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历史试卷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历史试卷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历史试卷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历史试卷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期中水平测试历史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下列能够代表这一时期青铜工艺成就的是A鱼纹彩陶盆B司母戊鼎C青铜立人像D毛公鼎2 . 秦朝修筑的有利于国家安定和经济发展的工程是( )万里长城 阿房宫 驯山陵墓 灵渠ABCD3 . 春秋时期,周天子威信扫地,一个个诸侯崛起。第一个霸主是( )A周武王B齐桓公C晋文公D楚庄王4 . “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征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上述内容阐述了秦统一的A原因B过程C特点D意义5 . 青铜工艺是商周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A大盂鼎B铜象尊C四羊方尊D司母戊鼎6 . “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是A齐桓公B晋文公C宋襄公D楚庄王7 .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建立的时间是A公元前202年B公元后221年C公元前221年D公元前209年8 .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都发展成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9 . 秦始皇规定: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 ( )A皇帝独尊B君权神授C皇权至上D皇位世袭二、综合题10 . 我们学习历史首先要接触了解历史人物,读图回答下列问题:请回答:(1)一人物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我们了解图一人物主要是依据_A传说B考古C想象D推理(2)图二人物是_时期大思想家,创立了儒家学派,他思想的核心是提出_的学说。(3)图三人物在医学方面取得了怎样的成就?答:(4)图四人物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名人,他创造了一种新的诗歌体裁_体,代表作_,我们今天的_节据说就是为了怀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5)图五人物对中国历史的最大贡献是什么?为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修建了哪一巨大工程?答:(6)通过以上历史人物事迹的学习,你有何感悟?11 .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形成的重要时期,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统一中国后,把“皇帝”一词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天下事无大小皆取决于上”。还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那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或县长。材料二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宇内,统治时期虽极短促,于“古人之道法,无不革除,后世之治术,悉已创导。”摘编自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材料三及至始皇,废先王之道(废除古代帝王的礼制、法度),焚百家之言,以弱天下之民,然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豪俊遂并起而亡秦矣。贾谊过秦论材料四(汉景帝)日:“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汉书(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材料中涉及的是他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秦始皇创立的最主要的政治制度是什么?对后世有何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指的是什么事件?(4)材料四反映西汉前期推行了什么政策?在该政策的推动下,最后形成了怎样的统治局面?(5)结合以上四则材料,说一说秦亡汉兴带给你的感想或启示。12 . 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阅读下列材料,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小邮票,大舞台)材料一(1)杏坛讲学表现了孔子教育上的成就,请举出一例。孔子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请写出一点。(2)道德与伦理价值道是为纪念老子而发行的邮票。请你为邮票配上正确的文字注释。(看新闻,学历史)材料二奠定中华民族精神的儒家、法家、道家等传统思想诸子百家就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形成的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争鸣的过程也是一个试错的过程而决定学派命运的是看这些学派是否符合天下大势的走向。(3)“这样一个大背景”指什么?为什么说“百家争鸣不是坐而论道,而是与中国社会的实践紧密相连”?百家争鸣有何影响?(4)当时的“天下大势”是什么?这一时期,还涌现出其他重要学派,在众多学派中,哪家学派的主张符合这一大势?13 . 生产力的提高、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都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域,而弱者丧社稷。汉书食货志材料三冯太后听从大臣的建议,革除部落旧俗,仿照汉制进行政治、经济改革。490年,冯太后病逝,孝文帝亲政。他义无反顾地将都城由平城迁往洛阳。接着就推出改官制、禁胡服、学汉语、通婚姻、改姓氏等一系列全面改革举措。文帝及其祖母冯太后成功地承担起了促进“胡汉融合”的任务,成为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潮流的杰出代表。华东师大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材料一中两幅图反映的历史现象广泛推广于什么时候?(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哪两条措施? “庶人之富者”主要指的是哪个阶级?(3)结合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背景。(4)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