是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D一氧化碳7 . 冰箱里食物不容易腐烂变质,你认为是什么因素限制了冰箱里的细菌和真菌的数量A见不到阳光B过于潮湿C温度低D空气不流通8 . 腐熟剂可以加快秸秆转化为可被农作物吸收和利用的肥料,可推测其中的主要成分是( )A无机盐B维生素C病毒D细菌和真菌9 . 下列生物中,基本结构与其他三种生物差异最大的是A甲流病毒B酵母菌C玫瑰花D大雁10 . 微生物结构简单,但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能寄生在活的细胞内B通过孢子繁殖后代C人们制作酸奶离不开D都具有细胞结构11 . 下列生物中,不具细胞结构的是( )A病毒B细菌C真菌D蘑菇12 . 下列我们身边的生物中,个体最小,一般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的是( )A大肠杆菌B酵母菌C青霉D流感病毒13 . 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个体微小,需要用高倍显微镜才能看见B病毒可以在含有其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培养基中繁殖C利用病毒侵染活细胞的特性,病毒可作为转基因过程中携带某些基因的运输工具D人如果患上口蹄疫疾病,可以通过注射抗生素治疗14 . 不属于生态系统组成部分的是( )A生产者和消费者B分解者C阳光、空气和水D食物链和食物网15 . 下列生物中不具备细胞结构的是A衣藻B变形虫C木耳D噬菌体16 . 下列哪一生物不具备细胞结构( )。A多莉羊BSARS病毒C试管婴儿D转基因鲤鱼17 . 下列关于真菌的菌落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比较小B或光滑粘稠C或粗糙干燥D比较大二、综合题18 . 讨论下列实验的条件成因是什么?为什么?(1)作酸奶时,为什么要先将牛奶煮开?煮开后为什么要待冷却后才可加入酸奶?制作米酒时,为什么要将糯米高温蒸煮30分钟?19 .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患者常出现发热、咳嗽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尤其是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目前已在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H7N9禽流感病毒,与人感染H7N9禽流感高度同源请据此回答问题:(1)引起H7N9禽流感的病原体是_。(2)从传染病的角度分析,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属于_。为防止禽流感疫情蔓延,疫区周围3千米以内的家禽必须全部捕杀这种做法属于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中的_。(3)从免疫角度分析,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属于_。(4)请你写出一种自我防H7N9禽流感的措施_。三、资料分析题20 . 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牛奶是蛋白质和钙的良好膳食来源, 也是改善居民膳食结构的理想食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建议,普通成年人每天应摄入300毫升牛奶或与之相当的奶制品。但有些人饮用牛奶后容易出现腹泻、胀气等现象,称为乳糖不耐受,阻碍了牛奶的推广。乳糖是存在于人乳和牛乳中的一种糖类,在人体内被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之后,才可以被吸收。如果肠道中乳糖酶含量过少,乳糖则会被肠道中某些微生物利用,分解成乳酸、氢气和二氧化碳等,从而引起腹泻、胀气等症状。乳糖不耐受的主要原因是缺乏乳糖酶。控制乳糖酶的基因在婴儿时期“辛勤工作”,可以产生很多乳糖酶;断奶后就“收摊儿”了,产生的乳糖酶大幅度减少,消化乳糖的能力也随之降低。这种变化发生与饮食习惯有关。对于大部分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而言,断奶后多以含有淀粉等其他糖类的食物为食,乳糖酶就没什么作用了。其实原始人类都是乳糖不耐受的。直到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现在欧洲西北部。由于当地农业相对不发达,牛奶成了抵御饥饿的有力手段。所以,能消化牛奶的人就有了巨大的生存优势,乳糖耐受的基因也得以发扬光大。目前,在世界范围内,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比例仍然相对较高。为了减少乳糖不耐受的困扰,人们发明了各种发酵乳制品,如酸奶、奶酪等,将其中的乳糖含量控制到人类可以承受的水平。另外,少量多次饮用牛奶、避免空腹饮奶等措施也能有效避免出现乳糖不耐受症状。(1)饮用牛奶后,其中的蛋白质在人体内开始消化的部位是图1中的_,消化产物随血液循环运输到组织细胞被利用,最终产生的尿素等代谢产物主要通过图2的_(填序号)过程排出体外。(2)由资料可知,人体内乳糖酶的产生是受_控制的,婴儿期该酶的产生量较高,这是因为_。(3)“6500年前,乳糖耐受的基因第一次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