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通关散44方_第1页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通关散44方_第2页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通关散44方_第3页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通关散44方_第4页
中医药同名方学习资料:通关散44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同名方剂学习资料通关散 通关散通关散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不同来源的中医药方剂 44种“通关散” 的组成和用法,以供大家参考。 1 来源:来源: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卫生宝鉴。 组成:组成: 半夏(为末)、百草霜少许。 制法:制法: 用纸1条,入上药半钱,作纸捻子,焙极 干。 功效:功效: 八般头风。 用法:用法: 每用药时,先含水1口,将纸捻子点着鼻中 搐之,如有涎,即吹去,再含水再搐,如 此用3次见效。 2 来源:来源: 圣惠卷九。 组成:组成: 附子1两(炮裂,去皮肤),干姜5两(炮 裂,锉),甘草半两(炙微赤,锉),黄 耆3分(锉),桔梗半两(去芦头),防风 3分(去芦头),羌活半两,五加皮半两, 桂心3分。 制法:制法: 上为散。 功效:功效: 伤寒6日,脉沉细不足者。 用法:用法: 每服3钱,以水1中盏,煎至6分,去滓温 服,不拘时候。 3 来源:来源: 良朋汇集卷一。 组成:组成: 巴豆(去壳)。 功效:功效: 中风痰厥,昏迷卒倒,不省人事。喉痹, 牙关紧急。 用法:用法: 上以纸包捶油,去豆不用,将纸捻成条, 送入鼻内,或烧烟熏入鼻内。 4 来源:来源: 女科指掌卷一。 组成:组成: 猪牙皂1钱,细辛2分,麝少许。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妇人血厥,平居无病,忽如死人,身不动 摇,目闭口噤。 用法:用法: 搐鼻取嚏。 5 来源:来源: 年氏集验良方卷四。 组成:组成: 硼砂1钱,胆矾2钱。 制法:制法: 上为末,入青鱼胆内阴干,加山豆根1钱, 研细,瓷器收贮。 功效:功效: 乳蛾,及喉内一切热毒。 用法:用法: 外吹患处。流涎即愈。 6 来源:来源: 医部全录卷四三二。 组成:组成: 南星(泡)、石菖蒲各等分。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小儿惊风已退,但声哑无音者。 用法:用法: 以豮胆汁调下。即能言语。 7 来源:来源: 金鉴卷三十九。 组成:组成: 南星、皂角、细辛、薄荷、生半夏。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中风闭证,双手握固,牙关紧闭。 用法:用法: 吹鼻。有嚏可治。 8 来源:来源: 金鉴卷五十一。 组成:组成: 半夏(生)、皂角、细辛、薄荷各等分。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小儿痰壅气塞,塞结胸中,发为惊风抽 搐,神气昏愦。 用法:用法: 用笔管吹入鼻内少许。 9 来源:来源: 喉科指掌卷一。 组成:组成: 细辛1钱,猪牙皂3钱,藜芦2钱,白矾末1 钱。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咽喉急症。 用法:用法: 以滚水或淡姜汤冲调,灌喉间。 10 来源:来源: 喉科紫珍集卷下。 组成:组成: 牙皂1两(瓦上焙存性),川芎5钱。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一切喉风,口噤不开,痰逆不知人事,或 喉症已成脓,怕刀针者。 用法:用法: 吹入鼻中,或喉口等症,脓成胀痛而畏刀 针者,候熟用此吹鼻,其脓自出。 11 来源:来源: 婴童百问卷四。 组成:组成: 南星(炮)1钱,麝香1分,猪牙皂角(略 烧存性)2钱,赤蜈蚣(炙)1条,直僵蚕 (炒,去丝嘴)1钱。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小儿痰塞中脘,留滞百窍以致惊风搐搦, 关窍不通。 用法:用法: 以手点姜汁蘸药少许擦牙,或用物引药滴 入口中2-3点,涎出自开。 12 来源:来源: 良朋汇集卷一。 组成:组成: 生南星、生半夏、猪牙皂各等分。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中风不语,不省人事,牙关紧闭,汤水不 入者。 用法:用法: 每用少许吹鼻内。有嚏可治,无嚏不可 治。 13 来源:来源: 得效卷十三。 组成:组成: 细辛1钱,薄荷叶1钱,牙皂(去子)1钱, 雄黄1钱。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卒暴中风,昏塞不省,牙关紧急,药不得 下咽。时毒痈肿,鼻塞气闭。 用法:用法: 每用少许,以铜管吹入鼻中,候喷嚏,然 后进药。 14 来源:来源: 普济方卷二八七。 组成:组成: 大黄1两,牡蛎半两(烧),山栀子3钱, 地龙2钱,甘草3钱(炒)。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一切痈疽,无头肿痛者。 用法:用法: 每服5钱,以水1盏,煎至6分,去滓温服, 以利为度。 15 来源:来源: 圣惠卷九。 组成:组成: 附子1颗(炮裂,去皮脐),干姜半两(炮 裂,锉),桂心1分,麻黄1分(去根 节)。 制法: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功效: 伤寒3日,不得汗,四肢不利。 用法:用法: 每服4钱,以水1中盏,入葱白2茎,煎至5 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 16 来源:来源: 喉科紫珍集卷下。 组成:组成: 牙皂1两(瓦上焙存性),川芎5钱,麝香1 分,北细辛3钱。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一切喉风,口襟不开,痰逆不知人事;或 喉症已成脓,怕刀针者。 用法:用法: 吹入鼻中。或喉口等症,脓成胀痛而畏刀 针者,候熟用此吹鼻,其脓自出。 17 来源:来源: 伤科补要卷三。 组成:组成: 牙皂5钱,白芷3钱,细辛3钱,冰片2分, 麝香2分,蟾酥5分。 制法:制法: 上为极细末,入瓷瓶内收贮。 功效:功效: 晕厥。 用法:用法: 吹鼻。 18 来源:来源: 串雅补卷二。 组成:组成: 牙皂3钱,巴豆仁21粒大,枳壳1个(去瓤 子皮膜)。 制法:制法: 将牙皂(切片)及巴豆入枳壳内,合住以 线扎紧;分数次晒干,切片,共为细末。 功效:功效: 关隔不通,翻胃噎膈。 用法:用法: 用时加沉香1钱,白滚水调下。 19 来源:来源: 青囊全集卷上。 组成:组成: 白细辛1钱,牙皂1钱,石菖蒲1钱5分,生 半夏3钱,生南星1钱5分(炒,研),蟾酥 1钱5分,元寸8分。 功效:功效: 外伤昏厥,不省人事。 用法:用法: 上为末,收贮听用。 20 来源:来源: 北京市中药成方选集。 组成:组成: 细辛10两,苦参4两,猪牙皂20两,薄荷 (去梗)4两。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中风痰厥,牙关紧闭,昏迷不省。 用法:用法: 每38两兑麝香2钱,研细和匀。每用少许, 吹鼻取嚏。 21 来源:来源: 中国药典一部。 组成:组成: 细辛10两,牙皂20两,薄荷4两,麝香2 钱。 制法:制法: 上除麝香外,余为极细末,将麝香与末研 匀。 功效:功效: 中风痰厥,昏迷不省。 用法:用法: 每用少许,吹鼻取嚏。 注意:注意: 孕妇慎用。 22 来源:来源: 中国药典一部。 组成:组成: 猪牙皂500g,鹅不食草250g,细辛250g。 制法: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效:功效: 突然气闭昏厥,牙关紧闭,不省人事。 用法:用法: 每用少许,吹鼻取嚏。 注意:注意: 孕妇慎用。 23 来源:来源: 博济卷二。 组成:组成: 麦糵3钱,马兜铃3钱,诃子1枚,芫花3钱 (浆水浸,微炒),朱砂1钱,白丁香3 钱,黄丹1钱,硼砂2钱(飞,去砂石), 白矾1钱,铅白霜1钱。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五膈气,噎塞妨闷,遍身虚肿,涕唾稠 浊,不下饮食。 用法:用法: 每服1钱半,入腻粉两文,鸡蛋1个,去黄 只取清,调末,却入鸡蛋壳内,用湿纸 裹,慢火煨熟,放冷,临卧,烂嚼,腊茶 汤送下。来日逐下黑恶物则愈。如噎闭轻 证,可依法服1钱。 24 来源:来源: 圣惠卷九。 组成:组成: 吴茱萸(汤浸7遍,焙干,微炒)半两,羌 活半两,附子(炮裂,去皮肤)半两,芎 藭半两,五加皮半两,桂心半两,防风 (去芦头)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 旋覆花半两,甘草(炙微赤,锉)半两。 制法:制法: 上为粗散。 功效:功效: 伤寒,遍身壮热,头痛腰疼,肢节不利。 用法:用法: 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薄荷7 叶,煎至6分,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汗 出为度。 25 来源:来源: 传信适用方卷二。 组成:组成: 盆消、甘草、蒲黄、白僵蚕、青黛各等分 (并生用)。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一切咽喉危急症。 用法:用法: 每用1字,干掺在舌上,咽津。 26 来源:来源: 杨氏家藏方卷二。 组成:组成: 山茵陈叶2两,薄荷叶(去土)2两,藁本 (去土)2两,木贼(去节)2两,当归 (洗,焙)2两,川乌头(炮,去皮脐、 尖)2两,蝉蜕(去土)2两,川芎3两,甘 草(炙)3两,香白芷3两,羌活(去芦 头)3两,荜茇3两,石膏1两半,麻黄1两 (去根节),荆芥穗5两,防风(去芦头) 5两。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偏正头风,头眩脑痛,鼻塞声重,四肢倦 怠;又治赤目肿痒,昏涩羞明,冷泪不 止,渐生翳膜,胬肉遮障,数年不愈者。 用法:用法: 每服1大钱,食后腊茶调下。 27 来源:来源: 局方卷一(绍兴续添方)。 组成:组成: 抚穹2两,川芎1两,川乌2两,龙脑1两 半,薄荷1两半,白芷2两,甘草2两,细辛 半两。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中风伤寒,发热恶风,头痛目眩,鼻塞声 重,肩背拘急,身体痠痛,肌肉瞤动,牙 关紧急,久新头风。 用法:用法: 每服1大钱,葱白茶清调下,薄荷汤亦得, 不拘时候。 28 来源:来源: 卫生总微卷十九。 组成:组成: 枯白矾、雄黄(水飞)、藜芦(微炒)、 白僵蚕(去丝嘴)、猪牙皂角(去皮弦) 各等分。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咽喉一切诸病。 用法:用法: 每用1字,搐鼻;病重者以苇筒吹入喉中。 涎出或血出立愈。 29 来源:来源: 卫生总微卷一。 组成:组成: 乳汁2合,葱白1寸(4破)。 功效:功效: 初生儿不饮乳,及不小便。 用法:用法: 上同煎,取1合,灌服。 30 来源:来源: 幼幼新书卷十八引刘氏家传。 组成:组成: 山栀子(炒)1分半,大黄(炒)1钱,木 通(炒)1分,甘草1分,瞿麦1分,茯苓1 分,人参1分,滑石1分,车前子(炒)1 分,地萹蓄(焙)半两。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小儿斑疮水痘,心燥发渴,小便赤色,口 舌生疮。 用法:用法: 婴孩每服1字,2-3岁每服半钱,4-5岁每服 1钱,以水半盏,入灯心煎数沸,温服。 31 来源:来源: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烟霞圣效。 组成:组成: 陈皮半两,西灯草3钱,瞿麦3钱,山栀子2 钱,白茯苓3钱。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小便不通。 用法:用法: 每服3钱,加葱白3寸,同煎至7分,去滓, 食前温服,日3次。 32 来源:来源: 普济方卷九十二引全生指迷方。 组成:组成: 白僵蚕(炒)半两,羌活1分,麝香半钱。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风邪客于脾经,上入关机,失音不能言; 或关格不通,精神昏愦失忘。 用法:用法: 每服2钱,先以姜汁少许调匀,以沸汤浸, 放温服之;又以真菖蒲末,时时放舌根 下。 33 来源:来源: 圣济总录卷十五。 组成:组成: 原蚕蛾(瓦上炒令黄)1两,白附子(炮) 1两,苦参1两,益智(去皮)1两,蒺藜子 (炒去角)1两,干薄荷1两。 制法:制法: 上为散。 功效:功效: 脑风。鼻息不通,不闻香臭,或鼻流清 涕,多嚏,肩项拘急,头目昏痛,风府怯 寒。 用法:用法: 每服2钱匕,温酒调下,日3次。 34 来源:来源: 杨氏家藏方卷十七。 组成:组成: 蜈蚣1条(干者,葱汁浸1日1夜,焙干), 麝香1分(别研),草乌头尖14枚(薄荷、 生姜自然汁浸1日1夜,焙干)。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小儿急慢惊风,搐搦潮作。 用法:用法: 每潮搐时,用1米粒大吹入鼻中,男左女 右。 35 来源:来源: 直指卷二十一。 组成:组成: 白矾(枯)1钱,直僵蚕(炒)1钱,南星 (生)1钱,藜芦1钱,全蝎(焙)2个。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伤冷热,鼻暴塞,流涕多者。 用法:用法: 以小管挑1字,吹入鼻中,吐痰喉通。 36 来源:来源: 辨证录卷五。 组成:组成: 白芍5钱,茯苓3钱,甘草3分,枳壳3分, 神曲3分,白豆蔻1枚,川芎2钱,生姜汁半 合,柴胡1钱。 功效:功效: 关格。食至胃而吐,欲大小便而不能出, 眼睛红赤,目珠暴露,而胁胀满,气逆拂 抑者。 用法:用法: 水煎服。愈后须用补肾之剂。 37 来源:来源: 活幼口议卷二十。 组成:组成: 香附子(炒)3分,川芎7分,荆芥4分,白 僵蚕(炒)3分,细辛茎2分,猪牙皂角1 分。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婴儿囟门被母鼻息吹着,以致鼻塞,不能 食乳。 用法:用法: 取生葱白去须,捣调药,涂囟门上。 38 来源:来源: 本草纲目卷十七引箧中秘宝方。 组成:组成: 生乌头、青矾各等分。 制法:制法: 上为末。 功效:功效: 口眼斜。 用法:用法: 每用1字,搐入鼻内。取涕吐涎。 39 来源:来源: 医方类聚卷一三六引施圆端效 方。 组成:组成: 生白矾2钱半,沧盐2钱半。 制法:制法: 上为细末。 功效:功效: 小便不通。 用法:用法: 用纸圈围脐周,抄药在内,滴水药上,少 时小便自行。 40 来源:来源: 幼科指掌卷四。 组成:组成: 牙皂、细辛、藜芦、川乌尖、石菖蒲、雄 黄各等分,麝香少许。 制法:制法: 上为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