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_第1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_第2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_第3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_第4页
现场救护基本知识与技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场救援和保护基于基本知识和技能合肥红十字会王阳宽,救护训练部合肥红十字会的现场救援训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红十字会法赋予的法定职责。普及现场救援知识,掌握自救互救技能,需要每个人的积极参与。前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把保障全体公民的健康和提高各族人民的健康水平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了确保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繁荣,国家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目标。为此,卫生部发布了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 (66篇文章)。在66篇文章中,现场救援知识和技能是重要内容。此外,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的救援中,我们也看到,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掌握现场自救互救的健康知识和基本知识技能。由此,我们深刻认识到红十字会开展救援培训和公众接受培训的重要性。在卫生部颁布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第66条)中,现场救援知识是公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内容。第20条指出,患有呼吸和心脏骤停的病人可以通过人工呼吸和胸部按压进行急救。第25条指出,如发生创伤性出血,特别是大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固定骨折,并小心移动。第48条指出,工人应了解工作中的危险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第60条指出,在需要紧急医疗救助时,拨打120急救电话是一项基本技能。第65条指出,在抢救电击受害者时,如果他不直接接触受害者的身体,他将首先切断电源。第66条指出,一旦发生火灾,将隔离烟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低姿态逃生,并发出火警警报119。在四川汶川地震现场,救援人员在紧急救援中需要标准化的救援技能。宣武医院著名神经外科专家凌教授根据现场抢救知识和技能的要求,编制了一套著名的现场抢救知识公式:发现生命,应先送水,但水不能迅速补充。清口鼻侧,呼吸顺畅的原则;臀部和肩膀应该向外拉,关节不应该用力拉。伤口出血靠压迫,夹板棍固定骨折;不要扭伤颈部和腰部,将硬板转移到多个支架上。这种易于记忆、易于理解的救援知识公式,必将在大地震现场救援中,对拯救生命、保障生命安全和健康发挥重要作用。可见,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突发灾难中,人们都必须掌握一定的救援知识和技能。这也是合肥红十字会在上级红十字会的领导下,致力于健康救援训练的宗旨。第一部分是现代救援的基本理论第一,救援的新概念1.新概念: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方式的结构也在不断更新。突发事件和意外伤害大多发生在工作、学习和生活场所,并且远离医疗机构。有必要向公众普及救援知识,使他们能够掌握先进的救援理论和技能,成为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现场救援的“第一反应者”。实现“救死扶伤”的目标,为安全生产、健康学习和生活提供必要保障。2.你为什么提出一个新的营救概念人们总是把希望寄托在医院和医生身上,以抢救危重病人和意外伤害。对现场救援的重要性、可实施性以及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不足,往往会导致患者在生死关头失去最宝贵的救命黄金时刻。现代救援的新概念是让人们充分利用拯救生命的黄金时刻。3、是应对现代社会生活救助挑战的理念寿命延长、疾病谱变化和心血管患者数量增加;人们的活动空间增加,交通和劳务事故增加。自然和人为灾害,e第四十四届联合国大会针对影响经济发展和人类健康的严重全球性灾害,决定将重视安全生产和生命安全,加强向公众普及救援知识和技能作为国际减灾十年的重要任务之一。4、应对隐形杀手,呼吁预防和急救马季、和侯的心源性猝死震惊了中国人。悲剧提醒这个世界,生命是珍贵而脆弱的。吃得好,锻炼少,高血脂会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而且患者很快就会变年轻。在中国,88%的猝死是由心室颤动引起的,许多人在发病前感觉良好。当你生病时,你周围的人不知道急救。发达国家城镇的第一反应者是1/8-15。人们广泛认同心肺复苏和除颤的概念,并接受了广泛的培训。心脏性猝死在美国每年占36%,其中80%发生在家中。救援的存活率是28.7%,而中国只有1%。著名心血管疾病专家胡大一呼吁预防:一手抓高血压,一手抓胆固醇,是预防中风和心肌梗塞这两种致残和致命疾病的关键措施。著名急救专家李呼吁普及“生命链”:培养更多具备急救理念的急救人员,掌握“生命链”中的“四早”和急救技能,为猝死患者提供生存机会。5、现代救援的特点在事故现场,应对患者进行科学、及时、先进、有效的初步抢救。第一反应者的救援对于拯救生命、减轻残疾和疼痛、争取进一步治疗的有利时机非常重要。在危重病人患病和受伤的场景中,只有抓住救命的黄金时机,正确抢救,才能挽救生命。现代紧急救援系统必不可少:*第一反应者;* 24/7专业通信系统;*院前现场救援和途中救援机构。6.第一反应者参加救援培训,掌握救援知识和技能;获得相关培训证书,能够在现场为他人提供应急救援;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热心公益事业,自愿无偿为社会服务;现代救援仅仅依靠医务部门是不够的。有必要在大规模救援的概念下建立一个第一反应小组。患者周围的亲属、同事、同学、救援医疗服务系统人员、警察、消防队员、安全人员和公共服务人员应该是第一反应者。7.红十字会是现代救援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和各级政府高度重视红十字工作,赋予其开展救援训练的重要任务。国家主席担任名誉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副主席担任主席。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红十字工作和公民的生命健康。社会、公众、在华国际机构和在华人员充分肯定了红十字会组织的救援培训的有效性,也认可了培训证书的权威性和认可性。二、现场救援指令1.现场评估到达现场,通过感觉、视觉、听觉和嗅觉判断现场是否有异常情况。检查原因、受伤人数和是否有生命危险、自己、受伤者和旁观者是否有危险、现场可用的资源、需要何种支持以及可以采取何种行动;为确保安全,注意危险因素,如电源、有毒气体、救援人员自身的体力、水和能力等。2、判断受伤情况意识:观察意识是否清晰,意识是否丧失;气道:梗阻者不能说话和咳嗽;呼吸:正常12-18次/分钟,危重病人变得更快、更浅、不规则、叹气或停止;循环体征:观察皮肤和粘膜是否苍白或发蓝,脉搏正常为60-80次/分钟,心脏骤停,大动脉脉搏消失;瞳孔大小及反应:判断是否有颅脑损伤、脑疝、脑水肿气道打开气道,按压前额,抬起下巴,清除异物;人工呼吸,立即吹气两次;循环-按压胸腔外30次以恢复循环。4、现场救人的原则保持冷静,冷静和大胆,谨慎和负责,理性和科学;在评估现场时,应确保伤者和他们自己的安全。分清轻重缓急,先救人,后救治伤员,果断施救。采取措施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充分利用现有的人力和物力,协助救援;尊重伤员,保护隐私;做好个人安全防护工作(尽量使用呼吸膜、口罩、医用手套、眼罩等。)。5.现场救援的“生命链”这是一个从第一反应者到现场专业急救人员的救援系列,有四个“e”早期(1)早期救援通道:我或第一反应者呼救,救援系统尽快赶到现场;(2)早期心肺复苏:由第一反应者执行,并具有重要的基本生命支持功能;(3)早期除颤:心肺复苏前胸外叩诊具有机械除颤效果,可恢复正常心律,挽救患者生命。如果没有,立即挤压心脏。专业人员到达后,使用车载心脏除颤器进行除颤;一些行业(民航)开展了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的培训(AED),这有利于患者康复。心脏性猝死的本质仍然缺乏全面的解释,但心室颤动是最直接的杀手。如果现场有AED,两个电极垫被连接到胸部的两侧来启动机器。当出现心室颤动时,AED自动分析心律并自动去纤颤。拯救70%的病人只需要三分钟。(4)早期高级生命支持立即实施除颤是专业人员的内容之一。使用相应的急救技术、药物和其他可靠的生命支持;(5)四个“e”的保护1-2%的公众具有现场救援知识和技术;对关键群体进行心肺复苏术培训;完善社区应急网络和应急医疗体系;足够的救护车和相应设备;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急救现代化和知识普及是充分发挥生命链应有作用的基本保证。(6)高院士谈推广悬挂在首都机场等地的心形标志黄色小盒子是AED自动体外心脏除颤器;中国每年有42/10万的心脏性猝死,其中绝大多数是心室颤动。北京每年有4万人,其中1/2的人院外抢救成功率为2%,AED的成功率可提高到30-70%。该设备可以自动识别是否发生心室颤动,如果是,它将自动放电,这是非常安全的。操作简单:脱去胸衣,拉红色手柄打开包,撕下两个电极板上的蓝色薄膜,将电极分别放在右上胸部和左下胸部,按下开关。如果是心室颤动,它会自动放电。如果不能一次完成,可以多次完成。如果成功,它将被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如果没有成功,应该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等待专业人员的到来。(7)从死神手中抢走父亲一位老人习惯于晚饭后去他儿子家。一天,当我正要拥抱我的孙子时,我突然捂住胸口,悲伤地哭着倒在地上。儿子跑过去打电话,没有醒来。他的脉搏消失了。他立即拨打了120。救护站要求进行胸部按压,这让我想起了我在部队学到的心肺复苏术。十分钟后,救援人员到达,老人在全力抢救后获救。事后,老人感谢救援人员,救援人员说是他的儿子及时实施了心肺复苏术,赢得了院前急救最珍贵的黄金时刻。如果失去了这次营救的机会,不管医生有多聪明,他都无法康复。第二部分是现场救援的五种技术。I .现场心肺复苏1.对心肺复苏术的理解被称为三个“最”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医疗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最流行的急救技术;这是心脏病患者最迫切的救命技术1958年,美国医生彼得萨法尔研究了口对口呼吸的可靠人工呼吸效应。1960年,考恩考文霍文发现胸外按压可以维持血液循环。萨法尔证实了联合应用这两种技术的重要作用。心肺复苏模型的发明有助于心肺复苏技术的普及。拯救心脏和呼吸停止病人的技术的普及,使那些处于迫在眉睫的危险中的人有可能得到及时和初步的援助。(3)心肺复苏的紧迫性人体内没有氧气储备。一旦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循环将停止,全身器官将遭受缺血和缺氧。人脑对氧气的利用率最高,可达20%。缺血缺氧4-6分钟后脑组织受损,超过10分钟后无法恢复。此时,即使他们得救了,他们也会变成素食主义者或严重弱智。这4-6分钟是急救的黄金时间,也是为什么心肺复苏术必须在4-6分钟内完成的原因。(4)4)心肺复苏终止时间的确定无论情况如何,终止医疗、社会、道德、法律和许多其他问题的决定取决于治疗医生或救援队的主治医生。国际公认的有效持续救援,包括先进的生命支持,持续30分钟,如果仍然没有自主循环,则停止。如果获救人员的基本情况较好,则猝死是由于意外事故,特别是在冰水中溺水,这可以延长救援时间。2.理解呼吸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呼吸的开始,也是新生活的宣告。呼吸是吸入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新过程。一旦一个人停止呼吸,他的生命就岌岌可危。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是送春风去唤醒生命。(1)呼吸的生理过程1)呼吸系统呼吸道: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分支;肺:胸膜、胸膜腔、肺泡(上皮70平方米);隔膜。2)呼吸机制呼吸运动:形成肺内外压差,是肺通气的动力,通过中枢调节进行有节奏的气体交换;气体交换:空气在肺泡中以扩散方式与肺循环毛细血管中的血液交换O2和CO2。(2)人工呼吸人工方法用于帮助不能自主呼吸或呼吸异常的患者进行被动呼吸。传统的仰卧位压胸法、仰卧位拉臂法和俯卧位压臂法因效果不佳而被摒弃。口对口人工呼吸是向患者提供氧气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空气中含有O221%和CO20.04%。人类呼出的气体仍然含有16%的O2和CO24尽管病人获得的气体O2很低,但足以使塌陷的肺泡膨胀,供应O2,并且CO2也能刺激中心。3、了解心脏和血液循环(1)心脏这是一个四腔动力泵,以确保定向血流。心肌组织具有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传导系统从窦房结传导节律性脉冲。(2)血管:由血管、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的管道。(3)血液:它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占自身重量的7-8%;输送氧气、二氧化碳和营养物质,帮助吸收和排出;防御和保护功能:白细胞吞噬细菌和毒素,产生抗体,血小板防止出血;调节体温和酸碱度。(4)血液循环它是血液从心脏泵出,通过血管和毛细血管流回心脏的过程,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5)胸部压迫机制心脏骤停后,适当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