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失去的十年_第1页
日本失去的十年_第2页
日本失去的十年_第3页
日本失去的十年_第4页
日本失去的十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失去的十年从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其经济高速增长,出口大幅增长,并积累了大量贸易顺差,主要是与美国的贸易顺差。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美双边贸易摩擦加剧,贸易战逐渐升级为汇率战。美国认为日本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是由日元低估造成的。在美国的压力下,1985年,五国集团(G5)签署了著名的“广场协议”,日元被迫大幅升值。后来,由于日本的宏观政策失误,日本遭遇了严重的资产泡沫,并于20世纪90年代初破灭。此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年的经济萧条。图1:日本的超级L型经济增长一、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政治经济格局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后,当时日本经济的封闭性和管制性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批评。日本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了经济结构调整、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改革,但进程缓慢。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日本自身的需要和国际压力,经济改革、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进程加快,日本政治经济面临三次重大战略调整。一个是政治国际化。日本政府一直希望通过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政策的协调行动来扩大其国际影响和提高其国际地位,以实现其从“经济大国”向“政治大国”转变的理想。1983年,曾根康弘提出了日本的“大国思维战”战略,并把与美国的关系作为这一战略的基石。第二,金融、经济自由化和国际化。20世纪80年代后,日本放弃了战后的关闭和控制,逐步放松了利率限制,修订了外汇和外贸管理法,开放了日本金融市场,并积极拓展日本银行的海外业务。1985年,日本政府发布关于金融自由化、日元国际化的现状与展望公告,推动日本利率市场化、金融开放、资本流动自由化和日元国际化进程。第三,经济结构调整。自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国际社会一直呼吁日本开放国内市场,改变其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日本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部需求导向”向“内部需求导向”转变的压力越来越大。日本政府还认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不再可持续,日本必须扩大内需,以缓解与国际社会的关系。简而言之,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日本面临三大战略变化:第一,从“管制经济”向“开放经济”过渡;第二是从“经济权力”到“政治权力”的转变。第三是从“外部需求导向型经济”向“国内需求导向型经济”的转变。然而,这三大战略转变带来了内外平衡、国内外经济目标、国内外政策协调等矛盾,极大地挤压了日本经济政策的空间和独立性,增加了宏观政策选择和调整的难度。二。广场协议、日元升值和卢浮宫协议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面临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两难境地。面对“双赤字”,里根政府采取了高利率政策来吸引大规模外资流入。一方面,它为赤字政府债券融资,另一方面,它维持国际收支平衡。然而,由于高利率,美元升值加剧,美国制造业和出口面临更大的困难。从1982年到1984年,美国出口连续出现负增长,1984年的贸易逆差为1090亿美元,约占对日贸易逆差的一半。对日本来说,日本经历了发展的黄金时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元成为重要的国际储备货币。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日本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对外贸易的大量顺差,以及对日元资产需求的不断增加,客观上使得国际间的竞争更加激烈1985年初,强硬的詹姆斯贝克成为里根的财政部长。贝克强调需要强有力的国际合作和多边汇率协调来解决贸易争端。他甚至要求日本、德国和其他国家大幅扩大财政和货币政策,扩大内需以减少出口。然而,德国拒绝了美国的要求,但认为美国的政策方向是正确的。在中曾根学说和日美关系基石理论的影响下,日本与美国妥协了。1985年9月,根据欧洲原则协议和日本的妥协,美国、日本、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联合王国和法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在美国纽约广场酒店举行了一次会议。五国集团达成一项决议,通过密切合作和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有系统地使美元对主要货币贬值。这就是著名的“广场协议”。五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一致认为,汇率必须更好地反映基本面,以充分发挥汇率在调整外部失衡方面的作用。主要非美元货币对美元进一步有序升值是可取的,因为这种行动确实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广场协议之后,日本进入了快速升值的轨道。广场协议签署时,日元对美元的汇率约为250。协议签署后的3个月内,日元迅速升值20%,至200日元。1986年底,它进一步升值到大约150。1987年,这个数字上升到120。因此,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以上。图2:日元汇率变化(日元/美元,%)然而,日元对美元的大幅贬值并没有缩小美国的贸易逆差。相反,在“J曲线效应”下,美国贸易逆差扩大了,尤其是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继续扩大。美国没有料到美元会贬值如此之快、如此之多,而疲软的美元对美国不利,因为美国很难吸收足够的国际资本来购买美国国债,为其财政赤字融资。美国政府意识到阻止美元急剧贬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987年2月,美国财政部长呼吁七国集团在法国巴黎举行多边协调会议,并达成协议采取联合措施稳定美元汇率。这些措施主要包括利率政策、经济增长和失业保障等一系列政策,被业界称为利率协调。这是为了卢浮宫协议。第三,日元升值对日本经济的影响理论上讲,在一种货币大幅升值后,第一个影响是出口将产生巨大影响,然后出口将从贸易部门转移到非贸易部门,从而影响经济增长。特别是,短期内货币大幅升值将严重扰乱贸易部门内部以及贸易和非贸易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从而降低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经济的趋势与理论完全一致。受日元升值影响最大的是出口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出口企业。出口受阻导致名义和实际出口大幅下降。当时,日本的出口增长率从1985年的2.4%下降到1986年的-4.8%,实际经济增长率从1985年的5.1%下降到1986年的3.0%。国外需求对总需求和经济增长的贡献是负的,日本经济陷入了相对严重的萧条。对于“日元升值萧条”。然而,日元升值压力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当时日本经济处于上升期,市场对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乐观。此外,日元升值降低了进口消费品的价格,增加了居民的实际收入,导致私人消费支出大幅上升,投资增加,从而推动了国内总需求的快速扩张。与此同时,日元升值后,日本政府加快了结构调整的步伐,开始了经济增长模式从“外部需求导向”的转变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日本成功克服了“日元升值萧条”,其经济走上了快速增长的轨道。51个月的“平平繁荣”是日本在两次石油危机后创造的又一个奇迹。可以看出,日本经济对国际压力和国际经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强,经济也表现出很大的灵活性。20世纪80年代是日本经济改革的关键时期。日本的经济增长模式正在实施从“外部需求导向”向“内部需求导向”转变的战略。这一战略的目标是扩大日本的内需。当时,日本主要通过增加政府公共投资、扩大企业设备和外资、改变居民消费结构来扩大内需。其基本思想是严格按照国际经济学理论进行的,即通过增加国内投资、减少储蓄、减少经常账户盈余和改善国际收支失衡。值得注意的是,扩大内需的战略需要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的支持。广场协议是日本经济政策的重点。广场协议签署后,对升值负面影响的担忧和对升值的抑制使日本进入了宽松的宏观政策时代,尤其是宽松的货币政策,为泡沫经济的出现埋下了种子。升值之后,日本经济的繁荣给日本决策者带来了巨大的信心,从而忽略了他们政策的致命弱点。事实上,广场协议后日本错误的经济政策引发了严重的泡沫经济,最终导致日本进入了十年的衰退。在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过程中,日本的货币政策犯了三大错误,导致了严重的资产泡沫。首先,日本对日元升值和萧条反应过度,连续几次降低贴现率。日本政府担心升值的紧缩效应。中央银行的贴现率从1985年的5%降至1987年2月的2.5%。当时的贴现率是日本历史上最低的,也是当时世界主要国家中最低的。日本和美国之间的息差高达300个基点。图3:广场协议后的日本贴现率其次,日本对国际经济形势反应过度,长期以来一直实施低利率政策。1987年,美国爆发了储蓄和贷款危机,股市暴跌。然而,金融危机对美国实体经济的影响很小,将经济增长推低了2个百分点。然而,日本认为,全球经济可能陷入困境,日元升值后日本的经济复苏缺乏坚实基础,因此需要继续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日本央行直到1989年5月才提高贴现率。美国股市黑色星期一之前的19个月,2.5%的超低利率维持了27个月。长期超低利率政策导致货币供应量迅速增加,过剩流动性涌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资产价格大幅上涨,泡沫经济逐渐形成。1987年3月,日本股市市值达到2.7万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股市,占全球股市市值的36%。1985年至1989年间,日本股市平均年增长率接近50%,而同期实际国内生产总值仅增长4%。房地产行业成了另一个大泡沫。从1987年到1989年,日本城市土地价格平均上涨了103%。图4:日本经济萧条期间相对较低的利率第三,日本的紧缩货币政策过于仓促和严厉,直接导致日本经济硬着陆。日本资产价格的持续大幅上涨逐渐给日本政府带来了压力。1989年5月,日本央行决定改变货币政策方向,将“超低利率”从2.5%上调至3.25%,为期27个月。值得注意的是,三重野康,美联储前主席,像沃克一样的通货膨胀斗士,在89年底成为日本银行行长。在他任期的前九个月,他连续四次将日本银行的贴现率提高到6%。货币政策的急剧紧缩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从1989年的12%下降到1990年的7.4%和1991年的2.3%。与此同时,日本银行从1990年4月至1991年底实行严格的窗口控制,规定金融机构必须执行房地产贷款总额限制原则。日本政府还修订了土地使用法,以控制土地投机,促进闲置土地的使用,调整土地税收制度,设立土地价格税,提高土地转让利息税。结果,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大幅下跌,日本泡沫经济开始崩溃。图5:日本的流动性陷阱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硬着陆,陷入长期萧条。日本的资产价格严重缩水,债务膨胀,大量企业倒闭。个人和家庭收入和支出严重恶化,国内消费疲软,投资需求下降,经济转型受到严重阻碍。商业银行陷入困境,不良贷款急剧增加,大量金融机构破产。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经济陷入了长期严重的衰退。长达10年的经济衰退被称为“从平到平的萧条”,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萧条,也是对日本经济的最大打击。五、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原因分析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日本在这场贸易摩擦游戏中失败了。外部原因是美国主导的对日经济政策的强化。内部原因是日本缺乏广阔的视野,没有从战略的角度处理当时的问题。不管是阴谋论还是外部理论,美国确实在日本的经济泡沫和10年的衰退和萧条中扮演了不负责任的角色。首先,广场协议限制了日本政府调节经济的能力。鉴于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不断扩大的贸易顺差,以及美国贸易的严重失衡,日本的贸易逆差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6%以上。1985年,美国领导五个西方国家签署了“广场协议”。五国同意共同干预外汇市场,以实现被高估的美元的软着陆,并继续维持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从那以后,我们已经看到日元连续10年升值,从240日元升至79日元兑1美元,涨幅达67%。与此同时,日本政府一直坚持“广场协议”来维护美元的地位,明知美元资产正在贬值,还要引导日本企业购买大量美元资产。由于知道经济过热,它无法收紧货币政策,从而刺激日本经济过度扩张。同时,由于日元升值、外汇储备增加和升值预期,大量国际资本流入日本。国内外资本大举冲击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开始飙升,导致泡沫经济。显然,遵守“广场协议”束缚了日本政府的手脚,导致经济失控。第二,“广场协议”为日本经济复苏扫清了道路。美国政府对外汇市场的干预不仅削弱了日本产品的竞争力,还隐含着一些特殊的目的。1993年和1995年日元大幅升值,正值日本经济在出口基础上复苏的关键时刻。出口增长率回落,日元升值速度也回落。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政府一直领导其国际第三,“广场协议”让日本承受了损失,但却无法避免。美国金融机构已经掌握了大量的国际营运资本。针对美国政府的政策干预信息,美国主要金融机构率先抛售大量美元,买入日元或其他货币,实现美元贬值。这意味着美国机构不断出售贬值的资产,购买升值的资产,以保护和增加新的和现有资产的价值。另一方面,为了保持美元的国际地位,日本政府必须根据协议引导日本金融机构进行适当的反向操作,即放弃购买日元升值资产,购买贬值的美国国债、股票、房地产等。眼睁睁地看着新的和现有的海外资产继续贬值。美国对日强硬经济政策的背景:首先,美国不能容忍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不仅规模大、增长快,而且“挤压”了欧美国家的发展空间。相比之下,美国经济长期以来一直受到三大赤字的困扰,即贸易、金融和消费,而“滞胀”局面很难摆脱。1987年,美国经济经历了“黑色星期一”。股市暴跌,经济陷入衰退,危机迫在眉睫。随着洛克菲勒总部大楼落入日本人手中,一些人认为美利坚合众国正面临与英国同样的命运。日本的一些批评家一直在说三道四,说“21世纪将是日本的世纪”。美国政治家布热津斯基也叹息道,“冷战结束了,输家是苏联,但赢家不是美国,而是日本”。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推出了日本的“威胁理论”,得到了各界的广泛认可。随着冷战的结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