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胡寿松第六版PPT课件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胡寿松第六版PPT课件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胡寿松第六版PPT课件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胡寿松第六版PPT课件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五章---频率响应法--胡寿松第六版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频率响应法,5.1频率特性,5.2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5.3奈奎斯特判据,5.4稳定裕度,5.5闭环频率特性,End,.,2,A()称幅频特性,()称相频特性。二者统称为频率特性。,基本概念(物理意义),5.1频率特性,5.2,5.3,5.4,5.5,.,3,频率特性的概念(P187),设系统结构如图,,由劳斯判据知系统稳定。,给系统输入一个幅值不变频率不断增大的正弦,,Ar=1=0.5,=1,=2,=2.5,=4,给稳定的系统输入一个正弦,其稳态输出是与输入,同频率的正弦,幅值随而变,相角也是的函数。,输入,输出,输入,输出,决然不同的输入,,尽会得到如此相似的输出!?,.,4,数学本质,.,5,式中:s1,s2,sn是G(s)的极点,它们可能是实数,也可能是共轭复数.对于稳定系统来说,它们都具有负实部.,.,6,式中:a1,a2,an待定系数(留数);,b,待定的共轭复数.,求拉氏反变换,便得到系统的输出信号y(t),即系统对正弦输入的响应是:,对于稳定系统来说,由于极点s1,s2,sn都具有负实部,因此,当t时,其相应的指数项都将衰减为零.因此,系统的稳态输出为:,式中的待定系数b,可按求留数的方法求得:,.,7,式中:,有:,.,8,式中:稳态输出的幅值,是的函数.,由此可知:,线性定常系统对正弦输入信号Asint的稳态输出Ysin(t+),仍是一个正弦信号.其特点是:,.频率与输入信号相同;,.相移为=G(j).,振幅Y和相移都是输入信号频率的函数,对于确定的值来说,振幅Y和相移都将是常量.,.振幅Y为输入振幅A的倍;,.,9,a)函数图,b)向量图,A,输入、输出关系也可以用函数图和向量图表示如下:,频率特性的定义,.,10,幅频特性及相频特性G(j)统称为频率特性,记为:,这就是说,G(j)是在s=j特定情况下的传递函数.通过它来描述系统的性能,与用传递函数描述时具有同样的效果,即两者所包含的系统动态特性的信息完全相同.,理论上可将频率特性的概念推广的不稳定系统.但是,系统不稳定时,瞬态分量不可能消失,它和稳态分量始终同时存在.所以,不稳定系统的频率特性是观察不到的.,.,11,幅相曲线:对于一个确定的频率,必有一个幅频特性的幅值和一个幅频特性的相角与之对应,幅值与相角在复平面上代表一个向量。当频率从零变化到无穷时,相应向量的矢端就描绘出一条曲线。这条曲线就是幅相频率特性曲线,简称幅相曲线。,常用于描述频率特性的几种曲线,RC网络为例,传递函数为,频率特性为,.,12,幅频特性曲线:对数幅频特性曲线又称为伯德图(曲线)。对数分度优点:扩大频带、化幅值乘除为加减、易作近似幅频特性曲线图。,对数频率特性曲线的横坐标是频率,并按对数分度(lgomega),单位是rad/s.对数幅频曲线的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函数值,线性分度,单位是dB.此坐标系称为半对数坐标系。频率特性G(j)的对数幅频特性定义如下,对数相频特性曲线的纵坐标表示相频特性的函数值,线性分度,单位是(0)或(弧度).,.,13,时的对数幅频和对数相频曲线.,.,14,对数幅相曲线(又称尼柯尔斯曲线):其特点是纵、横坐标都线性分度,对数幅相图的横坐标表示对数相频特性的相角,纵坐标表示对数幅频特性的幅值的分贝数。,.,15,典型环节,5.2典型环节和开环频率特性,5.2.1幅相曲线和对数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的绘制,5.1,5.3,5.4,5.5,5.2.3,5.2.2,比例环节,惯性环节,一阶微分环节,积分环节,微分环节,振荡环节,二阶微分环节,.,16,比例环节的频率特性是G(j)=K,幅相曲线如下左图。,比例环节,比例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和对数相频特性分别是:L()=20lg|G(j)|=20lgK和()=0相应曲线如上右图。,.,17,积分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是L()=-20lg,而相频特性是()=-90o。直线和零分贝线交于=1地方.,积分环节,微分环节G(s)=s和G(j)=j=/2L()=20lg,而相频特性是()=90o。,.,18,1/T,L()-20lgT=-20(lg-lg1/T),一阶微分环节G(s)=Ts+1,G(s)=1/(Ts+1),惯性环节,1/T,L()20lgT=20(lg-lg1/T),频率omega=1/T为交接频率,.,19,振荡环节,振荡环节的频率特性为,式中为阻尼振荡频率.极点-零点分布如图所示.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的图解计算式分别为,因而,.,20,G(s)=1/(s/n)2+2s/n+1,图5.11振荡环节的幅相曲线,故振荡环节的福相曲线从实轴上(1,j0)开始,最后在第三象限和负实轴相切并交于原点,如图所示.,.,21,根据上式可计算频率特性,并绘制福相曲线,如上图所示.图上以无因次频率为参变量.由图可见,无论多大,u=1(即)时,相角都等于-900;幅频特性的最大值随减小而增大,其值可能大于1.,.,22,幅频特性表达式(5-34)也即,与u的关系曲线见下图.由曲线可见,小于某个值时,幅频特性出现谐振峰值,峰值对应的频率称为谐振频率,叫做无因次谐振频率,ur随减小而增大,最终趋于1.将上式对u求导并令它等于零,可得,.,23,将方程(5-37)代入(5-36),求得谐振峰值为,曲线如下图左所示,曲线见下图右.,.,24,将时域和频域间的关系联系了起来.由图可见,Mr和h(tp)密切相关:Mr大,h(tp)就大;反之亦然.因而Mr直接表征了超调量的大小,故称之为振荡性指标.图表明了谐振频率和阻尼振荡频率d间的关系.,为了将振荡环节的幅频特性和单位阶跃响应联系起来,欠阻尼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重画在图上,与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峰值间的关系如图所示.,.,25,n时L()-40lg/n=-40(lg-lgn),.,26,当时,因此低频渐近线是零分贝线.而当时,这是一条斜率为-40dB/dec的直线,和零分贝线交于的地方.故振荡环节的交接频率为n.,以上得到的两条渐近线都与阻尼比无关.实际上,幅频特性在谐振频率处有峰值,峰值大小取决于阻尼比,这一特点也必然反映在对数幅频曲线上.,.,27,.,28,.,29,.,30,不稳定环节,不稳定环节和它对应稳定环节的频率特性有密切的关系.,在系统的传递函数中,也可能出现两种因子,尽管这并不表明系统不稳定,但仍可分别称为不稳定一阶微分环节和不稳定二阶微分环节.,系统如果不稳定,它的特征方程必定有正实部的根,传递函数相应出现因子,分别称为不稳定惯性环节和不稳定振荡环节.,.,31,极点-零点分布图如图所示.由图可见,也即从零变到无穷时,幅值从1变到零,而相角从-1800变到-900.,不稳定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32,很明显,不稳定惯性环节和惯性环节的幅频特性相同,而相频特性曲线却对称于-900水平线,如图所示.不稳定惯性环节的幅相曲线是以(-0.5,j0)为圆心,0.5为半径,位于第三象限的半圆,如图所示.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频率特性表达式可知,幅频和相频特性分别为,.,33,不稳定振荡环节和其对应环节的幅频特性相同,而相频特性曲线对称于-1800线.其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34,不稳定一阶微分环节和其对应环节的幅频特性相同,而相频特性曲线对称于900线.其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35,不稳定二阶微分环节和其对应环节的幅频特性相同,而相频特性曲线对称于1800线.其幅相曲线和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36,延迟环节,输出量毫不失真地复现输入量的变化,但时间上存在恒定延迟的环节称为延迟环节,其输入-输出关系为,式中是延迟环节的延迟时间.应用拉氏变换位移定理可得,延迟环节的传递函数,频率特性,.,37,幅相曲线是个圆,圆心在原点,半径为1,如图所示.,延迟环节的对数幅频特性恒为0dB,对数频率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由图可见,越大,相角迟后越大.,相频特性,且有,.,38,5.2.2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5.2.1,5.2.3,.,39,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例1(P198),.,40,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例2(P198),.,41,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例3(P198),.,42,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例4(P198),.,43,开环幅相曲线的绘制例5(P204),a,b=pade(5,6),n=conv(8,a);d=conv(143,b);nyquist(n,d),.,44,延迟环节取不同的k(补充),a,b=pade(5,k),n=conv(8,a);d=conv(143,b);nyquist(n,d),.,45,解:,求交点:,曲线如图所示:,绘制幅相曲线的例题6(P198),无实数解,所以与虚轴无交点,MATLAB绘制的图,.,46,20,根据典型环节的对数频率特性绘制开环对数频率特性曲线,例5.1系统开环传函为,试绘制系统的Bode曲线。,一般的近似对数幅频曲线有如下特点:1.最左端直线斜率为-20dB/dec,这里是积分环节数。,2.在等于1时,最左端直线或其延长线(当w1的频率范围内有交接频率时)的分贝值是20lgK,最左端直线(或延长线)与零分贝线的交点频率,数值上等于K1/。,3.在交接频率处,曲线斜率发生改变,改变多少取决于典型环节种类.在惯性环节后,斜率减少20dB/dec;而在振荡环节后,斜率减少40dB/dec,解:,.,47,-20,-20,-20,-40,积分环节L()(图5-11),.,48,+20,+20,+20,微分环节L()(图5-11),.,49,对数曲线求斜率(补充),a,b,La,Lb,斜率=,=,La-Lb,.,50,斜率例题(补充),求截止频率c,c=0.4,斜率=,-7.96,lg1,=1时,则有,令,=1得:,(-21.94),lg5,L(1)=-7.96,=20lgk,k=0.4,.,51,惯性环节对数幅频渐近曲线的分析(图5-11),水平线,斜率为-20,过(1/T,0)的斜线,.,52,惯性环节L()(图5-11),-20,-20,26dB,4段直线方程怎么求得?,.,53,一阶微分L()(图5-11),+20,+20,.,54,振荡环节L()渐近线分析(P195),或,m时G(S)H(S)趋于零n=m时G(S)H(S)为常数,奈奎斯特稳定性判据:控制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当从负无穷变化到正无穷大时,系统的开环频率特性G(j)H(j)按逆时钟方向包围(-1,j0)点P周,P为位于S平面右半部的开环极点数。,.,84,例:绘制开环传递函数,的奈奎斯特图并判定系统的稳定性。,.,85,三、虚轴上有开环极点时的奈奎斯特判据,虚轴上含有开环极点的情况,不可直接应用映射定理!,映射定理要求奈奎斯特回线不能经过F(S)的奇点。,用半径0的半圆在虚轴上极点的右侧绕过这些极点,即将这些极点划到左半s平面。,.,86,在复平面的虚轴上,当很小时,半圆弧的数学方程式rej,r0时,从0变到/2。,当S沿着小半圆运动时,映射曲线为无穷大的圆按顺时钟方向从,经过0变化到,.,87,例:绘制开环传递函数,的奈奎斯特图并判定系统的稳定性。,G=tf(41,23100);figure(1);margin(G);grid;figure(2);nyquist(G);,.,88,.,89,.,90,五、根据伯德图判定系统的稳定性,原点为圆心的单位圆0分贝线。单位圆以外L()0的部分;单位圆内部L()0范围内的与180线的穿越点。,负穿越对应于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当增大时,从上向下穿越180线(相角滞后增大)。,.,92,对数频率特性稳定判据,若系统开环传递函数m个位于右半s平面的特征根,则当在L()0的所有频率范围内,对数相频特性曲线()(含辅助线)与-180线的正负穿越次数之差等于m/2时,系统闭环稳定,否则,闭环不稳定。,.,93,开环特征方程有两个右根,m=2正负穿越数之和-1,闭环不稳定。,.,94,开环特征方程有两个右根,m=2正负穿越数之和+1,闭环稳定。,.,95,六、系统的相对稳定和稳定裕度,特征方程最近虚轴的根和虚轴的距离,稳定性裕量可以定量地确定系统离开稳定边界的远近,是评价系统稳定性好坏的性能指标,是系统动态设计的重要依据之一。,相对稳定性和稳定裕量,.,96,G(j)H(j)轨迹靠近(-1,j0)点的程度,GH平面,.,97,增益交界频率cG(j)H(j)轨迹与单位圆交点,相位交界频率gG(j)H(j)轨迹与负实轴交点,1-稳定系统,2-不稳定系统,增益交界频率和相位交界频率,.,98,单位园外,单位园内,增益交界频率cG(j)H(j)轨迹与单位圆交点L(j)与0分贝线的交点。,c,g,稳定系统,.,99,相位交界频率gG(j)H(j)轨迹与负实轴交点(j)与-线的交点。,单位圆外,单位圆内,c,g,不稳定系统,.,100,:在增益交界频率c上系统达到稳定边界所需要的附加滞后量-相位裕量。,开环,系统的稳定性裕量,.,101,Kg:在增益交界频率g上,频率特性幅值|G(j)H(j)|的倒数幅值裕量(增益裕度)。,开环,.,102,系统响应速度,增益裕量相位裕量,闭环系统稳定性,增益裕量相位裕量伺服机构:10-20分贝40度以上过程控制:3-10分贝20度以上,.,103,稳定系统,正相位裕量,正增益裕量,正增益裕量,正相位裕量,.,104,G(j)H(j)轨迹:(1)不包围(-1,j0)点;(2)先穿过单位圆,后穿过负实轴。,正增益裕量,正相位裕量,.,105,不稳定系统,负增益裕量,负相位裕量,负增益裕量,负相位裕量,.,106,G(j)H(j)轨迹:(1)包围(-1,j0)点;(2)先穿过负实轴,后穿过单位圆,负相位裕量,负增益裕量,.,107,单位反馈控制系统开环传递函数,.,108,七、奈奎斯特稳定判据的应用,例1一个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系统稳定,右半平面极点数:P=1奈奎斯特曲线逆时钟包围(-1,j0)点的次数为R=1=P,穿越的概念:正穿越次数N+=0.5负穿越次数N-=0N+-N-=0.5-0=1/2,.,109,例2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右半平面极点数:P=0,奈奎斯特曲线逆时钟包围(-1,j0)点的次数为R=-2P,穿越的概念:正穿越次数N+=0负穿越次数N-=1N+-N-=-10,.,110,若,,则闭环系统稳定。,.,111,积分环节r=2,单调递减,无穷远处顺时针绕行,R=-2,P=0,所以Z=2系统不稳定,例3,.,112,例4设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画出该系统的奈奎斯特图,并确定系统的稳定性。,稳定,不稳定,说明闭环极点位于轴上,.,113,八、稳定裕度求取,.,114,第五节系统的频率特性及频域性能指标,三、二阶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二、一阶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一、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四、高阶系统的频域性能指标,.,115,一、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