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GB/T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实施-发布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Technical directives for the designation of special marine protected area(初稿)GB/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ICS A1GB/T 前 言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附录B、附录C、附录D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国家海洋局提出并负责解释。本标准由国家海洋标准计量中心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本标准主要起草人:I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导则(初稿)1 范围本导则规定了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工作的基本程序、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适用于我国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技术工作。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T 17108 海洋功能区划技术导则HY/T XXXXX 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级分类标准HY/T XXXXX 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区划分及总体规划编制技术导则GB/T XXXXX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GB/T 13909 海洋调查规范海洋地质地球物理调查GB/T 14914 海滨观测规范 GB 17378 海洋监测规范3 术语和定义3.1 海洋特别保护区 special marine protected area指对具有特殊地理条件、生态系统、生物与非生物资源及海洋开发利用特殊需要的区域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和科学的开发方式进行特殊管理的区域。3.2 领海基点 territorial sea base point指用作计算领海、毗连区和专属经济区而划定的组成领海基线的各起始点。4 论证原则及选划目标4.1 论证原则4.1.1 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原则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自然和社会客观规律,客观评价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的价值,合理提出选划论证结论。4.1.2 突出保护、兼顾开发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基点,从维持生态功能需求的角度出发,兼顾与保护目标保持一致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活动,建立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协调关系。4.1.3 方法适用、便于管理原则选择适用的分析与评价方法,科学确定海洋特别保护区建区的主导因素,合理把握区内外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从方便管理的角度出发,适度划定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空间范围。4.2 选划目标海洋特别保护区的选划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海洋生态系统敏感脆弱、具有重要生态服务功能的区域。(2)生态脆弱易灭失的海岛;(3)领海基点等涉及国家海洋权益或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区域。(4)具有特定保护价值的海洋自然、历史、文化遗迹分布区域。(5)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亟待恢复、修复和整治后仍可发挥服务功能的区域。(6)具有重要资源价值或对维护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的区域。(7)具有潜在开发价值或对未来海洋产业发展具有预留意义的区域。(8)其他需要予以特殊保护的区域。5 选划论证工作程序5.1 准备工作5.1.1 组建选划技术队伍根据选划技术工作的需要,由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组建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技术队伍,并建立选划质量保障体系。5.1.2 编制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工作方案内容包括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的任务与分工、采用的有关标准和规定、组织形式、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内容、选划论证方法、成果要求、进度安排与经费预算等。5.2 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5.2.1 资料收集与补充调查的内容根据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工作需要,收集拟选划海域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及开发现状、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现状、社会经济及相关规划等方面的资料,资料收集内容见附录A。5.2.2 资料时效有关资料的时效应满足下列要求:(1)水质及生态环境资料有效期为3年。(2)沉积物环境资料、水文动力环境历史资料和地形地貌与冲淤环境历史资料的有效期为10年。(3)社会经济以选划论证工作前一年或最新的政府统计资料为主。5.2.3 补充调查 当收集资料的内容缺失或超过有效期时,应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补充调查。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按附录B的要求执行。5.3 选划论证5.3.1 资料分析与评价在资料收集和补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海区自然环境与资源状况分析、社会经济背景状况分析、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建区条件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基础保障分析、建区效益分析,明确保护对象、保护目标,确定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型。海洋特别保护区类型划分按照“海洋特别保护区分级分类标准”的有关要求执行。5.3.2 保护区范围的确定保护区范围的确定原则为:(1)区域范围涵盖保护对象或保护目标,保持海洋、海岸或海岛生态系统的基本完整,利于生态功能的有效发挥。(2)功能区划分满足“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区划分及总体规划编制”技术标准的要求。(3)面积适中,与周边其他海洋开发活动无明显的矛盾。(4)便于保护区的日常监管及保护与适度利用管理措施的落实。5.4 报告编制及图件编绘按照附录C的要求编制选划论证报告,同时编绘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区分布图。5.5 专家评审由负责审批海洋特别保护区的海洋行政主管部门邀请相关专家,组织召开选划论证报告的专家评审会,向专家征询对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报告的意见。6 拟选划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分析6.1 自然环境分析拟选划区域自然环境状况及其特点,综合评价海洋特别保护区建立的背景条件。6.1.1 地理概况分析内容主要包括海洋特别保护区地理位置,所含陆域、海域及滩涂面积,岸线长度,海岛地理位置、形态、海拔高度、岛陆面积、岸线类型及长度、海岛中心点或制高点距大陆的最短距离等。6.1.2 气象与气候主要内容包括:气温、降水、风、雾、日照等因素。6.1.3 地质地貌 主要内容包括:(1)海岸及海岛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第四纪地质基本情况。(2)潮间带地貌类型、分布、物质组成及典型岸滩的冲淤动态分析等。(3)海底地貌、沉积物类型分布等。6.1.4 海洋水文主要内容包括:(1)入海河流径流量、输沙量等。(2)海域水温、盐度、潮汐、海流、波浪及海冰等。6.2 主要灾害分析台风、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冰、赤潮、外来物种侵害、溢油、滑坡与泥石流、海岸侵蚀、海水倒灌等灾害发生时间、频率、影响范围、损失程度,综合评估灾害对特别保护区生态保护、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等方面的制约及其所产生的压力。6.3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6.3.1 污染源评价主要评价拟选划区域或毗邻区域主要污染源类型、分布、排放污染物种类、入海数量,分析主要污染物入海途径。6.3.2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海水和沉积物质量两个部分。海水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有:溶解氧、化学耗氧量、活性磷酸盐、无机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及氨氮)、油类、重金属等要素含量。沉积物质量评价指标主要包括:PH、有机碳、硫化物、油类、重金属等要素含量。环境质量评价要求按GB/T17108 7.3的规定执行。6.3.3生物生态条件评价主要内容包括:(1)海岸及岛陆植被类型、面积、覆盖率和物种种类组成,主要野生动物物种数量及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与分布,特殊生态景观。(2)海洋生物物种组成、分布、生物量、密度,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物种数量与分布等。(3)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类型、分布及其变化趋势等。7 社会经济背景状况7.1 人口主要内容包括:(1)所在县(市、区)域、乡(镇、街道)人口总数、从事海洋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各海洋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等。(2)海岛常驻人口与季节性居住人口数量、非常驻人口在岛上居住时间、临时上岛居住的目的等。(3)特别保护区内人口数量、从事海洋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各海洋产业劳动力分布情况等。7.2 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主要内容包括:(1)所在县(市、区)域、乡(镇、街道)经济总量、经济增长情况等。(2)所在县(市、区)域、乡(镇、街道)海洋产业类型、分布、规模、产量、产值及其增长情况等。7.3 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分析内容主要包括:特别保护区内陆域交通、通信、供水、供电等主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能力及运行状况等。8 自然资源及开发利用状况分析海区自然资源特征及开发利用状况,综合评价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8.1 港口航运资源主要内容包括:(1)港口位置、码头岸线长度、泊位、水深条件、底质类型、避风条件、锚泊条件、吞吐量等。(2)港址位置、岸线类型、水深条件、底质类型、避风条件等。(3)航道或航线水深条件、底质类型、航行标志等。(4)港口航运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2 生物资源主要内容包括:(1)陆域生物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开发利用情况等。(2)海域海洋捕捞种类及产量。(3)主要经济鱼、虾、贝、藻等资源量、分布、可捕量、渔汛等。(4)禁渔区位置、范围、面积、禁渔效果等。(5)增养殖品种、范围、面积、方式、产量等。(6)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3 旅游资源主要内容包括:(1)自然景观类型、名称、分布、特征、价值、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等。(2)人文景观或遗迹类型、名称、分布、历史年代、历史意义、保护与开发利用情况等。(3)海水浴场岸线长度、沙滩宽度及底质条件、可浴时间/年、浴期水温及浪流特征、生物致害及开发利用情况等。(4)其他旅游资源类型、名称、分布、资源特征、开发利用情况等。(5)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4 矿产资源主要内容包括:(1)陆域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开发利用情况等。(2)海域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储量、开发利用情况等。(3)矿产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5 海洋能及风能资源主要内容包括:(1)海洋能(波浪能、潮汐能、温差能)资源类型、位置、资源量、开发利用情况等。(2)风能位置、蕴藏量、能量利用率、开发利用情况等。(3)海洋能及风能资源可持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8.6 其他资源内容主要包括资源类型、分布、资源量、开发利用情况及存在问题等。8.7 海洋功能区划及海域使用现状主要内容包括:(1)海洋功能区类型、分布及生态环境管理目标。(2)海域使用类型、面积及确权情况等。9 建区条件分析9.1 自然环境与资源特殊条件9.1.1 地理条件主要内容包括:(1)海岛或海域所处地理位置对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作用。(2)海岛或海域所处地理位置的战略地位或潜在的国防意义。(3)海岛或海域所处地理位置的其他意义。9.1.2 生态系统条件主要内容包括:(1)对维护周围海域生态功能的作用。(2)对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3)是否为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栖息地、迁徙地。(4)海域是否为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或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5)经生态恢复、修复或整治后生态服务功能仍可得以发挥的区域。9.1.3 生物与非生物资源条件主要内容包括:(1)特殊生物资源价值(2)科学、文化价值。(3)环境动力价值。9.1.4 特殊海洋开发利用条件主要内容包括:(1)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潜力及价值。(4)对维护周围海域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作用。(5)对未来海洋产业发展的潜在价值。9.1.5 海岛本身保护价值主要内容包括海岛等自然客体本身易灭失性及其保护价值分析。9.1.6 其他价值分析海区其他潜在价值,评估其保护后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前景。9.2 社会经济条件9.2.1 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指导作用明确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指导作用,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的建立与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目标、保护行动及措施的协调性。9.2.2 社会经济条件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支撑分析社会经济条件给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与管理奠定的支撑条件与有利因素等。9.2.3 经济发展需求与压力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对海洋生态环境的需求。(2)海洋产业可持续发展对海洋资源的需求。(3)社会经济及海洋产业飞速发展给海洋生态保护产生的压力。9.3 公众参与了解公众对海洋特别保护区关心、重视和支持程度,评估海洋特别保护区建立的公众基础。公众参与调查内容见附录D。9.4 现有相关保护与管理工作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当地政府或相关管理部门制定的有关管理政策或已采取的对策、已有的相关管理设施等。10 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基础保障 按照“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技术规范”的有关要求,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对人员、管理基础设施、基本管理设备等的需求,提出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条件配置方案。11 建区综合效益分析11.1 生态环境效益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建成后,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以及对保护、保全珍稀物种及其生态环境,保护海岸带、海岛地貌和岛礁生态方面可能产生的明显的生态效益。11.2 资源效益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建成后,在实施生态保护的前提下,海洋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发挥当地的海洋资源而获取的经济效益。11.3 社会效益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建成后,对保护区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居民生活的改善,及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当地经济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而产生的社会效益。11.4 经济效益分析海洋特别保护区建成后,对改善区域的社会经济面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居民就业领域,增加收入等方面产生的经济效益。12 成果要求12.1 论证报告编写总体要求12.1.1 报告主体结构报告由封面、技术承担单位及人员相关信息、目录、报告正文、参考资料及附件等部分组成。12.1.2 编制基本要求(1)报告的编制必须依据国家现行法律、法规、规范、标准,总体内容符合附录D的要求。内容全面客观,重点突出。(2)数据可靠,资料翔实,选用的计算方法科学合理,计算结果准确。(3)计量单位采用法定计量单位。(3)观点鲜明,结论客观公正,建议切实可行。(4)文字简洁通顺,条理清楚,前后对应,图表清晰无误。12.2 图件选划论证图件主要包括地理位置图、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图。图件要求如下:(1) 基础地理要素,包括海岸线、岛屿、海湾、行政区、主要居民点、主要入海河流、等深线等海域基础地理数据及相应的文字注记。(2)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专题要素,专业要素应包括特别保护区边界线、功能区名称及类型,海洋功能区类型、位置、分布等,主要资源类型、位置、分布等信息。(3)必要的整饰内容,包括图名、图廓、图例、比例尺、投影、制作时间等。13附录A (资料性附录)资料收集内容A.1 自然环境资料自然环境资料包括下述内容:a) 地质地貌:主要包括地形、地貌、地质、沉积物等;b) 气候和陆地水文:主要包括气温、风、湿度、日照、降水、蒸发量等气候要素,主要入海河流径流量、输沙量等;c) 海洋水文:主要包括水温、盐度、潮汐、潮流、波浪、海流等;d) 海水化学:pH值及溶解氧、CODMn、活性磷酸盐、无机氮(硝酸盐、亚硝酸盐和氨氮等)、油类和重金属含量等;e) 海洋生物:初级生产力、海洋微生物、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潮间带生物和游泳生物等;f) 海洋环境质量: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入海途径、污水和污染物入海量、主要污染物在海洋中的含量和分布、区域环境质量等;g) 自然灾害:地震、热带气旋、风暴潮、风暴风浪、海冰、寒潮、霜冻、冰雹、海雾、赤潮、海水倒灌、海岸侵蚀、滑塌等。A.2 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料 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料包括下述内容:a) 港口、航道和锚地:主要包括位置、面积、水深、水文、底质条件、避风条件、水下障碍、冲淤状况;泊位、占用岸线长度、吞吐能力、营运状况、拟建和扩建计划及相关资料等;b) 旅游:范围、面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包括质和量)、体育运动和娱乐价值、旅游设施、知名度、旅游区等级、基础设施、客源、容纳人数、土特产、接待人数、产值和外汇收入;c) 林木和植被:范围、面积、种类分布、林木蓄积量、林业产量和产值、繁衍、保护措施及效果、破坏情况等;d) 油气资源及开发:地理位置、范围、面积、资源量、油气构造、地层和岩性、油气层厚度、原油性质、生产量、产值、开采年限、后方基地情况等;e) 固体矿产及开发: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品位、矿层厚度、储量、地层和岩性、水深、埋深、生产量、产值、开采年限、开发限制条件、后方基地情况等;f) 海水养殖:位置、范围、面积、养殖品种和方式、饵料情况、产量和产值等;g) 海水增养殖:位置、范围、面积、资源类型和资源量、资源演化趋势、资源破坏情况、增殖保护措施和效果等;h) 海洋捕捞:初级生产力、生物种类和生物量、资源种类和资源量、资源分布和渔场、渔汛、产量和产值等;i) 禁渔:位置、范围、面积、禁渔期限、禁渔效果等;j) 盐业:滩面坡度、底质类型和质量情况、降水量、蒸发量、海水盐度、日照、风况;盐田位置、范围和面积;产量、产值、成盐等级等;k) 地下卤水资源和开发: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储量、卤水浓度、埋藏深度、产量、产值、开采限制条件等;l) 海洋能资源和开发:地理位置、范围、面积、海洋能的分布和储量、开发利用条件、开发利用现状等;m) 风能资源和开发:地理位置、范围、面积、能源蕴藏量、能量、能量利用律、效益、开采限制条件等;n) 地下水资源和现状:地理位置、范围、面积、储量、水质状况、开采现状、地下水位下降情况、地面沉降、海水倒灌情况、禁采或限采层位和限采量及效果等。A.3 灾害资料灾害资料包括下述内容:a) 台风:发生的时间、频度、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害等;b) 风暴潮:侵袭的海岸长度和纵深、灾害频度、造成的损害等;c) 灾害性海浪:发生的时间、频度、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害等;d) 海冰:成灾年份、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害等;e) 赤潮:成灾年份、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害等;f) 外来物种侵害:外来物种侵害名称、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害等;g) 溢油:发生年份、影响范围、造成的损害等;h) 海岸侵蚀:侵蚀海岸位置和长度、向陆推进距离和速度、侵蚀原因、造成的损害等。A.4 社会经济背景资料社会经济背景资料包括下述内容:a) 县、乡、村、岛各级行政区划单元人口及从事海洋产业的劳动力人数等;b) 县、乡、村、岛各级行政区划单元国民生产总产值及其增长情况;c) 县、乡、村、岛各级行政区划单元主要海洋产业名称、分布、规模、产量、产值及其增长情况等;d) 县、乡、村、岛各级行政区划单元内主要基础设施情况等。A.5 有关区划与规划资料有关区划与规划资料包括下述内容:a) 县、乡社会经济发展规划;b) 海洋环境保护规划;c)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d) 海域使用规划;e) 海洋经济发展规划;f) 相关海洋产业开发规划;g) 海洋功能区划文本、登记表、报告及图件。A.6 其他有关资料a) 毗邻区域自然保护区建设情况:主要包括自然保护区位置、范围、面积、级别、核心区和缓冲区、主要保护对象和目标、级别、主管部门及建区时间等;b) 毗邻区域海洋特别保护区建设情况:主要包括海洋特别保护区位置、范围、面积、级别、主要保护对象和保护目标、级别及建时间等。附录B (规范性附录)补充调查方法及技术要求B.1 地质地貌主要包括第四纪地质(成因类型、岩性、分布、时代等)、地貌类型、形态及分布等。海岛岸滩动力地貌主要查明岸滩现代过程、物质来源及成份、分带性、微地貌等项内容的补充调查。调查方法按GB/T 13909的要求进行。B.2 海洋水文主要包括盐度、水色、透明度、悬浮物等相关要素的补充调查,调查方法按照海滨观测规范 GB/T14914-94 的要求执行。B.3 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海水质量补充调查按照GB 17378.4的有关要求执行。沉积物质量补充调查按照GB 17378.5的有关要求执行。海洋生物补充调查按照GB 17378.7的有关要求执行。B.4 海岸线及海岛位置海岸线、海岛位置、面积等的补充调查可采用现场勘测、图面量算或遥感等方法,遥感调查按908专项“海岛海岸带卫星遥感调查技术规程”的有关要求执行。附 录C(规范性附录)海洋特别保护区选划论证报告编制大纲前言阐明海洋特别保护区建区的目的、意义及必要性,简要介绍拟建海洋特别保护区概况及选划论证工作的实施情况等。一、建区依据、指导思想及其原则1、建区依据(1)国家与地方相关法律法规依据(2)相关规划(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环境保护规划、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域使用规划、其他有关规划)(3)海洋功能区划2、指导思想3、原则二、自然环境状况1、地理概况主要包括地理位置、海岸线长度、海域及滩涂面积、岛屿数量及其基本情况等。2、气象与气候3、地质地貌4、海洋水文5、主要灾害6、生态环境现状与评价(1)污染源主要包括污染源类型、分布及其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数量等(2)海域环境质量现状与评价海水、沉积物质量现状与评价。(3)生物生态环境现状及评价1)海岸及岛陆生物生态2)海洋生物生态3)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状况评价三、社会经济背景状况1、人口2、经济发展状况3、主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情况四、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1、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状况 资源类型、分布、数量、开发利用历史及现状等。(1)港口航运资源(2)生物资源(3)旅游资源(4)矿产资源(5)海洋能及风能资源(6)其它资源2、海域使用现状3、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五、建区条件分析1、自然环境与资源条件分析(1)地理条件特殊性分析(2)生态系统特殊性分析(3)生物与非生物资源特殊性分析(4)海洋开发利用特殊性分析2、社会经济条件分析3、公众参与4、现有相关保护与管理工作基础5、拟建保护区类型与级别六、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1、功能分区区划类型、分布范围、面积、资源环境特征等。2、各功能区生态环境保护目标3、各功能区保护与开发活动安排七、海洋特别保护区管理基础保障1、管理机构设置2、管理机构职责3、管理制度4、人员编制5、基础设施与仪器设备6、投资概算投资额度与计划安排、资金来源等。7、社区共建共管措施八、建区综合效益分析1、生态环境效益2、资源效益3、社会效益4、经济效益九、结论与建议附件:1、拟建海洋特别保护区位置图2、拟建海洋特别保护区功能分区图附录D(规范性附录)公众参与调查内容与要求D.1调查对象涉及海区管理的行政部门、资源开发利用的企事业单位、居民和其他年满18周岁具独立思考判断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非金属矿估值模型创新-洞察与解读
- 垃圾装卸承揽合同范本
- 垃圾收购项目合同范本
- 三人制篮球训练与赛事组织方案
- 基础心理学知觉教案
- 高中数学北师大版选修《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教案(2025-2026学年)
- 《法理学》辅导专题电子教案
- 春季疾病预防主题班会教案
-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主题班会教案
- 品德道德法治八上第七课《友好交往礼为先》第一框《礼貌显魅力》公开课测试卷练习卷教案
- 年度资金预算表参考模板
- 审计模拟实训教程第4版马春静课后部分参考答案
- 中国建筑史-绘图题
- GB/T 9442-2010铸造用硅砂
- 溶胶-凝胶法:高均一性、高比表面积催化剂制备
- FZ/T 73009-2021山羊绒针织品
- 纤维化学与物理-第三章蛋白质纤维-蚕丝课件
- 医务处的管理职责课件
- 中医妇科学课件-妊娠病胎漏胎动不安
- 甾体及其苷类-2011课件
- 大健康数据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