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荆三棱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荆三棱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荆三棱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荆三棱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荆三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荆三棱荆三棱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荆三棱”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荆三棱荆三棱 【名称出处】:开宝本草 【概况】: 异名 京三棱(图经本草),灯心草、马 胡须(浙江),三楞果、铁荸荠、老母拐子(安徽)。 基源 为莎草科藨草属植物荆三棱的块茎。 原植物 荆三棱Scirpus yagara Ohwi(Smaritimus C BClarke),又名野荸荠、湖三棱、江囊果(江苏)。 历史 为着名的活血化瘀药之一,始载于开宝本 草。 图经本草云:“京三棱旧不着所出地土,今荆、 襄、江淮、济南、河陕皆有之。 多生浅水旁及陂泽中,春生苗,高三、四尺,叶如似 莎草,又似茭蒲叶,有三棱,五、六月抽茎、高四、 五尺,大如人指、有三棱如削成,茎端开花,大体皆 如莎草而大,黄紫色,苗下即魁,初生成块,如附子 大,或有扁者,其旁有根横贯,一根则连数魁,魁上 也出苗,其魁皆扁长。” 纲目载:“三棱多生荒废陡地、湿地、春时丛生, 夏秋抽高茎、茎端复生数叶,开花六、七枝,花皆细 穗成穗,黄紫色,中有细子,其叶茎花实俱有三棱, 并与香附苗叶花实一样,但长大耳,其茎光滑,三棱 如棕之叶茎。” 所述皆与现今的荆三棱相符。 历代本草如本草拾遗等,对三棱、京三棱和黑三 棱均有记载,但其原植物往往与黑三棱科的黑三棱 Sparganium stoloniferum Buch-Ham相混淆。 形态 根状茎粗长,呈匍匐状,顶端生球状块茎。 秆高大粗壮,高70150cm,锐三棱形,基部膨大, 具秆生叶。 叶线形,宽510mm,坚挺,边缘粗糙,叶鞘长达 20cm。 叶状苞片34枚,长于花序;长侧枝聚伞花序简单, 具38个辐射枝,辐射枝长达7cm;小穗长圆形,长1 2cm,锈褐色,具多数花;鳞片密覆瓦状排列,长圆 形,长约7mm,被短柔毛,顶端具长芒;下位刚毛6 条,与小坚果近等长,具倒刺;雄蕊3,花药线形;柱 头3。 小坚果倒卵状三棱形,黄白色。 花果期57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1卷9页图版11216) 生境与分布 生于湖、河浅水中。 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江苏、浙江、台湾和贵州。 朝鲜和日本也有分布。 。 【生药】: 采集 春秋季采挖,用齿钩钩出泥土中的根 茎,可摘取数个至十数个块茎,去掉地上茎和根茎、 须根,洗净,削去或带外皮,晒干;或待块茎晒干后 用机器撞击外皮。 药材主产于吉林、安徽、江苏。 鉴别 性状 块茎近球形,长235cm,直径23cm, 表面棕黑色,凹凸不平,有少数点状须根痕;去外皮 者下端略呈锥形,黄白色,或灰白色,有残余的根茎 疤痕及未去净的外皮黑斑,并有刀削痕。 质轻而坚硬,极难折断,入水中漂浮水面,稀下沉。 碎断面平坦,黄白色或棕黄色。 气微,味淡、嚼之微辛涩。 以个大、坚实者为佳。 显微 块茎的横切面:皮层为通气组织,多被削去,偶 有残存。 近内皮层外侧有23层石细胞环带,棕色或暗棕色。 内皮层细胞增厚呈马蹄形。 中柱鞘纤维一列或成束与小型维管束相间排列,中柱 薄壁细胞类多角形,含极微小的淀粉粒,直径不到 1m,维管束周木型或外韧型,薄壁细胞中散居分泌 细胞。 (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227页图179) 粉 末灰棕色。 厚壁细胞单个散在、两个并列或成片,黄棕色、绿 棕色、黄绿色或淡黄色。 多呈长条形,少数类圆形或长圆形,边缘多不规则波 状凹凸或短分枝,有的较平整,长15216m,直径7 34m,壁厚416m非木化或微木化,纹孔细 小,孔沟短而密,壁极厚者胞腔不明显。 木化薄壁细胞呈类长方形或长椭圆形,两端平钝或 斜尖,长77126m,直径1432m,壁厚47m, 连珠状。 导管旁薄壁细胞呈长条形,长18180m,直径5 18m,壁厚24m,连珠状,微木化。 分泌细胞呈类圆形,较薄壁细胞为小,直径23 36m,壁稍厚,内含棕色分泌物。 薄壁细胞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2281m,壁厚 25m,非木化,有的可见纹孔及孔沟。 木纤维多成束,黄色,细长,末端渐尖,长72 288m,直径718m,壁厚35m,微木化,孔沟 较稀疏。 另可见内皮层细胞和梯纹,网纹导管。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165页图76) 。 【化学】: 块茎含桦木醇及甘露醇1。 附 种子含3,4,5三羟基茋(3,4,5 Trihydroxystilbene)、3,3,4,5四羟基茋、藨草新 A、B(Scirpusin A、B)、维里佛林(-Viniferin)等2。 参考文献 1 新华本草纲要 第3册上海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0:569 2 J Nat Prod 1987;50(2):293 【药性】: 性味 苦,平。 功效 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主治 闭经,瘀血作痛,腹胀或有积块。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陕甘宁青中草药 选:“治闭经腹痛:三棱、莪术、红花、当归、延胡 索各9g。 水煎服。”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胸腹胀满,气滞腹痛: 三棱、莪术、砂仁、青皮各9g,甘草3g。 水煎服。”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腹中包块:三棱浸膏, 每服510ml;或三棱、莪术、鸡内金、生黄芪、党参 各9g。 水煎服。” 陕甘宁青中草药选:“治伤食:三棱、青皮、神 曲、麦芽各9g。 水煎服。” 江西草药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