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第二次素质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孝文帝改革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B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C促进中国社会封建化D符合人民群众的要求2 . 在汉代如果有人要做全身麻醉的外科手术,你认为下列哪位医生是最好的选择A张仲景B扁鹃C华佗D李时珍3 . 如果你应邀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按照时间顺序,你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青铜器馆 原始农耕馆 江南地区开发馆 古代丝绸之路馆ABCD4 . 蜀国丞相诸葛亮说:“今民贫国虚,决敌之资,唯仰锦耳。”这表明A蜀锦已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B蜀锦是打败魏、吴的主要武器C蜀锦制造业耗费国家资源,使国库空虚D蜀锦生产技术落后5 . 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趁西晋内乱,起兵反晋,灭亡西晋的少数民族是A鲜卑族B氐族C匈奴族D羯族6 . 下列各项措施中,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的有废除国有土地制度颁布“推恩令”推行汉化措施迁都洛阳ABCD7 . 以下示意图反映了中国古代部分科技成就,其中处应为A东汉麻沸散B东汉圆周率C东晋伤寒杂病论D东晋齐民要术8 . 下面是中国古代南北方人口总数及所占比例对照表,该表格反映的现象所产生的影响是朝代南方北方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唐代3920415432%5148529568%北宋11224760629%6624296371%A北方战乱而南方相对稳定B经济重心逐渐南移C北方人口增长率比南方高D北方自然条件恶化9 . 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战役不胜枚举,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是( )长平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ABCD10 .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A侧重史书记载B注重史料考证C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秉承朝廷旨意著史11 .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说明他著此书的目的是A反驳“贤者”的错误理论B强调发展手工业C鼓励商人的经营活动D重视发展农业生产12 . 下列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石窟艺术综合了雕塑和绘画的特点B石窟艺术是随着道教的传播发展起来的C继承了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D凿窟造像之风主要盛行于北方13 . 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A220年,曹丕称帝B221年,刘备称帝C222年,孙权称王D229年,孙权称帝14 . 西晋灭亡后,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哪一政权总称为“十六国”( )A北魏B前秦C后赵D成汉15 . 奠定了我国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 )A张仲景B扁鹊C华佗D李时珍16 .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门艺术,下列推动书法艺术持久发展的原因有( )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的载体变得快捷、方便,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兰亭序集达到收放自如、浑然天成,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ABCD17 . 东晋成功抵御了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统治局面相对稳定,出现了“荆扬晏安,户口殷实”的景象。这里为“抵御来自北方的军事威胁”而发生的著名战役是( )A昆阳之战B涿鹿之战C巨鹿之战D淝水之战18 .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约3000年的史事,以下事件不可能出现在史记的是A西周分封B秦王扫六合C蔡伦造纸D张骞通西域19 . 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贞观之治 文景之治 开元盛世光武中兴ABCD20 . 1964年11月9日,为了纪念祖冲之对中国和世界科学文化作出的伟大贡献,紫金山天文台将1964年发现的,国际永久编号为1888的小行星命名为“祖冲之星”。下列哪项内容不是祖冲之的贡献A最早提出了具有“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方法B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C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D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21 .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大多是从我国直接或间接传去的。下列人物在造纸术的改进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是A华佗B蔡伦C屈原D张仲景22 . 俗语“家家观世音,人人阿弥陀”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佛教在中国民间的盛行。请问佛教传入我国是在:A秦朝时期B魏晋时期C西汉时期D隋唐时期23 . “三国鼎立”“十六国”“北方游牧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共同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征是A早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C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D繁荣与开放的时代24 . 民以食为天,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农学著作是A史记B九章算术C齐民要术D黄帝内经25 . 假如你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人们使用“蔡侯纸”书写一位太学生因学习成绩优秀被朝廷任命为官ABCD二、综合题26 .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军,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战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打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什么共同特点?(2)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3)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的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4)为什么曹操在两次战役中会有不同的结局?给我们哪些启示?27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张骞第二次出使是在元狩四年,匈奴战败后。这回的目的是乌孙。武帝以为然,因派张骞再度出使。骞至乌孙,未达目的,于元鼎二年归还,但乌孙也派了一行数十人跟他往汉朝报谢。这是西域人第一次来到汉朝的京都,窥见汉朝的伟大。张荫麟上古史(1)材料一、材料二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最终起到了什么作用?(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从张骞的身上学到了什么精神?材料三(3)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根据材料三,写出图中迁入山西一带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材料四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史记货殖列传材料五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