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词多义,学习目标,1、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假借义。2、掌握一些一词多义的推断方法。,掌握实词的一词多义所谓一词多义,就是一个词有多种含义。对一词多义的实词,要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又如:“一”字常用义项就有多个。一人、一桌(表示数目)古今一也(相同、一样)六王毕,四海一(统一)用心一也(专一)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满,全)一至此乎(竟,全),(一)、掌握什么是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本义是指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指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指用打比方而形成的新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词的引申义是从本义发展出来的,同基本义有相类似、相对立、或相关联的意义。,关于词的引申义,从“深”的基本义发展出来以下的这些引申义:1、深奥、深刻,深入。如:道理很深,2、深厚。如:友谊很深,3、时间久。如:夜深人静,4、浓,重。如:颜色太浓,“深”的引申义和基本义的联系是建立在相类似的基础上的。,关于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词的比喻义也是一种引申义。但因为它使用比喻的手段,使语言风格特殊、色彩鲜明,所以把它独立出来和引申义并列,成为转义的一种形式。它使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如:地下工作点滴经验冻结资金乱扣帽子,“地下”比喻隐藏在敌人的势力范围内“点滴”比喻零星的、微小的“冻结”比喻阻止流动或变动“帽子”比喻罪名或坏名义,比喻义手足情深,焉能或忘本义“手和脚”,比喻义“兄弟”“党羽”。草菅人命,纵横乡里本义“野草”,比喻义“不值得珍惜的事物”。,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1、连锁式。即本义和引申义环环相扣,逐步延伸开来。例如:,1、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禹之王天下也,身执耒碴臿以为民先免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2、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无物以相之良禽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二、一词多义,(二)、掌握词义的两种引申方式,2、辐射式。即词的引申义环绕一个中心,而从不同的方面展开,例如:,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本义“对男子的美称”引申义士大夫终不肯夜泊绝壁之下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胜不敢复相士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不难看出词义引申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二、一词多义,(三)、音不同,义不同。,此类多为多音多义词。如“属”读sh,意思可以有: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在骨髓,司命之所属不者,若属皆为所虏,读zh,意思可以有:衡少善属文属予我作文以记之,二、一词多义,(四)、掌握一词多义演变的联想方法,1、类似联想2、接近联想3、对比联想,懂得一词多义的演变时不同的联想方法可以从看似孤立的一词多义之间找到一定的联系,以便根据上下文意,选出正确义项。,二、一词多义,(五)、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其词性不同,词义也就不同。,例如师道之不复,可知矣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以上例子说明,必须根据上下文去选择多义词在句中的正确义项。其次要养成平时多积累的习惯,只有储存的词汇丰富了,才能在运用中熟能生巧。,2004湖南:升、和、狎、阴多义词明年、适、同日而语、南面古今异义2005湖南:游、悉、怪、缪多义词斯文、上下、磨灭、势利古今异义2006湖南:齿、陈、间、薄多义词2007湖南;害、体、倡、度多义词2008湖南:指、素、回、持多义词,一词多义是汉语词汇中的普遍现象,在文言文中出现频率最多,也是较难掌握的一项。如何掌握一词多义呢?,要有所侧重,要记某个词在文章中出现频率最多的义项。例如“负”在文言文中的常见义“败”(“胜负之数”),“倚仗”(“秦贪,负其强”)“辜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承担”(“宁许以负秦曲”此处使动用法)“背”(“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背弃”(“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等义。应侧重记“倚仗”、“承担”等义项。,只记多义词的若干义项还不够,还必须“因文定义”。从工具书和注解中选择某个词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就是如此。“橹”这个词在教材中出现过两个义项:“船桨”和“盾”。“樯橹灰飞烟灭”“樯”(帆)并列,自然指“桨”(再借指战船),“伏尸百万流血漂橹”因为描写战况,“橹”就指盾牌了。“修橹轒辒”(孙子谋攻),“泰山为橹”(司马相如上林赋中“橹”却又是“望楼”(古代瞭望敌情的建筑)的意思了。,“黠”“聪明”、“狡猾”一褒一贬“里胥猾黠”“齐武成帝子琅琊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一.作品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见文言实词;二.推断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三.通过掌握文言实词的知识(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偏义复词)来解决实际问题。,做题总原则:因文定义,考点解说:“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解释右边句子中加横线的词,岁凶,汝旁诸县多盗(04年全国卷),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2005年湖北卷),庄子入殿门不趋(2005年天津卷),联想寡人之于国也的“河内凶,移其民于河东”的“凶”为“庄稼收成不好,饥荒”。,联想为学中的“蜀之鄙有二僧”,可知其意理解为“粗俗”不对,应是“边境”之意。,联想“入而徐趋”的“趋”,可推知释为“小步快走”是正确的。乃穷案其事,画工皆弃市,籍其家资皆巨万。,由官府“登记”财产的目的可知道这里解释为“查没”更得体。,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推断词义),推断方法一:,解释句中红色的词:(1)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2)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3)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4)势拔五岳掩赤城(5)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6)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护城河“金城汤池”),(迫近,靠近“日薄西山”),(招致“不速之客”),(超出“出类拔萃”),(斧头“运斤成风”),(践,踏“一蹴而就”),小结二:借助成语来推断词义惟弈秋是听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善才绳之1997年全国高考试题而的又为一2001年上海高考试题,想一想,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2、追亡逐北3、时人尚其均平,嗤其鄙碎(2004年辽宁卷)4、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诗经王风大车)5、文过饰非,(任用),(败逃者,逃亡的人),(活着),(崇尚,推崇),掩饰,想一想,6:翻译下面这句话。(1992年上海高考卷)是是、非非谓之知,非是、是非谓之愚.分析:这一句,首先从对句的特点,可确定为“知”为“智”的通假,“聪明”义。然后确定“是”,前一个是动词,“肯定”义,后一个是名词,释为“对的”。,结构分析法(根据对应词语推断词义),推断方法三:,试一试,练习、翻译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公孙龙,赵平原君之客也,孔穿,孔门之叶也。穿与龙会。穿谓龙曰:“臣居鲁,侧闻下风,高先生之智,说先生之行,愿受业久矣,乃今得见”,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试一试,“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不见也。”(屈原列传)“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原列传)。,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通常来说,凡形旁从“禾”与五谷有关;从“贝”与金钱有关。如:“不赂者以赂者丧”赂即贿赂。再如“贫民虽平价不能籴”的“籴”,从“入”“米”可推断出是“买进粮食”的意思。,方法四、字形构造推断,想一想,怿白令:愿往来里中察奸民(2004年全国卷),庭除甚芜(2005年浙江卷),“怿白令”的“怿”指“桑怿”,人名,“令”指“县令,处在两个名词间的一般为谓语动词,故而“白”解释为“禀告”正确。,“庭除”处于主语位置,应该是名词,故“除”理解为动词“废弃”显然不对,应该是“台阶”.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推断方法五:,解释下列句中红字:1、自放驴,取樵炊爨。樵:打柴。(2000年全国)2、鸣鹤在阴,其子和之和:和睦(?)(2004湖南),“樵”作动词“取”的宾语,当为名词,“柴禾”。,“和”接代词宾语“之”,当为动词,而不能理解为形容词“和睦”;再联系上文“鸣”,可知“和”应为“应和”。,练一练,想一想,例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城之不拔者二耳”,其中“拔”的义项是什么?拔被攻取。依据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的“其后秦伐赵,拔十城”的“拔”当“攻取”讲,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正确答案。,想一想,娶妇必责财,贫人女至老不得嫁(2005年重庆),“责”搭配对象为“财物”的“财”,可推知释为“索求”是正确的。,自往候之,晖避不见(2005年广东卷),将“候”字释为“等候”,代人本句话中没有什么不妥的,但联系上文中“永平初,显宗舅新阳侯阴就摹晖贤,自往候之,晖避不见;复遣家丞致礼,晖遂闭门不受”这句话来看,“候”字释为“等候”则显然是不正确的。应为拜访,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再如:“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中“借”便不能解为“借阅”,而是“积、堆叠”之意。,推断方法六:,1、临少与兄皎俱有令名(2005年江西卷),“令”和“名”连用,名即“名声”,那么“令”取“美好”之意可推知没错。,2、景公与陈无宇诛封(2005年北京卷),“诛”字释为“杀掉”,与下文“封以其属斗,不胜,走如鲁”相矛盾,看来释为“杀掉”是错误的。应为“讨伐”。,练一练,3、乃皆易十二蹑(2004年高考),根据上文“旧绫机五十综者五十蹑,先生患其丧功费日”可知,此处“易”应为“改变”,而题干中将其解为“交换”,显然脱离了语境。,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之音,方法七、逻辑关系推断,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方法,一、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或成语推断词义)二、结构分析法(根据对应词语推断词义)三、语法分析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四、语境分析法(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文事理,小结:以上介绍了推断文言实词词义的几种方法,当然还需要不断地归纳与总结;各种方法也不是相互独立的,有时需要相互参照,融会贯通,综合运用。只有这样,应考时才能如虎添翼,游刃有余。120个常用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练习见方案P203。,试一试,1.(01全国)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来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C,分析:联系高中课本第三册中氓一文中“乘彼陒垣,以望复关”一句,这里的“乘”字应理解为“登上”.,2.(04福建)对句中加线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私:偏爱B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第:暂且C此吾弄臣,君释之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D晁错为内史,贵幸用事用事:凭感情做事,D,分析:从下文中“嘉自绌所言不用,疾错”可以看出连丞相也嫉恨晁错权力大,此处的“用事”为“当权”之义还有触龙说赵太后中有“赵太后新用事”之句。,迁移练习:人君之欲平治天下而垂荣名者,必尊贤而下士。夫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故绝江海者托于船,致远道者托于乘,欲霸王者托于贤。是故吕尚聘,而天下知商将亡,而周之王也;管夷吾、百里奚任,而天下知齐、秦之必霸也。纣用恶来,齐用苏秦,秦用赵高,而天下知其亡也。,君王要想使天下安定太平,把光荣的名声流传到后世,一定要尊重贤臣,谦虚地对待士人。朝廷没有贤臣,就像鸿鹄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翔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达到自己心中想要到达的地方;所以越过江海的人要依靠船只,到达远方的人要依靠车马,想要称霸成王的人要依靠贤士。因此,吕尚被聘用,天下人就知道商将要灭亡,周将要称王了;管仲、百里奚被任用,天下人就知道齐、秦一定会称霸了。纣王任用恶来,齐国任用苏秦,秦王任用赵高,天下人就知道他们将要灭亡了。,文言易误实词专项训练,文言文易误实词专项练习,翻译下列句子,解释加横线的词。1、齐孝公伐我北鄙。(正:边境误:轻视)译:齐孝公进攻我国北部边境。2、尧民之病水者,上而为巢,是为避害之巢。(正:担心、忧虑误:生病)译:尧的百姓担心水患,所以在高处盖房,这就是避免灾害的巢。,3、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正:通“猝”,突然误:完毕)译:天下真正有大勇的人,(灾难)突然降临也不会惊恐。4、存诸故人,请谢宾客。(正:问候误:安置)译:问候那些老朋友,邀请拜谢宾朋。5、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正:及,达到误:捉拿)译:楚庄王谋划事情很得当,众大臣没有人能比得上。,6.,6.使裕胜也,必德我假道之惠.,误:恩德正:感激译:假如刘裕取胜,一定会感激我们借道给他的好处.7.衡揽笔而作,文不加点.误:标点正:删改译:衡挥笔就写,一气呵成,一个字也没有删改.8.诸公多其行,连避之,遂皆不应.误:许多正:称赞译:许多人都称赞他的品行,接连几次征召他,(他)都没有答应.,9、太祖知其心,许而不夺。,误:夺取正:强行改变译:太祖了解他的志向,允许而没有强行(让他)改变。10、致知在格物。误:标准正:推究译:丰富知识的方式在于推究事物的规律。11、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误:经过正:造访译:他舅舅李常造访他家,取出架上的书问他,(他)没有不会的。,12、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去不早耳。,误:怨恨正:遗憾译:不离去,项羽必定会杀掉范增,只是遗憾他没有及早离开罢了。13、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误:战胜正:能够译:(能有)好的开始的的确很多,能够坚持到最后的是在很少。14、桓帝爱其才貌,诏妻以公主。误:妻子正:以女嫁人译:桓帝喜欢他的才貌,下诏要把公主嫁给他。,15、上闻而谴之,竟坐免。误:因为正:获罪译:皇上听到(歌谣)就责备他,最终获罪被勉。16、往年春,汉族淮阴侯。误:家族正:灭族族杀译:去年春天,汉王灭族了淮阴侯。17、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误:嘱托正:写作译:十八岁时,就因能诵诗作文在郡中闻名。,18、每读书至治乱得失。误:整治正:太平译文:每次读书读到有关国家太平、祸乱、成功、失败的经验教训。19、公琰托志忠雅,当与吾共赞王业者也。误:赞美正:辅佐译文:公琰志向忠诚儒雅,应当是能与我一起辅佐君王成就帝业的人。20、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年乃税。误:察看正:经历译文: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历三年才收税。,21、城谦恭简素,遇人长幼如一。误:遇到正:对待译文:阳城性情谦虚敬素简约朴素,无论年长年幼,都一样对待。22、数决疑狱,庭中称平。误:牢狱正:案件译文:多次判决疑难案件,在朝廷中以公平著称。23、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误:欺骗正:忧患译文:国家没有忧患,利益延及后世。,24、观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义不达于理矣。误:尤其正:指责译文:看的人见到情况这样,就来指责那个地方,那也太不通晓事理了。25、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误:担忧正:父母的丧事译文:他的品性最讲孝道,在家为父亲守丧超过了常理,因此年轻时就有了名声。26、公与语,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语数日不厌。误:厌恶正:满足译文:秦孝公与他交谈,不知不觉地将双腿移到席前。两人长谈几天还不满足。,27、阶疾病,帝自临省。误:曲从正:示众译文:桓阶患病,曹丕亲自前往问候。28、乾宁三年,充武宁军留后,行颍州刺史。误:巡行正:代理译文:乾宁三年,充任武宁军留后,代理颍州刺史。29、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误:感谢正:谢罪译文:大家都叩头谢罪,到期没有敢违抗的。,30、季文子相鲁,妾不衣帛。以约失之者鲜矣。误:新鲜正:少译文:季文子辅佐鲁国,妾不穿丝绸衣服。因节俭而犯错的人少啊。31、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误:休息正:增长译文:因此百姓能够安心地居住下来并从事他们的职业,住户和人口得以繁殖增长。,32、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误:遗留正:赠送译文:如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植保机转让合同范本
- 猪场转手出租合同范本
- 出兑押金合同范本
- 临时工人合同范本
- 出售泡沫机床合同范本
- 借钱合同范本模板简单
- 商铺转租合同范本简化
- 表面表面加工合同范本
- 外贸采购订单合同范本
- 小区维修合同范本简易
- 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方法及基础知识课件
- 金风15兆瓦机组变流部分培训课件
- 2017年9月国家公共英语(三级)笔试真题试卷(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 膀胱镜检查记录
- 2021年西安陕鼓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笔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 化工装置静设备基本知识
- 电脑节能环保证书
- 江西师范大学研究生院非事业编制聘用人员公开招聘1人(专业学位培养办公室助理)(必考题)模拟卷
- 2021社会保险法知识竞赛试题库及答案
- 罐头食品加工工艺课件
- 《排课高手》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