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_第1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_第2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_第3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_第4页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部编(五四教育制度)六年级第一册历史第二课原生态农耕生活实践名字:班级:成就:检查说明:1.请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和其他信息。2.请仔细阅读回答各种问题的要求,并在指定的区域回答问题,否则不得分。一、选择题1.如果今天的河姆渡人想发展古老的生态旅游,他们为招待游客而建的房子是A.B.C.D.2.许多学生喜欢米饭。你有没有想过水稻在我国有悠久的种植历史?请用你所学的历史知识来判断下列哪一个地方的祖先可以先品尝到美味的米饭A.北京周口店B.陕西半坡村C.山东省汉口D.浙江河姆渡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中国的农业起源于大约一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2018年)。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是(1)作物种植(2)畜牧业的出现(3)住区的发展磨具的发展(5)城市的出现A.B.C.D.4.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们已经发现,20世纪60年代最早的木井是在1960年A.元谋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大汶口遗址5.比较异同找出共性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以下是小明对半坡人和河姆渡人原始农耕生活共同特征的总结和描述。不准确的是()A.每个人都饲养牲畜B.城市将建造房屋并定居下来。C.所有的城市都种植庄稼D.都生活在长江流域。6.博物馆评论员描述一个遗址为“在古代,这里的气候炎热潮湿,到处都是湖泊和沼泽,土地被茂密的森林覆盖。虽然土壤不好,但这里的人们已经培育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她介绍的网站可能是()A.河姆渡文化B.大汶口文化C.周口店文化D.半坡文化7.考古发现是理解史前历史的重要基础。以下考古图片反映了以下共同主题A.古代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B.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C.半坡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D.大汶口原始农耕居民的生活8.原始农业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以下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陈述是正确的(1)常用磨石工具过安定的生活(3)种植粮食作物谷子和水稻(4)会制作陶器A.B.C.D.9.暑假期间,多铎将与代表团一起参观中国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感受中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顺便了解考古发掘知识。她应该是第一选择A.云南元谋县B.山东大汶口C.浙江河姆渡D.北京周口店10.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居民最可能吃的食物是()A.意大利面B.小米粥C.大米D.玉米11.下列哪个现象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A.畜牧业的出现B.城市的出现C.作物栽培D.磨具的发展12.2018年,中央电视台播放了中国古代科技公益广告。在影片中,袁隆平院士动情地说:“我们的国家从6000年前就开始种植水稻了。”袁隆平院士的结论来自于中国发现了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稻作文化遗址。该网站位于A.长江下游B.长江中游C.黄河中游D.珠江流域13.以下哪一项不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A.作物栽培B.畜牧业的出现C.定居点,研磨工具的发展D.推广铁农具14.下列哪个考古结果反映了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况()挖掘石斧半地穴圆形房屋,带有小米残留物带有鲱鱼图案的彩陶盆A.北京人B.穴居人C.河姆渡居民D.半坡居民15.下列原始居民和传说中的部落首领,不住在黄河流域的是()A.大汶口原始居民B.回避C.原始inh16.小明在旅行时带回了两张照片。请帮他解释一下:图1图2这张照片显示了他去了哪两个省。图1: _ _ _ _ _ _ _ _ _图2:_ _ _ _ _ _ _ _ _这两栋房子的名字是什么?图1: _ _ _ _ _ _ _ _ _图2:_ _ _ _ _ _ _ _ _(3)房子的主人种植什么作物?图1: _ _ _ _ _ _ _ _ _图2:_ _ _ _ _ _ _ _ _17.阅读下图回答问题:(1)上面的房子有没有可能是半坡或者是河姆渡原住民居住的房子?房子的结构是什么?(2)这种房子的设计者考虑了哪些问题?(3)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仍然住在这种风格的房子里吗?18.阅读图片并回答问题。(1)图1中哪个是原住户的房子?如果你有幸参观土家族,主人会为你提供什么主食?什么样的房子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