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四步十法_第1页
颈椎病四步十法_第2页
颈椎病四步十法_第3页
颈椎病四步十法_第4页
颈椎病四步十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颈椎病的正骨推拿治疗,广州军区总医院脊椎相关疾病研究所,副所長 龍層花 研究員 王正和 副主任,第一步:放松手法揉法或按法使紧张的肌肉放松第二步:正骨手法十法中选用14种手法复位第三步:强壮手法弹拨有关的筋结、点穴调理气血第四步:痛区手法镇静或兴奋,滑利关节、舒筋活络,四步手法的操作程序:,龙氏正骨推拿手法又称四步十法,软组织劳损:挛缩、痉挛、退变松解、 反向运动法(1),仰位,倾位,式错位,(伸屈运动)+暴力,牵引下正骨法(1),+退变混合式错位,颈椎病的病因,以掌揉法、拇指揉法交替进行。一般范围以患椎为中心,包括其上、下六个椎间以内的软组织,沿椎旁以线或片进行揉捏法,对棘突、横突附着的肌腱疼痛敏感区用按法或震法,重点处亦可用掌根、掌缘或前臂揉或滚法,手法要柔和、轻松。,第一步放松手法,第二步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分为快速复位法和缓慢复位法。快速复位法用于青壮年和健壮的老年患者,缓慢复位法用于儿童及有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体质十分虚弱或急性期疼痛剧烈不能接受快速复位手法者。缓慢复位法是用正骨手法的动作,只是不应用“闪动力”,使“定点”与“动点”之间的椎间关节以多次生理性运动形式在“动中求正”而复位。,正骨推拿口诀:关节错位需正骨,动中求正是要诀,肌肉放松勿对抗,切忌粗暴伤病人。“定点”选的准,椎间狭窄加牵引,关节开合要充分,轻巧“闪动”定成功。,第二步正骨手法,正骨手法包括摇正法、搬正法、推正法、拨伸法和反向运动法。按不同的错位类型、部位、方向,选用其中一种或多种正骨手法。一次能完全复正,以后可不必再作正骨手法。如复位不完全,或因脊椎失稳,复正后在错位,可每日或隔日进行1次,1020次为一个疗程。急性期,正骨手法用卧位进行较易成功。现将各段脊椎的正骨手法分述如下:,第二步正骨手法,仰头摇正法,用于枕环、环枢关节错位。患者仰卧,低枕,术者一手托下颌,一手托枕部,将头作上仰,(可使2-7后关节紧闭成“定点”)侧转(枕环关节 20-30, 环枢关节按需选定),缓慢摇动2-3下,嘱其放松颈部后, 将头转至较大幅度时稍加有 限度的“闪动力”多可听到关节复位时弹响“咯得”声。此法亦可在坐位下进行。,仰头摇正法,低头摇正法,用于C2-6旋转错位。侧卧平枕、低头位(中颈椎前屈约25,下颈椎约35)一手轻拿后颈,拇指按于错位横突隆起下方为“定点”,另手托面颊为“动点”,枕部作支点,将头转动,转至最大角度时,托面颊之手用有限度的“闪动力”,“定点”的拇指同时加阻力,使关节在动中因“定点”压力而复位,可重复2-3次。,3、侧头摇正法:用于C2-6勾椎关节旋转式错位。患者侧卧,低枕,颈前屈度如上述,术者一手托其头部,另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下方,将头抬起作侧屈并转动摇正(动作如低头摇正法)。,4、侧卧摇肩法适用于C5至T2旋转错位。侧卧,平枕,术者拇、食指夹于其横突隆起的前、后方作“定点”,另一手扶肩部作前推后拉的摇动,“定点”配合阻力,使关节在摇动中复正。此法与低头摇正法原理及适应症相同,只是“动点”在下改为摇肩,使力易达颈胸交界处,避免上颈椎受损伤。,5、侧向搬按法: C2-6侧弯侧摆式错位(勾椎关节错位)。仰卧,术者立床头,一手拿住后颈,拇指按住患椎横突侧向隆起处(侧摆按一点,侧弯由下而上逐步按压),另手托其下颌并用前臂贴面颊,合作将患者头先牵引并渐屈向健侧后屈向患侧,,5、侧向扳按法,当向患侧搬至最大角度时,拇指“定点”不放松,与“动点”手同时作一搬、按、牵联合闪动力,有时,可有关节弹响,拇指可触到关节复位的弹跳感。亦可用侧卧位,去枕,用抬头侧搬法,与侧头摇正法类同,只是不作摇动,抬头角度加大;对C6至T2侧摆式错位可将“动点”改为推肩拉肩法。此法要求侧摆度大些才易成功。,跨角搬按法:用于C24后关节滑膜嵌顿并错位者。患者健侧卧位,低枕,将其头偏向健侧前屈位,充分展开患椎关节,术者双拇使嵌顿之滑膜退出。揉捏颈肌放松后,术者一手拇指“定点”于患椎关节隆起之下方,另一手扶其头顶或额部,先将头搬向健侧前外侧45方位,后斜向后外侧45方位,如此斜向搬动按压关节面,重复23次即可复正。,用于颈胸交界处前后滑脱式或合并左右旋转式错位及胸椎错位,注意冲压力点准确。以右左为例,俯卧枕上,头转右(棘突旋左)双手落于床侧,术者立于床头右掌根按于棘突左,左掌根按于右,令其深呼吸,呼气时,双手交叉下按冲压,由于交叉力方向不同,对旋转棘突有旋推作用,能使旋转错位纠正。,俯卧冲压法,用于各颈椎前后滑脱式错位,对颈轴反张者更好,侧卧、低头、平枕,术者拇食指夹持后凸棘突两旁作“定点”,另手托下颌,将头作前屈后仰运动,仰头时,定点之手稍用力前推,再运动中推正。有滑脱错位者,推正中双手加牵引力效更好。,侧卧推正法,解除肌痉挛和肌牵涉性痛。如斜角肌痉挛多为勾椎关节错位可在正骨后用此法而解除痉挛。手法:术者右手食、中指按于右锁骨上窝的斜角肌紧张肌健处,让患者转头向右,术者加力按压时嘱患者用力将头转向左,重复23次即可。又如正骨后仍有颈背牵拉痛者。患者坐橙上头略仰,术者站其背后一手扶肩,另手拇指或屈肘按于背部痛点上,加力按压时嘱其用力屈颈低头,重复23次,解除肌痉挛可即收效。亦用于复位手法。,9反向运动法:,牵引下正骨法:用于间盘突出、变性并发椎体滑脱、倾位仰位和混合式错位。利用牵引时椎间增宽后行手法复位,对关节有交锁时更安全。牵引使前后纵韧带拉直,利于自行复位和手法逐个进行左右不同方向的复位,不引起方向相反错可用牵引下法治疗中下段颈椎;间盘突出者牵引时间隙拉宽,有利髓核还纳,故有较好的整复作用。牵引下正骨与徒手正骨手法原理相同。根据治疗需要,“动点”用动头或动肩,“定点”选棘突或横突均可。,10、牵引下正骨 患者坐于QY7型牵引椅上,术者站于其后,双手扶其双肩缓慢向后拉至一定角度,再慢前推至颈伸位,患者上肢随身体前后摆动,颈肌放松。约12分钟后进行正骨,牵引下正骨 推正法用于前后滑脱 式错位者,及左右旋转式错位者。术者双拇指按于其后突的棘突两旁,两拇指分别置于左、右偏向不同的两棘突旁,向前推动时双拇指加力推正之。,牵引下正骨 摇正法:用于中、下椎旋转式错位,与低头摇正及摇肩法同。选用复位角度时,先将患者向后拉至某一角度,嘱双手抓住牵引椅后脚上以保持颈前屈度,选好“定点”,进行摇头或摇肩复位。以 C4、5 椎间关节旋转错位为例,触诊横突C4右C5左,取牵引角30度,术者左拇指按C4右侧隆起之横突,右手推右肩向后,重复23次。再以右拇指点按C5左后隆起横突,左手推左肩向后,重复23次。亦可用转动头部达一角度,作一闪动力”使其复正。,适用于侧弯侧摆式错位者。术者一手虎口扶于患者错位颈椎旁隆起处作“定点”,另一手握患者对侧手腕,徐徐用力向下推(拉)使患者颈部侧屈约20度左右,然后轻轻还原。重复上述动作23次。一般先作健侧,使交锁的关节易于松解,然后作患侧复正较易成功。,牵引下正骨 搬按法:,包括捏拿法、弹拨法,拍打法和点穴法。根据病情选用。捏拿弹拨,主要作用于正骨后患椎旁仍存在的软组织硬结,索状硬结多为痉挛的肌肉(肌腱),背部最长肌,颈夹肌等能拿起者可作提弹法;对不能提拿的(如多裂肌、斜角肌、菱形肌、腰方肌等)可用拇指弹拨法或捏按法。,第三步强壮手法,此手法多略有痛感,但手法使痉挛攀或粘连得到松解后,即有轻松舒适感觉。拍打法作用于脊柱深部软组织,尤其椎前方的深肌及韧带筋膜等一般手法难起作用的组织,且有一定正骨作用。拍打时根据部位和作用深度,可选用拳扣、掌扣、掌缘叩打、双手重叠指叩打或指叩打法。用力强度因人而定,以深透、轻松为好。,第三步强壮手法,第三步强壮手法,错位椎体按其棘突偏向做定向捶正法。此法对肥大性脊柱炎者尤感疼痛中舒适。点穴法:可根据经络要求循经取穴,亦可在局部取穴和痛处为穴(啊是穴)。常用取穴法可参阅针灸学,并在各节中学例说明。点穴与针刺不同,拇指点于穴位上,要向骨面靠挤,才能“得气”而有经气传导感。一般用指揉、点压交替,可重复35次。,点穴法作用:(1)通经活络,改善血循和脏器功能;(2)止痛;(3)兴奋局部神经和肌肉组织。,第三步强壮手法,第四步痛区手法,通衢手法是推拿的传统手法,即在疼痛麻木的局部施以手法,在脊椎综合征的治疗中,由于病变主要在脊椎部,而四肢、颈部、肩部、胸腹疼痛麻木区是神经、血管继发性损害而出现的症状的部位,因此正骨推拿治疗重点在脊柱部,痛区手法作为结束手法。痛区手法可根据不同症状选用兴奋的或镇静的手法,轻松、镇痛的手法:抚摩,揉捏,按压,震颤,扣打等。,第四步痛区手法,例如颈椎病引起的头昏头痛者,在颈部正骨推拿后,第四步,患者仰卧,术者抚摸前额,指揉头部痛区,点按印堂、攒竹、太阳、风池、百会等穴位,指叩及掌震头部结束治疗。对感觉减退麻木不适者,用刺激、兴奋手法:弹拨、拿捏、搓捻、捶拍、重力点穴等。,第四步痛区手法,例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小腿外侧麻木无力。患者侧卧位,患肢在上,术者沿下肢分前侧、外侧、后侧三线,由上而下拇指与四指拿捏24遍,弹拨腓总神经及足跟部,指捻麻木区皮肤,术者屈右肘重力点按环跳,拇指点按承扶、承山、阳陵泉、太卫、昆仑等穴用捶拍法或搓法及关节运动法结束治疗。,第四步痛区手法,对内脏功能障碍者,痛区手法应根据内脏功能而定。属兴奋过度者用镇静手法,如心律失常、哮喘、腹泻、消化性溃疡等,可在胸部、腹部用抚摸法和按痛点法,配远端点穴法,如内关、手三里、合谷、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等。,第四步痛区手法,对功能低下者,如消化不良、支气管扩张症、内脏下垂等病症,可用兴奋、强壮手法,如提拿肩井穴,重力(三指或五指点叩法)点腰背部俞穴,拍打胸部及双手重叠揉按腹部,拇指推关元、气海穴等。总之,痛区手法作为治疗后的辅助手法或结束手法,在时间安排上,一般25分钟即可。,第四步痛区手法,正骨推拿手法的要领在正骨,其他手法可随症变通选用,在时间分配上,正骨手法是短而快速的。揉法贯串在整个治疗过程,第一步以揉法为主,各步中重手法后都用揉法予以调理为宜。,肖XX,男,50岁,主诉:头昏头痛,右颈背痛,右前臂至拇指麻痛无力已1年。触诊:C13横突向左侧弯伴肿胀压痛,C45横突偏右后伴压痛。检诊及X线片符合颈椎病关节功能紊乱型(C34旋转式错位为主)。急性期手法如下:,推拿手法举例:,1左侧卧位(1)放松手法:平枕略低头,术者立于床头。拇指揉法及掌揉捏法,从左肩胛区至左颈达枕乳突区,分棘突右旁线(椎旁第一侧线)及横突后侧线(椎旁第二侧线),下位颈椎横突前侧斜角肌紧张部(椎旁第三侧线)。往返各35次,约23分钟。,推拿手法举例:,(2)正骨手法:(重点:C4、5右偏错位)侧卧摇肩法:术者左手拇指按于其右侧C4、5横突后侧隆凸偏上处作“定点”,左手扶其肩向前、后推摇,达最大幅度时稍加“闪动力”13次,使C46椎间关节复位。,推拿手法举例:,低头摇正法:患者低头位约25,术者右手拇指按于C4、5隆凸偏下处作“定点”,左手托其左面颊部,将其头作左右转动,当活动12次,感其颈肌放松后,将头向右转至最大限度时,稍加有限制的“闪动力”,“定点”阻力同时加大,使C3、4椎间关节复位。正骨手法约12分钟内完成。,推拿手法举例:,强壮手法:双手拇指在C47横突后方至肩胛内上角区作弹筋拨筋手法,对索状硬结可作提弹或拿法,颈最长肌在背部可提拿12次。2、右侧卧位: (1)放松手法 (2)正骨手法:(重点:C13左弯错位),推拿手法举例:,侧搬加侧头摇正法:患者平枕头略低约10,术者左手拇指按于其C3横突左后下方作“定点”,右手托其右侧头部将其缓慢抬起,放下13次,感觉其颈肌放松后,抬头使颈左侧并作摇头活动,当头左转达最大限度时,作有限制的“闪动力”,同时“定点”加阻力,可重复23次,推拿手法举例:,挎角搬按法:低枕 ,低头位,术者左拇指置其C3后下方作”定点“ ,右手托其后面颊部,将其头稍右转同时略托起后仰并左侧屈 ,使其头从右前方搬向左后方,活动中”定点“稍加力按压。,推拿手法举例:,推拿手法举例:,(3)强壮手法:术者右手反掌拿捏其后颈部上下往返23次,将其头仰起,用拇食二指同时点按风池穴,天柱穴,13次。3、仰睡 ,低枕(1)放松手法:术者双手在其颈后外侧作四指揉法13次,推拿手法举例:,(2)正骨手法:手法拔伸牵引:术者一手托其下颌,另手托枕骨部,双手用力作头颈拔伸牵引,两手可交换12次,牵引24下。仰头摇正法:术者左手托其枕部,右手托下颌部,将患者头仰位、向右仰旋重复活动23下,嘱患者放送颈肌,当右转达最大限度时,术者右手加有限制的右转“闪动力”,如法向左方重做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