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学年:名称:2017年8月29日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教育计划单元教育的目的:1 .知识和技能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可以以速度表现物体的运动可通过速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等速直线运动的概念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我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误差有差异二.过程和方法体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感受到科学与艺术融合产生的美感体验从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大致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感受到科学与艺术融合产生的美感认识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单元的重点难点1 .要点什么是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速度计算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由于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况可以不同速度单位及单位换算、误差的发生。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安排课程本章共分五节,建议上六个小时的课。第1节的长度和时间的测定1小时第二节运动的说明一帧第三节运动快一小时复习和总结的三个小时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育目标1 .知识和技能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我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误差有差异二.过程和方法体验从日常经验和自然现象大致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测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教育的重大难点1 .要点: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2 .难点:误差的产生。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教育准备:教材教育的过程(一)引进新课程;俗话说耳朵虚,眼睛真实,眼睛是对的,还是真的呢,看看教科书的两幅图,首先自己感觉长度的大小,测量,比较前后是否一致。(2)教新课程1 .长度的测量长度单位: kmmdmcmmmmnm测量长度的工具:尺、卷尺(比例)、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学生活动:测量物理教科书的长度和厚度学生讨论活动:如何准确测量硬币直径、纸张厚度、细铜线直径?总结了刻度的正确使用方法:刻度必须接近被测物体的刻度必须与测量物体的长度平行的读取时的视线必须垂直于尺寸面的读取时,请读取得分值的下一位。测定结果=数值单位2 .测量时间让学生讨论测量不同时间的工具和方法。 学生说各种方法和工具。 鼓励学生以科学的眼光了解周围的事情。时间单位:秒(s )、分(min )、小时(h )学生活动:使用练习停钟方法的时钟测定自己1分钟的脉搏次数,用估计脉搏一定时间的绳子捆住笔作钟摆,测定钟摆往返1次的时间。3 .误差:测量值与真值之间总是存在差异。 这个差别是误差。错误:原因是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读取测量结果、记录测量结果时的疏忽。两者的区别:误差无法消除,但可以减少。 例如,多次测量的误差可以消除。(三)课程总结;知道测量时间和长度的方法和工具(四)配置工作完成适当的同步练习(5)板书设计1 .长度的测量长度单位测量长度的工具学生活动学生讨论活动2 .测量时间时间单位学生活动(六)教育后记第二节运动说明教育目标1 .知识和技能了解参照物的概念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二.过程和方法体验物体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确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的重大难点要点:什么是机械运动,研究机械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2 .难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因为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所以物体的运动状况可以不同。教育准备:教材教育的过程(一)引进新课程;让学生阅读课本的序言,运动也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给人一种学习运动科学、深刻理解体育、深刻理解自然的印象。(2)教新课程1 .机械运动让学生讨论教科书的图1.21所示的运动和类似的运动。 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讨论有关运动的现象。对于学生的讨论,提出了以下问题从座位走到黑板前,发生了什么变化在道路上车停和在道路上跑有什么区别?说飞机在运动,基于什么?从讨论和回答中引导学生(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 (板书设计)提出问题:图中的物体有机械运动吗?我们周围的树木、房子、教室的桌椅在运动吗?整个银河,喜马拉雅山脉,猎豹在进行机械运动,树木,房子,桌椅也在地球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进行机械运动。 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运动。2 .参照物播放选择了一部分不同参照物而生成的不同感觉的教育VCD。 让我想起了和学生相似的场面,问道“为什么乘客会产生这样的错觉呢?” 组织学生讨论,大致明确了乘客的判断运动和静止选择的标准不同之后,就会产生不同的判断。学生活动:把教科书放在桌子上,把尺子放在教科书上,把教科书沿桌子移动。 让学生讨论答案以教科书为基准,尺子和教科书是运动还是静止?以教科书为基准,尺子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尺子为基准,桌子和教科书是运动还是静止?要获得参照物的概念:参照物:要说明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必须看到以哪个物体为基准。 这个被选作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图1.24一起说明卡车的运动情况:选择地面作为参照物,卡车在运动选联合收割机作为基准物,卡车静止不动。 结果: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如果以哪个物体为基准,选择的基准不同的话,其运动状况有可能不同。 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图11.14说明各种状况物体的运动状况。(三)课程总结;1 .什么是机械运动?什么是参照物? 你为什么选参照物?3 .什么是等速直线运动?(四)工作和思考1 .教科书第22页的“手动脑学物理”2 .同步测试适当的练习。板书设计1 .机械运动2 .参照物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6)后记第三节运动的速度教育目标1 .知识和技能可以以速度表现物体的运动可通过速度式进行简单的计算了解等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到科学与艺术融合产生的美感教育的重量、难点分析1 .要点:速度的计算2 .难点:速度单位及单位换算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育的过程(一)引进新课程;场面描写:我校百米决赛正在进行中,小明获胜,同学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 在5000米长跑中,运动员马匹一举夺冠,同学们钦佩地说:“马匹跑得真快!指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如何解释物体运动的速度?(2)教新课程1 .速度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 学生从小明实际跑得很快的事例来看,选手的运动程度是一样的,比较了哪个选手先到达终点,“通过相等的程度,在短时间内运动变快了”。问:李先生走路,妈妈骑自行车,大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速度?学生讨论了谁在前面,谁动得快。在同一时间内走路多的运动很快. 问:如何将小明与小马比较,谁动得快呢?启发学生回答说:“能计算同一路程的时间短是运动快,或者能计算同一时间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表示运动速度的物理量速度: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的大小v=s/t单位: m/s或km/h例题:书第23页指导学生学会学分换算练习: 20m/s=54km/h=例题:书第20页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公式的变形。2 .等速直线运动指导学生观察图1.33。 让他们提出差异。 引出等速直线运动的意思:物体沿直线速度不变的运动。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进行变速运动的例子的平均速度: v=s/t这样算出的速度下的这个过程的平均速度(三)课程总结;1 .你如何表现运动的速度?2 .速度是如何计算的?3 .速度单位如何换算?4 .什么是等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运动?(四)工作1 .本22页第一、四问2 .完成适当的同步测试板书设计1 .速度2 .等速直线运动变速运动平均速度(六)教育后记第二章声现象单元教育计划教育目标:1.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 .知道传播声音需要媒体,3 .了解声音的特性。4 .理解影响声音三个特性的因素。5 .通过观察、参观、录像等相关文字、照片、音像资料获得有关声音在社会生活中的利用的知识。6 .了解如何预防噪音,提高环境保护意识。教育的重要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难点:声音传播需要媒体区别声音和音量突破:在实验中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条件利用手持尺度等器材探测声音与频率的关系联系实际生活说明声音的利用例子。会话安排:2.1语音发出和传播2会话2.2语音特性1帧2.3声音的利用1帧2.4噪音的危害和1小时的控制第一节语音的产生和传播【教育目标】1 .知识和技能目标l声波知道振动在介质中疏密传播。l我们知道在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音速因介质而异。了解每个l媒体传达声音的能力不同。了解l声波的反射规律及其应用。二.过程和方法的目标l体会基于“类比法”学习物理知识和探究性实验方法。l使学生具有用物理语言总结意见表达的能力。三、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目标l通过物理现象分析,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热情,正确理解生活中的物理知识。l学会合作交流,形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习惯,体现自我价值。【重点和难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区分不同介质的声速差异和不同介质的传声能力差异。【教育的准备】器材:链锯、音叉(小槌)、泡沫塑料球、薄橡胶膜杯、软底塑料碗、音频发生器、低频扬声器、蜡烛、火柴、预录学生会话等。【教育过程】(1) .声波的产生1 .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找出共同点演示实验:(1)固定一根钢锯使其振动,发出声音。(2)将细小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放在音叉臂上,用小锤子敲击音叉。结论任何声音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声波的产生分组实验:如图1所示,在杯口贴上薄橡胶膜,在上面撒上发泡塑料屑,敲打盆栽观察到的现象推测其原因。教室交流:学生回答观察到的现象,阐述原因。(2)演示实验:如图2所示,观察和说明图1教室问题:低频扬声器发声时,纸盆前的蜡烛火焰会怎样?你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3)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中传播演示实验:弹簧引起的疏密波问题请说明用手按压长弹簧的一端时观察到的现象。疏密相间的形状在弹簧中传播时,各个弹簧轮子一直在向另一边移动吗?分别提问后,让学生们讨论答案。(2) .声波的传播1 .声波传播的条件(1)问题:物体振动时一定能听到声音吗?演示实验:如图3所示,将闹钟放入真空罩,连续排气。结论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波的传播需要通过介质。(2)学生完成学习活动卡P271和2 (其中2是在本堂选择几个学生实践后,可在本堂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完成学习活动卡P273,教师用录音机记录下来某班学生的故事在班里播出,你认为学生们是谁?结论声波不仅在气体中传播,而且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2 .音速讲义与课文相结合,阅读课文(1)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空气中的音速与温度也有关系,空气温度低音速就小。一般来说,固体中的声速大于液体或气体中的声速。(2)声波的反射声波撞击障碍物时,一些声波在障碍物表面反射,另一部分可能进入障碍物、被障碍物吸收或穿过障碍物。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柔软的多孔质表面吸收声波的能力强。(3)回声介绍了回声产生的原因、回声的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马山两高施工方案公示
- 屋顶彩钢加固施工方案
- 广东植物墙施工方案范本
- 节日滑雪活动策划方案英文
- 查施工方案网站哪个好
- 普洱毕业活动策划拍摄方案
- 本地咨询解决方案
- 石阡互联网营销方案策划
- 脊椎健康咨询管理方案
- 安全咨询项目报价方案
- 新疆民族问题课件
- 2025年度通信工程企业保密协议及离职竞业禁止条款合同书
- 小学数学新课标量感解读
- 重症医学科护士实习小讲课
- 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 《钢筋桁架楼承板应用技术规程》TCECS 1069-2022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青年岗位能手工作汇报
- 2025年镇村(社区)后备干部考试知识题库及答案
- 2025年国家职业资格考试中级汽车维修工考试题库及答案
- 生产恢复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