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1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2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3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4页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巩固训练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四章 声现象 单元巩固训练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B声音在液体里也可以传播C悠扬的音乐不能成为噪声D戴耳塞是在传播途径上减少噪声2 . 关于下列四幅研究声现象的图片中,说法正确的是( )A小明敲鼓的实验可以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里所涉及的研究方法与研究光的传播时引入光线是一样的B用纸板划过梳齿时,纸板划得越慢,梳齿振动得越慢,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小C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可以探究得到:长度越长,音调越低D安装“噪声监测仪”与在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是采用相同的方式减弱噪声3 . 在“探究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响度、声速关系”的实验中,小王的结论如下,其中正确的是A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传播速度越快B发声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声音传播得越远C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和声速不受影响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响度越大4 . 如图的风铃,每当风吹过时,挂坠敲击粗细相同、长短不一的金属管发出“叮叮咚咚”的声音,声音的( )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5 . 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3.6s,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0.2sB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408mC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136mD汽车的行驶速度是40m/s6 . 音乐会上小提琴演奏乐曲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演奏前,调节小提琴的琴弦松紧可改变声音的响度B演奏时,调节拉小提琴力度可调节声音的音调C小提琴演奏的乐曲通过空气传入听众的耳朵D弹奏同一乐曲时,小提琴的音色和二胡的音色相同7 . 下列对声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说明真空不能传声;B我们能分辨出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它们的响度不同;C利用声呐探测海底的深度,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摩托车上安有消声器,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8 . 下列关于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超声导盲仪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B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按在桌边的钢尺能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C人们可用灵敏声学仪器接收超声波以确定台风的方位和响度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9 . 关于声音的传播和光的传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都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都必须要有介质才能传播C超声波的传播速度和光的传播速度相同D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快10 . 下列数据较符合实际的是A一张中考物理试卷的面积约为1.5m2B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20Hz2000HzC一支新2B铅笔的长度约为18dmD初中男生百米跑的时间约为14s1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传播的就越快B超声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C女生发出的声音比男生发出的声音传播的快D声波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12 . 如图所示,擂鼓人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是为了改变鼓声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二、填空题13 .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白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弹奏前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声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4 . 吉他演奏员来回移动手指按弦的位置来改变发声弦的长度,这是为了改变弦发声的_;“闻其声如见其人”是通过_来辨别的。15 . 广场舞的音乐声是由音箱中的纸盆_产生的,经_传播到人耳中,音乐声过大会形成噪声,有关人士建议,关掉音箱改用蓝牙耳麦接受信号关掉音箱是在_处控制噪声小明用手机向家里打电话,妈妈要他把声音讲大一些,这是要求他增大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6 . 大量的观察、分析表明,声音是由物体的_产生的;体育课上清脆的哨声是通过_传入我们耳中的。17 .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_有关,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_m/s18 . 2017年5月31日,位于长春市伊通河上的自由大桥在2s内成功爆破由于采用“微爆破”技术,爆破中产生的声音很小,这是在_处减弱噪声,最大限度的控制了声音的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9 . 2012年5月21日,我国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了日食,这是由于光的_形成的冬天,遇到大风的天气,路旁架设的电线会啸啸地响,这种声音是由于电线_而产生20 . 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_常温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常温时声音在_中传播速度最大,在_中传播速度最小(填固体、液体、气体)21 . 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_地震、台风、火山喷发时发人类所感知不到的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但一些动物听得到22 . 将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会溅起水花,这表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产生的,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传入人耳的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 三、实验题23 . 课堂上,老师给同学们做了这样两个声学实验,图甲是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当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时,钢尺发出声音,显著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与上次相同的力拨动,所听到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图乙是老师把电铃扣在钟罩里并让其发声,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我们发现,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变_这两个实验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_(甲或乙)实验,另一个实验中用相同的力弹拔钢尺,钢尺伸出越长,弹拔时振动越_则说明了_24 . (1)如图甲所示,用细线拴着硬泡沫塑料小球,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橡皮锤轻轻敲击音叉,音叉发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较小的角度;再用橡皮锤用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声的响度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可看到泡沫小球弹起一个_(选填“较大”或“较小”)的角度。这个实验说明声音的响度与_有关。站在远处的同学虽然可以看到小球弹起,却没有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响度还与_有关。(2)如图乙所示,用橡皮锤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是由_产生的、声波可在_中传播、声波可以传递_;若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右边的音叉_(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左边的音叉_(选填“会”或“不会”)发声,原因是_。(3)用泡沫小球的弹起来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_。25 . (1)如图甲,敲击音叉,音叉会发出声音,同时悬挂着的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说明_;(2)如图乙,抽去玻璃罩内的空气,就几乎听不到铃声,说明_;(3)如图丙,用一塑料片刮木梳的齿,这时可以听到塑料片的“轧轧”声。先慢慢刮然后迅速刮,随着塑料片运动的加快,塑料片发出声音的音调会变_,由此得到结论:音调与声源振动的_有关;(4)如图丁,小明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轻拨与重拨钢尺,此过程可探究:_;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不同(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四、简答题26 .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进入百姓家庭,它给我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汽车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答下列问题:(1)汽油机是汽车的“心脏”汽油机工作时做功冲程能量是如何转化的?(2)给汽车加油,当靠近加油站时就闻到一股“汽油味”,这是什么现象?它说明了什么?五、综合题27 . 2012年2月,首批“长鼻子”校车在南京投入使用,小明的学校也开通了校车如图所示(1)校车行驶过程中,遇到行人时司机鸣笛示意,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_(2)校车驾驶员安全管理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