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下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下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下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七年级下册5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5月月考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据记载,某城市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该城市是A盛泽镇B汉口镇C苏州D扬州2 . 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担任B文臣掌握国家的军事大权C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D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3 . 元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在地方设置了A司农司B行中书省C宣政院D中书省4 .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纷乱的割据时期,后周世宗励精图治,大力改革。这一时期最明显的发展是( )A人口的增长B战乱较少C政治清明D经济重心南移态势明显5 . 元史琉球传记载:“琉球在南海之东,漳、泉、兴、福四州界内,澎湖诸岛与琉球(今台湾)相对。”元朝为管辖这一地区设置的机构是A北庭都元帅府B宣政院C台湾府D澎湖巡检司6 . 如图描绘的是宋代游戏“捶丸”,类似于现在的高尔夫球,它深受皇室和平民的喜爱,宋神宗与两位亲王甚至还用捶丸赌过球。对宋代捶丸运动的认识,正确的是A体现了社会的平等风气B反映了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C捶丸导致社会风气败坏D反映了宋代娱乐消费业的发达7 . 明长城的东西两端分别是A鸭绿江、嘉峪关B山海关、陇西C鸭绿江、陇西D辽东、嘉峪关8 . 中国古代文化源远流长,小林在假期将中国历史教材中涉及的书籍进行分类,如果按学科领域分类,请问分类不正确的是( )A天工开物;资治通鉴B千金方;本草纲目C窦娥冤;牡丹亭D西游记;红楼梦9 . 皮日休在汴河怀古中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下列关于材料中所说的“此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隋炀帝时期正式开通B北抵涿郡,南至余杭C以现在的北京为中心D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10 . 阅读书籍需要关注目录,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下图目录展现的内容主旨是A争霸与争鸣的春秋战国B秦汉大一统的封建国家C繁荣开放的大唐盛世D明清王朝的盛世余晖11 . 注重发明和创新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北宋时期,发明活字印刷术的人是( )A李春B蔡伦C张衡D毕昇12 . 下列不属于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的是A设立锦衣卫B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C设立特务机构东厂D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13 . 下列历史事件和唐太宗有关的是开凿大运河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天可汗”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安史之乱ABCD14 . 鲁迅评价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人物中不可能出现在史记里的是A商鞅B诸葛亮C刘邦D嬴政15 . 宋代易学研究发达。其中被称为“东南三贤”的是( )A程颐、譙定、朱熹B譙定、朱熹、阳枋C朱熹、吕祖谦、张栻D程颐、朱熹、阳枋16 . 清朝中期以后,昆曲逐步走向衰落。究其原因,最主要的是A表演的形势因循守旧B上演的剧目内容庸俗C对社会上层一味迎合D脱离民众的现实生活17 . “土豪,我们做朋友吧”成为当今一种网络流行语。如果某一土豪生活在史称“开元盛世”的时代,他家中不可能有( )A美丽精致的唐三彩B色彩艳丽的蜀锦缎C“开元通蛊”铜钱D大气磅礴的清明上河图18 . 唐末农民战争对唐王朝产生的影响是A导致了唐王朝由盛转衰B严重地削弱了唐王朝的统治力量C瓦解了唐王朝的统治D推翻了唐王朝的统治19 . “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你知道签署“盟书”的两个政权是( )A北宋和辽B北宋和西夏C南宋和西夏D南宋和金20 . 运用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功绩不相符的一项组合是( ) A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B大力推行儒学教育C重用房玄龄、杜如晦为相D建立元朝,定都大都二、综合题21 . 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風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二: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1)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哪种选官制度?唐太宗、武则天分别对这一制度的完善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2)材料二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的弟子根据他的口述为后世留下的经典著作是什么?2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开始的)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伏尔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吁西方建立文官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随后,法国、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泰西之所以富强,横绝地球者,不在其炮械军兵,而在其学校,今日振兴之策,首在育人才。”“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急)于教育之强弱,视人才为转移。”材料三 1905年全国工矿企业已达400家左右,铁路、轮船等新式交通事业也逐渐兴办,这些无疑需要大量科学技术人才来操作和管理,同时,新式学堂的急剧增加需要众多的具有新知识的教师;清末新政中增设的许多政府机构如外交部、商部、学部等,也都需要懂得相关专业的干员。显然,科举制无法培养、选拔这类新式人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2)在材料二中,梁启超提出了哪些主张?这些主张在戊戌变法内容中有什么具体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