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子兵法,之,谋略思想,主讲:傅小凡博士,在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有许多关于军事和政治谋略的思想,我将其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归为三个部分加以概括性的介绍。在介绍孙子的谋略思想之前,有必要对孙子的生平加以简略介绍,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孙子谋略思想的现代意义。,二、安国全军之谋略,三、先知审势之谋略,四、作战用兵之谋略,一、孙武的悲剧人生,孙武终其一生,勤奋追求,努力实现自己的抱负。他的成长道路十分曲折,充满了坎坷和磨难。,(一)避难远走他乡,(二)辅佐吴王阖闾,(三)理想终成泡影,孙武大约出生于公元前535年。在他十二岁的时候,他的祖父因有功而得到采邑,又被赐姓孙氏。于是举家迁徙到古称“乐安”的领地内,孙武随其祖父姓孙。在祖父的影响下,孙武努力学习文化,攻读军事典籍,钻研战争谋略,开始了一个伟大的军事思想家的艰难历程。,1.齐国局势,2.避乱奔吴,3.隐居待变,return,齐国的卿大夫,经过长期的尖锐复杂的斗争,到了齐景公的时代,矛盾主要围绕着高、国、陈、鲍诸族之间展开。其时,陈氏的势力渐渐强大,欲与鲍氏联系击败高、国,将其吞灭,而高氏也在伺机陷害陈、鲍,翦除异己,斗争的形势十分险恶。孙武是陈氏后裔,自然会站在陈氏一边,但是改姓孙氏之后,与陈氏关系逐渐疏远。孙武对卿大夫之间的争斗十分反感,决心远走他乡。,return,促使孙武下定决心离开齐国的原因,是司马穰苴之死。司马穰苴善于带兵打仗,熟谙兵法。在一次对外战争中,因功勋卓著,被齐景公封为大司马,于是受到了其他卿大夫和高、国、鲍诸族的嫉妒。他们纷纷向景公进谗言,使得景公免其司马之职,司马穰苴因之发病而死。孙武不想做卿大夫倾轧斗争的牺牲品,认定吴国是他理想的施展才能和实现抱负的地方,于18岁时奔吴国而来。,return,孙武到吴后不久,结识了从楚国投奔而来的伍子胥,二人因志趣相投,成为亲密知己。孙武初来吴国,由于吴国的局势在动荡不安之中,只好隐居于罗浮山之东,以待时局变化。他在隐居之地,根据自己学习、积累的军事知识,潜心整理他的兵法著作。吴王阖闾即位,重用伍员,孙武认为施展才能的机遇到了,便通过伍员向吴王阖闾引荐了自己。,return,此时的孙子的理想就是要在当时四分五裂的华夏国土上,建立起像殷、周那样的统一王朝。他期待吴王完成这样的伟业,成为汤、武式的帝王,自己成为伊尹、吕尚一样的开国元勋。,1.试兵任将,2.战胜强楚,3.击败越国,return,吴王读了孙子的兵法之后,想考查一下他的真才实学,便给他一百八十名宫女进行操练。孙武把宫女分为二队,以吴王的两位宠姬为队长,并且宣布训练动作和违者斩的指令。当训练的指令下达后,众宫女大笑不止。多次重申命令,宫女依然大笑不止。孙武下令将二宠姬斩首。吴王连忙求情。孙武说:“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斩了二队长之后,宫女们便认真听令,不敢做声。吴王虽然心疼爱姬,但还是任孙武为吴国的将军。,return,孙武经过十年的辛苦筹划、紧张操练,并亲自指挥作战,以三万破楚二十万,帮助吴王阖闾把西面的强敌楚国,打得落花流水,迁都避其锋芒,从此孙武威名远震中原各国。但是,他功成不求高官厚禄,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说的“进不求名”的原则,并且继续留在吴国为它的强大和繁荣默默地操劳着。,return,从公元前512年,孙武当吴国的将军,经过近20个春秋的辛苦经营,到公元前494年,终于使吴南方的世仇越国屈服。当时,孙武不过四十多岁,正值年富力强。他与伍员是知交,在击败越人的过程中,伍员应该是头功,但孙武也曾献计出力,功劳是卓著的。,return,晚年孙武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源自一件对孙武来说震动极大的事件,那就是他的交友伍子胥的被杀。此事对孙武打击很大,他感到心灰意冷,对吴王夫差彻底失望了。,1.由盛转衰,2.郁郁而终,3.吴国灭亡,4.指责孙武,5.难言之隐,看到知交伍员的惨死,孙武不可能再为吴国的对外战争出谋划策,他隐居乡间,修订兵法著作,冷眼观察着形势的变化。果然不出伍员所料,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82年,乘吴大军在黄池与诸侯盟会,吴国内空虚之机,从后方袭击吴国。越军攻入吴国都城,吴国损失惨重,破坏极大。加之连年征战的消耗,生产的荒废,民力凋敝,使吴国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return,伍员被杀后不久,孙武因忧国忧民和郁郁不得志于公元前480年左右谢世了,享年约55岁,正当盛年。他没有看到吴国的灭亡。从退隐到寿终,孙武一直没有离开过吴国,死后也葬于吴都郊外。也有史书说,孙武由于伍员被杀受到牵连,或者直言相谏激怒了夫差而惨遭不幸。史记未记此说,暂且存疑。,return,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趁吴国灾荒之机,动员全国军队,大举向吴国进攻。吴国军队被打得落花流水,狼狈逃窜。越军占领了吴国都城之后,夫差逃到姑苏山被越军生擒,后自刎而死。吴国被越国所灭,疆土被越国吞并。,return,一位千古卓绝的军事谋略家终生为之奋斗的吴国,在他去世后不久就被邻国所灭。孙武想要以吴国为基地,建立一个周一样的统一王朝的理想终成泡影。孙武自己晚年的结局也很不幸,这不能不是一个历史的悲剧。对此悲剧,历史学家们众说纷纭。,苏洵的指责,高似孙的质疑,全祖望的哀叹,return,宋代的苏洵在嘉祐集中说:吴王阖庐之入郢,武为将军,及秦、楚交败其兵,越王入践其国,外祸内患,一旦迭发,吴王奔走自救不暇,武殊无一谋以弭斯乱。然后又根据孙子兵法对孙武的过失做了分析,指出其三点错误:其一,“威加于敌则交不得合”,可孙武并没有使秦国对吴国感到威慑,秦与楚联合败吴国;其二,“久暴师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伐楚时间过久,使越人乘虚而入;其三,“杀敌者,怒也”,孙武放纵伍子胥等人在楚国的暴虐,激怒了敌人。,return,宋人高似孙在其子略一书中这样评价孙武道:吴越交兵,胜负未决,武居其间,岂无所以为强吴胜越者!二十年间,阖庐既以战死,夫差旋丧其国。后世兵其可以智用欤!,return,清人全祖望的观点似乎比较公允一些。他说:夫孙子亦安知兵?方夫概王之独出也,虽幸而得捷,而师律已紊,窃归自立之祸起焉。夫始则擅发而武不能禁,继则窃归而武不及知,古所谓“大将之师,其进如风,其止如山”者,不如是矣。吾不知孙子斩姬之刃果安在也?,return,用今天的眼光评价孙武,以上那些史学家的评论,将吴国军队破楚入郢之后陷入的混乱,又败于秦楚联军,阖闾战死和夫差亡国的责任都推给孙武,显然是很不公平的。固然,孙武在吴国的失败历史中,有其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他的确有难言之隐。,职位太低,专制制度,君主昏庸,return,虽然孙武主张“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但是,他任将指挥的历次战争,都是与君一起出征的。这样,军队的进退赏罚,只能由君主说了算,孙武最多起到一点劝谏作用。同时,与孙武一起出征的夫概是吴王阖闾之弟,伍员和伯噽是吴王最亲近的大臣,其地位都比孙武高,而难以制服。孙武的谋略受到他们的牵制,很难发挥作用。,return,扼杀孙武军事才能的最主要因素,还是当时的君主专制制度。处在封建社会初期的吴国,其君主的权威已经达到至高无上的地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在吴国已经实行。军事征伐、任用官吏、赋税徭役以及生杀予夺之大权,都操在君主一人之手。,return,阖闾虽然早年勤于朝政,但是晚年贪图享乐,导致他伐越对阵时军败身亡。夫差在伐越胜利之后,好战喜功,麻痹轻敌,不信耿直的忠言,宠信阿谀逢迎之小人。“好疲惫民力以成私好,纵过而翳谏。一夕之宿,台榭陂池必成,六畜玩好必从”,直弄得“大臣怨怼,百姓不附”,这样的局势,孙武当然无能为力。,return,战争的决策者、执行者,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谋略对待战争、控制战争、驾驭战争。孙武从宏观角度把握战争的谋略,大致有三个特点。其一,特别强调对待战争要慎之又慎的态度;其二,强调战争不是孤立的事;第三,强调兵家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一)谨慎地对待战争,(二)战争非孤立之事,(三)充分发挥主动性,孙武从战争的目的出发,特别强调战争的决策者必须对战争采取慎之又慎的态度,不可轻易挑起战端,要全面考察战争的利弊。自古知兵者非好战,懂得兵战之害而不可滥用,才真正懂得战争。同时,要避免战争,就必须居安思危,才能消除战争的危险。,1、兵者国之大事,2、无恃其不来,3、合于利而动,4、不可怒而兴军,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孙武开宗明义,表达了对战争的基本态度。他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在九变篇中提出了一条重要的军事防御思想。他说: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之;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这是孙子在九地篇中提出的一条重要的用兵作战的指导原则。两军交战不能不言利,唯利而动是对战争目的及指导原则的集中概括。他说:古之所谓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合而不齐。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这是孙武在忠告国君,切不可因一时的愤怒而发动战争,将帅亦不可因一时的怨愤而轻易作战。他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曰:明主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武特别强调战争不是孤立的军事行动。战争一旦爆发,如何才能获胜?孙武为此设计了许多方法,主要在于要把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外交斗争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己方的优势与敌方的劣势,以最少的代价取得最大的胜利。,1、令民与上同意,2、修道而保法,3、威加于敌,孙武把政治条件列为筹划战争全局、预测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这个政治条件,在孙武看来,就是君主之道,是国家政治清明,君主与百姓有一致的愿望。他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民不畏危也。,“修道而保法”是孙子在形篇中提出的重要的军事思想。“修道”,指政治、军事、经济等各方面条件的准备。他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政。,这是孙子在九地篇中提出的一种威慑敌人的谋略,也是他倡导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理想用兵境界的另一种表述。他说:夫霸王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己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国可隳。,孙武特别强调兵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借用敌国的力量,减少和避免战争的损耗。主张战争要速战速决,要以战养战,要借力打力。,1、上兵伐谋,其次伐交,2、兴师十万,日费千金,3、兵贵胜,不贵久,孙子提出了制胜的四个手段:伐谋、伐交、伐兵、攻城,并对这四种手段进行了比较。他说: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辒,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在此提出了战争对经济条件的依赖,进行战争首先要筹划费用、粮草、车马、用具,然后才可能兴兵出征。只有准备充分,财力充足,才有取胜的可能。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就是这个道理。他说:,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这是孙子在作战篇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谋略思想,也是对战争规律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军队一旦出动,如长期在敌国作战,屯兵坚城之下,就会使军队疲惫而锐气受挫。他说:,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故兵闻拙速,未睹巧之久也。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故兵贵胜,不贵久。,孙子几乎在其兵法中的每一篇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不同的层次上,把先知视为战争制胜的前提,军事谋略的基础,战争活动的最基本的内容。孙子认为,要把握和赢得战争,就要先知、尽知、知常、知变、知天、知地,要通过相敌、用间等侦察手段,做到知己知彼。把一切战争活动都建立在先知的基础上,建立在对客观事物认识和对变动事物灵活把握的基础上,是孙子谋略的精髓之一。,(一)了解战役的地势,(二)熟悉敌我的态势,(三)使用间谍的手段,任何战役都是在一定的地方展开的,因此,将要展开战役之处的地形、地貌的了解,对于战役指挥员来说,是至关重要的。,1、知战之地日,2、绝山依谷,3、死地则战,为了强调预先掌握作战地区和交战时间的重要性,孙子在虚实篇中对这个问题作了专门的探讨。孙子认为,出兵之前,必须预先掌握交战地点和时间,我方的将领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互相接应,否则便会发生援助困难,信息不通。他说:,知战之地,知战之日,则可千里而会战;不知战地,不知战日,则左不能救右,右不能救左,前不能救后,后不能救前,而况远者数十里,近者数里乎?,孙子在行军篇中提出军队在山地行军、宿营、作战的三项原则。今天看来,孙子提出的山地处军的一些具体方法,属于冷兵器时代的产物,但其中蕴含的利用自然优势,因地制宜,随机应变的思想,对今天仍然具有借鉴和指导意义。他说: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死地是指前不能进,后不得退,非死战不能生存的地区。军队陷入死地有两种原因:一是敌方逼迫,或我方失误;二是人为地陷部队于死地。当将士身处死地时,只有速战、奋战、决战,不惜一切代价威慑敌方,方能死地求存,转危为安。孙子说:凡用兵之法,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无舍,衢地合交,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军事思想的精华,它反映了战争胜利的基本规律,揭示了战争指导者对敌我情况的了解与战争胜负之间的关系。,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2、重相敌,3、因敌而制胜,指挥作战,最重要的是正确认识敌我双方各种情况,明于知己暗于知彼,或明于知彼暗于知己,都将招致失败。孙子说: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与知己相比,知彼更困难,所以孙子特别在行军篇中设计了三十二种相敌的方法。所谓“相敌”,就是观察、判断敌情,主要是通过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来侦察敌情,虽然属于经验性判断,但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和方法。孙子说:,军旁有险阻、潢井、林木、蒹葭、翳荟者,必谨覆索之,此伏奸之所也。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在充分了解了敌情的基础上,孙子又提出了“因敌而制胜”的谋略思想,它反映了战争指导的一般规律。其中心思想是说,用兵作战要善于根据敌情的变化,运用不同的作战策略,才能取得胜利。孙子说: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知己知彼”这是敌我双方都在追求的军事谋略,所以,在了解敌情的同时,还要防止敌方了解自己的情况。这种谋略被孙子称之为“用间”,他甚至提出“无所不用间”的主张。,1、以上智者为间,2、知之必在反间,3、用死间以制敌,上智,指具有很高智谋的人。间谍不是什么人都能够胜任的,他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这是因为间谍是要打入敌方内部,或在敌国搜集情报,充满了危险,稍有不慎就会暴露。所以要求间谍要智慧超群。孙子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商。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此兵之要,三军之所恃而动也。,孙子在用间篇中提出了五种用间的方法。他说:必索敌间之来间我者,因而利之,导而舍之,故反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乡间、内间可得而使也。因是而知之,故死间为诳事,可使告敌。因是而知之,故生间可使如期。五间之事,主必知之,知之必在反间,故反间不可不厚也。,“死间”是用间篇中提出的五种用间方法之一。就是故意制造散布虚假情报,让我方间谍知道,然后由他传递给敌间,诱使敌人上当。这种间谍最危险,因此称之为“死间”。孙子说:死间者,为诳事于外,令吾间知之,而传于敌间也。,“作战用兵”的谋略,主要是指战争实施的原理、原则和方法,包括力争全胜、避实击虚、灵活用兵、兵以诈立、进攻防守诸多方面,是兵家在群雄竞争中,运筹帷幄的制胜韬略。,(一)强调全胜,(二)奇正相生,(三)诡道立兵,强调全胜原则,这是孙子用兵的最高境界。要做到使用,必须预先谋算,创造有利态势,争取“致人而不致于人”,掌握战争的主动权。,1、不战而屈人之兵,2、致人而不致于人,3、胜兵先胜后求战,4、为不可胜以待敌,5、善战者胜于易胜,孙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谋略,是一个非常难达到的境界,既要求取胜方具有强大的实力为后盾,又要求得胜者多方面运用谋略,以外交手段瓦解敌军。孙子说:,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致人,指调动敌人;致于人,就是被敌人所调动。“致人而不致于人”的实质,就是要转化敌我双方的虚实,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两军相争,谁掌握了主动,谁就用兵自如,能够应付各种复杂的局面;谁失去了主动,就有失败的危险。孙子说:,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先胜”就是已经有准备,有把握,已经胜券在握;“先战”则出于准备不充分,仓促上阵,企图侥幸取胜而孤注一掷。作战中最应该重视的是,自己一方先须具备必胜的条件,然后才可能获胜。孙子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战争是以流血为代价,以胜负为结局的。在双方交战中如何把握住胜负呢?孙子提出了“先为不可胜”的军事谋略。他说: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要对容易取胜的敌人和在敌人容易被战胜的时候进攻敌人并且获得胜利,也就是要在完全有把握取得全胜的情况下取胜,才真正是“善战者”。他说:,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必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奇正用兵、避实击虚是战争行为的制胜原则。战争中的一切情况都可以被看成是虚实两个方面,战争中的一切变化也可以被看成是虚实的变化。如果说“知己知彼”是战争制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师公共基础试题及答案(法规与技术标准)解析
- 全2025年公路水运试验检测人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17年6月国开电大法律事务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纸质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 年小升初沧州市初一新生分班考试英语试卷(带答案解析)-(人教版)
- 事业单位年度考核表个人总结2025教师7篇
- 北师大版灵宝市20252025学年度上期期末综合测试小学五年级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 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承包水立方合同范本
- 防疫车辆租车合同范本
- 工程劳务合同范本模板
- 上门灭蚊合同协议
- 2025报关单填制规范
- 2025届四川省泸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英语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缓刑解除矫正个人的总结(范文模板)
- 2025年中医经典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及答案
- 胸痹心痛护理个案
- 现金入股协议合同
- 船闸水工建筑物设计规范
- 技法儿童绘画课件
- 2025年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