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下学期学业水平测试历史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隋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是A隋末农民起义B隋文帝的励精图治C科举制度的创立D隋炀帝的残暴统治2 . 唐朝诗人皮日休曾说:“大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为博哉!”这说明:A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水系B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C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巩固隋朝的统一D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中外经济交流3 . 假如时光倒流,你来到宋代江南某大户人家做客,你不可能遇到( )A主人家桌子上摆着景德镇瓷器B主人带你去夜市喝酒C主人告诉你宣政院任职经历D主人读柳永的词作4 .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诗中的“杭州和“汴州”,分别是南宋和北宋的都城A临安和东京B南京和北京C东京和西京D建康和燕京5 . 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某班前去参观“中国历代文物精品展”。如果按照朝代顺序,他们依次进入的场馆应是( )明清馆隋唐五代馆辽宋夏金馆元朝馆ABCD6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各项史实与推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实推论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秦朝兴修驰道,加强了地区之间的联系汉顺帝末年,京都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街,反封侯西汉朝政的腐败,社会黑暗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講黎。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安史之乱给社会和人民带来深重的苦难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政府赋税中农业税与非农业税的比例是28:72北宋农业生产落后ABCD7 . 在外国很多地方称中国人为唐人,这体现了唐朝在我国历代王朝中的地位,繁荣兴盛,宽容开放。从唐朝历代统治者的统治措施中,我们可以借鉴的有重视农业,减轻农民负担 知人善任,重视人才对外开放,加强交流 精简机构,提倡节俭ABCD8 . “无言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释站披旎冕。披旋冕,定江山,杯酒之销兵权。”所描述的古代帝王是A唐肃宗B元昊C赵匡胤D黄巢9 . 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统一蒙古定都大都灭亡南宋创立行省制ABCD10 . 2014年4月10 口报道,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关于隋炀帝的表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建立隋朝,统一全国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设立进士科,正式创立科举制酷虐残暴,引发大规模农民起义ABCD11 . 北京第一次成为统一的封建王朝的都城是在A隋朝B金C元朝D明朝12 . (题文)元朝时负责全国军事事务,调度全国军队的是( )A中书省B澎湖巡检司C枢密院D御史台13 . 下列关于唐朝盛世经济的描述正确的是:(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在江南推广 长安城内分市和坊 唐三彩闻名于世 蜀锦冠于全国ABCD14 . 以下最能表明唐朝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的是( )A鉴真东渡B玄奘西行C遣唐使来华D文成公主入藏15 . 唐朝时,我国文化辉煌,名人辈出。下列历史人物与相关史实的搭配,正确的是( )A唐太宗任用姚崇等贤臣为相B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到吐蕃C玄奘游学天竺,写成大唐西域记D鉴真东渡日本,创制日本文字16 .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增进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主流,在唐代,反映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求婚情景的名画A飞天图案B清明上河图C步辇图D金刚经17 . 学习宋元历史后,某班四位同学作了如下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A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18 . 宋代市民日常生活丰富多彩,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做不到的是( )A吃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B背诵白居易的新乐府C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D欣赏关汉卿的窦娥冤19 . 下列政权灭亡时间连线错误的是A1227年西夏B1234年金C1276年南宋D1206年蒙古20 . 百家讲坛中蒙曼副教授在点评隋炀帝这个毁誉参半的悲情帝王时指出,隋炀帝顶着一个“炀“的谥号,这可是整个古代中国最差的谥号了。隋炀帝之所以顶着“最差的谥号”,其原因不包括他( )A纵情享乐,奢侈无度B三征辽东,徭役繁重C营造东都洛阳D渡江灭陈,统一全国21 . 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其中“宋祖”和“一代天骄”分别是( )A赵匡胤和铁木真B赵匡胤和忽必烈C赵构和铁木真D赵构和忽必烈22 .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江南地区的开发B民族交融的加强C宋代商业的繁荣D闭关锁国的危机23 . 正确掌握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1世纪B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距今有2156年C元朝建立于12世纪后期D九一八事变爆发于民国19年24 . 若要为武则天的无字碑补题碑文,下列内容不可能出现的是( )A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B社会经济持续发展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D为“贞观之治”的到来奠定了基础25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里有不少以本姓命名的店铺,如“刘家上色沉檀楝香”、“王家罗锦匹帛铺”、“孙家正店”、“赵太丛家药肆”等等。这表明( )A以本姓命名店铺始于宋代B宗法关系决定着店铺名称C资本主义萌芽在宋代出现D宋人已有较强的品牌意识二、判断题26 . 安史之乱使唐朝的国势由盛而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_(判断对错)三、综合题27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减轻农民的赋役负担,注重发展农业。劝诫百官关心农桑,提倡节俭。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相对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二:唐太宗统治时期,注意吸取隋亡的教训,重视发展农业,减轻农民的赋役;注意“戒奢从简”。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材料三: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人才,提倡节俭,重视兴修水利工程。开元年间,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的局面,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以上两则材料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请回答:(1)上述材料描述了汉唐时期出现的三个盛世景象,写出其中唐朝初期的一个。(2)据上述材料,指出盛世景象出现的共同表现和共同原因。(3)汉唐盛世景象的出现,为后世统治者提供了什么宝贵经验?28 . “三农”问题历来是古今中外许多国家都很关注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太宗一即位就声明,要“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并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二: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1年)朝廷遣使至福建取占城稻种三万斛,分送给江南、淮南、两浙等路,并将种植法张榜公布,予以推广。到南宋时江南各地十之八九种占城稻,普及于淮南、江南东西、两浙、荆湖等路。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材料三: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生产情况年份项目1913年1921年1923年1925年粮食作物耕种面积(万公顷)9446662078608730粮食作物产量(亿普特)39.7922.1334.5544.24材料四:中国某地的农村地区曾流传着这样的民谣:“自主权打通富裕路,责任制架起幸福桥”。(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太宗在君民关系问题上有何认识?(2分)为此,他在位时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来使农民“衣食有余”?(2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推动占城稻广泛种植的主要力量是什么?(2分)(3)根据材料三,分析指出1921年以后苏俄(联)粮食生产出现了什么趋势?(2分)并分析其主要原因。(2分)(4)材料四的民谣歌颂的是中国哪项农村改革?(2分)(5)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有效解决”三农”问题?(2分)2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宋太祖曾说:“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奸邪共济为内患,深可惧也。”材料二 天下营兵纵横交互,移换屯防,不使常在一处。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宋代进士,登科即释褐,待遇远较唐代为优而登科名额,亦远较唐代为多。钱穆国史大纲(1)材料一中宋太祖说的 “内患”主要指什么? (2)根据材料二回答,宋统治者为什么要“移换屯防”? (3)材料二、三体现了宋朝哪一国策? (4)该国策对宋朝有什么影响?3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都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摘自中国历史材料二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摘自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1)材料一、材料二中选拔官吏的标准分别是什么?材料三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2)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的哪两项发明分别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和航海事业的发展?材料四(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这一“李约瑟之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古代科举考试的课程设置,没有能够以数学和可控实验为主,而是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