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臭节草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臭节草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臭节草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臭节草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臭节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臭节草臭节草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臭节草”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臭节草臭节草 【名称出处】:植物名实图考 【概况】: 异名 臭草、苦黄草、烫伤草(中国药用 植物志),岩椒草、石胡椒、臭沙子(四川中药 志),山羊草(云南中草药选)。 基源 为芸香料臭节草属植物臭节草的全草。 原植物 臭节草 Boenninghausenia albiflora ReichbRuta albiflora Hook;Balbiflora(Hook)Meissn;B japonica Nakai,又名松风草(植物学大辞典)。 历史 臭节草一名见于植物名实图考,谓:“臭节 草,生建昌,独茎、细绿,叶长圆如瓜子形,顶微 凹,面深绿,背灰白,三叶攒生,中大旁小,一茎之 上,大小叶相间,颇繁碎,土医采根捣浆,洗肿毒有 效。” 经中国药用植物志考证,所载即现今的臭节草。 形态 具强烈气味的多年生宿根草本,基部常木质化, 高5080cm;茎紫红色,光滑无毛,嫩枝灰绿色,髓 部较大,常中空。 叶互生,二回(有时为三回)羽状复叶;小叶片薄纸质, 倒卵形、菱形或椭圆形,大小不等,长12cm,宽 0518cm,膜质,先端圆钝,有时微凹,基部楔 形,上面绿色,下面灰绿色,全缘,不被毛,有透明 腺点。 聚伞花序,顶生或顶生于侧枝上;花轴细嫩,花枝基 部有小叶片;花白色,有花梗;萼片4裂,中部以下合 生,不被毛,有小腺点;花瓣4,覆瓦状排列,长圆形 或倒卵圆形,长56mm,宽23mm,薄膜质,有小 腺点;雄蕊8,长短相间,生于花盘基部四周,花药长 圆形,纵裂,2室;心皮4,花柱4,上部粘合,基部分 裂,柱头略膨大。 果实成熟时,由顶部沿腹缝线开裂;子房柄长4 8mm;种子肾形,褐黑色,长约1mm,表面有瘤状凸 起。 花期410月,花后结实。 (图见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第2册549页图 2828) 生境与分布 生长于山坡林下,沟边较阴湿地 带。 分布于中国华东、中南、陕西南部及四川、贵州、云 南。 亚洲东南部及东部也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夏季采取,除去泥沙,晒干。 【化学】: 全草主含香豆素类化合物,根中主要含生 物碱。 香豆素类化合物有:当归白芷内酯(Angenomalin)、 Micropubescin、3(1,1Dimethylallyl) Xanthvletin、Bhubaneswin、6(3羟基1丁烯基) 7OH香豆素、花椒内酯(Xanthyletin)、香柑素 (Bergapten)、异虎耳草素(Isopimpinellin)、()紫花前 胡内酯乙酸酯、()Nodakenetin acetate、花椒毒素 (Xanthotoxin)、8瑞香素8甲醚(Daphnetin 8methyl ether)、6(trans1Buten3onvl)7 methoxycoumarin、Daphnoretin Methyl p-coumarate、(E) 7羟基6(3羟基3甲基1丁烯基)2H 1苯并吡喃2酮、(Z)7羟基6(3羟基3 甲基1丁烯基)2H1苯并吡喃2酮、 Jayantinin、Muralongin、Dehydrogeierin)、繖形花内酯 (Unbelliferone)、6(1羟基2乙酰基3甲基2 丁烯基)7羟基香豆素19。 生物碱有:芸香日酮(Rutacridone)、降山油柑碱 (Noracronycine)、1Hydroxyacridone、1,7 Dihydroxy-N-methylacridone10。 还有桂叶烯(Myrcene)、水芹烯( Phellandrene)、丁香烯(Caryophyllene)、杜松萜 烯(Cadinene)、卡达烯(Cadalene)、丁香烯氧化物 (Caryophylene oxide)、匙叶桉烯醇(Spathulenol)、7甲 氧基2,2二甲基色原烯(7Methoxy2,2 dimethylchromene)、6、7二甲氧基2、2二甲基色 原烯(6、7Dimethoxy2、2dimethylchromene)、以 及爵床脂素B(Justicidin B)11,12。 参考文献 1 Phytochemistry 1973;12(12):3010 2 Phytochemistry 1973;12(8):2073 3 Heterocycles 1984;22(2):337 4 Japan kokai 78 25,570,1976, 5 Phytochemistry 1973;12(9):2312 6 Phytochemistry 1975;14(3):836 7 Phytochemistry 1977;16(2):291 8 Phytochemistry 1989;28:1281 9 Phytochemistry 1991;30(6):2094 10 Phytochemistry 1978;17(1):169 11 Phytochemistry 1975;14(1):308 12 Rastit Resur 1983;19(3): 374。 【药理】: 本品所含香豆素类对豚鼠回肠有解痉作 用。 参考文献 CA 1980;92:177441v 【药性】: 性味 云南中草药选:“辛、淡,寒。” 功效 清热凉血,舒筋活血。 主治 感冒咳嗽,咽喉肿痛,跌打损伤,瘀血肿痛。 中国药用植物志:“煎服治肚痛。 叶捣烂外敷治烫伤。”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凉血,舒筋活血,消炎。 治感冒,咽喉炎,肝炎,咯血,衄血,腰痛,跌打损 伤,皮下瘀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研末或泡酒。 外用:捣敷。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安徽中草药:“治 胃肠炎:鲜臭节草30g,厚朴9g,细辛3g,仙鹤草9g, 檵木叶15g。 煎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疟疾:臭节草、柴胡、青 蒿、艾叶各9g。 水煎,于发作前4小时服。”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风寒感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