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 化学反应速率 每课一练(人教版选修4)1.甲、乙两个容器内都进行AB的反应,甲容器内每分钟减少4 mol A,乙容器内每分钟减少2 mol A,则甲容器内的反应速率比乙容器内的反应速率()A快 B慢 C相等 D无法判断2反应2SO2(g)O2(g) 2SO3(g)经一段时间后,SO3的浓度增加了0.4 molL1,在这段时间内用O2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4 molL1s1,则这段时间为()A0.1 s B2.5 s C10 s D5 s3在比较化学反应速率时,不可以利用的相关性质为()A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B颜色的深浅C固体物质量的多少D反应的剧烈程度4在m An B=p C的反应中,m、n、p为各物质的计量数。现测得C每分钟增加a molL1,B每分钟减少1.5a molL1,A每分钟减少0.5a molL1,则mnp为()A232 B233C132 D3125已知某条件下,合成氨反应的数据如下: N2(g)3H2(g)2NH3(g) 1.0 3.0 0.2 0.6 1.8 1.0 0.4 1.2 1.4当用氨气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2 s末氨气的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B前2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 molL1s1C前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3 molL1s1D24 s时间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6反应4A(s)3B(g)=2C(g)D(g),经2 min,B的浓度减少0.6 molL1。对此反应速率的表示正确的是()A用A表示的反应速率是0.4 molL1min1B分别用B、C、D表示反应速率,其比值是321C在2 min末的反应速率,用B表示是0.3 molL1min1D在2 min内的反应速率,用C表示是0.3 molL1min17一定温度下,向一个容积为2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事先装入催化剂)通入1 mol N2和3 mol H2,发生下列反应:N2(g)3H2(g)2NH3(g),3 min 后测得密闭容器内的压强是起始时的0.9倍,在此时间内v(H2)是()A0.2 molL1min1B0.6 molL1min1C0.1 molL1min1D0.3 molL1min1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某反应,A与B反应生成C,反应速率分别用v(A)、v(B)、v(C)表示,且v(A)、v(B)、v(C)之间存在如下关系:v(B)3v(A),3v(C)2v(B),v(C)2v(A)。则此反应可表示为()AAB=C B2A2B=3CC3AB=2C DA3B=2C9反应速率v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的,化学反应H2Cl2=2HCl 的反应速率v可表示为vkc(H2)mc(Cl2)n,式中k为常数,m、n值可用表中数据确定。c(H2)/molL1c(Cl2)/molL1v/molL1s11.01.01.0 k2.01.02.0 k2.04.04.0 k由此可推得,m、n值正确的是()Am1,n1 Bm,nCm,n1 Dm1,n102 mol A与2 mol 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3B(g)2C(g)zD(g)若2 s后,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 molL1s1,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v(C)0.2 molL1s1Bz3CB的转化率为25%DC的体积分数为28.6%11.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xC(g)2D(g),经过5 min后测得D的浓度为0.5 molL1,c(A)c(B)35,C的反应速率是0.1 molL1min1,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B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D的平均反应速率是_,x的值是_。12(1)在一定温度下,氧化铁可以与一氧化碳发生下列反应:Fe2O3(s)3CO(g)2Fe(s)3CO2(g)该温度下,在2 L盛有Fe2O3粉末的密闭容器中通入CO气体,10 min后,生成了单质铁11.2 g。则10 min内CO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2)甲酸甲酯水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CH3(l)H2O(l)HCOOH(l)CH3OH(l) H0某小组通过实验研究该反应(反应过程中体积变化忽略不计,为1 L)。反应体系中各组分的起始量如下表:组分HCOOCH3H2OHCOOHCH3OH物质的量/mol1.001.990.010.52甲酸甲酯的转化率在温度T1下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15 min20 min范围内甲酸甲酯的减少量为_mol,甲酸甲酯的平均反应速率为_molL1min1。13下表所列数据是某高温下金属镁和镍分别在氧气中进行氧化反应时,在金属表面生成氧化薄膜的实验记录,a和b均为与温度有关的常数。反应时间t/h1491625MgO层厚y/nm0.05a0.20a0.45a0.80a1.25a反应时间t/h1491625NiO层厚y/nmb2b3b4b5b(1)金属在高温下氧化腐蚀速率可以用金属氧化膜的生成速率来表示,其理由是_。(2)金属氧化膜的膜厚y跟时间t所呈现的关系是:MgO氧化膜的膜厚 y属于_型,NiO氧化膜的膜厚y则属于_型(填“直线”、“抛物线”、“双曲线”或“对数”等类型)。(3)Mg与Ni相比较,金属_具有更好的耐氧化腐蚀性,其理由是_。14把0.6 mol X气体和0.6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密闭容器中,使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X(g)Y(g)nZ(g)2W(g)5 min末已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 molL1min1(1)上述反应在5 min末时已反应的Y占原有Y的质量分数是多少?(2)化学方程式中的n值是多少?参考答案1D由化学反应速率的表达式:v(A),由于甲、乙两容器的体积大小未知,仅知道A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值,故不能比较两容器内反应速率的大小。2D根据题意知,SO2的浓度增加0.4 molL1,则O2的浓度减小0.2 molL1,v(O2),则t5 s。3C4C化学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变化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故C正确。5A根据合成氨的数据可知:前2 s NH3的速率为v(NH3)0.4 molL1s1前4 s NH3的速率为v(NH3)0.3 molL1s124 s内NH3的速率为v(NH3)0.2 molL1s1故A项不正确,化学反应速率表示某一时间段的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6B7C反应3 min后压强是起始的0.9倍,则物质的量为原来的0.9倍,即3.6 mol,减少了0.4 mol,则生成NH3 0.4 mol,从而计算出v(NH3),v(H2)v(NH3)0.1 molL1min1。8D由v(B)3v(A),v(C)2v(A),得v(A)v(B)v(C)v(A)3v(A)2v(A)132,即A、B、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32,则化学方程式为A3B=2C。9D10D由A的转化率可知,2 s后反应掉A的物质的量为1 mol,v(A)0.25 molL1s1,由于v(A)v(D)0.25 molL1s10.25 molL1s12z,则z2,A、B不正确;此时消耗的B为1.5 mol,生成的C为1 mol,则B的转化率100%75%,C的体积分数100%28.6%。110.75 molL10.05 molL1min10.1 molL1min1212(1)0.015 molL1min1(2)0.0450.00913(1)因化学反应的快慢既可以用反应物的消耗速率表示,又可以用生成物的生成速率表示,所以金属的腐蚀速率可以用其氧化物的生成速率来表示(2)直线抛物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橡胶文具材料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抗衰老面部护理疗程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橄榄油生态种植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交通创业园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林业主题活动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化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新版抵押物的借款合同范本
- 2025消防喷淋烟感改造工程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年高级育婴员模拟题含答案(附解析)
- 古诗文教学设计与课堂活动案例分析
- 核桃肽粉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 《储能技术》课件-3.各种类型的蓄能技术
- (2025)企业首席质量官培训考核试题(附含答案)
- 农业现代化种植技术培训课件
- 中城汽车(山东)有限公司审计报告
- 锂电池pack工厂安全培训课件
- 大学博士竞赛试题及答案
- 钢结构彩钢瓦施工工艺与技术交底
- 2025版煤矿安全规程宣贯培训课件
- 梁启超家教家风课件
- 第5课 我们说方言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地方、校本课程浙教版(2024)人·自然·社会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