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XX大融合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北方民族大融合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孝文帝改革的原因、内容与作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景,把历史与现实结合起来,具体分析民族融合的表现,通过分组讨论的方法轻易突破难点,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在民族问题上的正确观念,认识到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融合的前提条件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民族融合的含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的历史课老师带来了新的任务,大家准备好了吗?大家听过木兰从军的故事吗?木兰诗还记得吗?(请一个同学来背诵)。歌中的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二十载,屡建战功,但是却没有人发现她是女子的故事。脍炙人口的木兰诗是一首流传了千百年之久的北朝民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南北朝时期我国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互相学习,互相影响,共同缔造了我国北方灿烂的历史文明,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也就是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来,很兴奋。 设计意图:这样做目的在于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上来,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导入中诗歌背诵的形式,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提出问题:大家还记得少数民族内迁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吗?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能够积极参与到小组合作讨论中来,并能够从课本上找到相应的答案。 生:从东汉末年。 教师总结:对,很好。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他们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缩小。 设计意图:这样做使学生对于民族融合的出现有了感官的认识,方便下面知识的讲解,也就是为今天的新课做好铺垫。 教师过渡:大家注意看学案上的独立试航部分,请大家小组内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把基础知识的掌握放给学生自主解决,老师负责讲解学生不理解的部分。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立即投入到讨论中,甚至有一部分同学离开座位参加到其他小组中,场面热烈。 教师引导:哪个小组可以告诉大家你的答案? 生1:从东汉末年就有少数民族内迁。 生2:鲜卑族建立了北魏政权。 生3: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逐渐没有很大的差别。 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的很好、很全面。439年,鲜卑族建立的北魏迅速吞并北方地区的几个割据政权,统一黄河流域。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之后,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都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那你能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吗?老师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请大家结合课本114页的内容概括归纳一下。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投入到积极的讨论中,并能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提出明确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解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归纳能力,同时要求他们小组合作完成,也相应的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师过渡:请小组派出你们的代表来回答问题,看哪个是优胜组。 生1:衣服上,比如说裤褶服。 生2:裤褶服,可以说是少数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 生3:饮食习惯也有影响。 教师点评:给予大家鼓励和表扬,同学们对课本知识的综合能力还是非常棒的,另外,生2同学能够总结出在生活习俗上的相互影响,很好! 教师总结:对,大家总结的不错。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他们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教师引导:刚才大家已经说了各方面的融合现象,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大屏幕。(大屏幕展示民族融合的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从课本上归纳出知识点,再以大屏幕的形式展示出来,给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活跃课堂气氛,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教师提出问题:北魏政权建立以后,定都平城。但是魏孝文帝却要迁都。下面老师给大家五分钟时间看课本的115页小字部分内容,孝文帝迁都的道路是一帆风顺的吗?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听到老师的问题,积极参与。既然已经有了自己的国家,有了自己的都城,为什么要迁都呢?结果怎样呢?想必学生心中有很多的疑惑,这个问题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生1:不是一帆风顺的,一些保守的鲜卑贵族就不愿意。 师:那在这种情况下,孝文帝是怎么做的呢? 生2:他找了个南征的借口,那些贵族就参与了。 教师总结:对,孝文帝找到这个借口就出发了,结果到达洛阳后正赶上秋雨连绵,这样孝文帝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教师提出问题:既然迁都的道路这么艰难,孝文帝又为什么要迁都呢?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分小组讨论,并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自己归纳总结,并做出自己的评判。 生1:平城的地理位置偏北,不利于北魏对中原广大地区的统治。 生2:平城气候干旱,粮食供不应求。 生3:都城在北方不利于鲜卑政权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很好。大家都能够很好的总结、提炼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值得表扬!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再接再厉! 设计意图:这样层层递进,提出问题,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更给学生接受知识提供了足够的空间。 教师提出问题:孝文帝在成功迁都洛阳之后,进一步实施改革措施,请大家参考课本的115页内容,说一下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学生积极参与,热烈的讨论,并且能够做到不同小组之间的交流合作。纷纷发表各组的见解。 生1: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生2:官员以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生3: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生4: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生5: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 生6: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教师总结:好!大家说的不错。 教师提出问题:在这次改革中你能发现有什么特点吗? 设计意图:在了解改革的内容之后,提升学生对改革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归纳历史问题能力的提高。. 此处播放大屏幕提示。 教师总结:在孝文帝的改革中,始终贯穿一个理念,那就是:汉化措施。 教师过渡:北魏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汉族学习,那他的改革有什么历史意义呢? 生:促进了民族融合。 教师总结: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壮大了中华民族,丰富了中华文明。 教师引导:北魏孝文帝改革之后在民族融合中起到了如此重要的作用,现在老师提出一个问题: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反映了孝文帝的哪一项改革内容?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学生对于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已经很熟悉,讨论的很激烈。 生:以孝治国的理念。 教师总结:对,之所以在皇帝的谥号中多有孝字,主要在于孝文帝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 教师提出问题:现在老师有新的问题了。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就要求以孝治国,尊老养老。在当今社会作为中学生来说,要发扬尊老、养老的风气,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学生认识到我们现在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孝敬父母、尊重老师。 学生预期活动效果:有的同学低头沉思,有的同学热烈讨论。 生1:给父母洗衣服。 生2:力所能及的帮父母做点家务活。 生3:给父母做饭。 教师总结:大家的想法都很好,不管我们为父母做什么,他们都会很感动。想想我们坐在这么宽敞明亮的教师里,而父母却在太阳的暴晒下劳作,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孝敬父母?我希望大家马上行动起来,就从今天开始。 课后习题 课堂检测: 1、439年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 A、三国中的魏国 B、氐族建立的前秦政权 C、鲜卑族建立的北魏政权 2、北魏孝文帝将都城从平城迁都到( ) A、长安 B、洛阳 C、许 D、殷 3、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改革是( ) A、商鞅变法 B、管仲改革 C、李悝变法 D、魏孝文帝改革 4、孝文帝改革主要是向哪个民族学习?( ) A、氐 B、鲜卑 C、汉族 D、匈奴 5.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江南地区开发的同时,我国北方地区则经历着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B.迁入内地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在一起,民族界限逐渐缩小 C.一些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吸收汉族的文化 D.孝文帝迁都一帆风顺,没人反对 6. 西晋以来北方民族大融合的高潮( ) A.“五胡”内迁 B.孝文帝改革 C.前秦统一北方 D.北魏建立 7. 下列各项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 ) A.在朝廷上禁止使用鲜卑语 B.采用汉族的官制 C.鼓励鲜卑人与汉族通婚 D.奖励耕战 8.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夫土者,黄中之色,外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资治通鉴 (1)“魏主”指的是谁? (2)诏令说的是什么改革? (3)诏令提出这一改革的依据是什么? (4)提出这一改革的意图何在? (5)“魏主”的改革还有什么内容?你能试一试说出来吗。 (6)“魏主”的改革有什么作用? 布置作业:调查我们青州的少数民族,了解他们的生活习俗。 板书 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掌握十六国、苻坚统治前秦、前秦的强大和统一黄河流域。北魏政权的建立及其统一黄河流域;北魏孝文帝进行的社会改革及其历史作用;北魏都城洛阳的繁荣;北朝政权的更替和北周统一北方;北方民族的融合。 能力方面:通过学生讨论、回答“为什么说北魏孝文帝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杰出的政治改革家”,引导学生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培养学生归纳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思想方面:通过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影响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凡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愿望的改革必能起到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北魏孝文帝改革 教学难点:民族融合 教学工具 幻灯片。图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北魏是怎么样发展前大起来的,还有北方似乎如何实现统一的呢? 一、北方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民族大融合的进程:从西晋末年开始,匈奴、羯、氐、羌和鲜卑等少数民族统治者先后入主中原,建立政权。各族人民和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相往来,他们的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 1)、改革的社会背景 鲜卑族为我国北方古老的少数民族,拓跋部为鲜卑人的一支。自东汉末年以来,逐渐南迁。南迁后,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开始学习农耕并逐步过上定居的生活;386年,鲜卑族杰出首领拓跋 建立魏国,史称北魏。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分裂局面。 2)、改革的主要内容 出示孝文帝改革内容并帮助学生从中归纳出改革的作用。 3)、改革的历史作用 归纳: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并加以具体阐述。 课后小结 北方各族人民从事农业生产,注意施肥、选种、饲养等技术的提高。手工业者的地位也起了变化,他们由官府控制,改为允许民间生产,有些工匠还当了低级官吏。商品交换也日趋活跃,在孝文帝改革之前,几乎完全废弃货币,迁都洛阳后,首次铸行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绥化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苏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2025年鹰潭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完整答案详解一套
- 2025年许昌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培优a卷)
- 2025年肇庆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5年盘锦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辽宁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各地真题)
- 2025年锦州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2025年萍乡辅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5年营口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
- 激光设备调试报告范文
- 食材配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
- 《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完整版-1
- 扩张型心肌病的护理查房
- 隧道施工临时通信合同
- 沪粤版物理九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妇女保健(092)(副高级)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5年)
- 《公共政策学(第二版)》 课件第8章 政策创新与扩散
- 消化系统疾病-病毒性肝炎(病理学课件)
- 无人机驾驶员国家职业技能标准(2021年版)
- 校园纸巾自动贩卖机创新创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