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一、学习目标:1、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过程。2、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征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二、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学习难点:1、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内容较多不易掌握)。2、如何结合史实以及情感体验、主观认识,正确判断百家争鸣的思想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高(中)考要求: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重要意义。,“百家争鸣”的含义:,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经济:春秋战国时期经济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繁荣提供物质条件。,政治:社会大变革和各国纷争的局面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统治者重用人才。,文化:私学的兴盛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分自由的思想家。,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生平,思想主张,文化成就,教育成就,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它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你认为这句话对吗?,畅想天地,孔子倡导的“仁”有什么作用?谈谈你的看法。,教育成就,兴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有教无类”,总结了一套较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有区别地施以教育,要经常温习,要谦虚,多向他人学习,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1、仁政学说(核心)2、民贵君轻3、人性本善4、“养浩然之气”,儒家: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被尊为“亚圣”,有孟子经典著作,备注:朱元璋一边读孟子,一边看到不称心处就骂:“这老头要如生在今日,岂能放过他!”根据朱元璋的标准,认为应该删去的,都一一给予注明,结果共删去孟子全书85处,剩下170余节,編成孟子节文,于洪武五年(1372)颁发各级学校,作为钦定的教材。,儒家:荀子,1、提出“君舟民水”论断,施政用“仁义”“王道”2、“天行有常”“人道有为”“制天命而用之”3、“性恶论”(孟子:性善论)4、礼法并施,2、道家学派,(1)老子的思想,A、“道”为世界的根本,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B、认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看不到人的主观能动性,消极悲观。D、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反对严刑峻法和苛政。,特点: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2、“齐物”(反对不公平的社会现象)3、“逍遥”(超越功利追求精神自由)4、天与人“不相胜”(荀子:制天命而用之)(消极悲观的人生态度)5、文学成就,道家:庄子,1、道;自然无为,庄子快死的时候,他的弟子准备厚葬他。庄子说:“天地就是我的棺材,日月星辰就是为我陪葬的玉石珠宝,世上万物都是上天送给我的东西,难道陪我安葬的东西还不齐备吗?”弟子担心地说:“可我怕老鹰、乌鸦吃了你呀!”庄子却说:“露天会让乌鸦吃掉,埋在土里也会被蚂蚁吃掉,从乌鸦嘴里抢来给蚂蚁吃,为什么这么偏心呢?”在庄子看来,死是一个自然的过程,更是自由和解脱,所以他在死神面前能够如此洒脱,如此风趣。,“齐物”“逍遥”“无所恃”,1、“法”“术”“势”结合(法治观)2、加强君主专制集权(集权观)3、变法革新(发展观),韩非子,法治思想后来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历史学家一般把中国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特点概括为“外儒内法”,韩非子的思想,韩非其人,也称韩非子(约公元前280一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禹州市),韩王室诸公子之一,史记记载,韩非精于“刑名法术之学”,与秦相李斯都是荀子的学生。韩非因为口吃而不擅言语,但文章出众,连李斯也自叹不如。他的著作很多,主要收集在韩非子一书中。韩非是战国末期带有唯物主义色彩的哲学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写出了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等著作。,思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法不阿贵”;国家图治,就要求君主要善用权术,同时臣下必须遵法;“定理有存亡,有生死,有盛衰。”“物之一存一亡,乍死乍生,初盛而后衰者,不可为常。”辩证法的思想。,这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恐怕也是绝无仅有的。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秦始皇是多么重视韩非的法家思想理论。秦始皇也正是全面、彻底、果断地实施了韩非的这一法家治国理论,才终于统一了七国、成就了高度集中统一的中央极权秦王朝。,韩非出生于韩国的贵族世家,可是他的法家治国理论虽经多次推荐依然不被韩王采纳,却被当时韩国的敌国秦国的秦始皇所赏识,并专门发兵韩国将韩非这个治国人才夺了回去。为了得到一个人才而专门发动了一场战争,,评价:,法家的理论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的建立、秦始皇统一全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对后世的政治制度建设和政治改革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法家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如极力夸大法律的作用,强调用重刑来治理国家,“以刑去刑”,而且是对轻罪实行重罚,迷信法律的作用。他们认为人的本性都是追求利益的,没有什么道德的标准可言,所以,就要用利益、荣誉来诱导人民去做。,1、组织严密2、“兼爱”、“非攻”3、“尚贤”、“尚同”4、“尚力”、(刻苦、追求实际功利)节俭,墨家:墨子,问题:从哪里看出他的思想代表下层劳动群众?,1、认识论(三表法)2、逻辑学3、归纳推理的方法论,墨家:墨子,问题:墨家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百家争鸣的影响,儒家:孕育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仁)和道德准则(礼)道家: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无为)法家:变革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思想武器,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世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种主要的三观点:儒家推崇“人治”,“德治”,即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实行仁政。法家提倡“法治”,主张用法令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即不要把自己意志强加给社会,顺应时势和民心。,请问:如果你是信奉儒法道的老师,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的现象?,1、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孔子,孟子,荀子,体现了民本思想和人文主义思想,2、以上三人关于“人性”的几种看法,你同意哪种观点?为什么?,答案提示:孔子、孟子、荀子对“人性”的看法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和“性无善无不善”的观点,都未能真正揭示人性的本质和内涵。人性从客观上说,是随着人的生存环境而变化的;从主观上说,是随着人生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的。人有自然属性,还有社会属性。,3、面对春秋战国的社会状况,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将作何打算?,(1)我是诸侯:富国强兵、招贤纳士、改革内政(2)我是百姓:获得一块土地,努力生产,发家致富,盼望贤人治国和社会稳定(3)我是学富五车的“士”:知识改变命运;游说诸侯,获得富贵,实现政治抱负。(4)我是奴隶主:恢复旧秩序,以各种办法阻挡社会变革(5)我是新兴地主:更多的获得土地,改变自身政治、经济地位;通过变革,打破旧秩序,4、你认为诸子百家中哪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最有用的?为什么?,可选择任意一家,史论结合,言之有据。,高(中)考对接,1D【解析】解答此题主要是抓住材料中“注重实践的政治家”“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的关键信息分析.具体分析如下:A儒家主张贵贱有序,强调“仁”,不符题干错误B道家主张清净无为,不符题干错误C墨家主张“兼爱”“非攻”,与题干不符错误D法家重视改革、实践,符合“贵族不合时宜”信息,“商人可无或多余的人”,主张“重农抑商”政策正确,2B【解析】本题考查儒家的仁政思想。仁政是指统治者施以恩惠,采取有利于取得民心的政治方略,即指仁慈的统治措施。题干中儒家经典强调统治者用礼、义、信来治理民众、获取民心,故属于仁政,答案为B项。民本是指以民为本,从百姓角度出发,故排除A项;C、D两项不能全面反映题干内涵,排除。3B【解析】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原文是“庄子纠正道:“是贫穷,不是潦倒。士有道德而不能体现,才是潦倒;衣破鞋烂,是贫穷,不是潦倒,此所谓生不逢时也。”强调道德标准,所以B正确;A是明清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的主张;C是黄宗羲的观点;D是儒家思想的治国理念。4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忠厚”体现的是道德修养,“诗书”体现是的文化素质,概括材料,对联倡导的是“诗”、“礼”两方面,B为答案。5B【解析】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