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木耳_第1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木耳_第2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木耳_第3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木耳_第4页
中医药现代本草文库:木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药现代本草系列文库 木耳木耳 中医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 在人类医学中有重要地位。 本文提供 “木耳” 的现代视点解读,以供大家了解。 木耳木耳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 檽(神农本草经),桑菌、木麦 (别录),树鸡(韩昌黎集),黑木耳(圣惠 方),木檽,桑耳(证类本草),木纵、木蛾(纲 目),云耳(药性切用)。 基源 为木耳科木耳属真菌木耳、毛木耳的子实体。 原真菌 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derw,又名米给沙木(蒙语)及毛木耳 Auricularia polytricha(Mont)Sacc,又名五木耳(别 录)。 历史 木耳本经始载,另别录谓:“五木耳生犍 为山谷。” 本草经集注曰“五木耳,而不显言是何木。 惟老桑树生桑耳,有青、黄、赤、白者。 软湿者人采以作菹,无复药用。” 唐新修本草:“桑、槐、楮、榆、柳、此为五木 耳。 软者并堪啖。 楮耳人常食,槐耳疗痔。” 纲目亦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无枝叶,仍湿热 余气所生。” 按上记述,可见历来所指的木耳实非仅指一种。 而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指木耳及毛木耳二种。 形态 木耳子实体薄,有弹性,胶质,半透明,中凹, 常呈耳状或杯状,渐变为叶状,平滑或有脉状皱纹, 红褐色,直径可达12cm,干燥后强烈皱缩;子实层为 深褐色至近黑色,不孕面为暗青褐色,上面密生极短 而不分隔的柔毛,向顶端细尖,基部膨大,褐色,向 上色渐淡,401504565m,膨大处直径约 10m。 担子(下担子)长圆柱形,5062355m;担孢子 长圆形或弯长方圆形,透明无色。 (图见中国药用真菌56页图18) 生境与分布 生 于阴湿,腐朽的多种阔叶树种的树干上,现多栽培。 分布于中国大部分地区,主产于福建、四川、贵州等 省区。 世界各地均有分布。 毛木耳与木耳主要不同处为:毛木耳子实体韧胶质, 较厚,下表面的柔毛比木耳为长。 (图见中国药用真菌58页图19)生于山林及庭园 中各种阔叶林的朽木上,现多用人工栽培。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 【生药】: 采集 夏、秋季采收,晒干。 鉴别 本品呈不规则的块片,多卷缩,表面平滑,黑褐 色或紫褐色,底面色较淡。 质脆易折断,以水浸泡则膨胀,色泽转淡,显棕褐 色,柔润而微透明,表面有滑润的粘液。 气微香。 以干燥、朵大、肉厚、无树皮泥沙等杂质者为佳。 贮藏 置干燥处。 。 【化学】: 木耳含总氨基酸1150%、蛋白质13 85%、脂肪060%、碳水化合物6622%、粗纤维1 68%、胡萝卜素、K、Na、Ca、Mg、Mn等元素、维生 素B1、B2原维生素A。 还含有卵磷脂(Lecithin)、脑磷脂(Cephalin)、鞘磷脂 (Sphingomyelin)、麦角甾醇、22,23二氢麦角甾醇、 原维生素D2及多种单糖和甘露聚糖(Mannan)1。 另含具1,3葡聚糖主链的抗肿瘤活性多糖2以 及黑木耳多糖(简称AA)3。 毛木耳含有总类脂,其中中性类脂61%,磷脂24 1%,糖脂49%4。 果实中含1,3葡聚糖类,具抗肿瘤活性(腹水瘤 180)5。 参考文献 1 食品科学 1985;72:54 2 CA 1986;104:136078e 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 1988;20(6):614 4 CA 1988;109:91579d 5 CA 1979;91:P106605v。 【药性】: 性味 甘,平。 药性论:“平。” 孟诜:“寒。” 饮膳正要:“苦,寒。 有毒。” 纲目:“甘,平。 有小毒。” 本草求原:“甘,温。 小毒。” 归经 胃、大肠经。 得配本草:“入足阳明经。” 本草求真:“人大肠、胃。” 本草再新:“入肝、脾、肾三经。” 功效 凉血止血,补气润燥。 主治 肠风,血痢,血淋,崩漏,痔疮,气虚肺燥咳 嗽。 孟诜:“利五脏,宣肠胃气拥毒气。” 日用本草:“治肠癖下血,又凉血。” 纲目:“治痔。” 药性切用:“润燥利肠。” 随息居饮食谱:“补气耐饥,活血,治跌扑伤。 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全国中草药汇编:“气虚血亏,四肢搐搦,肺虚 咳嗽,咯血,吐血,衄血,崩漏,高血压病,便秘。”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或研末服。 使用注意 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 。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御药院方:“治新 久泄利:干木耳30g(炒),鹿角胶8g(炒)。 为末。 每服9g,温酒调下,日二。” 惠济方:“治眼流冷泪:木耳(烧存性)、木贼各 30g。 为末。 每服6g,以清米泔煎服。” 海上方:“治一切牙痛:木耳、荆芥等份。 煎汤漱之,痛止为度。” 单方应用 孙天仁集效方:“治崩中漏下:木耳 250g,炒见烟,为末。 每服63g,头发灰09g,共72g,好酒调服出 汗。”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崩漏:木耳 120g。 将木耳煮熟,加红糖60g拌匀,分次服。 又方:木耳用炭火焙存性,研末,轻症用热酒调服6 12g;重症用铁秤铊烧红,投入酒内,候酒热调服。”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经闭、干血痨: 黑木耳、冰糖各1500g。 每日15g,水煎服。 又方:大木耳(水泡胀,去蒂,晒干为末)、胡桃肉(去 皮)各30,共捣烂,黄酒送服。” 太平圣惠方:“治血痢日夜不止,腹中疠痛,心 神麻闷:黑木耳30g,水400ml,煮木耳令熟,先以 盐、醋食木耳令尽,后服其汁,日2服。”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久咳:黑木耳、 冰糖各9g,开水炖服。” 医林改错:“治溃烂诸疮:木耳30g,焙干为 末,加白糖30g,和匀,以温水浸如糊,敷之。”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痔核出血:黑木 耳、槐死米各9g,乌梅肉6个。 共研末,分为3次;开水送服。”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白带:黑木耳 (炒),研为末。 每服9g。 开水送下。” 中医杂志1990;(9):“治四期褥疮:黑木耳30g研 末,白糖30g混合后,加温开水调膏外用。 隔日1次换药。” 木耳散(湖南中医学院学报1987;(1)治下肢溃疡: 木耳100g(研极细末),白砂糖100g。 两者和匀,视溃疡大小,取药适量,用温开水调成糊 状外敷,纱布固定包扎,每日换药1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毛木耳同木耳,可治高血 压,痔疮出血,月经过多,酌量煮服。” 食疗 医学指南:“治血热便血,痔疮下血,肠风 下血,痢疾下血且乌发强壮:木耳芝麻茶,黑木耳 60g,黑芝麻15g。 先将黑木耳30g在砂锅内炒成略带焦味;再将芝麻炒出 香味加清水1500ml,将生熟木耳烧沸30分钟,用纱布 过滤,滤液即可饮用。 每次饮100200ml,可加白糖2025g。” 食治本草:防冠状动脉血凝形成:木耳豆腐同 烧吃。 食治本草:“缓解动脉粥样硬化:木耳与葱蒜同 食。”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热泻:木耳 15g,用水浸涨,露1晚,和白糖煎服。”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便血:黑木耳 15g烫熟加糖10g,早晚各1次,连服5日。” 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闭经:木耳,冰 糖各1500g煮熟,每日25g。” 福建药物志:“治高血压:木耳15g,皮蛋1个, 水炖代茶频服。” 福建药物志:“治便闭:木耳15g,猪大肠40g。 水炖服。” 膳食保健:“治孕妇浮肿,贫血、胎动不安:木 耳煲鲤鱼。 鲜鲤鱼500g,黑木耳10g。 佐料适量,木耳水发沥干放鱼上,用旺火蒸1520分 钟。” 膳食保健:“治高血压眼底出血:黑木耳红枣 粥。 黑木耳30g,红枣20只,大米100g,冰糖150g共煮 粥。” 膳食保健:“补虚羸,防早衰和血管老化:木耳 烩水鱼。 500g左右鳖1只,水发黑木耳150g。 再加木耳调料烧成。” 龙眼红枣木耳羹(膳食保健)治妇女贫血体弱:龙 眼15g,红枣15只,黑木耳25g。 冰糖适量。 用文火焖烂。 海带炝木耳(膳食保健)安神,降压,减少血小板 凝聚,防血栓形成:水发黑木耳250g,水发海带 100g,蒜头1瓣。 佐料适量。 黑木耳炖猪蹄(膳食保键)能减少血凝,防血栓 抗老防癌:猪前蹄1只约500g,水发木耳25g。 佐料适量。 。 【医药家论述】: 甄权药性论:“蕈耳,古槐、 桑树上者良。 能治风,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