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聚果榕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聚果榕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聚果榕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聚果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聚果榕聚果榕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聚果榕”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聚果榕聚果榕 【名称出处】:台湾药用植物志 【概况】: 异名 丛生榕、优昙花(台湾药用植物 志),优昙体罗(植物大辞典)。 基源 为桑科榕属植物聚果榕的果实和根。 原植物 聚果榕Ficus racemosa L(Fglomerata Roxb),又名马郎果(贵州植物志)。 形态 常绿乔木,高2530m。 胸径6090cm。 树皮灰褐色,平滑;幼枝和榕果被平贴毛,小枝褐 色。 叶互生;叶柄长23cm;托叶卵状披针形,膜质,长 152cm,外面被微柔毛。 叶片薄革质,椭圆状倒卵形、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 1014cm,宽3545cm,顶端渐尖或钝尖,基部 楔形或钝,全缘,表面深绿色,无毛,背面浅绿色, 稍粗糙,幼时被柔毛,成长后脱落;基出脉3条,侧脉 48对。 榕果簇生于老茎瘤状短枝上,稀成对生于落叶枝叶 腋,梨形,直径225cm,顶端压平,基部缩狭成 柄;基生苞片3,总柄长约1cm;雄花花梗,生于榕果 内壁近口部,花被片34;雄蕊2;瘿花和雌花有梗; 花被线形,顶部有齿34;花柱侧生,柱头棒状。 榕果成熟时橙红色。 花期57月。 (图见贵州植物志第1卷147页图128) 生境与 分布 生于河岸或溪边潮湿地。 分布于台湾、广西、贵州、云南。 。 【药性】: 功效 收敛,健胃。 主治 台湾药用植物志:“果实:为收敛剂、健胃 剂、驱风药。 治月经过多及咯血。 乳汁治痔疾及腹泻。 与胡麻油合用治癌病。 在孟买以液汁局部用治流行性腮腺炎及其他炎性腺体 肿大,如加小茴香及糖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