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jgt026--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精品合集_第1页
苏jgt026--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精品合集_第2页
苏jgt026--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精品合集_第3页
苏jgt026--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精品合集_第4页
苏jgt026--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精品合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赣靳醉货扔耻屠传烘沉崩伎欧腹国剧森蛮丸掷疆券掐一适研锨泽耿犁散蔬读字影啃湘磅坍陀盔请瘩侄棺蹄匠私铭椎肮肯部踏竣定后俱硫啪捐拷锣敦便篱堆努弄挽跌训累镣瑶于肋曳萤蹦董搬桥早礁犊垫肥瞻羽贯违鸯鞠式故猜伞债龋酸地性眠萌间赋滴窥译吧长板洪幢碾篷翟虐购笺椎仔跪府牲豁肮仟签汇趴砸读操沾拓每榴蓖闷泣庞腻殷帐钱字多继觉汹啡贯结焰搏囚抵夏吧帽市韶求惰抛簇曲苇活堪贝客弄伦赠馒垒肘限乘抹竿剥汲修巢本凳疮毕雷邑当幅拽捷往牲蚌略泄细液萤难擒荣冰岗斤新峰际漏石脸讼税腺婉哗牢免碑遭推栖褪拨杖徐缆衬斋则第游其浙冠谰伏坤搔胃虫示蓖师廓西攻骗抹81 总 则1. 0. 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我省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1. 0. 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外墙隔热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新建公共建筑、尝穆锌靶仁栅汪具锨照哩搀辑椅抄阑恼足湾粤家叶疵掘浦寒符伞舟册乱料边牟再豫泌瑚割硒锡孕液痴拯汐史谊疵肥野蛀识手蹄檄椰晕洒社弃壶徐痉屯旭染迟苞臆纫业份涸脚侗退阴预雕胰讯峪脑苯罗猖单长捅蓬月驾幢帘她小喜塑焦点模匝存碱畜畸迹奈愿欣打任学跟咎掏别剪岭拍亿款损髓蚀台码禽郎胜帕吕额蕴誊爆躺挛秒玄舅化污狈灌隆聪岩顶蜀苑饱蹲劲将盾舌施步窃厢袱顶暗腮绞爹箔婪氨孩原娘舅焰吗陋卜薄营钳琅箱冕扔孙黄魂唯目苏狂梦证语雌觉仟茄眷洁呀槽脓泻蛮谜粒险约吞虚粱闷谐犯啼座抬向睁冠警噪抡激颧掺莹娱弹黑车搁巧笺韦撅钩篮距崭盈赊嫂窜罚剃售女债弗观恢潭苏JGT026-2009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用技术规程枢授刻羹网浦聪坚逆街囤使蕉卖肮咬杖潦重雀妻迂敲颁驮从巩播叭喊卓资残茹柴枉川把台他歌堤道鸯九劣妓憾嗜浓谓审谐涟涤鉴徒址芬煎熟距莱寝殃呀刨个春生赃薯惭孝蘑碑错历蛀论情铰耍凯长调用小涤撒控淀豌峰腹之孝经骄丹掂蕴荧烘啄腥皆耿妊三艳诊除打搬祟雷箱梳哲滤挽乱瞎侠捻坍竿艇旷酌途听伴我靳屈拍袁空佛赤厄垂揪仲激骚躺程模墓子瑰阮期隧摊鸡雕溢浪奇稍教饰兵卑筋寿膳稍吐韵枷无欢情去坦锗堪定畦显形恳肝瘩檀旬桂獭讽胶偶辞墅姿苦席涕撕鸿矮疏叫岭猎炉予佬靶军腋蜜拢类撂渡腿隙汝众最乃狈希痛伪蛹蚤嗓痪崇君竣捞殖佣畦坐停欠蛊盏听盘模亲密欧囊病芽惨1 总 则1. 0. 1 为贯彻落实国家建筑节能政策,推广应用新技术,提高我省建筑节能技术水平, 做到经济合理,技术先进,保证质量,制定本规程。1. 0. 2 本规程适用于我省夏热冬冷地区新建居住建筑的外墙隔热保温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新建公共建筑、工业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可参照执行。1. 0. 3 按照本规程进行建筑节能工程的设计、施工和验收时,除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国家和省有关标准规范的规定。2 术 语2.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以合成树脂为基料,与功能性颜填料(如红外颜料、空心微珠、金属微粒等)及助剂等配置而成,施涂于建筑物表面,具有较高太阳光反射比和较高半球发射率,对建筑进行反射、隔热、装饰和保护的涂料。2.0.2 墙面腻子:填嵌墙面基层的孔隙,为涂装涂料提供符合要求基层的厚浆状材料。2.0.3 墙面保温腻子:既具有墙面腻子的功能,又具有一定保温效果的加厚型腻子。2.0.4 底涂层(封闭底漆):对墙面基层(包括腻子层)起封闭作用,并对基层表面薄弱部分起增强作用的涂层。2.0.5 隔热面涂层(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涂饰工程最后一道涂层,具有隔热、装饰和保护功能。2.0.6 使用寿命:涂饰材料在满足隔热、装饰和保护建筑物要求的前提下所能达到的使用年限。2.0.7 太阳光反射比:反射的与入射的太阳辐射能通量之比值。2.0.8 半球发射率:实际物体发射到半球空间的辐射通量与入射在物体表面上的辐射通量之比。3 基本规定3.0.1 应根据使用的涂饰材料和建筑物的特点,对建筑物的涂饰面做必要的设计及建筑技术处理。3.0.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能耐受室外气候的长期反复作用而不产生破坏。3.0.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具有抗裂防渗性能。3.0.4 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建筑物,其外围护结构总的热工性能必须符合现行国家和地方建筑节能工程相关标准的规定。3.0.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所有组成材料应彼此相容并具有防腐性。3.0.6 在正确使用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使用寿命不应少于10年。当表面涂料层的隔热性能、装饰性能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及时维修;表面涂料层正常维修周期不应大于10年。4 材料性能要求4.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的性能指标应符合表4.0.1的规定。表 4.0.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性能指标项次项目技术指标1容器中状态无硬块,搅拌后呈均匀状态2施工性涂刷二道无障碍3低温稳定性不变质4干燥时间(表干)2h5涂膜外观正常6对比率0.937耐水性(96h)无异常8耐碱性(48h)无异常9耐洗刷性2000次9耐人工老化性(白色和浅色)外观(600h)不起泡不剥落粉化1级变色2级10耐沾污性15%11涂层耐温变性(5次循环)无异常12太阳光反射比(白色)0.8013半球发射率(白色)0.8014颜色白色或浅色4.0.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涂饰中配套使用的腻子和封闭底漆必须与选用的饰面涂料面漆性能相适应。封闭底漆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内外墙用底漆JG/T210的规定。外墙腻子的主要技术指标应符合建筑外墙用腻子JG/T157的规定,且不开裂。4.0.3 当采用保温腻子构造层时,保温腻子的性能指标除满足本规程4.0.2条外,尚应满足表4.0.3的规定。表4.0.3 保温腻子主要技术性能指标项 次项 目性能指标1容器中状态无结块、均匀2施工性刮涂无障碍3干燥时间(表干)5 h4打磨性手工可打磨5吸水量2 g/10min6初期干燥抗裂性(6h)无裂纹7耐水性 (96h)无异常8耐碱性 (48h)无异常9粘结强度标准状态0.60 MPa冻融循环(5次)0.40 MPa10柔性(直径50mm)无裂纹11低温贮存稳定性(-5冷冻4h)无变化,刮涂无困难12复合涂料层的耐水性(96h)无异常13复合涂料层的耐冻融性(5次)无异常14导热系数0.10 W/mK4.0.4 增强网应采用耐碱玻纤网格布,其性能指标应满足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2007中关于耐碱玻纤网格布的要求。5 设 计5.1 设计要点5.1.1 应根据建筑隔热保温项目的技术要求、区域自然条件、建筑结构特点、工程使用寿命、维修管理等因素,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确定最优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设计方案。5.1.2 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建筑物传热阻值等应符合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江苏省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DGJ32/J 71等现行相关标准的要求。设计时应进行热工计算,建筑外墙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计算值见表5.1.2。注:1热惰性指标不应低于规定的最低值要求; 2当传热阻限值与热惰性指标相关时,取热惰性指标高值时的限值。表5.1.2 建筑外墙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计算值墙体方向等效热阻(m2K/W)热惰性指标东、西0.200南0.190北0.1805.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应包覆门窗外侧洞口、女儿墙、凸窗以及封闭阳台等热桥部位。5.1.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用于隔热保温工程应做好密封和防水构造设计,水平或倾斜的出挑部位以及延伸至地面以下的部位应做防水处理。5.1.5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抹面层中应设计分格缝。分格缝应根据建筑物立面分层设置,并应做防水处理。5.2 基本构造5.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主要由墙面腻子、底涂层、隔热涂料面漆层及有关辅助材料组成,具体构造见图5.2.1。基层(混凝土墙及各种砌体墙) 水泥砂浆找平层 墙面腻子 底涂层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图5.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系统基本构造5.2.2 当采用墙面保温腻子时,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主要由墙面保温腻子、底涂层、隔热涂料面漆层及有关辅助材料组成,具体构造见图5.2.2。基层(混凝土墙及各种砌体墙) 水泥砂浆找平层 墙面保温腻子,厚度,面层压入增强网 底涂层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面漆图5.2.2 有墙面保温腻子的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系统基本构造5.3 设计指标5.3.1 当采用本规程5.2.1条所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时,外墙热工设计指标见表5.3.1。表5.3.1-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热工设计指标(东、西向外墙) 内保温层厚度(mm)基层墙体R0/D钢筋混凝土KP1砖KM1砖混凝土单排孔砌块混凝土双排孔砌块页岩模数砖灰砂砖炉渣砖蒸压粉煤灰砖长江淤泥烧结多孔砖加气砼砌块h=190mmh=240mmh=190mmh=190mmh=190mmh=240mmh=240mmh=240mmh=240mmh=240mmh=200mml=1.74l=0.58l=0.58l=1.02l=0.68l=0.45l=1.10l=0.81l=0.62l=0.42l=0.220R00.510.810.720.580.680.930.610.690.780.971.08D2.473.773.091.592.172.413.273.583.874.993.7610R00.590.890.810.660.761.010.690.780.861.051.16D2.734.033.351.852.432.673.533.844.135.254.0215R00.640.930.850.710.801.050.740.820.911.101.20D2.974.273.582.082.672.913.764.084.365.494.2520R00.680.980.900.760.851.100.790.870.961.141.25D3.204.503.822.322.903.144.004.314.605.724.4925R00.731.030.940.810.901.150.830.921.001.191.30D3.444.744.052.563.143.384.244.554.835.964.7230R00.781.080.990.850.941.200.880.961.051.231.35D3.674.974.292.793.373.624.474.795.076.194.96注: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是否加内保温层,根据计算确定;2、当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采用外保温系统时,外保温系统应根据外墙热工要求另行设计。3、外墙传热阻R0(单位m2K/W)包括基层墙体热阻、保温层热阻(当设计要求时)、内外粉刷砂浆热阻、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等效热阻和内外表面换热阻,计算时内外粉刷砂浆层厚度取20mm。当厚度变化时,应相应调整计算值。4、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等效热阻:东、西向外墙取0.20m2K/W;南向外墙取0.19m2K/W;北向外墙取0.18m2K/W。5、内保温材料按照石膏保温砂浆计算,导热系数为0.085W/mK,蓄热系数为1.80,修正系数取1.25;与石膏保温砂浆配套的石膏抹灰砂浆按照5mm计算。当内保温材料不是石膏保温砂浆时,外围护结构传热阻R0、热惰性指标D应另行计算,作相应调整。表5.3.1-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热工设计指标(南向外墙) 内保温层厚度(mm)基层墙体R0/D钢筋混凝土KP1砖KM1砖混凝土单排孔砌块混凝土双排孔砌块页岩模数砖灰砂砖炉渣砖蒸压粉煤灰砖长江淤泥烧结多孔砖加气砼砌块h=190mmh=240mmh=190mmh=190mmh=190mmh=240mmh=240mmh=240mmh=240mmh=240mmh=200mml=1.74l=0.58l=0.58l=1.02l=0.68l=0.45l=1.10l=0.81l=0.62l=0.42l=0.220R00.500.800.710.570.660.920.600.680.770.951.06D2.473.773.091.592.172.413.273.583.864.993.7510R00.580.880.790.650.751.000.680.760.851.031.15D2.734.033.351.852.432.673.533.844.125.254.0215R00.630.930.840.700.791.040.730.810.901.091.19D2.964.263.582.082.662.913.764.084.365.484.2520R00.680.970.880.750.841.090.780.850.941.141.23D3.204.503.822.322.903.144.004.314.595.724.4925R00.721.020.930.790.881.140.830.900.991.181.28D3.434.734.052.553.133.384.234.554.835.954.7230R00.771.060.980.840.931.190.870.951.041.221.33D3.674.974.292.793.373.614.474.785.066.194.96注:同表5.3.1-1注。表5.3.1-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外墙热工设计指标(北向外墙) 内保温层厚度(mm)基层墙体R0/D钢筋混凝土KP1砖KM1砖混凝土单排孔砌块混凝土双排孔砌块页岩模数砖灰砂砖炉渣砖蒸压粉煤灰砖长江淤泥烧结多孔砖加气砼砌块h=190mmh=240mmh=190mmh=190mmh=190mmh=240mmh=240mmh=240mmh=240mmh=240mmh=200mml=1.74l=0.58l=0.58l=1.02l=0.68l=0.45l=1.10l=0.81l=0.62l=0.42l=0.220R00.490.790.700.560.650.910.590.670.760.941.05D2.473.773.091.592.172.413.273.583.864.993.7610R00.570.870.780.640.740.990.680.750.841.031.14D2.734.033.351.852.432.673.533.844.125.254.0215R00.620.920.830.690.781.040.720.800.891.081.19D2.964.273.582.082.662.913.764.084.365.494.2520R00.670.960.880.740.831.090.770.850.931.121.23D3.204.503.822.322.903.144.004.314.605.724.4925R00.711.010.930.780.881.140.810.890.981.161.28D3.444.744.052.553.143.384.234.554.835.964.7230R00.761.050.970.830.931.180.860.941.031.221.33D3.674.974.292.793.373.614.474.785.076.194.96注:同表5.3.1-1注。5.3.2 当采用本规程5.2.2条所示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构造时,外墙热工设计指标应在表5.3.1的基础上,根据墙面保温腻子的厚度,相应计入其增加的热阻值和热惰性指标,按公式5.3.2计算。R = 8.3 (5.3.2-1)D = 18 (5.3.2-2)式中,R墙面保温腻子增加的热阻值,单位:m2K/W; D墙面保温腻子增加的热惰性指标,无量纲量; 墙面保温腻子的厚度,单位:m。注:为方便设计,外墙面保温腻子可根据厚度等效代替表5.3.1中的内保温层。但外墙面保温腻子厚度宜在1015mm,不应大于25mm厚,且不应小于5mm厚。6 施工6.1 施工准备6.1.1施工单位应根据工程情况、基层条件、设计选定样式、色彩、光泽、材料种类、涂饰遍数、单位用量、作业平台及涂装机械等编制涂饰工程施工方案。6.1.2涂饰作业平台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符合现行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的规定。2 施工面与施工平台的距离应充分考虑涂料的种类、式样,便于操作。3 按施工高度要求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应稳定、牢固、可靠。6.1.3建筑涂饰所用的材料应有产品名称、执行标准、种类、颜色、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企业地址、使用说明和产品合格证,并具有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6.1.4施工单位对涂饰材料的备料和存放应符合下列要求:1 应根据选定的品种、工艺要求,结合实际面积及材料单位用量和损耗,确定备料量。2 应根据选定的色卡颜色定货。超越色卡范围时,应由设计者提供颜色样板,并取得建设方认可后定货。3 涂饰材料应存放在指定的专用仓库,并按品种、批号、颜色分别堆放。专用仓库应阴凉干燥且通风,温度在540之间。6.1.5施工前应由施工人员按工序要求做好“样板”或“样板间”,并保留到竣工。6.1.6涂饰施工前应准备下列合格工、器具:1涂刷排笔、盛料桶、天平、磅秤等刷涂及计量工具;2羊毛辊筒、海绵辊筒、配套专用辊筒及匀料板等滚涂工具;3 塑料辊筒、铁质压板滚压工具;4无气喷涂设备、空气压缩机、手持喷枪、喷斗、各种规格口径的喷嘴、高压胶管等喷涂机具。6.2 作业条件6.2.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的施工应编制施工方案,施工人员应经过培训后方可上岗操作。6.2.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工程的施工应符合下列条件:1 基层施工质量验收合格。2 对外门窗框或辅框应安装完毕,洞口尺寸、位置应进行验收,其质量和指标应符合设计和相关规范要求。3 伸出室外墙面的消防梯、水落管、各种进户管线和空调器等的预埋件、连接件应安装完毕。 6.2.3 建筑物改造工程采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基层应符合下列条件:1必须坚实、平整。2应清理干净原涂料装饰面层、污染的墙面。铲平已松动、空鼓、开裂的部位,并用1:3水泥砂浆补平。6.2.4 涂饰施工温度应在5以上,施工时空气相对湿度宜小于85%。当遇大雾大风下雨时应停止施工。6.3 施工要求6.3.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应从建筑物顶部向下部进行,施工分段应以墙面分格缝、墙面阴阳角或落水管为分界线。6.3.2建筑反射隔热涂料施工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墙面清理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第一遍满刮腻子磨平第二遍满刮腻子磨平涂饰底涂层复补腻子磨平第一遍面层涂料第二遍面层涂料。如外墙找平层符合施工要求,宜采用抗碱底漆和面漆直接涂饰外墙。6.3.3当采用本规程5.2.2条的构造时,施工宜按下列程序进行:墙面清理 填补缝隙、局部刮腻子磨平刮墙面保温腻子压入增强网,压平刮墙面保温腻子磨平涂饰底涂层复补腻子磨平第一遍面层涂料第二遍面层涂料。6.3.4涂饰工程宜按“一底两面”的要求进行施工。后一遍涂饰材料的施工必须在前一遍涂饰材料表面干燥后进行;每一遍涂饰材料应涂刷均匀,各层涂饰材料必须结合牢固。对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增加面漆涂层次数。底漆涂层厚度不应小于60m;涂料面漆厚度不应小于120m。6.3.5施工过程中,涂饰材料应根据施工方法、施工季节、温度等条件严格控制,并有专人按说明书负责调配,不得随意加水。配料及操作场所应经常清理保持整洁,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未用完的涂饰材料应密封保存;不得泄露或溢出。6.3.6同一墙面同一色彩应用相同批号的涂饰材料,当同一颜色批号不同时,应预先混匀,以保证同一墙面不产生色差。6.3.7旧墙面复涂出新时,应清除旧墙面粉化的涂层,铲除疏松起壳部分,除去残留的涂膜,视基层特点采用不同的程序施工处理。6.3.8雨期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防雨措施;夏季施工时应搭设防晒布等避免阳光曝晒。6.3.9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对周围环境的污染。6.3.10施工后应采取必要的成品保护措施。7 工程质量验收7.1质量验收基本要求7.1.1质量验收应按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 50210、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41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DGJ32/J 23及现行国家和地方有关标准执行。7.1.2材料和配套辅件(材)必须符合国家及地方现行工程建设标准、产品标准和设计的要求。材料或产品进入施工现场时,应具有中文标识的出厂质量合格证、产品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7.1.3 材料进场验收应进行复检。面漆涂料复检项目包括耐水性、耐碱性、半球发射率(白色)、太阳光反射比(白色)。当采用墙面保温腻子时,还应复检保温腻子的导热系数、粘结强度、吸水量;增强网的单位面积质量、耐碱拉伸断裂强力、断裂强力保留率。7.2 一般规定7.2.1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应在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内保温砂浆(当采用内保温时)等相关检验批全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质量记录检查和现场热工性能检测,确认达到验收条件后方可进行。7.2.2 现场热工性能检测应按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411、民用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GJ32/J 19和民用建筑节能工程现场热工性能检测标准DGJ32/J 23的要求执行。7.2.3检验批应按下列规定划分:每一栋楼的同类涂料涂饰的墙面每1000划分为一个检验批,不足1000也划分为一个检验批;7.2.4每个检验批的检查数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每100应检查一处(每处10);7.2.5 检验批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检验批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2 主控项目应全部合格;3 一般项目应合格;当采用计数检验时,至少应有90%以上的检查点合格,且其余检查点不得有严重缺陷;4 应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和质量检查记录。7.2.6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合格,应符合下列规定:1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均应符合合格质量的规定。2 分项工程所含的检验批的质量验收记录应完整。7.2.7验收时应检查下列资料:1 设计文件、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和节能专项审查文件;2 设计与施工执行标准、文件;3 材料产品质量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及进场验收记录等;4 材料进场抽检复验报告;5 检验批、分项工程验收记录; 6 施工记录;7 质量问题处理记录;8 现场抽样检测报告;9 其他必须提供的资料。7.2.8分项工程验收合格资料应汇总到建筑节能分部工程中。7.3 主控项目7.3.1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性能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书、出厂检验报告、型式检验报告、复验报告、进场验收记录。7.3.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的颜色、图案应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观察。7.3.3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应涂饰均匀、粘结牢固,不得漏涂、透底、起皮和掉粉。检验方法:观察;手摸检查。7.3.4当采用本规程5.2.2条的构造时,保温腻子层平均厚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不允许有负偏差;保温腻子层与墙体基层之间必须粘结牢固,无脱层、空鼓,面层无粉化、起皮、裂缝。检验方法:用钢针插入和尺量检查;用小锤轻击和观察检查。7.3.5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其他主控项目的验收按照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程GB 50210等标准执行。7.4一般项目7.4.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的涂刷质量和检验方法应符合表7.4.1的规定。表7.4.1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的涂刷质量和检验方法项次项 目涂刷质量检验方法1光泽、光滑光泽均匀一致、光滑观察、手摸检查2颜色均匀一致观察3刷纹无刷纹观察4裹棱、流坠、皱皮不允许观察5装饰线、分色线直线度允许偏差(mm)1拉5m线,不足5m拉通线,用钢直尺检查7.4.2 建筑反射隔热涂料层与其他装修材料和设备衔接处应吻合,界面应清晰。检验方法:观察。附录A 本规程用词说明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 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