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8) 266 技能大赛在地学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 李雪梅 刘玉梅 王晰 (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长春 130012) 摘 要:本文在地学专业高职院校学情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技能大赛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 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促进教师业务素养提高、推进教学改革等方面的作用进行探索研 究,提出技能大赛在地学类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具引领作用。 关键词:技能大赛 高职院校 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近年来,为适应各行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高等职业教育在中国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已 成为培育具“工匠精神”的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中地学类高职院校培养的是服务于地质 勘探、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防治等方面的高技能应用型地学人才。 一、地学专业高职院校学生学情分析 地学专业的高职院校多由早期的地质学校(中专)升格而成,在几十年的教学中培养了大 量优秀的地学行业技能型人才,他们能吃苦、肯拼搏,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奋战在艰苦的地 勘一线岗位上,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然而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扩招,高职 入学门槛降低的新形势下,地学专业高职院校的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 怕苦怕累,专业思想不坚定 地学专业是艰苦专业,工作地点多在室外,高职层次的地学毕业生更是大多奋战在一线。 学习地学专业的学生, 毕业后从事的工作经常是白天跋山涉水路线调查, 晚上整理资料到深夜, 因此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吃苦耐劳精神,能忍受长时间工作及生活在偏远地区,适应远离城市和 网络等便利的现代生活状况。如今的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自小娇生惯养,没吃过苦, 并且随着全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即使是农村考生,家境也不再贫困,所以跟早期的学生相比, 现在的地学高职学生不再具备为改变生存环境而吃苦的精神, 难免出现学生毕业后不愿去艰苦 的岗位就业,或就业后实在无法适应很快辞职的现象。 *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 2017 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技能大赛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2017ZCY120);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项目,高职院校“综合导师制”体系的构建与研究(JJKH20180290SK)。 技能大赛在地学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 267 2. 沉迷于网络游戏 伴随着越来越强大的功能,手机这种最初的通信工具已成为人们最重要的“伙伴” ,时刻 不离。大学生摆脱了家长和老师的严格监督,可自由使用手机,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极易陷 入网络游戏中,不仅课余时间玩,上课也控制不住自己。经常有老师笑谈,上课时发现坐立不 安,抓耳挠腮,唉声叹气,形如“毒瘾发作”的学生,那是忘带手机或者手机没电的。为应对 这种状况,有老师准备手机袋,上课前收手机,由老师统一保管,下课再发还学生。然而高职 不同于高中,学生一般上门课后要换教室甚至换去不同教学楼上课,收发手机花费较长时间, 可能影响下一门课的学习。且高职学生不同于高中生,已长大成人,自我意识较强,老师强制 性代管手机很容易令学生反感甚至抵抗,影响和谐的师生关系,不利于教学顺畅进行,故而此 举收效甚微。 3. 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进取心 支撑很多上进心不强的孩子熬过12年寒窗苦读的动力, 是上大学以后就不用再努力学习。 踏入大学校门后,离开家长和高中老师的严密监管,学习主要靠自律,大部分高职学生骤然放 松下来,他们往往没有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且学业基础较弱,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正确的学 习方法,多数听课不走心,作业、实验均应付了事,甚至抄袭,对学习成绩漠不关心,考试前 不认真复习准备,目标仅仅是及格即可。 4. 团队协作意识淡漠 目前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没有年龄相近的兄弟姐妹陪伴,孩子在家中以“自我”为中 心,父母则无微不至全方位照顾孩子,使得这一代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较差。且入大学前一直 处于寒窗苦读状态,课余时间则游走于各类辅导班,同学间交往较少,团体活动较少,促使他 们自我意识较强,无视集体,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团队协作意识淡漠。而当他们毕业后,面 对的是一个分工越来越细的社会,一项工作的完成往往需要多部门多成员通力协作,这需要员 工具备较强的沟通协作能力。 二、技能大竞赛概述 技能大赛是当前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重要手段, 是培养和促进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 新思维的重要载体。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明确指出:要大 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到 2020 年,高职在校生人数要达到 1 480 万人;要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 高职教育发展的重点,大力开展技能大赛。 为激励地学各专业学生的学习热情, 提高野外实践动手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质问题 的综合能力,各类地质技能大赛蓬勃开展。其中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 竞赛,由中国地质学会、教育部高等学校地质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国土资源职业教育教学 委员会等机构联合主办, 至今已分别在成都理工大学 (2010 年) , 北京大学与中国地质大学 (北 京)联合(2012 年) ,吉林大学(2014)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2016 年)和长安大学(2018 年)等高校成功举办五届。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自 2010 年首次举办以来,已在我国开办 地学专业的高校和生产单位产生了巨大反响, 参赛的规模和影响范围不断扩大, 2010 年第一届 大学地球科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18) 268 竞赛参赛队伍 61 支,共计 183 名选手,至 2018 年的第五届竞赛,参赛队伍已达 169 支,选手 500 多人,共计 1 500 余人参会。 除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这种全国性赛事外,尚有其他不同层次的地学竞赛频繁举办, 涉及几乎所有的地学类院校。 三、技能大赛在地学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 1. 技能大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人皆有好胜之心,技能大赛的开展,为学生提供了正能量的竞争环境,为求优胜,选手们 在练习和大赛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在专业技能上的薄弱点,激发了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 动探究,涌现出一批“学霸”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参赛同学的获奖表彰具有很强的示范作 用,引发了未参赛同学的学习热情,纷纷加入到自发学习的队伍中,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班风校 风。 2. 技能大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技能大赛一般需组队参加,合作完成竞赛项目。竞赛项目在有限时间内完成,需要队员有 效沟通,统筹分工合作,因此,技能大赛这种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更使得学 生团队合作意识大大提高。且地学技能大赛的专业特殊,常在野外实地进行,选手在完成竞赛 内容的同时,尚需携带各类地质工具设备长途跋涉翻山越岭,经常需要面对复杂天气地形等情 况,较之其他专业,更需互相帮助、通力协作。 3. 技能大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激增,就业压力加大。作为高职层次的地学专业毕 业生,学历上有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压制,所面临的就业压力更大。高职层次 的学生与本科及本科以上层次人才竞争的主要优势在于动手实践能力强、能吃苦、情商较高, 这些优点能够在技能大赛的训练、比赛过程中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近几年的就业招聘会上,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简历中的大赛获奖证书十分感兴趣,极大地提高了签约率。另据跟踪调查, 参赛获奖的毕业生在就业后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较高评价,使得用人单位在筛选 简历时尤重此项,此类反馈信息促使在校学生更加重视技能大赛,积极参与,形成良性循环。 4. 技能大赛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 虽然技能大赛是学生之间的对抗,但是指导教师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从培训 报名参赛的学生,遴选参赛队伍,研究竞赛规则,进行赛前指导,每一个环节都考验着教师的 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在此过程中,教师能充分发现自身学识水平和教学方法的不足之处, 从而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深入研究,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业务能力。高规格技能大赛,如 全国大学生地质技能竞赛等,也是教师开阔眼界,与同行切磋交流的良机,是难得的提高教师 自身素质的机会。 5. 技能大赛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 为适应新形势下的学情特色,更好地培养技能应用型人才,地学高职院校一直在进行教学 改革,不断调整和完善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水文与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钻探设备及测量工 技能大赛在地学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研究 * 269 程等专业的课程体系。 技能竞赛是一个非常好的检验教学改革成果的环节, 在技能竞赛过程中, 通过观察参赛选手的表现,指导教师能更好地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教 学改革的新构想,进而完善课程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技能大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有助于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推进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建设,可 见技能大赛在地学高职人才培养中具无可争辩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明宇,刘柏霞.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视角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教育与职业,2014(8) :33-35. 2 杜玉红, 赵地, 李兰. 大学生科技竞赛在促进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5, 35 (12) : 88-90 3 李宇容.高职职业技能大赛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培育研究. 高教学刊,2018(22) :171-173. 4 王美娟. 技能竞赛对高职院校班风学风建设的影响.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33) :201-202. 5 于芳,陈兵.“以竞赛促学风,以学风促就业”的探讨与实践.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4) :121-122. 6 易浩明, 沈建, 陈巍. “赛脚融合” 视阈下高职专业教学改革提升路径研究. 现代职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英语单词表英译汉
- 河北省怀安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村务工作者试题含答案分析
- 河北省馆陶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城市协管员试题含答案分析
- 2025年北京二手房买卖合同样本:房屋权属核实
- 2025版货物运输保险合同范本汇编
- 2025版大型购物中心设施维护保养服务合同范本
- 2025版医疗设备维修保养及备件供应合同范本
- 2025版环保产业投资入股合同样本
- 2025版知识产权风险评估与防控联盟协议
- 2025年新能源发电项目电线电缆供应合同范本
- 期权开户考试考点及试题
- 教育学第五章教师与学生
- 公路施工环境污染应急预案
- GB/T 31227-2014原子力显微镜测量溅射薄膜表面粗糙度的方法
- 三年级下册口算天天100题(A4打印版)
- 上海交通大学学生生存手册
- 幼儿园绘本故事:《苏丹的犀角》 课件
- 03第三阶段04印章模型制作
- 英汉互译课件05
- GB∕T 17766-2020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
- Q∕SY 06515.1-2016 炼油化工工程电气技术规范 第1部分:通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