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综合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高考命题在本章有以下规律:1.细胞代谢是高中生物知识体系的核心内容,是历年来高考命题的重点,本章的所有知识点均有考查的可能性,特别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从考查角度上看,大多围绕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展开,通过两项生理过程的发生部位、产物、影响因素、相互联系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考查,这部分内容的题目设计多趋向于与其他知识的综合。,2考查本章内容的考试题既有选择题,又有非选择题,其中包括图表题、分析说明题和实验设计题等。在考查酶和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时,大多以实验类型非选择题为主,这部分试题难度较大。3本章涉及到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单独命题,应多需关注。4纵观近三年的高考,本章考查的知识点相对比较稳定,所占分值较高。,根据近三年高考命题的特点和规律,复习本章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光合作用发现过程、酶的发现过程的科学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探求新知识的创新精神,进而提高设计实验的能力。2全面理解酶的概念,结合与酶的特性有关的实验,培养实验分析与探究能力。,3充分利用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变的联系,培养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以及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结合酶活性及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曲线分析,培养识图能力。,第8讲酶与ATP,一、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1酶的作用机理(1)活化能:分子从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所需要的能量。(2)酶催化作用的原理是。,活跃状态,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常态,活细胞,催化,蛋白质,RNA,3酶的特性(1):催化效率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2):每种酶只能催化化学反应。(3)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高效性,专一性,一种或一类,最适温度和pH,酶与无机催化剂的相同之处是:(1)化学反应前后数量和性质不变;(2)加快化学反应的速度,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但并不能改变平衡点;(3)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二、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APPP,腺苷,高能磷酸键,磷酸基团,2ATP与ADP的相互转化(1)关系式:(2)能量来源动、植物和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释放的能量。绿色植物:除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外,还包括光合作用吸收、固定的光能。(3)能量去向:用于生物体的。(4)ATP与ADP的相互转化是生物界的共性。,细胞呼吸,各项生命活动,(1)ATP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易断裂和再生成;(2)真核生物合成ATP的场所有线粒体、叶绿体和细胞质基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与线粒体相比,哪个产生的ATP多?【提示】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一、判断题(或)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2011天津,1A)()水稻细胞内合成的某物质,能够在常温下高效分解淀粉,该物质含有羧基(2009广东,3D)()如图所示,甲、乙两种酶用同一种蛋白酶处理,酶活性与处理时间的关系,由图可知甲酶不可能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而乙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2011新课标全国,2改编)(),溶酶体内的水解酶是由核糖体合成的(2010山东,5A)()高温和低温均能破坏酶的结构使其失去活性(2009重庆,1A)()用含蛋白酶的洗衣粉去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2010江苏,3D改编)()酶通过为反应物供能和降低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2011天津,1B)(),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而其合成所需能量由磷酸提供(2007海南,7BC改编)()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2008广东,4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2009上海,24D)(),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2009上海,24B)()无氧条件下,光合作用是细胞中ATP的唯一来源(2008广东,4A)()主动运输过程中,需要载体蛋白协助和ATP提供能量(2010天津,4A)()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2008天津,6)(),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2008天津,6)()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2008天津,6)(),二、选择题1(2012海南单科)下列操作中,不可能导致淀粉酶活性发生变化的是()A淀粉酶溶液中加入强酸B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C淀粉酶溶液中加入淀粉溶液D淀粉酶经高温烘干制成粉剂,【解析】本题考查了酶及其特性的相关知识。酶是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遇高温、强酸、强碱、重金属会发生变性,故A、D可能发生。淀粉酶是蛋白质,淀粉酶溶液中加入蛋白酶会使淀粉酶水解失活。淀粉酶能把淀粉水解成麦芽糖,且反应前后酶活性不变,C选项符合题意。【答案】C,2(2011海南单科)某一不可逆化学反应(SPW)在无酶和有酶催化时均可以进行。当该反应在无酶条件下进行到时间t时,向反应液中加入催化该反应的酶。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加酶后反应物浓度随反应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故加入酶后,反应物浓度迅速下降,直至反应结束。【答案】D3(2012北京理综)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A线粒体的内膜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C内质网的膜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代谢过程中ATP合成的相关知识。细胞代谢产生ATP的生理过程主要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所以A、B、D三个选项中所涉及的部位均可合成ATP;而内质网的膜上不能产生ATP,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2.酶化学本质的实验验证,3酶具有催化作用的实验设计思路及结果分析,4酶的高效性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1)实验过程中的理论分析:(2)酶具有高效性的机理是其能够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点的时间,并使细胞代谢在温和条件下快速进行。,【考向1】某种蛋白酶是由129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蛋白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蛋白酶分子结构中至少含有129个氨基和129个羧基B该蛋白酶溶液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C该蛋白酶的催化效率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D用含该蛋白酶的洗衣粉洗除油渍,效果比其他类型加酶洗衣粉好,【破题关键】抓住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这一要点,来分析蛋白酶的结构、检测方法及酶的特性等。【听课记录】_。,【解析】该蛋白酶只含有一条肽链时,其氨基和羧基的数目都至少含有一个,A项错误;因其本质为蛋白质,故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B项正确;酶的催化效率的高低与所处环境的温度、酸碱度等是否适宜有关,故其催化效率不一定总是高于无机催化剂,C项错误;因酶具有专一性,油渍为脂肪,故利用蛋白酶去污比用含脂肪酶的效果差,D项错误。【答案】B,【考向2】(2013浙江模拟)以下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解旋酶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也可正常发挥作用B在细胞质内合成的酶也可在细胞核内发挥作用C磷酸二酯键只能由DNA聚合酶催化形成D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能合成激素,【解析】本题考查部分酶的来源与作用。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时是通过高温使氢键断裂,不需解旋酶;DNA聚合酶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中发挥作用;磷酸二酯键也可由DNA连接酶催化形成;活细胞能合成酶,而内分泌器官或细胞才能合成激素,故能合成酶的细胞不一定能合成激素,能合成激素的细胞一定能合成酶。【答案】B,【拓展提升】区分不同种类酶的来源与作用本题所涉及的酶都分散在高中生物教材的不同分册中,平常学习时要善于联系,进行归纳总结、区别比较。高中生物中部分常见易混酶的种类与作用归纳如下:,1表示酶高效性的曲线(1)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的催化效率更高。(2)酶只能缩短达到化学平衡所需的时间,不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3)酶只能催化已存在的化学反应。,2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1)温度和pH,在一定温度(pH)范围内,随温度(pH)的升高,酶的催化作用增强,超过这一范围,酶的催化作用逐渐减弱。过酸、过碱、高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而低温只是抑制酶的活性,酶分子结构未被破坏,温度升高可恢复活性。从丙图可以看出:反应溶液pH的变化不影响酶作用的最适温度。(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甲图:在其他条件适宜、酶量一定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但当底物达到一定浓度后,受酶数量和酶活性限制,酶促反应速率不再增加。乙图:在底物充足、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酶促反应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特别提醒(1)温度和pH是通过影响酶活性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2)底物浓度和酶浓度是通过影响底物与酶的接触而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并不影响酶的活性。,【考向3】(2013聊城模拟)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度(或生成物)变化情况。以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图能用来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后,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关系的变化情况,若图中的实线表示过氧化氢酶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率,则虚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图也可以用来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BCD【破题关键】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首先要弄清纵横坐标表示的含义,其次再分析影响该曲线的因素有哪些。一般说来,曲线未达到饱和时,影响因素是横坐标的因素;达到饱和稳定状态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听课记录】_。,【解析】在酶促反应中,反应物浓度随反应的进行而逐渐降低,因此曲线可表示反应物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增大酶浓度,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度,而不会改变生成物的量,因此曲线可表示增加酶浓度后,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过氧化氢酶催化效率比Fe3高,曲线中若实线表示Fe3的催化,效率,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在超过最适温度后,随温度升高,酶催化活性下降,因此曲线不能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答案】A,【方法规律】解答坐标曲线题型时的四看(1)看两坐标轴的含义,了解两个变量的关系;(2)看曲线的变化,掌握变量的增减快慢的生物学意义;(3)看“五点”,即起点、终点、顶点、转折点、交叉点,理解特殊点的含义;(4)看不同曲线的变化,理解曲线之间的内在联系。,【考向4】(2012临沂一模)下图是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如果温度上升5,b点向左下方移动Ba点时,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C可用斐林试剂鉴定麦芽糖的分解情况D因受酶活性的限制,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解析】最适温度时酶的活性最高,升高或降低温度,酶的活性都会降低,因此如果温度上升5曲线上每一点都会下移,A正确;b点表示麦芽糖酶全部参与催化,B错误;麦芽糖及其产物葡萄糖都具有还原性,因此不能用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错误;bc段催化速率不再增加是因为酶的数量有限,而不是酶活性受限制,D错误。【答案】A,1ATP的结构(1)ATP的结构式(2)相关物质的关系,2ATP的形成途径,3ATP的合成与水解(1)从反应条件上看:ATP的分解是一种水解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水解酶;而ATP的合成是一种合成反应,催化该反应的酶属合成酶。酶具有专一性,因此反应条件不同。,(2)从能量上看:ATP水解释放的能量是储存在高能磷酸键内的化学能;而合成ATP的能量主要有化学能和太阳光能。因此能量的来源是不同的。(3)从ATP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上看:ATP合成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而ATP分解的场所较多。因此其合成与分解的场所不尽相同,很显然上述反应并不是同时进行的。综上所述,ATP和ADP的相互转化过程中,反应类型、反应所需酶以及能量的来源、去路和反应场所都不完全相同,因此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不是可逆反应。但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特别提醒细胞中需要大量的ATP,但ATP在细胞中的含量较少,之所以能满足细胞代谢过程的需要,主要是因为ATP与ADP之间的转化十分迅速。ATP与ADP之间的相互转化方程式中虽没有水,但实际上该过程需要水的参与。糖类和脂肪分子中的能量很多而且很稳定,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这些稳定的化学能只能转化成ATP分子中活跃的化学能,才能被细胞直接利用。ATP分子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水解,也很容易重新形成,因此,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是细胞内的直接供能物质,但并非所有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都是由ATP提供的,如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其动力来自叶片蒸腾作用产生的拉力。蛋白质在胃内由胃蛋白酶催化水解成多肽,不需要ATP提供,但在细胞内水解需要ATP提供能量。光合作用中产生的ATP专用于暗反应中C3的还原,而细胞呼吸产生的ATP则用于各项生命活动不参与C3的还原。,【考向5】(2012河北联考)人体细胞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每天需要水解200300摩尔ATP,但人体细胞中ATP的总量只有约0.1摩尔。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和ADP的相互转化保证了机体对能量的需求BATP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嘌呤构成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为人体细胞活动提供的ATP最多D人体细胞内形成ATP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破题关键】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ATP的结构、来源及与ADP的相互转化关系。【听课记录】_。,【解析】ATP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形成,即ATP与ADP二者可以相互转化,这可以保障生物体对能量的需求;ATP即三磷酸腺苷,由3个磷酸基团和1个腺苷组成;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前两个阶段生成的大量H和O2反应生成大量ATP;人体细胞产生ATP的过程有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完成,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答案】B,【互动探究】1ATP是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直接能量吗?【提示】不是。ATP是直接能源物质,而不是能量,其水解可释放能量,供生命活动的需要。2若将D项人体细胞改成生物细胞,试分析ATP的形成场所是什么?【提示】真核细胞:线粒体、叶绿体、细胞质基质。原核细胞:只有细胞质基质。,【考向6】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C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结构和功能。1个ATP中含3个磷酸基团、2个高能磷酸键,远离A的那个高能磷酸键容易断裂也容易生成,实现ATP与ADP的相互转化,使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维持动态平衡。人体细胞能进行无氧呼吸,不需要氧气的参与,产物是乳酸,但产生的能量较少。核糖体上蛋白质的合成是需要消耗ATP的。【答案】B,【实验流程】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细胞中所有的化学反应都需要通过酶的催化来完成,绝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温度能影响酶的空间结构,从而影响酶的活性。温度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疑难点拨】(1)实验的目的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证温度是实验过程中的唯一变量,其余的条件都相同,使实验具有很好的说服力。,(2)实验过程一定要设置对照实验。在试管1中,60是淀粉酶的最适催化温度,能保证酶的最佳催化能力,其余两支试管中的温度条件是改变的,所以试管1是本实验中的对照实验。(3)在实验过程中,第2步和第3步是不能颠倒顺序的,先进行不同的温度控制,再加入新鲜的淀粉酶溶液;如果颠倒顺序,由于酶的催化具有高效性,会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4)低温和高温时酶的活性都降低,但两者的性质不同:低温下酶的活性受抑制,空间结构并未改变,当温度升至适温时,活性可恢复;高温下酶因结构改变而变性失活,即使再提供适温,酶的活性也不会恢复。,2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原理】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中起作用的,不同部位消化液的pH不同,pH偏高或偏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疑难点拨】(1)实验的目的是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所以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要保证pH是实验的唯一变量,其余的条件都相同。(2)实验过程中设置的对照实验是试管1,其余两支试管中的pH是改变的。(3)在实验过程中,第2步和第3步是不能颠倒顺序的,先进行不同的pH控制,使酶处于不同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再加入新鲜的可溶性淀粉溶液,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4)过酸、过碱都可导致酶的空间结构改变而变性失活,这种失活是不可逆的。【拓展提升】实验变量,也称自变量,指实验中由实验者所操纵的因素或条件。反应变量,亦称因变量,指实验中由于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和结果。通常情况下,实验变量是原因,反应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获得和解释这种因果关系。,【考向7】(2012全国)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在A、B、C、D、E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pH5.0、6.0、7.0、8.0、9.0的适宜浓度缓冲液5mL,再分别加入质量分数为1%的淀粉液1mL。各试管中分别加入适当浓度的唾液稀释液1mL,摇匀。将5支试管放入70恒温水浴中,保温时间相同且合适。,取出各试管,分别加入斐林试剂2mL,摇匀。观察各试管溶液的颜色,通过颜色深浅判断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pH。上述实验步骤中有2处错误,请更正并说明更正的理由(不考虑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pH梯度以及实验重复次数),以便实验能得到正确的预期结果。(1)_。,(2)_。【破题关键】评价性实验题答题要求有两种:一种是指出错误,一种是既要指出错误又要改正。对于后一种情况不少考生不进行判断,直接改正,从而导致丢分。【听课记录】_。,【解析】(1)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37,70环境中该酶将失活。(2)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在水浴共热条件下,才产生砖红色沉淀。【答案】(1)中70应改为37。因为人唾液淀粉酶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7(2)在观察各试管中溶液的颜色之前也将各试管放在沸水浴中一段时间。因为在高温条件下斐林试剂与还原糖反应显色,【方法归律】常用的评价性实验题的解题技巧分析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实验能否顺利完成和实验的安全性如何,常见的试题主要考查以下几个方面:,【考向8】用某种酶进行有关实验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多选)()A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B图2和图4能说明该酶一定不是胃蛋白酶C由图4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高效性D由实验结果可知酶具有专一性,【解析】本题考查酶的特性以及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图1显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但不能确定30为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该酶的最适催化温度为30左右。图2显示该酶的最适pH为7,而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由图4可见该酶为麦芽糖酶。图3能说明Cl是酶的激活剂、Cu2是酶的抑制剂。图4说明酶具有专一性。【答案】AC,【拓展提升】关于酶的本质、作用以及酶的特性等都可通过相应的实验设计来进行探究或验证,除掌握常规的设计方法外,在平时的复习中也要善于归纳整理一些易错点。如以下两个实验中可归纳如下:(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因为加热本身也能使过氧化氢分解加快。必须在达到预设的温度条件后,再让反应物与酶接触,避免在未达到预设的温度时反应物与酶接触发生反应,影响实验结果。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时,,最好不用斐林试剂来检测淀粉是否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生成麦芽糖等还原糖,因为加入斐林试剂后需要加热才能出现砖红色沉淀,这样原处于低温条件下的淀粉酶的活性会慢慢恢复,催化淀粉水解产生还原糖,导致形成错觉,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用不同底物、同种酶来探究酶的专一性时,若是用淀粉酶和淀粉、蔗糖两种底物,则应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不能选用碘液为检测试剂,因为碘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发生了水解。,1(2011海南卷)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B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环境的改变无关C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D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成氨基酸,【解析】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A错;酶的活性受温度、酸碱度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故B错;过酸、过碱、温度过高都能使酶的结构发生改变,使酶的活性丧失,故C正确;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仍保持活性,并不被降解成氨基酸,故D错。【答案】C,2下面为蔗糖酶作用机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蔗糖酶的化学本质是RNAB该示意图说明酶具有高效性C一分子蔗糖可以水解出2分子葡萄糖D蔗糖酶不能催化麦芽糖水解是因为它们不能结合形成酶底物复合物,【解析】此图表示酶的专一性,蔗糖酶只能催化分解蔗糖,而不能催化分解麦芽糖,其原因是酶与底物不能结合。【答案】D3为探究H2O2酶对H2O2分解的影响,某学生的实验设计如下:制备质量分数为30%的新鲜猪肝研磨液;设置实验组如下(左图):横向为梯度pH,纵向为不同量的新鲜猪肝研磨液;每支试管加入等量且足量的H2O2溶液,并设置相同且适宜的反应温度;设计实验记录表如下(右图);以加,入猪肝研磨液后同等时间内测得的H2O2减少量为实验结果作记录。下列实验结果预测及其分析,不正确的是(),A无论猪肝研磨液的量为图中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发现酶的最适pHB无论pH为图中何值,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酶量影响反应速率C无论猪肝研磨液的量为图中何值,记录表中作出的曲线图形都近似抛物线D本实验有2个自变量,1个因变量,温度、H2O2浓度等是无关变量,【解析】无论酶量为何值时,酶促反应速率均为先上升后下降的“钟罩”形曲线,即抛物线,因此可以确定酶的量适pH。本实验中有酶浓度和pH两个自变量,酶促反应速率为因变量,可以用H2O2的减少量表示。当pH过高或过低时,酶会因变性而失活,因而不能证明酶量影响反应速率。【答案】B,4(2013广州质检)下面左图表示的是pH对植物和人的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右图表示的是3种脱氢酶(A、B、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从左图中可以知道pH6时植物淀粉酶的活性最高B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C从左图中可以知道若细胞由酸性变成碱性时,淀粉酶的活性逐渐升高D从右图中可以知道活性温度范围最广的酶是B,【解析】温度过高、过酸、过碱都能使酶彻底失活,且这种失活是不可逆转的,从左图可以看出,植物淀粉酶的最适pH在5和6之间,人的淀粉酶的最适pH在7左右。在右图中酶活性温度范围最窄的是酶B。酶C的活性受温度影响的曲线不完整,因此从右图中无法知道酶C的最适温度。【答案】B,5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B剧烈运动时,肌细胞中的ATP/ADP上升C青藏高原上的哺乳动物细胞产生ATP的主要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DATP中的“A”与碱基“A”是同一种物质,【解析】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无线粒体,但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ATP;不管是剧烈运动还是饥饿等状态下,细胞中ATP与ADP都在进行相互转化,ATP/ADP处于动态平衡中;尽管青藏高原大气稀薄,氧气含量少,但哺乳动物细胞产生ATP的主要生理过程仍然是有氧呼吸;ATP中的“A”表示腺苷,碱基“A”表示腺嘌呤。【答案】C,6(2013泰安期末)研究证实ATP既是“能量通货”,也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信息传递中的一种信号分子,其作为信号分子的作用机理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1)神经细胞中的ATP主要来自_(生理过程),其结构简式是_。(2)由图可知,细胞间隙中的ATP在有关酶的作用下,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最后剩下的是_。(3)一些神经细胞不仅能释放典型神经递质,还能释放ATP,两者均能引起受体细胞的膜电位变化。据图分析,科学家当初推测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的实验思路是:科学家用化学物质阻断_后,发现靶细胞膜能接受到部分神经信号;科学家寻找到靶细胞膜上有ATP的_。,(4)为了研究X物质对动物细胞的影响,某研究小组用不同浓度的X物质将细胞处理24小时。然后测量各组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经过多次实验,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实验数据表明,该实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是_。若用混有浓度为2ngmL1的X物质的饲料饲喂大鼠,其小肠的消化和吸收功能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是X物质能阻碍消化酶的_,影响消化;妨碍_,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解析】本题考查ATP的结构与功能,同时考查信息提取与分析能力。(1)ATP的结构简式为APPP,在动物细胞中ATP生成的主要过程是细胞呼吸。(2)1个ATP分子包含1个腺苷和3个磷酸基团,3个磷酸基团逐个脱离下来后剩下的部分为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3)要确定ATP可作为神经细胞间传递信息的信号分子,就要证明在神经细胞膜上有ATP的相应受体,并且要排除典型神经递质的影响。(4)分析可知,自变量为不同浓度的X物质,因变量为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随着细胞中ATP浓度的下,降,细胞的死亡率增加,可能是因为ATP的减少影响了消化酶的合成与分泌过程以及营养物质吸收中的主动运输过程。【答案】(1)细胞呼吸APPP(2)腺苷(3)典型神经递质在神经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受体(4)细胞中ATP的浓度和细胞死亡的百分率细胞内ATP浓度下降,能量供应减少,细胞死亡率增加合成和分泌主动运输,1明确变量实验中的变量,指的是可被操纵的特定因素或条件。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有4种,分别为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1)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即实验变量、实验因子,指实验中人为改变的因素或条件;因变量,即反应变量,指实验中由自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一般来说,自变量是原因,因变量是结果,二者具有因果关系;实验的目的在于分析和解释这,种因果关系,从因果关系中获得科学的结论。在对照实验的设计中,要求自变量单一,由自变量而产生的因变量,可能是一个,也可能是两个、三个甚至多个。(2)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无关变量,即控制变量,指实验中除自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和结果的其他因素或条件;额外变量,即干扰变量,指实验中由无关变量所引起的变化和结果。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也具有因果关系,但无关变量和额外变量并不是本实验中所要研究的实验变量。在实验中,必须对无关变量进行控制,以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确定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依据实验目的,可以将对照实验的设计方法分为两类:(1)添加法运用的是加法原理给研究对象施加自变量进行干预,探索因变量。也就是说,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某一变量会产生什么结果,即知道自变量,不知道因变量。为了“探求结果”,将这一变量添加到一实验中,看它会产生什么影响。例如,为了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将10只左右的鼠妇放在具有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的实验装置的中央,进行观察、记录;这里自变量是“光”,将这一变量(明亮)添加到实验中,看它对“鼠妇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教材中的大多数对照实验,采用的都是添加法的实验设计方法。(2)排除法运用的是减法原理排除自变量对研究对象的干扰,同时尽量保持被研究对象的稳定。具体而言,结果已知,但不知道此结果是由什么原因导致的,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求确切的“原因变量”。为了“追根求源”,将某一变量人为地去除掉,看是否还能够产生这一结果;如果产生了这一结果,则自变量不是原因变量,将其从原因中排除;如果没有产生此结果,则,自变量和因变量存在因果关系。例如,为了探究“鱼的尾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可以用剪掉鱼尾鳍的方法来比较它和正常鱼游泳的区别。排除法的实验设计在教材中并不多见。3判断原则原则一:针对添加法的对照实验(加法原理、探求结果),有自变量的一组事物为实验组,无自变量的一组为对照组。原则二:针对排除法的对照实验(减法原理、追根求源):无自变量的一组事物为实验组,有自变量的一组为对照组。,具体而言,要判定对照实验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首先要明确自变量和因变量;其次要分析实验目的和方法这一实验是为了探求结果(添加法),还是为了追根求源(排除法);最后做出判定如果是为了探求结果,则有自变量的组别为实验组;如果是为了追根求源,则无自变量的组别为实验组。运用上述判定原则,需要注意以下问题:,(1)判定的基础是全面的背景情境介绍。背景资料不全,就难以判断实验的设计者已经知道了什么,想知道什么,也就无从得知他实施对照实验的方法。例如,在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中,一张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哪一个是实验组?哪一个是对照组?在这里,背景情境的介绍非常有限,我们无从知道光合作用的发现实验是为了探求“有光时,叶片能够产生什么产物”,还是“知道淀粉的产生,想知道淀粉是否是由光的参与产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快递站点抵押合同范本
- 钢结构签合同范本
- 染料销售合同范本
- 监理合同范本 酬金
- 开公司 投资 合同范本
- 办公座椅购买合同范本
- 施工企业施工合同范本
- 员工集资合同范本
- 面地板装修合同范本
- 联合中标epc合同范本
- GB/T 9871-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老化性能的测定拉伸应力松弛试验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9861-2005丙烯酸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强碱基团、弱碱基团和弱酸基团交换容量测定方法
- GB/T 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
- GB 30000.3-2013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第3部分:易燃气体
- 《材料力学》说课-课件
- (完整版)沪教牛津版小学一至六年级英语单词汇总(最新)
- JJF 1587-2016 数字多用表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完整课件-西方经济学下册(第二版)
- 机械制图教学通用课件(全套)
- 天星择日的基本原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