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古诗两首 题乌江亭 芙蓉楼送辛渐_第1页
沪教版古诗两首 题乌江亭 芙蓉楼送辛渐_第2页
沪教版古诗两首 题乌江亭 芙蓉楼送辛渐_第3页
沪教版古诗两首 题乌江亭 芙蓉楼送辛渐_第4页
沪教版古诗两首 题乌江亭 芙蓉楼送辛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乌江亭唐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思考:这首诗吟咏了哪段历史?你从诗歌哪些地方知道的?,题目(乌江亭),项羽乌江自刎,江东子弟,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兵败,乌江亭长备好船劝他渡江回江东再图发展,他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乃自刎于江边。,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人们历来欣赏项羽这一语,认为表现了一种英雄气节。,包羞忍耻:意谓大丈夫能屈能伸,应有忍受屈辱的胸襟气度。,言胜败乃兵家常事。,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缺乏大将气度。,不期:难以预料,包羞忍耻是男儿,胜败兵家事不期,设想项羽假如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士重来未可知。,这有对项羽负气自刎的惋惜,但主要的意思却是批评他刚愎自用,不善于听取别人的建议,不善于得人、用人。,卷土重来成语“卷土重来”不难理解,常以其比喻在失败之后,并不灰心,重整旗鼓,重新再干。这来自唐代诗人杜牧的题乌江亭诗:“胜败兵家不可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乌江亭:地名,楚汉战争时,项羽逃到乌江自刎。期:预料。包羞忍耻:能忍受失败、挫折等羞辱。江东:指江南,项羽起兵的地方,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解说:胜败是兵家的常事难以预料,能忍辱负重才算是堂堂的男子汉.江东子弟中多有人才俊杰,说不定还能在整旗鼓卷土重来。,题乌江亭,杜牧,杜牧题乌江亭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此诗通过议论(借古抒怀)重评历史,表达了诗人对项羽的惋惜、批判之意。,此诗通过议论表达了一个人生哲理,即成就大事不可意气用事,应能忍辱负重,不为一时失败所挫,其中说明了“败不馁”的道理,具有相当积极意义。,对于项羽自刎乌江,你觉得作者抱怎样的态度?,写作背景:那是楚汉相争之时,最后刘邦取得了胜利,他包围了项羽,虽楚霸王后来突围,但只剩下了二十八名残兵败将,逃到了乌江(即现在安徽省乌江镇)。汉军的数千追兵仍在穷追不舍。此时乌江亭长驾着一条小船来接应项羽说:“江东虽小,但是亦有千里土地,数十万人口,你仍可在江东为王。所以,请你快上船渡江吧!”,项羽苦笑着说:“天意要亡我,渡江还有什么意思呢?何况,当年同我一起渡江西进的八千江东子弟,而今无一生还,即使江东父老还能拥戴我为王,我已到今日这般天地,自己还有脸面见他们吧?”项羽说完,立即拔剑自刎而死。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写作背景,诗歌赏析: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料。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号。,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诗歌赏析,“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诗歌赏析,阅读下面三首诗,完成后面题目。,1、王安石、李清照的观点是什么?,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题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自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牧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1、王安石、李清照的观点分别是什么?,关于送别诗你还知道哪些?慰勉即将分手的友人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感念友人深情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浸透着和友人厚谊与不舍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690-756),唐代诗人,字少伯,陕西西安人。他的诗多写边塞生活,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作家,其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王昌龄的边塞诗充分体现了他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另外还深深蕴含了诗人对下层人民的人文关怀,体现了诗人广大的视野和博大的胸怀。王昌龄在写作方式上擅长以景喻情,情景交融。后人辑有王昌龄集。,芙蓉楼送辛渐题目是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朋友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作背景思想感情,芙蓉楼坐落在金山,是天下第一泉的塔影湖滨,为东晋刺史王恭所建,唐代大诗人王昌龄曾在古代“芙蓉楼”写下了著名的诗篇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寒雨:寒冷的雨。连江:满江。孤:独自,孤单一人。冷雨洒满江天的夜晚我来到吴地,清晨送走好友,只留下楚山孤影。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到了洛阳,如果有亲友向您打听我的情况,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纯洁。,写作背景: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到扬州,北上洛阳。被贬在江宁(今江苏南宁)任职,诗人亲自送行到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践行,并写下这首诗。由此可见,这是一首送别诗中心思想: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时的表白,表明了诗人藐视庸俗的功名利禄,不向排挤陷害自己的恶势力屈服,永保高洁品质的崇高气节。,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亲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的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1、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分别的时间是?地点在?友人将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