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工程练习题_第1页
管道工程练习题_第2页
管道工程练习题_第3页
管道工程练习题_第4页
管道工程练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2】 某城市供水区用水人口 5 万人,最高日用水量定额为 150 /(人),要求最小服务水头为 16 m。节点 4 接 某工厂,工业用水量为 400 m3/d,两班(一班 8 小时)制,均匀使用。城市地形平坦,地面标高为 5.00 m。 1.总总用水量用水量 设计最高日生活用水量: 50000 cap0.15 m3/(capd) 7500 m3/d 86.81 L/s 工业用水量: 400 m3/d16 h 25 m3/h 6.94 L/s 总水量为: Q (86.816.94) L/s 93.75 L/s 2.管线总长度管线总长度 L 2425 m,其中水塔到节点 0 的管段两侧无用户故不计入。 3.比流量比流量 (93.756.94)24250.0358 L/s 4.沿线流量沿线流量 管段管段 管段长度(管段长度(m) 沿线流量(沿线流量(L/s) 01 12 23 14 48 45 56 67 300 150 250 450 650 230 190 205 300 0.0358 10.74 150 0.0358 5.37 250 0.0358 8.95 450 0.0358 16.11 650 0.0358 23.27 230 0.0358 8.23 190 0.0358 6.80 205 0.0358 7.34 合计合计 2425 86.81 5.节点流量节点流量 节点节点 节点流量(节点流量(L/s) 0 1 2 3 4 5 6 7 8 0.5 10.74 5.37 0.5 (10.74+5.37+16.11) 16.11 0.5 (5.37+8.95) 7.16 0.5 8.95 4.48 0.5 (16.11+23.27+8.23) 23.80 0.5 (8.23+6.80) 7.52 0.5 (6.80+7.34) 7.07 0.5 7.34 3.67 0.5 23.27 11.63 合计合计 86.81 6.干管水力计算干管水力计算 城市地形平坦,故选定最远节点 8 为控制点,按经济流速确定管径。 管段管段 流量(流量(L/s) 流速(流速(m/s) 管径(管径(mm) 水头损失(水头损失(m) 水塔0 01 14 48 93.75 88.38 60.63 11.63 0.75 0.70 0.86 0.66 400 400 300 100 1.27 0.56 1.75 3.95 h7.53 7.支管水力计算支管水力计算 管段管段 起端水位(起端水位(m) 终端水位(终端水位(m) 允许水头损失(允许水头损失(m) 管长(管长(m) 平均水力坡度平均水力坡度 13 47 26.70 24.95 21.00 21.00 5.70 3.95 400 625 0.01425 0.00632 管段管段 流量流量(L/s) 管径管径(mm) 水力坡度水力坡度 水头损失水头损失(m) 12 23 45 56 67 11.64 4.48 18.26 10.74 3.67 150(100) 100 200(150) 150 100 0.00617 0.00829 0.00337 0.00631 0.00581 1.85(16.8) 2.07 0.64(3.46) 1.45 1.19 8.确定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确定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 )(53.23 00.553.700.500.16 )( m ZZhHHotot = += += 水泵扬程需要根据水塔的水深、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水泵吸水管路和压水管水头损失计算确定。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3 3】 管长(m) 、管径(mm)如图,各节点地面高程、节点流量见表格,用户 3 层楼房 求: 1)管段流量; 2)节点水压; 3)水塔高度。 图 3-1 管网示意图 表 3-1 节点高程、流量表 节点号 地面高程/m 节点流量/Ls -1 1 4 -80 2 2 25 3 1.5 15 4 2 10 5 1.8 20 6 1.5 10 *三层用户,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 50282 2016 中的 3.0.2“用户接管点处的最小服务水头按一层为 10m , 二层为 12m ,二层以上每增加 1 层增加 4m。”也即本题中最不利点的自由水压要保证有 14m。 【解】 除去节点(1)水塔,其余节点高程相近,故拟定最远的节点(4)为最不利节点; 由给出各节点流量表逆推各管段流量,并由曼宁公式求出各管段压降,列为下表 3-2 如: 对于节点(4) ,有 Q4-q3-4=0 L/s,也即管段 34 的流量为 q3-4=Q4=10 L/s 3 4= 34= 10.2922 5.33 = 10.290.01320.012 0.155.33 300 = 1.2849 表 3-2 管段压降计算表 管段 12 23 34 25 26 管段长度 m 700 600 300 400 500 管段直径 mm 300 200 150 200 150 管段流量 L/s 80 25 10 20 10 管段流速 m/s 1.1318 0.7958 0.5659 0.6366 0.5659 水头损失 m 4.7701 3.4661 1.2849 1.4789 2.1414 管段压降 m 4.7701 3.4661 1.2849 1.4789 2.1414 由管段压降、节点(4)的自由水压 14m、以及给出的高程表,计算各节点高程,列为下表 3-3 表 3-3 各节点自由水压计算表 节点编号 1 2 3 4 5 6 地面标高 m 4 2 1.5 2 1.8 1.5 节点水头 m 25.52 20.75 17.28 16.00 19.27 18.61 自由水压 m / 18.75 15.78 14.00 17.47 17.11 水塔 对表 3-3 节点自由水压进行校核,是否可以满足三层 14 目的水压 核查发现,各节点均满足要求,将信息标注在管网示意图中,如下图 图 3-2 结果示意图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4】 某城镇最高时总用水量为 284.7 L/s,其中集中供应工业用水量为 189.2 L/s。干管各管段编号及长度如下图所 示,管段 45、12 及 23 为单侧配水,其余为两侧配水。 试求: (1)干管的比流量; (2)各管段的沿线流量; (3)各节点流量。 *二级泵站到管网的二级泵站到管网的 1000m 输水输水干管干管不不供水供水 【解】 干管总配水长度: = 1 2 12+ 1 2 23+ 1 2 45+ 56+ 14+ 25+ 36+ 67 = 1 2 756 + 1 2 756 + 1 2 756 + 756 + 820 + 820 + 820 + 250 = 4600 (m) 干管比流量: = 274.7 189.2 4600 = 0.0208 s1 m1 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如表 4-1 所列 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的计算表如表 4-2 所列 表表 4-1 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 管段编号 管长(m) 管段计算长度(m) 比流量(Ls -1m-1) 沿线流量(Ls -1) 1-2 756 378 0.0208 7.85 2-3 756 378 0.0208 7.85 1-4 820 820 0.0208 17.02 2-5 820 820 0.0208 17.02 3-6 820 820 0.0208 17.02 4-5 756 756 0.0208 15.70 5-6 756 378 0.0208 7.85 6-7 250 250 0.0208 5.19 合计 / 4600 / 95.5 表表 4-2 各各节点节点流量计算流量计算 节点编号 连接管段编号 各连接管段沿线流量之和(L/s) 节点流量(L/s) 1 1-4,1-2 24.9 12.4 2 1-2,2-5,2-3 32.7 16.4 3 2-3,3-6 24.9 12.4 4 1-4,4-5 32.7 16.4 5 4-5,2-5,5-6 40.6 20.3 6 3-6,5-6,6-7 30.1 15.0 7 6-7 5.2 2.6 合计 / 191.0 95.5 图图 4 4- -1 1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4 4 管网管网示意图示意图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5 5】 某城镇给水环状网布置如图 5-1 所示, 全城最高日最高时总用水量 315m 3/h, 其中包括工厂用水量 50m3/h, 管段 68 和 89 均只在单侧有用户。计算最高日最高时单位管长比流量、沿线流量和节点流量。 图 5-1 某城镇给水环状网布置示意图 【解】 配水长度 L = 12+ 23+ 14+ 25+ 36+ 45+ 56+ 47+ 78+ 1 2 68+ 1 2 89 = 620 + 520 + 880 + 890 + 920 + 520 + 540 + 640 + 710 + 1 2 580 + 1 2 560 = 6810 m 最高日最高时单位管长比流量: = 315 50 6810 = 0.0389 s1 m1 各管段的沿线流量计算如表 5-1 所列 沿线流量化成节点流量的计算表如表 5-2 所列 表 5-1 各管段沿线流量计算 管段编号 管长(m) 管段计算长度(m) 比流量(Ls -1m-1) 沿线流量(Ls -1) 1-2 620 620 0.0389 24.13 2-3 520 520 0.0389 20.23 1-4 880 880 0.0389 34.24 2-5 890 890 0.0389 34.63 3-6 920 920 0.0389 35.80 4-5 520 520 0.0389 20.23 5-6 540 540 0.0389 21.01 4-7 640 640 0.0389 24.90 7-8 710 710 0.0389 27.63 6-8 580 290 0.0389 11.28 8-9 560 280 0.0389 10.90 合计 / 6810 / 265.00 表 4-5 各节点流量计算 节点编号 连接管段编号 各连接管段沿线流量之和(L/s) 节点流量(L/s) 1 1-4,1-2 58.4 29.19 2 1-2,2-5,2-3 79.0 39.50 3 2-3,3-6 56.0 28.02 4 1-4,4-5,4-7 79.4 89.69 5 4-5,2-5,5-6 75.9 37.94 6 3-6,5-6,6-8 68.1 34.05 7 4-7,7-8 52.5 26.27 8 6-8,8-9 22.2 11.09 9 8-9 10.9 5.45 合计 / 502.4 301.19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8 8】 某城镇有居民 6 万人,用水量定额为 120L/(capd),用水普及率为 83%,时变化系数为 1.6,要求达到的最 小服务水头为 20m。 管网布置见图 8-1。 用水量较大的一工厂和一公共建筑集中流量分别为 25.0L/s 和 17.4 L/s, 分别由管段 34 和 78 供给,其两侧无其他用户。城镇地形平坦,高差极小。节点 4、5、8、9 处的地面标高 分别为 56.0m、56.1m、55.7m、56.0m,水塔处地面标高为 57.4m,其他点的地形标高见表 8-1,管材选用给 水铸铁管。试完成枝状给水管网的设计计算,并求水塔高度和水泵扬程。 图 8-1 管网布置图 节点地形标高 表 8-1 节点 2 3 6 7 地形标高 / m 56.6 56.3 56.3 56.2 1.计算节点流量 (1)最高日最高时流量: = % . + . + . = . (2)配水长度: = + + + + + = + + + + + + = (3)比流量: = . . = . . . = . (4)沿线流量 表 8-2 管段编号 管长(m) 管段计算长度(m) 比流量(Ls -1m-1) 沿线流量(Ls -1) 1-2 400 400 0.0422 16.90 2-3 450 450 0.0422 19.01 3-4 370 0 0.0422 0 3-5 320 320 0.0422 13.52 2-6 500 500 0.0422 21.12 6-9 600 600 0.0422 25.34 6-7 350 350 0.0422 14.78 7-8 700 0 0.0422 0 合计 / 2620 / 110.67 (5)节点流量 表 8-3 节点编号 连接管段编号 各连接管段沿线流量之和(L/s) 集中流量(L/s) 节点流量(L/s) 1 1-2 16.90 / 8.45 2 1-2,2-6,2-3 57.02 / 28.51 3 2-3,3-4,3-5 32.52 / 16.26 4 3-4 / 25.00 25.00 5 3-5 13.52 / 6.76 6 2-6,6-7,6-9 61.25 / 30.62 7 6-7,7-8 14.78 / 7.39 8 7-8 / 17.40 17.40 9 6-9 25.34 / 12.67 合计 / 221.33 42.40 153.07 2.选择控制点,确定干管与支管 由于各节点要求自由水压相同,根据地形和用水量情况,控制点选节点 9,干管定为 1269,其余为支管。 3.编制干管与支管水力计算表 干管水力计算表 表 8-4 节点 地形 标高 管段 编号 管段 长度 流量 管径 1000i 流速 水头 损失 地面 标高 自由 水压 /m /m /Ls -1 /mm /ms -1 /m /m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9 56.0 69 600 12.67 150 7.2 0.73 4.32 76 20 6 56.3 80.32 24.02 26 500 68.09 300 4.9 0.96 2.45 2 56.6 82.77 26.17 12 400 144.62 500 1.53 0.73 0.61 1 57.4 83.38 25.98 4.将已知条件填入水力计算表 5.确定各管段的计算流量 按 Qi+qij=0 的连续性条件,从管线终点(包括和支管)开始,同时向供水起点方向逐个节点推算,即可得到各 管段的计算流量: 由 9 节点得:q6-9 = Q9 = 12.67 L/s 由 6 节点得:q2-6 = Q6+ q6-9+ q6-7 = Q6+ q6-9+ Q7+q7-8 =(30.62+12.67+7.39+17.40)L/s = 68.09 L/s 同理,可得其余各管段计算流量,计算结果分别列于表 8-4、8-5 中第(5)项。 6.干管水力计算 (1) 由各管段的计算流量,查铸铁管水力计算表,参照经济流速,确定各管段的管径和相应的 1000i 及流速。 管段 69 的计算流量 12.67 L/s,由铸铁管水力计算表查得:当管径为 125 mm、150 mm、200 mm 时,相 应的流速分别 1.04 m/s、0.72 m/s、0.40 m/s。前已指出,当管径 D400 mm 时,平均经济流速为 0.60.9 m/s,所以管段 69 的管径应确定为 150 mm,相应的 1000i7.20,0.73 m/s。同理,可确定其余管段的管 径和相应的 1000i 和流速,其结果见表 6-8 中第(6) 、 (7) 、 (8)项。 (2) 根据 h=i.L 计算出各管段的水头损失,即表 6-8 中第(9)项等于(7)x(4)/1000 ,则 同理,可计算出其余各管段的水头损失,计算结果见表 6-8 中第(9)项。 (3) 计算干管各节点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 因管段起端节点水头 Hi和终端节点水头 Hj于该管段的水头损失 hij存在下列关系: Hi=Hj+hij 节点水头 Hi、自由水头 H0i与该处地面标高 Zi存在下列关系: H0i=Hi-Zi 由于控制点 9 节点要求的服务水头已知,可求节点 9 的节点水头: H9=Z9+H09 =(56.0+20.0)m = 76.0 m 因此,在本题中要从节点 9 开始,按上式逐个向供水起点推算: 节点 6: mmmhHH32.8032. 40 .76 9696 =+=+= mmmZHH02.243 .5632.80 6660 = 同理,可得出干管上各节点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计算结果见表 6-8 中第(10) 、 (11)项。 7.支管水力计算 由于干管上各节点的水压已经确定, (见表 8-4) ,即支管起点的水压已定,因此支管各管段的经济管径选定必 须满足:从干管节点到该支管的控制点(常为支管的终点)的水头损失之和应 等于或小于 干管上此节点的水压 标高与支管控制点所需的水压标高之差。即按平均水力坡度确定管径。但当支管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管段串联而成 时,各管段水头损失之和可有多种组合能满足上述要求。现以支管 678 为例说明:首先计算支管 678 的 平均允许水力坡度,即: 允许4 . 4 700350 )0 .207 .55(32.80 10001000 _ = + + = mm mmm i 由sLq/79.24 76 = ,查铸铁管水力计算表,参照允许 4 . 41000 =i ,得mmD200 76 = ,相应的实际 88. 51000 =i,则: mmh06. 2350 1000 88. 5 76 = 按 6(2)中相同方法计算 7 节点得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 mmmhHH26.7806. 28032 7667 = mmmZHH06.222 .5626.78 7707 = 由节点 7 的水压标高即可计算管段 7-8 的平均允许 1000i 为: 允许66. 3 700 )0 .207 .55(26.78 10001000 _ = + = m mmm i 由sLq/4 .17 87 = ,查铸铁管水力计算表,参照允许66. 31000 =i,得mmD200 87 = ,相应的实际 99. 21000 =i,则: mmh09. 2700 1000 99. 2 87 = 同理,可计算出节点 8 的水压标高和自由水压: mmmhHH17.7609. 226.78 8778 = mmmZHH47.207 .5517.76 8808 = 按上述方法可计算出所有支管管段,计算结果见表 8-5,下图 支管水力计算表 表 8-5 节 点 地形标高 /m 管段 编号 管段长度 /m 管段流量 /Ls -1 允许 1000i 管段管径 /mm 实际 1000i 水头损失 /m 水压标高 /m 自由水压 /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6 56.30 6-7 350.00 24.79 4.40 200.00 5.88 2.06 80.32 24.02 7 56.20 78.26 22.06 7-8 700.00 17.40 3.66 200.00 2.99 2.09 8 55.70 76.17 20.47 2 56.60 2-3 450.00 48.02 8.70 250.00 6.53 2.94 82.77 26.17 3 56.30 79.83 23.53 3 56.30 3-5 320.00 6.76 11.65 150.00 2.31 0.74 79.83 23.53 5 56.10 79.09 22.99 3 56.30 3-4 370.00 25.00 10.35 200.00 5.98 2.21 79.83 23.53 4 56.00 77.62 21.62 注:管段 78、35 按现有水压条件均可选用 100mm 管径,但考虑到消防流量较大(qx35L/s),管网最小管径定为 150mm。 8.计算水塔高度与泵站扬程 (1) 由表 8-4 可知,水塔高度应为 Ht =25.98 m。 (2) 设吸水井最低水位标高00.53= p Z m, 泵站内吸、 压水管的水头损失取0 . 3= p h m, 水塔水柜深度为 4.5 m, 水泵至 1 点间的水头损失为 0.5m,则二级泵站所需总扬程为: pSTP hhHH+= hZHHZ Ptt +=)( 0 泵-1 p h+ mmmmmm0 . 35 . 0)0 .535 . 498.254 .57+= m38.38=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9 9】 某城市最高日用水量为 27000m 3/d, 其各小时用水量如表 1 所示, 管网中设有水塔, 二级泵站分两级供水, 从前一日 22 点到清晨 6 点为一级,从 6 点到 22 点为另一级,每级供水量等于其供水时段用水量平均值。试 进行以下项目计算: (1)时变化系数; (2)泵站和水塔的供水量; 表表 9 9- -1 1 某城市最高日各小时用水量某城市最高日各小时用水量 小时 01 12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用水量(m 3) 803 793 813 814 896 965 1304 1326 1282 1181 1205 1216 小时 1213 1314 1415 1516 1617 1718 1819 1920 2021 2122 2223 2324 用水量(m 3) 1278 1219 1171 1172 1238 1269 1375 1300 1311 1195 995 809 *编者注:上表全加和是 26930 m 3,为符合题意,编者会将最后一小时改为 879,请注意。 解答:根据表 1 画出用水量变化图线 图 1 图图 9 9- -1 1 用水量变化图线用水量变化图线 (1) 时变化系数: 求出最高日用水量均值为 1125 m 3/h; 06:00-22:59 一级用水均值为 1235.71 m 3/h; 23:00-05:59 二级用水均值为 856.14 m 3/h; 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为 1375 m 3/h; 时变化系数 Kh = 1375/1125 = 1.22 或者 K= 1375 27000 100% 100%/24 = 5.09% 4.17% = 1.22 (2) 泵站供水量: 无水塔时,按最高日最高时供应:1375 m 3/h = 381.94 L/s 有水塔时,按照最高日一级平均供应:1235.71 m 3/h = 343.25 L/s 水塔供水量: 最高日最高时供应量-最高日一级平均供应量:(1375-1235.71) m 3/h = 139.29 m3/h = 38.68 L/s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12345678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用水量m3 时间 【计算题练习【计算题练习 1 11 1】 计算图 11-1 所示工业城的主干管的设计流量。该城区街坊的人口密度为每公顷 400 人,污水量标准为 150L/(capd)。工厂甲的污水量最大时流量为 30L/s,排入 1 号检查井;工厂乙的污水最大时流量为 8L/s,排入 4 号 检查井。请按下表计算,并将计算结果列入表格 11-1 内, (将必要的计算公式列出来) 。 图 11-1 工业城主干管布置图 注:生活污水总变化系数计算公式 表 11-1 污水主干管设计流量计算表 管段 编号 沿线流量 集中流量 总设计 流量 本段流量 转输 流量 累计 平均 流量 总变化 系数 累计设 计流量 本段 流量 转输 流量 累计设 计流量 街 坊 编 号 服务 面积 比流量 q0 q0A / hm 2 /Ls -1hm-2 /Ls -1 / Ls -1 / Ls -1 / Ls -1 / Ls -1 / Ls -1 / Ls -1 / Ls -1 1-2 - 25.00 - 25.00 25.00 2-3 7.00 0.69 4.86 4.86 4.86 2.30 11.18 0.00 25.00 25.00 36.18 3-4 5.00 0.69 3.47 3.47 8.33 2.14 17.82 0.00 25.00 25.00 42.82 4-5 8.00 0.69 5.56 5.56 13.89 2.02 28.08 8.00 25.00 33.00 61.08 比流量计算: 0= 1 1 24 3600 = 150 400 20 24 3600 7 + 5 + 8 = 0.69 s1 hm2 23 管段转输流量: 0 = 0.69 7 = 4.86 s1 34 管段沿线累计平均流量为上一管段沿线流量加本段沿线流量: 4.86 + 3.47 = 8.33 s1 34 管段总变化系数根据其沿线累计平均流量与变化系数公式进行计算: 8.33 5 故= 2.7 0.11 = 2.7 8.330.11 = 2.14 34 管段累计设计流量计算: 8.33 2.14 = 17.82 s1 管段集中流量按照起点处流入的集中流量计算; 总设计流量为沿线流量与集中流量加和。 321 5-43.40 4 8 5 3 2 7 工 厂 乙 工厂甲 1 = 2.3 , 5 2.7 0.11 , 5 5 Ls-1 故 K z取值为: 1= 2.7 0.11 = 2.7 10.230.11 = 2.09 故居民生活污水设计流量为: 1= 1= 2.09 10.23 = 21.33 1 4.该厂的最大时污水设计流量: Q = 1+ 3+ 4= 74.39 1 【课后课后习题习题 5 5.1.1】 (对例】 (对例 5 5.3.3 题目修改)题目修改) 本习题改用曼宁公式计算管段损失,且水塔(节点(5))提升为 48.50m 同样设虚节点(0)与虚管段10、11,对管段3、6、9的初分配流量设为 10.00 L/s、10.00 L/s、10.00 L/s 并逆推其余管段流量 表 习题 5.1 平差计算表 环号 管段编号 s He 流量分配 第 I 次平差 第 II 次平差 (m) q(L/s) h(m) s|q| q(L/s) h(m) s|q| q(L/s) h(m) 1 2 591.839 0.00 82.17 3.996 48.63 81.64 3.94 70.01 79.09 3.70 6 2769.829 0.00 21.00 1.221 58.17 20.42 1.16 56.57 20.53 1.17 -8 537.208 0.00 -63.33 -2.155 34.02 -63.79 -2.19 34.27 -63.74 -2.18 -5 300.472 0.00 -98.36 -2.907 29.55 -98.82 -2.93 29.69 -98.77 -2.93 0.156 170.37 -0.02 190.54 -0.24 -0.46 0.05 2 3 4352.588 0.00 10.00 0.435 43.53 10.05 0.44 43.72 7.39 0.24 7 1978.449 0.00 25.65 1.302 50.75 25.77 1.31 50.98 25.72 1.31 -9 156305.387 0.00 -2.00 -0.625 312.61 -1.88 -0.55 294.16 -1.93 -0.58 -6 2769.829 0.00 -21.00 -1.221 58.17 -20.42 -1.16 56.57 -20.53 -1.17 -0.110 465.05 0.04 445.43 -0.20 0.12 -0.05 3 -10 0.000 -12.00 -195.08 12.000 0.00 -195.01 12.00 0.00 -192.40 12.00 11 0.000 48.50 36.42 -48.500 0.00 36.49 -48.50 0.00 39.10 -48.50 4* 538.287 0.00 36.42 0.714 19.60 36.49 0.72 19.64 39.10 0.82 -3 4352.588 0.00 -10.00 0.435 43.53 -10.05 -0.44 43.72 -7.39 -0.24 -2 591.839 0.00 -82.17 -3.996 48.63 -81.64 -3.94 48.32 -79.09 -3.70 -1* 250.593 -48.86 -195.08 39.323 48.89 -195.01 39.33 48.87 -192.40 39.58 -0.023 160.65 -0.84 160.55 -0.03 0.07 2.60 注:管段1和4为两条平行管道的等效管径 q = 0.156 1000 2 170.37 = q = 0.110 1000 2 465.05 = q = 0.023 1000 2 160.65 = q = 0.02 1000 2 190.54 = q = 0.84 1000 2 160.55 = q = 0.04 1000 2 445.43 = 表 习题 5.1 结果表 管段或节点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管段流量 (L/s) 192.40 79.09 7.39 39.10 98.77 20.53 25.72 63.74 1.93 管内流速 (m/s) 1.62 1.12 0.24 0.74 1.40 0.65 0.82 0.90 0.25 管段压降(m) -39.58 3.70 0.24 0.82 2.93 1.17 1.31 2.18 0.58 节点水头(m) 12.00 51.58 47.88 47.68 48.50 48.65 46.71 46.37 / 地面标高(m) 13.60 18.80 19.10 22.00 32.20 18.30 17.30 17.50 / 自由水压(m) / 32.78 28.78 25.68 16.30 30.35 29.41 28.87 / 注:管段1和4为两条平行管道的等效管径 图图 1 1 多定压节点管网水力分析结果多定压节点管网水力分析结果 【课后【课后习题习题 6 6.1 .1 课后课后习题习题 6 6.2.2】 图 习题 6.1 用水量变化曲线 表 习题 6.1 结果表 第 i 小时 水厂供水量 供水泵供水量/ m 3h-1 清水池容积 / m 3 水塔容积 / m 3 m 3h-1 设置水塔 不设水塔 1 625 353.3 303 271.7 271.7 50.3 50.3 2 625 353.3 293 271.7 543.4 60.3 110.6 3 625 353.3 313 271.7 815.1 40.3 150.9 4 625 353.3 314 271.7 1086.8 39.3 190.2 5 625 353.3 396 271.7 1358.5 -42.7 147.5 6 625 736.87 465 -111.87 1246.63 271.87 419.37 7 625 736.87 804 -111.87 1134.76 -67.13 352.24 8 625 736.87 826 -111.87 1022.89 -89.13 263.11 9 625 736.87 782 -111.87 911.02 -45.13 217.98 10 625 736.87 681 -111.87 799.15 55.87 273.85 11 625 736.87 705 -111.87 687.28 31.87 305.72 12 625 736.88 716 -111.88 575.4 20.88 326.6 13 625 736.88 778 -111.88 463.52 -41.12 285.48 14 625 736.88 719 -111.88 351.64 17.88 303.36 15 625 736.88 671 -111.88 239.76 65.88 369.24 16 625 736.88 672 -111.88 127.88 64.88 434.12 17 625 736.88 738 -111.88 16 -1.12 433 18 625 736.88 769 -111.88 -95.88 -32.12 400.88 19 625 736.88 875 -111.88 -207.76 -138.12 262.76 20 625 736.88 820 -111.88 -319.64 -83.12 179.64 21 625 736.88 811 -111.88 -43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