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_第1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_第2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_第3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_第4页
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考物理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江苏丰县广宇中英文学校刘庆贺渠敬华选择题能考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记忆与理解、判断与推理、分析与比较、鉴别与评估等多种能力,所以它是考查学生学习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能力的常用方法。要做好选择题,不仅应该具备扎实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应当避免错误选项的干扰和误导,防止凭猜测选答案的做法。下面向同学们介绍几种选择题的解题答方法。1、直接判断法例1(2011 福州)一块铁块的质量会发生变化的情况是()A 将它熔化成铁水 B磨掉铁块一个角 B C把它轧成薄铁片 D从地球运到月球解析:质量不会随物体的位置、形状、状态、温度而改变。铁块熔化成铁水,是状态变了,组成铁的物质未变;磨掉铁块一个角,组成铁的物质减少;轧成薄铁片,形状变了,组成铁的物质未变;从地球运到月球,地理位置变了,但组成铁的物质未变。答案:B2、比较法例2(2011黄冈)音乐小组的几位同学制作了各自的乐器,乐器发声的波形图如图所示,对此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乐器发声时都在振动 B乐器发声的音色相同C乐器发声的响度相同 D乐器发声的音调相同解析:从发声的波形图,我们可以获取声音的信息:波形是一条直线,说明声源没有振动;波形有起有伏像波浪,说明声源在振动。后面的波形完全重复前面的,说明振动有规律,是乐音;波形杂乱无章,说明振动无规律,是噪声。波形最高点到最低点的距离,代表振动的强弱,距离大,声音的响度大。同一幅图中出现相同波形的个数,代表振动的频率,个数多,频率大,音调高。观察比较图1中的甲、乙、丙三个图,上述几个方面完全相同,因此A、C、D都是正确的。仔细比较观察乙、丙两个图,可以发现一个波形又由一些小波形,这些小波形的不同对于音色的不同。答案:B3、排除法例3(2011福州)关于惯性的理解和现象解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高速飞行的子弹具有惯性,穿入木头静止后惯性消失B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由于惯性力的作用D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能马上停下来,是由于运动员具有惯性解析:惯性是物体本身就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运动的物体有惯性,静止的物体也有惯性,所以A错;惯性大小是由物体质量决定的,质量不变,惯性不变,所以B错。汽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客系安全带,是为了减小甚至消除惯性带来的危害;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有向前运动的惯性,不是因为受到向前的力。惯性是一种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不是力,所以C错。前面几个排除了,剩下的D就是正确的。答案:D4、逆推法例4(2011临沂)如图2所示,一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C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受到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解析:试题考查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知识,不妨采用逆推法:两个物体若是一对平衡力,必须满足四个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选项B中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而且方向相同,所以错误。一对相互作用力是发生在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两个力,只要涉及第三个物体,就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选项C中的重力是地球对闹钟的力,支持力是桌面对闹钟的力,两个力涉及三个物体,所以根本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选项D中的重力和压力也涉及三个物体,而且方向相同,根本不可能是相互作用力。答案:A5、控制变量法例5(201l兰州)用两个相同的电热器给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加热,它们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据此判断物质甲的比热容为( )A2.1103J/(kg) B4.2103J/(kg)C1.2103J/(kg) D条件不足,不能确定解析:两个电热器相同,说明物质甲和水相同时间内吸热相等。从图像看出,温度从0升高到60甲用时10min;水用时20min。这说明质量相同的物质甲和水升高相同的温度,甲吸收的热量是水的一半。根据,甲的比热容是水的一半。答案:A6、挖隐法例6(2011 绵阳)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图案,然后把电灯泡接到电路中让其发光,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移动,则所画图案在墙上成清晰像的情况是( )A不能成像B能成一次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C能成两次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D能成三次像,一次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一次是等大、倒立的实像,一次是放大、倒立的实像解析:题目中的图案是物体,白墙是光屏。凸透镜在灯泡图案与其正对的白墙之间移动,当物距大于像距时,可以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当物距小于像距时,可以成放大、倒立的实像。所以A、B选项错误。为什么不能出现等大、倒立的实像呢?我们想到出现此种情况的条件是物距等于二倍焦距,此时像距也等于二倍焦距,即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应恰好等于四倍焦距。但题目告诉我们“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较大”,其隐含的意思是这个距离比凸透镜焦距大得多,即图案与白墙之间距离应比四倍焦距大得多,不可能出现物体和光屏之间的距离应恰好等于四倍焦距这种情况。善于挖掘试题中的隐含条件,可以使我们少犯错误。答案:C7、列举法例7(2011无锡)如图4所示,坐在甲火车中的小华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儿,她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它们运动情况的判断,不可能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解析:由试题提供的情景可以判断:以乙火车为参照物,甲火车向后运动;或者以甲火车为参照物,乙火车向前运动。但若判断两火车是停在轨道上,还是向前运动、向后倒车以及它们运动的快慢,必须以地面为参照物。以地面为参照物,两车可能一动一静,或者都动。具体情况列举如下:(1)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2)乙火车停在轨道上,甲火车向后运动;(3)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4)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运动较快.答案:C8、计算法例8(2011四川绵阳)人类在新材料探索的道路上总在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体“气凝胶”就是新材料探索的重要成果,该物质的坚固耐用程度不亚于钢材,且能承受1400的高温,而密度只有3 kg/m3。已知某大型飞机采用现在盛行的超高强度结构钢(钢=7.8103kg/m3)制造,耗钢130吨;若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则需“气凝胶”质量为( )。A0.05吨 B0.26吨 C2.6吨 D50吨解析:此题的关键点是要理解“采用气凝胶代替钢材来制造一架同样大小的飞机”,这就告诉我们“气凝胶”的体积等于钢的体积。因此,要根据先求钢的体积,再用可求出 “气凝胶”的质量。当然求解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的统一。钢的体积。“气凝胶”的质量答案:A9、联系实际法例9(2011杭州)科学家设想利用道路来收集太阳能进行发电,供电动汽车和路灯使用。方法是在路基上先铺设覆盖有太阳能电池的水泥板,再在太阳能电池上覆盖透明的玻璃作为路面,这个设想要能实际使用,对玻璃的选择,下列哪一项不是主要需考虑的( )A玻璃表面粗糙程度 B玻璃强度C玻璃颜色 D玻璃的隔音效果解析:试题情景新颖,富有创意。要回答题目中的问题,需要设身处地联系试题提供的场景。汽车要在玻璃路面上行驶,如果玻璃太光滑则无法提供前进的动力(联系汽车雪地打滑可以帮助理解);如果玻璃强度不够,汽车容易因压强过大而压坏玻璃路面;要充分利用太阳光,就要考虑玻璃的透光性,所以玻璃的颜色必须考虑,无色透明的透光性最好;至于玻璃的隔音效果,反正不会有人在路面下生活,所以无需考虑。答案:D10、极端法例10(2011北京)如图5所示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右滑动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B电压表V1示数变大,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C电压表V1示数变小,电压表V2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V1示数变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