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卷_第1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卷_第2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卷_第3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卷_第4页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20版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不包括( )A北方人南迁B自然条件优越C生产工具先进D南方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经济重心2 .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尊卑有序,齐之以礼。”这些思想主张出自A老子B孔子C韩非子D墨子3 . 生活在现代的我们了解远古人类生存状态的最可靠的资料来源是A神话传说B科幻作品C化石考古D网络自媒体4 . 如图是一场反秦起义的想象画,这场起义的领导者是陈胜 吴广 刘邦 项羽ABC D. D.5 . 下列属于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国家稳步发展的治世局面的是战国争雄春秋争霸文景之治光武中兴ABCD6 . 小虎同学做了一个三国鼎立时期的大事年表,下列事件不应在此表里出现的是( )官渡之战卫温到达夷洲赤壁之战孙权称王ABCD7 .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出自。A论语B道德经C孙子兵法D史记8 . 年代尺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与如图中缺失部分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东周灭亡B盘庚迁殷C牧野之战D平王东迁9 . 秦始皇、汉武帝在军事征服、役使百姓、思想控制等方面的活动相类似,但却造成“秦亡汉兴”的不同后果,其最主要的原因是A根本目的不同B用人标准不同C背景条件不同D实施手段不同10 . “文景之治”“光武中兴”措施的相同点有减轻农民负担 释放奴婢 减轻刑法 重视“以德化民”ABCD11 . “到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安息帝国和汉帝国起,连成了条从苏格兰高地到中国海、横贯欧亚大陆的文明地带,从而使各帝国在一定程度上能相互影响这一”文明地带”的连接开始于A亚历山大东征B张骞出使西域C玄奘西行D马可波罗来华12 . 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以下石器说明半坡原始居民( )石铲(翻土)石刀(收割)石磨盘(谷物加工)A会人工种植水稻B以捕鱼狩猎为主C住半地穴式房屋D已从事农业生产13 . 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汉C东汉D唐朝14 . 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局面,完成了全国统一,但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短命王朝之一。下列对西晋短命而亡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B晋惠帝昏庸无能,统治阶级生活极为腐化C地方上的八王之乱推翻了西晋政权D内迁各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民族压迫15 . 在岷江某处,有一座中国的古代防洪灌溉水利工程,它经受了2000多年历史的风雨,至今仍造福当地人民。它是( )A都江堰B赵州桥C隋朝大运河D灵渠16 .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播出的“王立群读史记”曾吸引了众多观众的视线,下列史实不可能在节目中出现的是A秦统一六国B陈胜、吴广起义C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D道教产生17 . 下列成语跟刘邦有关的是A唇亡齿寒B约法三章C卧薪尝胆D完璧归赵18 . 下列与祖冲之有关的科技成果是A撰写了齐民要术B发明了“麻沸散”C创编了“五禽戏”D创制出大明历19 . 排列以下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 )陶器铁器石器青铜器ABCD20 . 小红家有仿制的鱼纹彩色陶盆,如果是真品最早可能出现(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河姆渡遗址21 . 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以下图片代表我国最早的成熟文字的是( )A图一B图二C图三D图四22 . 下列四个成语中,不是出自淝水之战的是( )A投鞭断流B草木皆兵C风声鹤唳D破釜沉舟23 . 下面的大战中,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长平之战B巨鹿之战C官渡之战D赤壁之战24 . 下列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时期,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隋唐时期 秦汉时期 夏商西周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春秋战国时期 明清时期 辽宋夏金元时期ABCD二、综合题25 . (7分)开放的中国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公元前后的几个世纪,在亚洲、北非、欧洲曾先后存在过汉代中国、安息、贵霜、萨珊朝波斯、笈多朝印度和罗马等强大国家。在生产力和交通工具尚不发达的条件下,古代各国劳动人民、商旅、使者和僧侣等冒着流沙、风暴冰雪袭击的危险,披荆斩棘开通了横贯欧亚大陆的交通线。材料三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三两幅图反映了历史上两次不同地区的交往事件,它们分别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材料二反映的“交通线”是什么?(1分)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内在联系?(1分)这一交通线对世界的影响是什么?(1分)(3)为促进世界共同进步,我们可以从以上材料中得到哪些启示?(2分)2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材料二汉初,刘邦在地方大封子弟王,称为“诸侯王”。诸侯王的权力很大,自御史大夫以下的各级官吏,都由诸侯王自己任命。诸侯王还有一定的军权,有财政权,可在国内征收赋税。摘编自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2(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的?(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刘邦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