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师大版七年级上学期历史10月份月考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 中国有名的“瓷都”是景德镇,著名的陶器有唐三彩等。其实,早在几千年前,有个地方的居民就已懂得烧制大量的彩陶,你知道是哪个地方吗( )A . 元谋B . 半坡C . 北京D . 河姆渡2. (2分) (2017七上耒阳月考) 2016年4月9日的浙江绍兴举办盛大公祭大禹陵典礼。下列有关大禹的表述,正确的是( )他是传说中的人物 让位于舜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 为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A . B . C . D . 3. (2分) (2017七上句容期中) 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很厚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籽,这说明北京人( ) A . 会建造房屋B . 会使用天然火C . 会磨制石器D . 会制造彩陶4. (2分)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石器时代”示意图,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A . AB . BC . CD . D5. (2分) (2016九下东台期中) 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A .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B . 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C . 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D . 他们把文字刻在龟甲和兽骨上6. (2分) (2017七上太康月考)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朝代更替是人们共知的客观事实。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中国古代史,就是一部朝代兴亡史。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 A . 清朝B . 夏朝C . 唐朝D . 商朝7. (2分) (2017七上西宁月考) 人是怎么来的?( ) A . 由女娲造的B . 由上帝造的C . 由类人猿进化而来D . 由猴子变来的8. (2分) (2017七上灌云月考) 根据片段联想,题中所述的这一远古人类是( )现于周口店的山洞里 能够直立行走,但还保留着猿的体质特征使用天然火 过着群居生活A . 元谋人B . 北京人C . 蓝田人D . 山顶洞人9. (2分) .2014 年,中央电视台大型纪录片稻之道摄制组一行来到浙江某遗址博物馆观场进行稻作文化内容拍摄,请问该遗址是( )A . 元谋人遗址B . 北京人遗址C . 半坡遗址D . 河姆渡遗址10. (2分) (2016七上顺德月考)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 . B . C . D . 11. (2分) (2019七上长春期末) 黄帝和炎帝被奉为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我国古代的( ) A . 长江流域B . 淮河流域C . 黄河流域D . 珠江流域12. (2分) (2015七上祁阳期末) 近年来,黄帝陵祭祀活动越来越受到海内外华夏儿女的关注。请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华夏族始祖的人物是 ( )A . 炎帝B . 禹C . 尧D . 舜13. (2分) (2017七上孝南月考) 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那么华夏族是由哪两个部落长期发展融合而成的( ) A . 黄帝、蚩尤B . 尧、舜C . 炎帝、后羿D . 黄帝、炎帝14. (2分) (2016七上灵璧期中)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 . 封建制的法规B . 禅让制的规则C . 世袭制的传统D . 分封制的义务15. (2分) (2015七上泉港月考) 汉字听写大赛经电视热播后,汉字的演变历史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下列汉字字体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 . 金文小篆甲骨文隶书B . 金文甲骨文小篆隶书C . 甲骨文金文隶书小篆D . 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16. (2分) (2017七滨海期末) 成语与历史人物不相符的一项是( )A . 卧薪尝胆勾践B . 问鼎中原楚庄王C . 退避三舍齐桓公D . 破釜沉舟刘邦17. (2分) (2017七上郑州期中) 某同学利用下面的地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内容应是( )A . 部落联盟B . 春秋争霸C . 战国七雄D . 秦灭六国18. (2分) 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下列战役发生在这期间的是( )A . 涿鹿之战B . 阪泉之战C . 牧野之战D . 长平之战19. (2分) (2017七上宿松期中)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报告精神的是( ) A . 因材施教B . 温故知新C . 仁者爱人D . 有教无类20. (2分) (2018七上汕头期末) 在中国古代史上,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 ) A . 这是一种进步B . 无所谓进步与退步C . 是一种退步D . 进步与退步交织在一起二、 综合题 (共4题;共37分)21. (10分) (2017七上沭阳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在北京人的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厚的灰烬堆(包括五个灰烬层、两处保存很好的灰堆遗存),埋着烧裂的石头、兽骨和树籽.(1) 这则材料证明了什么? (2) 这则材料证明的史实有什么意义? 22. (10分) 判断题。(1) 北京人使用和保管天然火增强生存能力。(2) 我国南北方的饮食习惯不同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形成了。(3) 夏、商、周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因此,我国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夏朝。(4)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曾出现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并立的局面。(5) 为了巩固统治,东周的统治者开始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23. (6分) (2016七上简阳期末) 根据下面有关朝代更替的提示材料,完成如下填空:(1) A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启继承王位,_代替禅让制,从此“公天下”变成“家天下”。(2) B王朝因为实行_,出现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政治格局。(3) C时期蜀郡守李冰组织民众修建了_,这一水利工程使_成为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4) D时期由于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治清明,出现了人给家足,国家富裕的繁荣景象,史称“_”。(5) E时期出现了两位著名的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的是_,最早使用全身麻醉手术法的医生是_。(6) F时期著名数学家祖冲之将_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比欧洲数学家约早1100年。24. (11分) (2015七上山西期末) 泱泱中华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面对优秀的民族文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其思想核心是什么?孔子又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在教育上的贡献有哪些?(2) 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名著是什么?它在创造体例上有什么贡献?(3) 历史名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识别下列人物,完成下表姓名成就或著作_改进造纸术贾思勰_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张衡_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点解析-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电压电阻》重点解析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2025教师资格国考试题及答案
- 2025江西财经考试真题及答案
- 难点详解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升华和凝华》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详解)
- 3dmax期中考试习题及答案
- 东康一中考试题目及答案
- 森林消防员招考试题库及答案
- 计算机二级ps考试真题及答案
- 数据库系统原理自考试题及答案
- 汽车配件销售员基础知识自考试题及答案
- 安全管理意识三阶段
- 博鳌BNCT硼中子治疗中心 环评报告
- 带状疱疹的健康宣教课件
- TIMAAMM 003-2023 蒙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 PEP人教版六年级英语上册《阅读理解与写作真题专项归类卷》(附答案)
- 幼儿园男教师体育集体教学活动师幼互动研究基于CLASS评估系统的观察分析
- 医疗器械经营风险管理讲解培训
- 光缆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学前比较教育第二版全套教学课件
- HJ 168-2020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订技术导则培训考试题答案
- 工贸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