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1页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2页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3页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4页
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晋灭亡以后,南北方出现了什么样的不同政治局面?,南方政局相对安定:317年,司马睿建立东晋,定都建康(今南京),偏安江南。,北方政局严重战乱:内迁各族和中原汉族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统称为“十六国”。4世纪后期,氐族人建立前秦,国王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势力强大起来,消灭其他政权,统一了黄河流域。,开篇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夏商周,春秋战国,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第四单元第一课,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汇聚,东晋的建立:,淝水之战:,江南开发,东晋南朝政局与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兴修水利,农业发展,手工业发展,重点区域,长江中下游一带,福建、广东等地,乌衣港刘禹锡(唐)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里的“王与马,共天下”是什么意思?,意思就是王氏同皇族司马氏共同掌握了东晋的大权。,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士族的概念:,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族,由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腐朽的社会力量,是国家分裂的因素之一。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也是一种以门第为标准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形成:魏晋发展:东晋南朝衰落:南朝末灭亡:唐朝末年,腐朽性的表现:1、注重门第和身份的高低2、不学无术,生活腐化,苻坚重用汉人王猛,统一了黄河流域,试图统一全国,于公元383年,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淝水之战,1、说出淝水之战的时间、地点、交战双方、实力对比和结果。2、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淝水之战的成语和典故。3、淝水之战后,南北方各又出现了怎样的局势(影响),383年;淝水;前秦军队和东晋军队;前秦强东晋弱;前秦败东晋胜(以少胜多)。,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等,前秦统治瓦解,北方地区重新陷入割据混战状态;东晋在南方取得暂时稳定,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仔细看书,回答问题:,淝水之战和赤壁之战的类似之处有:,A、统治者企图南下统一全国B、战役在长江及其支流一带进行C、结果南方政权获得胜利D、导致了北方再度出现分裂局面(A、C),想一想:苻坚拥有八十多万兵力,却不能统一江南,这究竟是为什么?,从前秦方面看,前秦军队的民族成分复杂,其他民族不满于前秦的统治,希望秦军失败,以摆脱氐族贵族的控制此外,前秦军队指挥不当,战线过长也是失败的原因。从东晋方面看,广大将士在保卫江南、恢复中原思想的激励下,士气高昂;将领足智多谋,指挥得当。,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并不在于兵力的多寡,而在于人心的向背、战术的得当等等。,南朝后期,士族势力衰弱,庶族势力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东晋后期,高门士族渐渐丧失执政能力,420年大将刘裕自立为帝。,草木皆兵,“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十一月,谢玄派遣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前往洛涧,没有到十里,梁成以涧为阻列阵以等待他。刘牢之向前渡水,攻击成功,大破对方,斩梁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截断他们归途中必经的渡口,前秦的步骑崩溃,争着赶往淮水,士兵死去一万五千人,捉获前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全部收缴对方军用器械及粮草之类。于是谢石等各路军队,水路继续前进。秦王符坚与阳平公符融等上寿阳城眺望他们,发现晋兵布阵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草木,都以为是晋兵,回头看符融说:“这也是强敌,怎么说弱小呢?”惆怅失意开始有恐惧的神色。前秦军队紧靠肥水(也作“淝水”)而摆开阵势,晋军不能渡河。谢玄派遣使臣对平阳公苻融说:“您孤军深入,而布置阵势又逼近水边,这是准备持久作战的打算,不是想要速战的作法。如果移动阵势稍微后退一点儿,让晋国军队得以渡河,以此来决定胜负,不也很好吗?”秦国的众将都说:“我们兵多,他们兵少,不如阻止他们,使他们不能攻上来,可万分安全。”苻坚说:“只是率领军队稍微后退,让他们渡过一半,我们以精锐骑兵逼迫上去杀死他们,没有不胜利的。”苻融也认为可以这样,于是指挥军队让他们撤退。前秦军队就撤退,不能再制止。谢玄、谢琰、桓伊等人率领军队渡过淝水进击前秦军。符融骑马在阵地上飞跑巡视,想统帅约束那些退却的士兵,战马倒了,被晋兵所杀,前秦军队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到达青冈。秦兵大败,自己互相践踏而死的,遮蔽了田野,堵塞了河流。那些败逃的秦兵听到风声和鹤叫声,都以为是东晋的追兵即将赶到,白天黑夜不敢歇息,在草野中行军,露水中睡觉,加上挨饿受冻,死去的人十之七八。,三国,两晋,南北朝,西晋,(265316),短暂统一(280316),十六国,东晋,(304439),(317420),北魏,建立:386,统一:439,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宋420,齐,梁,陈,589,北朝,南朝,(前秦),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江南地区的开发,阅读课文,归纳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方面:1、开垦出大量良田;2、水稻栽培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开始使用粪肥);3、江南开始种植小麦;4、广泛利用水力加工谷物。,手工业方面:1、养蚕技术提升(丝织品产量增长);2、冶铸技术(灌钢法);3、制瓷业发展迅速(青瓷烧制)。,今日太湖,荆江大堤,兴修水利,北方牛耕,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里开始使用粪肥,小麦的种植也推广到江南。,农业,南方牛耕,水磨模型,利用水利加工谷物的生产工具,在这个时期也应用的更为广泛。,水碓,手工业,锦质护膊,红地云珠日天锦,丝织业,南朝时发明灌钢法,用生铁的溶液灌入未经锻打的熟铁中,然后反复锻打,能大大提高钢的质量。,冶铸业,南朝青瓷莲花尊,南朝青瓷双柄鸡首壶,制瓷业,材料一: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宋书,想一想:1、宋书里描写的江南与史记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2、宋书中认为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你能从这一时期历史的角度来分析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吗?,读史明智,社会状况:,江南雨量充沛,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北方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北人南迁,带来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经过南北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自然条件:,人口和技术:,江南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合作探究: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因素有那些呢?,2、南方相对稳定,江南经济发展。,表现:1、兴修水利2、开辟良田3、水稻种植技术提高4、小麦种植推广5、牛耕普及,原因:1、南迁农民带来先进工具和技术2、南方相对稳定3、统治者重视生产4、南迁人民和江南人民辛勤劳动,(例4)南北朝时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B、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C、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D、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并广泛种植,(B),(例5)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的最重要的客观因素是,A、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B、水利工程的兴建,大批良田的开辟C、南北方对峙局面的形成D、北方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的南传,(D),(例6)三国和南朝时,江南经济得以开发,其共同原因有:,A、大批农民南迁B、南迁农民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C、实行均田制D、南迁农民和江南人民的共同开发(A、B、D),南方的开发和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秦汉:黄河流域关中地区是全国经济中心南方开始正式开发(迁徙、灵渠、设郡、派官)(2)三国两晋南北朝:三国时期,南方经济开始发展;西晋末年,南方经济呈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东晋南朝时期,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南北经济差距缩小,开始赶上北方;(3)隋唐:经济中心仍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的经济重要性已与之接近安史之乱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4)南宋:江南超过北方,成为全国经济中心(江浙)经济重心南移完成(5)明清:江南成为农业、工商业中心,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永嘉之乱后,王氏士族集团辅佐琅玡王司马睿,王导的堂兄弟、王羲之的亲生父亲王旷认为:当时北方夷族太多,建议司马睿南渡,把首都定在南京,实施战略转移;而此前,王导、王旷已经南下“开辟”了根据地。,江南地区雨水充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