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ppt_第1页
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ppt_第2页
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ppt_第3页
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ppt_第4页
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8.05.2020,1,第五章药物流行病学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28.05.2020,2,第一节药物流行病学概述,1。2000多年前的发展背景和过程:中国医学文献中的药物和毒物同源记录。近几十年来,人们已经开始关注药物的安全性。病史中也记录了许多由药物引起的疾病、残疾和死亡病例,给人们留下了痛苦的教训。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包括德国、加拿大、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和南美洲在内的17个国家的孕妇使用沙利度胺(Thalidomide)来治疗因怀孕期间呕吐而导致的异常婴儿。所有的长骨缺陷,如断臂和断腿,总计超过10,000个封闭肢体畸形,包括德国的6,000个和日本的1,000个。28.05.2020,4,28.05.2020,5,28.05.2020,6,28.05.2020,7,2 .美国:20世纪30年代:磺胺(yi)导致肾衰竭并导致107人死亡;1937年,田纳西资产管理公司用二甘醇代替乙醇和糖来制备磺胺酏剂。107例患者服药后死亡。尸检显示,肾脏严重受损并死于尿毒症,主要是由于肾脏受损引起的二甘醇在体内氧化代谢成草酸。28.05.2020,8.2。美国,20世纪40年代早期:成千上万的婴儿由于晶状体纤维增生而失明。通过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该疾病与早产儿吸入的高浓度氧有关。之后,降低氧气浓度将减少疾病的发生。美国:20世纪50年代早期:黄体酮(黄体酮,醋酸甲羟孕酮)和男性对女婴外部生殖器官的伤害。1950年,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医院的妇产科和内分泌科(儿科)发现许多女性婴儿和女孩有男性生殖器,医生认为是雌雄同体。直到青春期,女性的特征是明显的,外科探查显示内分泌系统是女性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600多名畸形女婴的母亲在怀孕期间使用黄体酮来保护她们的婴儿。美国:1955年: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灭活引起的数百例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氯喹啉引起了超过11,000例亚急性脊髓性视神经病变(SMON)。早在1933年,日本市场上就有使用氯喹啉来治疗阿米巴的药物,后来发现这种产品可以治疗和预防旅行者腹泻。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出现了许多亚急性脊髓视神经病变,并伴有严重的失明。1967年,政府成立了一个特别委员会(64名药理学、神经药理学、神经病学、流行病学、统计学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找出氯喹啉和SMON之间的因果关系。在此之前和之后,有11000人受伤,数百人死亡,最终制药公司支付了1195亿日元的赔偿金。德国:1884年天花疫苗接种后人类血液污染导致的200例肝炎。北美和南美:1944年,由于黄热病疫苗接种,出现了数百例肝炎病例。28.05.2020,13.70-80:温州市使用毒鼠强引起迟发性脑病。这种疾病在温州已经流行了20多年,有数百例原因不明的“脑炎”。全国其他11个省市也报告了300多起由四唑和左咪唑引起的“脑炎”病例。由调查引起的迟发性脑炎发病率(458/万)不高,但可致残和致死。自1982年国家卫生部宣布消除四唑后,“脑炎”的发病率急剧下降。5.中国,28.05.2020,14,90:据统计,中国有180多万儿童因吸毒而聋哑,占总数的60%,约100万,每年增长2万至4万。主要原因是抗生素引起的耳聋,与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有关。)占80%。新霉素滴入耳朵和清洗伤口也会导致耳聋。红霉素、万古霉素、多粘菌素B、阿司匹林等。会导致耳毒性。5.中国,28.05.2020,15。随着药物品种数量的增加,药物评价和药物管理的发展要求瑞典在1956年设立临床药理学为第一专业。经过20多年的努力。临床药理学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专业。其主要功能之一是监测药物不良反应。1983年,英国药物研究中心提出了药物流行病学的定义,28.05.2020,16.2。药物流行病学是研究药物在人群中的应用和效果,为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依据。研究对象是人群。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任务1。新药的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的目的是阐明目标器官、主要药理作用、对身体重要系统的作用以及药物作用的代谢规律。临床前毒理学:研究药物的安全剂量范围、药物毒性的靶器官和毒性的可逆性。28.05.2020,18,新药临床研究(试验)目前,中国分为三个阶段的一期临床试验,包括药物耐受性试验和人体初步药代动力学。第二阶段临床试验:分为随机对照试验和扩大临床试验第三阶段临床试验:该阶段相当于世界第四阶段。新药上市后,应在试生产期间进一步调查其疗效、不良反应和适应症。这些研究也是药品管理部门批准药品试制的科学依据之一。28.05.2020,19,新药物开发时间表,临床前测试,研究开发,临床研究开发,NDAReview,上市后监督,范围:1-3年平均:18个月临床前综合评估,范围:2-10年平均:5年,范围:2个月-7年平均:24个月,竞争对手行动报告28.05.2020,24。黄卡系统在1961年“反动停止”事件后,于1963年成立了药物安全委员会。自1964年以来,实施了药品不良反应自发报告制度,即黄卡制度,并采用了黄卡,以提高医务人员对药品不良反应的警惕性。黄卡被送往全国各地的医院和医生那里,作为药品上市后监测的一种手段。制药公司有法律义务向CSM报告任何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报告旧药物的严重和罕见不良反应,报告新药物的所有不良反应,并在无法确定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填写所有药物,并在专家评估后决定是否接受或拒绝报告,以及将有意义的报告存储在计算机中。小组委员会讨论了重要的结论,主席签署了发展成果报告集,通知全国。28.05.2020,25.3药物利用研究,4药物有益作用研究,5药物经济学研究,28.05.2020,26.4,药物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常用于上市前研究、实验研究、上市后研究、观察研究。28.05.2020,27.5。药物流行病学应用,1。吸毒者中不良反应的快速发现。2.为人群选择并推荐科学评估的药物。3.规范和应用药品上市后监测方法。4.开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因果关系判断流程。5.研究处方药的决策因素。6.关注常见病,促进合理用药。7.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控制病原菌耐药性。第二节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性疾病的定义和分类。一、药品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根据国外相关文献,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如下:(1)住院患者:10% 20%;(2)住院患者药物不良反应死亡率:0.24% 2.9%;(3)药品不良反应住院患者:0.3% 5.0%。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是多少?国际医学科学理事会(CIOMS)推荐以下术语和百分比来表示药物不良反应的频率:非常常见(10%)、常见(1%、10%)、偶发(0.1%、1%)、罕见(0.01%、0.1%)和非常罕见(0.01%)。28.05.2020,30,不良反应:根据世卫组织国际药物监测合作中心的规定,药物不良反应(ADR)是指在使用正常剂量的药物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生理功能时发生的有害且不相关的反应。该定义不包括故意或意外用药过量以及不当用药引起的反应。第二,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定义,28.05.2020,31,药源性疾病:由药物引起的人体一个或多个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变化或器质性损伤,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故又称药源性疾病。它的发生和发展与近几十年来化学药物种类和剂量的增加密切相关。众所周知,在我国建国初期,固定型药疹极为罕见。随着磺胺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这种类型的药疹在20世纪70年代成为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过敏性休克在20世纪50年代也很少见。自从青霉素和其他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以来,它已经成为常见的临床危机之一。链霉素和庆大霉素引起的中毒性耳聋甚至更严重,因为它选择性地损害内耳的听觉神经(耳蜗和前庭),导致患者永久残疾。28.05.2020,32,药品不良反应涉及表现1。副作用)2。毒性效应)3。次要影响)4。过敏反应)5。特异反应)。药物依赖药物引起的双重感染。致癌效应、致畸效应、致突变性),28.05.2020,33。药物不良反应的传统分类。根据药物不良反应与药理作用的关系,药物不良反应一般分为两类:甲类反应和乙类反应。A型反应:是加强或延长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一般发生率高,易预测,死亡率低,如阿托品引起的口干症。B型反应:与药物本身的药理作用无关。一般来说,发病率低,但死亡率高。很难预测在特定的患者中谁会和不会发生。有时也会出现阴性皮肤测试,如对青霉素的过敏反应。丙型反应:近年来,一些国外专家列举了一些药物不良反应,如致癌反应,潜伏期长,用药与反应发生时间关系不清,或药物反应增加常见疾病的发生率为丙型反应。这种分类方法的应用还不普遍。28.05.2020,34.28.05.2020,35.3,新的药物不良反应分类9,A类(增强)反应是一种扩展反应,它是药物对人体的剂量相关反应,可根据药物或赋形剂的药理学和作用方式进行预测。这些反应仅在人体接受该制剂时发生,并且当药物停止或剂量减少时可以部分或完全改善。乙类(臭虫反应)反应是由促进某些微生物生长引起的不良反应。这种类型的反应在药理学上是可预测的,但它不同于A型反应,因为它的直接和主要药理作用是针对微生物而不是人体的。丙级反应是化学反应。许多不良反应取决于药物或赋形剂的化学性质,而不是药理学性质。它们以化学刺激为基本形式,这使得大多数患者在使用某种制剂时有类似的反应。丙类反应的严重程度主要与致病药物的浓度有关,而不是剂量。这些反应在药理学上是不可预测的,但是了解致病药物的生理和化学特征仍然是可以预测的。28.05.2020,36.3。药物不良反应新分类9,D类(给药)反应是药物给药反应,其中许多是由特定的给药方法引起的。这些反应不依赖于制剂成分的化学或药理学性质,而是由于剂型的物理性质和/或给药方式而发生的。这些反应不是单一的,不同给药方法的不良反应特征也不同。共同的特点是,如果改变给药方式,不良反应可以停止。E类(退出)反应是戒断反应,通常是生理依赖性的表现。仅在停止给药后或剂量突然减少时出现。不同于所有其他不良反应,如果继续使用药物,可能会加重反应,当再次使用药物时,症状可以得到改善。反应的可能性更多地与给药方案有关,而不是剂量。此外,尽管这些反应在某种程度上是药理学上可预测的,但停药反应并不常见,许多患者即使继续使用大剂量药物也不一定会出现这种反应。28.05.2020,3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