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红升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红升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红升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红升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红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红升红升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红升”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红升红升 【名称出处】:外科传薪集 【概况】: 异名 升药(外科正宗),三仙丹、小仙 丹(疡医大全),红粉(集成良方三百种),升药 (中国药典)。 基源 红升为人工炼制成的红氧化汞(HgO) 历史 升药始 载于外科正宗。 因其在炼制时成品在容器的部位不同,颜色、纯度不 同,在性质、疗效上亦略有异。 因而实际上已分为红升、黄升、升药底三个品种的商 品药材供应和使用。 红升首载入外科传薪集,至今仍为中医外科常用 药。 中国药典1963年版一部以“红升丹”为正名,“红 粉”为副名收载,以后历版药典均以“红粉”为正名收 载。 据有关文献记载天然产的橙汞矿(HgO)与人工红升相 当。 。 【生药】: 鉴别 红升,又名红粉,为橙红色或橙黄色 块状物或粉末。 块状者厚约2mm,一面光滑,略有光泽,一面较为粗 糙,呈蜂窝状。 质重而脆。 气无,暴露于日光下颜色变深。 以红色,片状,有光泽者为佳。 加工炮制 原料 水银、硝石、白矾各等量。 制法 传统法 先将硝石、白矾研细拌匀,置铁锅中, 用火文加热至完全溶化,放冷,使凝结(俗称结胎)。 再将水银洒于表面,用瓷碗覆盖锅上,碗与锅交接处 用桑皮纸条封固,四周用细黄砂或黄泥密封至接近碗 底,碗底上放白米数粒。 将锅移置火上加热,先用文火,后用武火,至碗底上 白米变成黄色时,再用文火继续炼至米变焦色时,去 火。 放冷,除去泥沙,将碗轻轻取下。 碗内周边的红色升华物即为“红升”;碗中央的黄色升 华物为“黄升”;锅底剩下的块状物即为“升红底。” 改进法水银500g、硝酸650700g。 先将硝酸放入耐酸容器内,再加水银,静置,使其反 应至不冒棕红色烟后,倒入不锈钢盘内。 砂浴加热(温度控制在100以下,使其分解),约12 小时即得红色氧化汞(红升)。 贮藏 置阴凉干燥处,密闭保存。 。 【化学】: 升药中红升、黄升主要含氧化汞(汉口红粉 含HgO在98%以上),另含硝酸汞等。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450 【药理】: 红升丹系汞的氧化物,游离出的微量汞离 子能和病原菌的呼吸酶中的巯基结合而发挥抑菌作 用。 1%氧化汞软膏仍有用于眼科作温和的防腐及刺激药; 对表皮癣、肛门瘙痒也有效。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上册上海人民出版社, 1977:487 【药性】: 性味 有毒。 功效 拔毒排脓,祛腐生肌。 主治 痈疽,疔疮,梅毒,下疳,一切疮疡肉暗紫黑, 疮口坚硬,久不收口。 张氏医通:“治霉疮结毒。” 吴氏医方汇编:“治一切阳症腐烂太甚者。” 沈氏经验方:“治痈疽烂肉未清,脓水未净。” 疡医大全:“提脓长肉。” 集成良方三百种:“治痈疽疔毒溃后。” 全国中草药汇编:“外治疔疮痈疽,对口发背等 症。”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九一丹(疡科遗编 治一切痈疽并发背,烂脚恶疮:黄升丹6g,煅石膏 120g,漂净冬丹15g。 共为细末,和匀,擦患处,即生肌长肉且不藏毒。 药启秘:“治下疳腐烂:升药1g,橄榄炭1g,梅 片04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